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绿色管理效益评价

绿色管理效益评价

时间:2022-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 绿色管理成本计量的投入产出分析[内容摘要]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效益是决定跨国公司实施绿色管理的衡量标准。本章借鉴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思想,根据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特点,构建了绿色管理成本计量的投入产出模型,并以在沪某一大型涂料公司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正确计量绿色管理成本,必须首先明确其定义和范围。

第九章 绿色管理成本计量的投入产出分析

内容摘要]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效益是决定跨国公司实施绿色管理的衡量标准。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模拟经济实体系统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内在联系,能够全面深入地揭示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使经济分析与管理工作由定性走向定量,进而可做出管理决策方案,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章借鉴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思想,根据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特点,构建了绿色管理成本计量的投入产出模型,并以在沪某一大型涂料公司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引 言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实体之一,它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向社会提供产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消耗各种原料和产品,向周围环境排放废物,造成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后果,因此企业获得直接经济效益时,必须消除这种外部不经济性,使社会发生的废物治理费用内部成本化,同时也使废物治理外在效益尽量转化为企业内部效益。一般地说,企业消除外部不经济性是通过对废物进行控制或治理来达到,分为企业分散控制和治理或由国家(地区)集中控制和治理。前者是企业自己承担治理费用,后者是企业缴纳排污费。但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两种手段要求企业付出的费用往往是不等的,这就要企业做出选择,使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而外部不经济性最小。因此,企业在绿色管理实践中,总是希望采取某种措施获得最优的结果,一方面是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寻求合理的资源利用方案,使工作效果最好;另一方面是对于给定的工作指标,寻求使资源消耗最小的工作方案。

依据社会成本(全成本)理论,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成本应等于其边际社会成本(MSC),而边际社会成本由反映经济活动生产过程中直接支付的生产费用的边际生产成本MPC、反映经济活动中由于今天对资源的使用而给未来使用者由于无法再使用而造成的损失(资源耗竭)的边际使用成本MUC、反映由于经济活动而造成的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损失(生态功能破坏环境污染)的边际外部成本MEC三部分组成[1]

正确计量绿色管理成本,必须首先明确其定义和范围。关于绿色管理成本,从国内外文献资料看[2~5],其讨论有特定的立足点。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把绿色管理成本定义为一种“防护性”费用,即各部门在生产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为防止或消除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付出的一些费用;修正的SNA体系对绿色管理成本的概念进行了扩展,并将其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即“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绿色管理成本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者或消费者在提供生产和劳务的过程中为防止和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实际支付的环保费用;另一部分是生产者或消费者在提供生产和劳务过程中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的虚拟绿色管理成本[6]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本书将绿色管理成本定义为:绿色管理成本是指某一会计主体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造成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以及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防治措施成本。这一定义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负荷费用和预防措施开支列入核算对象,提出绿色管理成本的目标是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执行环境目标应达到的要求。

根据这一定义,企业绿色管理成本不但包括能从财务会计意义上确认的内部绿色管理成本,即由于环境因素引起,可以用货币计量并且要由企业付出一定资产,从而影响到企业经营成果的各项成本,如各种环境保护成本;而且包括外部绿色管理成本,即由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环境有影响的行为引起,企业外部其他个人和组织成本的增加,如企业由于污染物的排放导致居民健康的损失等。

投入产出分析自列昂惕夫(W.Leontief,1970)提出后,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从20世纪中叶以来,在国民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中也应用了投入产出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7],但企业投入产出模型是以宏观表式为基础的,核算周期长,游离于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之外,另外,企业投入产出表的设计仅考虑了经济活动纯经济性的一面,而没有考虑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的资源环境损耗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资源环境保护活动等经济活动社会性的一面。以ISO 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颁布为标志,要求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与污染相关的绿色管理成本核算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有必要依据投入产出分析原理,结合跨国公司核算实际,提出企业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核算模型。

二、绿色管理投入产出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

由投入产出核算表示一般性框架,宏观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核算框架[8],以及对企业经济活动所作的分析,我们构造了跨国公司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如表9-1所示:

表9-1 跨国公司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

资料来源:徐玖平、蒋洪强(2003)[9]

该模型是实物与价值混合型投入产出模型,沿用了企业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中“投入”、“产出”两方面的拓展完成的。其中主栏(投入)新加了“资源使用”和“废物排放”部门;宾栏(产出)加入了“资源恢复”和“废物治理”部门。表中,第Ⅰ、Ⅱ、Ⅲ象限分别为资源恢复,企业中间产品生产及污染治理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部分;第Ⅳ象限是企业最终使用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部分;第Ⅴ、Ⅵ、Ⅶ分别为资源恢复,企业中间产品生产及污染治理过程中对企业自产产品的使用部分,它表示资源恢复,企业自产产品生产及污染治理过程中消耗的本企业自产产品的数量,也表示本企业的自产产品在企业资源恢复,企业自产产品及污染治理各种活动中的分配使用情况;第Ⅷ象限是企业自产产品的最终使用部分,它表示企业的自产产品在企业的最终使用和在外销中的分配使用情况;第Ⅸ、Ⅹ、Ⅺ象限分别为资源恢复,企业中间产品生产及污染治理过程中对外购产品的使用部分,它表示资源恢复,企业自产产品生产及污染治理过程中所消耗的企业外购产品地数量,也表示企业的外购产品在企业资源恢复,企业自产产品及污染治理各种活动中的分配使用情况;第Ⅻ象限是外购产品最终使用部分,它表示企业的外购产品在本企业的最终使用及转外销中的分配使用情况;第ⅩⅢ、ⅩⅣ、ⅩⅤ象限分别为资源恢复,企业中间产品生产及污染治理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部分;第ⅣⅠ象限是企业最终使用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部分;第ⅩⅦ、ⅩⅧ、ⅩⅨ象限分别为资源恢复、企业中间产品生产及污染治理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使用部分,它表示资源恢复、企业自产产品生产及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最初投入。

(二)投入产出平衡方程

依据制造型企业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以及各部门基本经济内容,可以得出以下实物平衡方程和价值平衡方程。

1.实物平衡方程

制造业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物平衡方程有以下四类:

(1)各类资源使用平衡方程。

(2)企业自产产品分配使用平衡模型。

2.价值平衡方程

(1)资源恢复。

(3)污染治理。

(三)绿色管理成本计量模型

依据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及企业绿色管理成本支出的四种形式[11],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成本计量模型如下:

1.自然资源耗减成本

2.自然资源降级成本

3.自然资源维护成本

4.环境保护(污染物治理)成本

三、实证分析

本书选定上海一家大型涂料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的生产经营作为编制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依据,为了更好地说明研究的问题,对该企业作如下界定:①企业各部门之间生产技术经济关联性稳定。②投入产出成正比例的线性关系。③假设企业自产产品只有甲、乙、丙三种,直接消耗的自然资源只有A、B、C三种,排放的废弃物只有X、Y、Z三种。④省略了一些次要因素,未列入投入产出表的次要因素对此计量分析作用不大,通过对B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在该公司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获得了2004年的有关历史数据,经过分析整理,得出其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如表9-2所示。

(一)对投入产出模型的说明

表9-2实物—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其价格按当年生产价格计算,表中各栏代表的内容与前文中对企业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的含义相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公司在2004年度的环境经济活动情况,以此构建模型来计量各项绿色管理成本一目了然。

(二)绿色管理成本的计算

1.自然资源耗减成本

2.自然资源降级成本

3.自然资源维护成本由公式

4.环境保护(污染物治理)成本由公式

(三)绿色管理成本分析

通过对B公司各项绿色管理成本的计量,我们得出以下分析结论。

1.资源耗减成本

2004年B公司资源耗减成本总计为221.25万元,较去年增长12.2%,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产品产量的增长导致产品资源耗减成本的增长;另外,资源耗减成本中的B资源使用量较大,约占总资源耗减成本的41.22%;此外,资源耗减成本占总绿色管理成本的比例达到了24.05%,仅次于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应注意节约使用资源。

2.资源降级成本

资源降级成本在这里也可叫废弃物污染损失成本,2004年该项成本总计发生445.36万元,在总绿色管理成本中占了约48.42%,是绿色管理成本中比例最大的一项,说明该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是相当惊人的,尤其是污染物Y的排放,如果不引起重视,极有可能导致巨额罚款;与1998年比较,其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增长23.9%,说明企业环境管理有很大问题。

3.资源维护成本

2004年资源维护成本总计为125.2万元,占总绿色管理成本的比例为13.61%,与2003年相比,变动不大。

4.环境保护成本

严格地说,这里只能是污染物治理成本,2004年总计为128万元,占总绿色管理成本的比例为13.92%,虽较2003年增长25.83%,但从环境保护的意义上说,从与污染物损失成本比较起来,此项成本显得较少,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的支出。

5.绿色管理成本关键问题和有关事项说明

2004年总绿色管理成本较去年增长21.7%,主要是由于污染物损失成本增长所致,所以B公司应加强污染物的处理;另外,环境保护成本方面,这里只核算了污染物治理成本,其他环境保护成本由于数据较易获得,可以直接相加进行分析。

四、绿色管理效益评价

(一)绿色管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12]

1.绿色管理效益的界定

(1)效益的重新界定。效益即收获与付出之间的比率。这个比率越大,满意度也越高,也越是为人所趋。效益的重新界定表现在对收获和付出的重新认识。

从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讲,人类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交际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5个层次,而且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可以发现,人的需要是从有形的物质方面转向无形的精神方面,由内在感受转向外在观点,再转向在外在观点影响下的内在满足感。因此,“收获”既包括物质方面的满足,又包括精神方面的满足;既包括自我满足,又包括社会满足。同样的,“付出”亦不再是指单一的金钱付出了,它还包括时间、体力、精力等方面。在这里,我们提到的效益即是指广义的收获和付出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2)绿色营销的效益。绿色营销是将绿色引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一方面使企业内部生机盎然;另一方面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生态环境,使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相得益彰。绿色营销的效益就是指在绿色营销的整个过程中获得的全部有形收获(例如利润的增加)、无形收获(例如企业形象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同全部支出(如环保产品的设计、绿色消费观念的宣传等)的对比关系。

2.绿色管用效益的评价指标

按主体的不同,绿色营销的效益可分为:企业内效益、企业外效益(包括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按时间长短的不同,绿色营销的效益可分为:短期效益(直接效益)、长远效益(间接效益);按是否能用金钱来衡量,绿色营销的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公共效益。为方便起见,这里仅以不同的主体为线索对绿色营销的效益进行评价。

(1)企业内效益。企业是从事绿色营销的主力军,对企业来讲,需要搜索绿色信息、开发绿色资源、研制绿色产品、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渠道、开展绿色促销、实施绿色管理。这一系列活动都需要耗费成本,也会带来收益,不同的营销活动产生的效益也不一样。企业效益中既包括可以定量的企业经济效益,又包括只能定性的企业竞争力效益。

1)企业经济效益。即指企业从事绿色营销获得的经济效益同非绿色营销得到的经济效益的比较,主要表现为利润率上的比较。

2)企业竞争力效益。即指企业从事绿色营销获得的竞争力的提高与增加的成本之间的比较。这是一项定性的指标,但对于企业来说相当重要,特别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有时候企业甚至不惜牺牲一部分经济利益来换取竞争力效益,因为这里蕴涵着企业发展的动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扩大。

②企业知名度。

③企业美誉度。

④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工作环境的改善;职工的绿色意识;营销人员责任感的加强。

(2)企业外效益。绿色营销是营销经历了一系列的导向变化发展过来的:产品导向→顾客导向→社会导向→绿色营销导向(满足顾客需求、社会利益和生态的可持续性)。由此可见,绿色营销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引入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因为要创造出营销自身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依赖环境不断地提供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以及能持续吸收营销过程的产物的能力。所以,必须关注企业外部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指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而生态系统则包括水、土、气候、生物、矿产等自然环境及交通、城镇及其基础设施的人工环境。具体来讲,生态效益的内容有:

①资源的节约率:材料的利用率;材料的回收率;再生能源的使用量;能源利用率;资源替代率。

②污染减少指数:水污染减少指数;大气污染减少指数;固体废料污染减少指数;工业“三废”减少指数;土壤污染减少指数。

2)社会效益。企业绿色营销活动对社会结构、社会状态、社会过程、社会消费观念、社会福利、教育、社会秩序、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利益率。

①企业进行的公益活动对社会的收益率。

②消费者高层次的需要得以满足率。

③社会居民素质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提高;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

正是由于以上各个指标构成了子指标层,子指标层又构成了指标层、目标层,乃至整个效益评价体系(见图9-1)。

图9-1 绿色管理效益评价体系

(二)绿色营销的效益评价模型

如果将企业效益量化,并作为横坐标,企业外效益量化为纵坐标,我们即可建立一个效益评价的坐标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从事绿色管理效益轨迹,并以此为基点决定企业的调整方向(见图9-2)。

图9-2 绿色管理效益评价矩阵图

其中a、b分别为企业效益和企业外效益的临界值,而对于a、b的计算,后面将会提到。

1.企业效益的评价

(1)指标量化。在10分制体系下,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评价方法,对各指标进行赋值,该项指标越有利于企业则数值越大,反之就小。

1)企业的经济效益X1:首先将实践中调查获取的原始利润率数据与同行业的平均对应指标进行比较,认为企业经济效益好的得9.0~10.0分;比较好的得8.0~8.9分;不太好的得6.0~7.9分;相同的得5.0分;不好的得0~4.9分,在各层次中又依据其强弱取其邻值。当然,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请多方面的消费者与专家分别独立打分,得到指标系列式Xi1,再用后面的判别矩阵加以分析。

2)企业的市场占有率X2:同样的,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同行业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比较并评分,得到指标系列Xi2。

3)企业的知名度X3:在市场调研中,熟悉该企业的得9.0~10.0分;知道的得8.0~8.9分;听说过的得7.0~7.9分;有点印象的得5.0~6.9分;不清楚的得2.0~4.9分;完全没概念的得0~1.9分,在各层次中又依据其强弱取其邻值,得到指标系列式Xi3。

4)企业的美誉度X4:依据该企业是否形象好,是否肯为社会和公众谋福利,以及值得消费者信赖的程度,类似于X1,得到指标系列Xi4。

5)内部企业文化X5:内部企业文化的评判依据,即企业内部工作环境是清洁还是混乱、企业职工的工作意识是认真负责还是得过且过、整个企业的理念是拥有核心力量还是一盘散沙等,评判方法同上,从而得到指标系列Xi5。

(2)建立评分表和判别矩阵(见表9-3)。

表9-3 企业效益的评分表和判别矩阵

续表

(3)计算判别值。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判别矩阵的数据(b1,b2,b3,b4,b5)T,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权数,最后利用判别函数Ai= b1X1i+ b2X2i+ b3X3i+ b4X4i+ b5X5i得到判别值A。

2.企业外效益评价

(1)指标量化。

1)资源节约率X1。

2)污染减少率X2。

3)营销活动的公益性X3。

4)消费者高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X4。

5)居民身体素质和消费素质得到提高的程度X5。

(2)建立评分表和判别矩阵(见表9-4)。

表9-4 企业外效益评分表和判别矩阵

(3)计算判别值。方法同上,算出判别值B。

3.确定临界值a、b

(三)绿色管理活动的评价与分析

1.企业的绿色管理活动在效益评价模型中的定位

在计算出临界值后,即可以建立图9-2。利用上面的判别公式,我们可以将不同时期消费者对企业评分(与专家对企业的评分方式相同)的平均值代入,以确定企业效益和企业外效益的相对值,并在模型的坐标系中进行定位,从而明确企业发展的态势和走向,并对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进行调整。

2.分析与调整对策

利用图9-2,我们同时可以看出企业在不同期的效益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1)第一象限,即企业效益好,企业外效益好(是一种最佳方案)。

(2)第二象限,即企业效益差,企业外效益好。

(3)第三象限,即企业效益差,企业外效益差(既不利己,又不利人)。

(4)第四象限,即企业效益好,企业外效益差。

如果企业的效益评价轨迹是从第二象限趋向第一象限,则表明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是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被消费者认同,其经济效益也在稳步提高。对此,国家和社会应予以提倡,企业也应将之纳入重点发展项目加以保持和扩大。

又如,企业的效益评价轨迹是从第四象限趋向第二象限,则表明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所取得的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是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代价的。例如,不含磷的洗衣粉在各大商场上柜率不高、植物饭盒推广困难大等,虽然大家都认同它们的环保价值,但它们仍处于价格、习惯、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下。单纯由企业来负担将会令企业处于力不从心的地步,所以需要政府加以援手,提供适时的政策扶持和一定的财政支持,以保护企业的绿色热情,更积极地从事其绿色营销活动。

本章参考文献

[1]雷明:《绿色投入产出核算》,《中国统计》2003年11月。

[2]过孝民等:《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中国环境科学》1990年10月第1期。

[3]China and Mongolia Department,WB.China’s environment in the new century:clearwater,blue skies[R].Washington D.C:World Bank Report,1997.

[4]Leontief W.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to the clonomics as a life sci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6,6(2):392-406.

[5]Boskin Mineral J.et al.New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federal mineral rights and land[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12:923-93.

[6]杨翠红、陈锡康:《综合环境费用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21(6)期。

[7]李强: 《当代中国投入产出实践与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8]Xiannuan Lin&Karen R.Polenske.Input-output anatomy of China’s energy use changes in the 1980s[J].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1995,7 (1):76-89.

[9]徐玖平、蒋洪强:《企业绿色管理成本计量的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实证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11月。

[10]Peter W JBatey,Melvyn JWeeks.The effects of household disagree in extended input= output model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657-689.

[11]徐泓:《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2]万后芬主编:《绿色营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