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需”实结合,科学导流

“需”实结合,科学导流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印象笔记的创始人Phil Libin曾经说的,想让100万人为你的产品付费的最简单的方式是获得10亿用户。因此,在致力于流量导入工作的同时,广大O2O创业者必须综合参考企业的具体需求和能力,做到科学导流,做到流量与承载能力的匹配,而不是浪费资源,或是浪费流量。其实,这也正是当下的O2O创业者必须正视的。2015年4月,58到家宣布,其2.0平台正式启动。

正如印象笔记的创始人Phil Libin曾经说的,想让100万人为你的产品付费的最简单的方式是获得10亿用户。只有获得足够的流量,企业才能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进行更深层次的操作。

然而,由于所处领域、资本厚度,以及用户群体的不同,流量也并非越多越好。最简单地讲,你的服务器最高只能允许5 000用户同时在线,结果同时有3 000万人在线,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平台要么卡顿得让人心塞,要么便会直接崩溃,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线下店铺的流量也是同一个道理。倘若你的体验店最多只能同时容纳100人,结果有1 000个人在排队等待,5分钟之后才能轮到下一波,那么,恐怕很少有用户能够耐心地等待下去。除非他真的十分迫切地需要你的产品。然而,话又说回来,在同质化竞争如此严重的今天,又有几件商品是真正无可替代的呢?

因此,在致力于流量导入工作的同时,广大O2O创业者必须综合参考企业的具体需求和能力,做到科学导流,做到流量与承载能力的匹配,而不是浪费资源,或是浪费流量。

2015年4月,根据Facebook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Facebook的用户已经突破了14亿,甚至比我国的人口总数还多,从0用户到14亿,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做到这一切只用了十年时间。Facebook的用户增长为何如此迅速呢?这就要得益于Facebook正确的流量管理方式。

图13-3 Facebook网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第一,在获取新用户方面,Facebook十分注重用户体验,在上线之初,总是不断地对网页进行测试与优化,坚持实时测验网站设置对吸引与留存用户的影响。由于Facebook成立之初正赶上手机在哈佛校园中普及,学生们也有了对手机号码通讯簿的需求,于是,扎克伯格便借机将大量的学生资源吸纳到了平台上。

第二,在用户激活方面,有了最初的流量之后,如果企业无法拿出有效的激活措施,那么,这部分流量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无法实现利益变现,以及通过“二度人脉”达到扩张引流的目标。所以,Facebook优化了首页,将原本复杂难用的页面设置得清爽而简洁,一下子勾起了注册用户的使用兴趣。另外,Facebook还根据学生需求,开发了课程搭配功能,帮助学生探寻其他人的选课结果。另外,扎克伯格还组织了用真实姓名和头像注册账号,以及晒照片等活动,努力不让辛苦拉来的流量付诸东流。

第三,在留住用户方面,为了让用户始终留在Facebook的平台上,Facebook会在新用户完成注册的过程中关注至少10个老用户,这样,即便新用户尚未熟悉Facebook的功能,或者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添加好友,同样也能有精彩的内容可以看。这样,几乎不会浪费Facebook的任何资源,便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留存率。扎克伯格还要求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电子邮件的作用,每当用户又获得了一名新的粉丝,或是有简讯被转发、收藏时,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邮件提醒,将那些疏远Facebook的用户重新拉到平台上来。

第四,在用户推荐方面,扎克伯格深知口碑传播的重要性,Facebook初期的发展壮大,依靠的就是哈佛等名校学生好友之间的相互推荐。为了让用户能够更积极地帮助平台进行引流,Facebook添加了许多好友之间的互动功能,从而让老用户自发地为Facebook做宣传推广。

纵观Facebook的引流策略,不难发现,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哲学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与能力制定战略,既不做无用功,也不做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努力,稳扎稳打,一点一滴地积累,最终才有了Facebook今天的斐然成绩。其实,这也正是当下的O2O创业者必须正视的。

不少创业者在意识到流量对于O2O成败的重要作用后,都开始挖空心思地想要获取大流量,从而掌控大数据,实现大飞跃。毫无疑问,引流效果最好的模式即平台模式,做细分领域的一个单功能应用所面对的永远是小众群体,而做平台则可以有大把的流量资源去捞取。这样的观点不能说错,但落实者必须考虑到一个前提——超级平台不是谁都能玩儿得起的。

2015年4月,58到家宣布,其2.0平台正式启动。不同于以自营为主的1.0模式,58到家升级之后,想要做的是一个平台化的一站式到家服务的“整合者”,以“自营+平台”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流量。

据58到家CEO陈小华表示,为了支撑58到家平台的正常运转,58同城毎年至少要投入超5 000万美元支持接入平台的第三方服务,这还不算平台自身的维护和运营等正常费用。

平台能引流,但平台同样也能烧钱,不只是58到家,1月份刚刚完成7亿融资的美团将1/3的资本都砸在了流量拓展上,亚马逊也不堪开发流量的重负,被迫向平台卖家收起重租……

以上种种,都在警告着做着“大平台”美梦的O2O创业者,拥有大流量的平台并不好做,要想获得成功,还要脚踏实地地求真务实才行。

在进行流量导入的过程中,创业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对于细分领域的O2O产品来说,用户的小众必然会影响到流量的积累速度,因此,企业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去建立整个流量疏导系统,而当系统真正打造成熟时,流量自然就不成问题了。这便是古语中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