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趋势与展望

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趋势与展望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呈现如下特点。因此,从多主体职责出发,进行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共同治理机制研究,对军工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以军工安全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为基础,构建军工安全文化评估标准,并选择军工安全文化评估方法。

1.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从研究范围看,针对特定军工行业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比较多,但立足于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研究相对较少。行业性的研究一般局限于特定生产领域,缺乏总体把握,研究成果对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安全生产借鉴作用不足。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针对国防科研领域安全文化的研究,但尚没有深入挖掘军工安全文化的内涵。因此,分析军工生产系统的安全生产的特点,开展针对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军工安全文化的研究,对提高军工生产的安全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从研究对象看,目前无论理论研究成果还是实践经验总结,一般侧重单一管理主体,即研究“国防科工局(国防工办)、国家安监局(地方安监局)、军工集团公司”中的某一类或某几类管理主体。但对军工安全文化建设而言,由于安全生产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军工生产则遵循行业管理原则,因此,军工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事实上的多重管理主体并存的局面。因此,从多主体职责出发,进行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共同治理机制研究,对军工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从研究角度看,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一般偏重于顶层设计,即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开展军工安全文化建设,关注于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理论领域的学者则偏重于底层培育,即侧重自下而上的方法开展军工安全文化建设,关注点在于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组织氛围等方面。但事实上,军工安全文化建设,既应当遵循安全文化建设的普遍规律,也应当体现我国军工安全生产系统的特殊性,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实施一种综合的安全文化建设推进模式。

第四,从研究方法看,由于文化因素的主观性较强,因此,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定量工具一般集中于文化评价方面。军工安全生产系统作为一种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单纯的定性分析存在大量主观因素,而单纯的定量建模则容易出现不易发觉的逻辑判断错误。所以,如果能够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建模予以结合,进行政策实验研究,必将获得理论突破和实践提升,对提高军工安全文化建设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2.未来研究发展展望

基于以上的理论梳理与分析,应从以下方面开展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

第一,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分析。跟踪国外先进安全文化、军工行业安全生产等的前沿理论和成功经验,提炼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构建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点;梳理军工安全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归纳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军工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的总体目标。

第二,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治理机制。分析军工组织体系对军工生产系统的影响作用,提出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敏感要素。分析军工安全文化建设主体的职责划分,分析军工安全文化建设主体间的协调关系,研究军工安全文化建设主体间的治理结构。分析外部治理主体与内部管理流程的协同关系,构建并检验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共同治理机制。

第三,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机制。进行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分析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支持保障、理念提炼、考核指标与考核方法;进行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底层培育,关注工作现场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的引导机制、工作现场安全氛围的培育机制、不同层次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培育机制、基层安全行为的激励考核办法。分析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多主体特点,结合顶层设计与底层培育,构建多主体引导下的军工安全文化持续变革机制。

第四,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评估。划分军工安全文化的成熟阶段并分析其特征,研究军工安全文化建设的成熟维度,构建军工安全文化成熟度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军工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军工安全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为基础,构建军工安全文化评估标准,并选择军工安全文化评估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