首页 百科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是如何演变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是如何演变的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非农就业机会多的地区,粮食生产容易被忽视。一般来说,单产水平较高的地方,农民会觉得种粮收益明显,更倾向于粮食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两个趋势,一是南方粮食增产重心逐渐西进,二是全国粮食增长中心逐渐北上。生产布局的变化,带来了粮食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

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农就业机会、人均耕地、粮食单产、自然灾害等都是影响粮食生产格局的重要因素。比如,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非农就业机会多的地区,粮食生产容易被忽视。再比如,粮食单产的高低反映了各地区自然资源、农业投入和科技进步的差异,单产水平的高低对粮农种粮的积极性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单产水平较高的地方,农民会觉得种粮收益明显,更倾向于粮食生产。此外,从微观层面看,粮食生产还受到由生产技术条件、种植比较效益及收入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农民种粮行为变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两个趋势,一是南方粮食增产重心逐渐西进,二是全国粮食增长中心逐渐北上。换句话说,即粮食生产重心呈现出由南方向北方,以及由东部向中部推移的趋势。生产重心变动的轨迹是沿着“东北—西南”方向往复推进,变动方向表现为由“趋向东南”向“趋向东北”转移,以及由 “中心”(湖北、湖南、四川)向“边缘”(东北、西部)转移的特征。

分区域看,一是北方比重上升,南方比重下降;二是东部粮食比重下降明显,西部略有下降,中部比重提高较快;三是东北和华北粮食比重上升明显,华东、华南、西南比重明显下降,华中、西北比重变化较小;四是黑龙江、辽宁、河南、吉林、内蒙古等地生产集中度上升明显,而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地下降明显。

分品种看,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总体特征:一是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维持稳定,东北稻谷重要性凸显;二是小麦产区逐渐向中部地区集中;三是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原地区集中。2013年,稻谷主产省的前5名分别是湖南、黑龙江、江西、江苏和湖北,5省稻谷总产量为10385万吨,占当年全国稻谷总产量(20361万吨)的51%;小麦主产省的前5名分别是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和江苏,5省小麦总产量为9266万吨,占当年全国小麦总产量(12193万吨)的76%;玉米主产省的前5名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和河南,5省玉米总产量为11826万吨,占当年全国玉米总产量(21849万吨)的54%。生产布局的变化,带来了粮食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其中,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3年的40%,增加了22个百分点,保证了饲料及加工用粮的需要;小麦的比重由18%提高到22%,增加了4个百分点;稻谷的比重虽然由45%减至37%,降低了8个百分点,但早籼稻减少,粳稻增加,适应了口粮需求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