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节约反而有错了

为什么节约反而有错了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古至今,我国人民都很崇尚节约,视节约为一种美德。“节约悖论”又名节俭悖论,是一条经济学上的悖论。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从狭义上而言,凯恩斯的节约悖论指出了当个人储蓄试图增加时,总储蓄会下降;从广义上来说,储蓄增加对经济可能有损失。凯恩斯还认为,需求增加所引起的GDP的增加一定高于原来需求的增加。

从古至今,我国人民都很崇尚节约,视节约为一种美德。在人们看来,节约不仅是一种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生活中,不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应该节约。因为节约成本可以增加效益。节约资源可以延续开发利用时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消费可以提高消费质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然而,从经济学上来看,一个国家的百姓都崇尚节约的话,并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就是经济学上的“节约悖论”。

“节约悖论”又名节俭悖论,是一条经济学上的悖论。早在1714年,它就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出现过,但它成为一条普及的悖论、广为人知的经济学假说,则是在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高举凯恩斯主义旗帜之时。

凯恩斯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1930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节约悖论,为了证实其真实性,还特地引用了一则古老的寓言:

有一窝蜜蜂原本十分繁荣兴隆,每只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去,变得一蹶不振了。

正是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经济学家凯恩斯发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他还进一步论证了节约悖论。在他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中,凯恩斯认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由于公众节俭,就会降低消费;增长储蓄,社会收入势必减少。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进而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

当年凯恩斯用蜜蜂由盛到衰的故事揭示节约悖论时,正赶上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当时人们对未来几乎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为了日后的生活有保障,都尽量多储蓄。但是,他们不愿意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又导致了其收入不断下降。

从狭义上而言,凯恩斯的节约悖论指出了当个人储蓄试图增加时,总储蓄会下降;从广义上来说,储蓄增加对经济可能有损失。不论狭义还是广义,节俭悖论都反映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合成谬误”,那就是“在局部上真实必然在全部上真实”的谬误。

节俭悖论的确是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理论。由于人们的普遍观点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增加储蓄才能致富。而储蓄又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则国民收入就会减少,储蓄减少,则国民收入就增加。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对个人是件好事,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从个人理财角度来说,储蓄也未必就是最好的致富途径。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从前,有一个惜金如命的财主,他把自己的金子埋在花园里的一棵大树下面,每隔几天就要挖出来,自我陶醉一番。突然有一天,有人发现了他的秘密,就把他藏在树下的金子给偷走了。为此,财主痛不欲生。

听到他的哭声,邻居们来看他,当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问他:“你从没花过这些金子吗?”

“没有,节俭是我们家的传统,我每次只是看看而已。”他回答。

邻居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并对他说:“按你这种对待金子的做法,有和没有金子对你来说都是一样的啊!如果你还是感到难受的话,就在大树底下再埋一些石头,把它们当作金子收藏起来好了。”邻居们说完就走了,只剩下财主呆若木鸡地站在树下,想着那些被偷走的金子。

以节约悖论来看这个故事,财主与其把金子提心吊胆地藏起来,还不如用金子来生财,去获得更多的财富。藏匿和闲置财富就等于是浪费,用现代的理财观念来看,财主这样的“节俭”的确称得上是“现代的罪恶”。由此我们得出,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每个人都增加储蓄意愿,即其边际储蓄倾向增加,使在任何收入水平下储蓄率皆上升,那么社会上所有公司的总收益会减少,这个减少会导致经济发展放缓,继而影响薪金增幅减小,甚至出现下跌。最后整个社会的总储蓄会因为较低的收入和较弱的经济而不会增加甚至会下降。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们节俭会减少支出,这时会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也就是说,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经济没有达到潜在产出的情况下,只有社会每个成员都尽可能多地消费,整个经济才能走出低谷,迈向充分就业、经济更加繁荣的阶段。

凯恩斯还认为,需求增加所引起的GDP的增加一定高于原来需求的增加。这被称为“乘数效应”。例如,需求增加了1亿元,但最后GDP的增加一定大于1亿元。这是由于各种物品是有互补性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关的。这就好比有个富人买别墅花了1亿元,GDP增加了1亿元。住在别墅里的富人一定要有汽车,买车又用了1000万元。买汽车需要买汽油、买保险、买各种服务(使用高速公路、维修等),又要用1000万元。仅这些支出已达1.2亿元。而用于买别墅的l亿元带动了建筑、装修等行业,这些部门的人员收入增加,消费增加。用于买汽车和相关物品与劳务支出的1000万元,也带动了这些行业的人员收入和消费增加。住房和汽车又带动了钢材、水泥、机械等行业。这样一轮一轮带动,整个经济GDP的增加肯定不止原来买别墅的1个亿。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了,所有的人无论是作为股东和高管的富人,还是作为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中等收入者,以及低收入者工人都会受益。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学中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常情况下,在经济繁荣时期,一个国家中居民储蓄的增加有助于减轻社会通货膨胀压力,可以说是有利的;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如果根据乘数理论来推断的话,居民消费的减少有可能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从而使该国经济进一步恶化。所以在经济萧条时期,国家或政府就会想办法增加财政支出,借此来鼓励民众消费,以挽救经济颓势。

对于国家来说,刺激国内消费是必需的,因为只有增加消费量,才能真正拉动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无论如何,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消费都要控制在自己的经济能力和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而不是盲目消费,甚至是浪费。总之,我们只有辩证地看待节俭和消费的问题,才能够理性地消费。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同时要明白消费并不是奢侈地去浪费。我们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也要理直气壮地反对盲目消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