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的效益原理

管理的效益原理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3.1 管理效益的含义效益原理就是现代管理的目标,在于创造最佳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管理的效益观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效益是管理活动结果的体现。有效的管理会带来正效益,而管理不善会产生负效益。管理工作必须克服在传统体制下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转变为以效益为中心,克服片面追求产值,盲目扩大规模的粗放型增长倾向,追求效益应成为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3.3.1 管理效益的含义

效益原理就是现代管理的目标,在于创造最佳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效益原理要求各项管理活动都要始终围绕系统的整体优化目标,通过不断提高效率,使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等资源得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产出最佳的管理效益。

效益和对效益的不断追求是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追求和获取效益。 所谓效益是指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例。 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多的产出,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贡献。

管理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消费了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后所能实现取得的产品量的大小;社会效益则指人们在消耗了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后实现社会目标的程度。 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而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 但经济效益较社会效益直接、显见,它可以运用若干个经济指标来计算和考核,而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 因此,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既要高度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管理的效益观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①效益是管理活动结果的体现。 不同的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带来不同的效益。有效的管理会带来正效益,而管理不善会产生负效益。

②树立正确的效益观。 管理工作必须克服在传统体制下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转变为以效益为中心,克服片面追求产值,盲目扩大规模的粗放型增长倾向,追求效益应成为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③正确处理一些重大关系。 如效率、效果与效益的关系,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等。

【课堂互动】

我国许多草原牧场,因为牧民重一时之利,草原过度超载放牧,导致草原被破坏、沙漠化,草原生态被严重破坏,这是重视了什么利益,忽视了什么利益?

3.3.2 实现管理效益的途径

(1)加强科学预测,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组织要实现理想的管理效益,首先必须确保组织决策的正确性,这是取得管理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而决策的正确性必须要以科学的预测为依据。 所谓预测是指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 通过预测,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技术、人力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从而为组织确定经营方针、资金投向、生产规模等重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预见性,避免或减少因计划不周、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2)优化组织结构,增强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适应性

组织结构是组织正常运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支撑和载体。 现代组织如果缺乏良好的组织结构,没有一套分工明确、权责清楚、协作配合、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其内在机制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 一个组织如果不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创新和优化组织结构,就会影响管理效能和组织效益的提高。 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增强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适应性对提高管理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组织目标的充分实现

组织要实现理想的管理效益,就必须使组织的各项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运作,避免或尽量减少计划执行中的各种失误和偏差。 这就要求对组织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资源的消耗,减少成本与费用。 只有通过控制才能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正确执行,才能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找出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计划不断地完善。 失去有效的控制,组织计划就难以落实,组织的管理效益就不可能实现。

(4)及时评价成果,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一段时期的组织管理目标实现后,要及时对目标成果进行评价、总结。 凡是对目标实现有贡献的员工要进行公平合理的奖励;对工作懈怠、缺乏责任心的员工要进行惩罚,以维持和调动组织成员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组织。

(5)现代管理要不断创新,追求长期的、稳定的高效益

现代社会时时处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如果一个组织只满足于眼前的经济效益水平,而不以新品种、高质量、低成本迎接新的挑战,就会随时有落伍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因此,现代管理者必须有远见卓识和改革创新精神,随时想着明天。 如果只追求当前经济效益,不保持必要的技术储备,不及时地维修设备,不进行必要的技术升级换代,不注重员工成长,这样的话,必然损害今后长远的管理效益。 只有不断增强组织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积极进行组织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人才开发,搞好精细化管理,才能保证组织有长期稳定的较高经济效益,才能使组织持久地兴旺发达,尽可能大地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益。

资料链接

煮鸡蛋

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每天早餐都是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中国人把鸡蛋往锅里一放,然后出去洗漱或干点别的,等再回来鸡蛋就煮好了。 但德国人会用一个差不多刚好装得下一个鸡蛋的专门容器,下面焊一托盘,然后加满水,1分钟水就开了,3分钟就关火。 关火之后他们利用余热再煮3分钟,把鸡蛋煮到刚刚达到营养价值最高的状态。 接下来用凉水泡3分钟,使这个蛋很好打开,德国人认为这样做很标准。 跟中国人相比,他们节约了4/5的水、2/3的热,同时还让鸡蛋达到了最佳的营养状态。

•效益的实现来自于科学认真的态度与方法,只有在做任何事时都有科学计量才能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小思考】

从效益原理的角度,这个管理故事中蕴含了什么道理?

3.3.3 实现管理效益应注意的问题

(1)要树立全局效益观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系统,系统内的每一个要素都有自己的局部利益,都会追求自己的局部效益。 因此,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的关系,一方面要善于从全局着眼,从部分入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加强两者的统一。局部效益好,就有可能带动全局效益。 另一方面,要树立全局观念,局部要服从全局。 如果全局效益差,局部效益的提高就难以持久。

(2)要正确处理好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

组织要得到持续高效的发展,就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短期效益。 要有长远眼光,善于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如果组织只满足于眼前的经济效益水平,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生产出各种新产品,那么随时有落伍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一书中指出:“如果管理人员只限于做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即使外部环境和条件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他的组织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组织。 这样下去,很有可能造成衰退,而不仅是停滞不前的问题,在竞争的情况下,尤其是这样。”因此,组织要高瞻远瞩,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优势,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3)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企业发展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了有好的发展环境、为了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要重视社会效益,要有社会责任,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要体现社会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经济和谐健康的发展。

资料链接

鲸鱼搁浅的悲剧

我们时常听到关于不少鲸鱼搁浅海滩的报道,有些新闻说是这些鲸鱼在集体自杀,并对它们自杀的原因感到困惑。 鲸鱼研究专家在对鲸鱼进行跟踪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它们之所以被搁置在海滩甚至暴死滩头,是因为它们追逐沙丁鱼的缘故,是这些微小的沙丁鱼群将这些庞大的鲸鱼引入死亡的歧途。

•鲸鱼是因为追逐眼前的小利而死亡的,它们经不起蝇头小利的诱惑,将自己巨大的潜能和力量耗费在没有多少意义的小事情上,结果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目标选得不好,结局是一样的悲惨。

【课堂互动】

鲸鱼搁浅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