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经济”的源起

“新经济”的源起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经济学家们研究发现,彼时的美国得益于新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理论中菲利普斯曲线“就业与通货膨胀”间的跷跷板关系被打破,在该经济周期中,在失业率保持低位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却同业保持稳定。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追求的是差异化、个性化、网络化和速度化。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之上的旧经济,以标准化、规模化、模式化、讲求效率和层次化为其特点。

1991年至2000年间,美国迎来了长达120个月的经济景气周期,是1854年有统计以来最长的一个繁荣周期。傲人的成绩使美国经济率先走出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年均增长率超过日本、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在全球中的经济实力相对有所回升。

经济学家们研究发现,彼时的美国得益于新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理论中菲利普斯曲线“就业通货膨胀”间的跷跷板关系被打破,在该经济周期中,在失业率保持低位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却同业保持稳定。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并且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当时经济学家们分析认为美国的“新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经济持续增长

从1991年4月开始复苏,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远远超出战后美国经济平均连续增长50个月的期限,成为战后美国第3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自美国经济率先走出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日本、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扭转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落后于日本、德国的局面,使美国在全球中的经济实力相对有所回升。

(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以裁员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的“企业重组”,美国结构性失业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急剧恶化。美国失业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业形势仍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数多达900多万人。从1993年开始,美国就业状况开始改善,失业率稳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这是美国30年来的最低水平。

(3)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

消费物价指数从1992年降至3%后,至今未见反弹,1998年仅为1%。国内生产总值的紧缩价格指数从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来的2%,1997年第4季度,该指数仅增长了1.5%,全年则为1.8%,是1965年以来的最低点。

(4)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1991—1994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一共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超过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增幅。在美国劳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同时,其单位劳动成本在20世纪90年代却增长缓慢,结果,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从而使美国得以在90年代初期相继在半导体和小汽车等领域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由于克林顿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增税减支政策,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亿美元逐步减少到1996年的1168亿美元,联邦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国实际联邦财政赤字仅为226亿美元。

1998年2月,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平衡方案,力争到1999年消除联邦财政赤字,而实际上,美国联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实现了728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此外,经济界人士认为,新经济的特性主要有三点:

第一,企业越来越注重将价值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企业扩张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与旧经济时代相比,更加注重对无形资产的利用和控制,同时也更加关注无形资产所带来的价值。

例如,Marriott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酒店管理集团,它从不自己建造酒店或拥有任何酒店实体,而只负责对酒店管理;同时像SaraLee这样的公司,他们不仅创造品牌,更想拥有品牌,他们是品牌持有人。这类公司不仅不组织生产,同时也很少将资本投入到固定资产上,他们更加重视对品牌的管理。

第二,价值从提供产品的企业转移到不仅提供产品同时提供低价且高度个性化产品的企业,或者能够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企业。

例如,世界著名的DELL公司,它出售的电脑可以根据每个客户的要求进行组装,实现高度的个性化,同时其售价相对低廉;IBM则为客户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有一整套的流程,可随时为客户解决各种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且接受客户的各类咨询。

第三,企业可以方便地通过数据管理来降低成本,这也是新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杰克·韦尔奇过去常常在他的营销人员会议上说:“改变或者灭亡,对于一个GE人来说这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做法,但是确实行之有效。”现在他常说的则是“拥抱网络,不只是一个网页”。要拥抱网络,而不只是给出一个网页,意味着拥有一个网页并不表示已经实现了网络化,网页只是网络营销的基础。

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发生在美国,西欧经济也呈现出类似的迹象。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多年的经济发展停滞之后,由11国组成的欧元区的增长率1999年超过3%,失业率也降至10%以下。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其私营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也达到30年来的最佳水平。从赫尔辛基里斯本,各地的公司都在新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力投资。

美国、欧洲、亚洲……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使得微型计算机终端深入一般家庭,从而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从全社会来看,互联网的出现更为有效地促进了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库存减少,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也激发了人们新的消费需求,比如电子商务开始诞生。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吸引大量创业者、投资者参与到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不仅降低了就业率,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企业利润的提高也刺激股市的上涨,人们在股市投资中获得丰厚收益,使得当期财富收入和预期未来的财富收入均大幅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扩张,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有学者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替代“房地产+汽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新技术带来新产业、新产业引来新财富、新财富刺激新需求、新需求带动新供给、新供给引发全产业结构升级……信息技术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给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一场不同于以往历次产业革命或比历次产业革命都更加深刻的新一轮产业革命。

美国商业周刊于1996年和1997年分别刊发《新经济的胜利》和《新经济:其真实含义是什么》两篇文章,正式提出“新经济”一词并对其进行定义。文章认为:“新经济”并不意味着经济周期的消除和通货膨胀的死亡,而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两大新趋势。

我们可以把“新经济”理解为新一轮产业革命推动下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这样更有助于从美国模式理解当下中国的新一轮经济现象以及引发的经济变革。

回顾历史上每一次的技术革命,不难发现,紧随其后的就是产业的更替和市场的开拓。智能手机出来之前,没有人会想到它会成为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4K电视面世之前,人们无法想象在家看电影也能达到裸眼3D效果;云计算“走下云端”之前,人们甚至难以预料它会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公共资源,随用随取。用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都可以理解为新经济。

当下,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新经济”,究竟“新”在哪里?我们如何更好地去认识它、把握它、借鉴它?

就美国已经发生的情况来看,“新经济”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观层面来看,新经济“新”在于迅速聚集起的创新效应。它不仅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产品的一种新特性,采用一种新生产方法或新商业方法,还包括开辟一个新市场、实现一种新组织等等。

就美国而言,新经济聚集起的创新效应,特别突出的,就是一大批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迅速诞生与崛起。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由计算机整机的生产分解出集成芯片的生产;由计算机硬件的生产分解出各种软件的独立生产;由单个计算机的生产分解出互联网产业发展;由互联网发展引发出新的商业形式……好比原子裂变,新经济引发出更多独立的产业,并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产生了巨大的创新效应。

其次,就市场运作层面来看,新经济“新”使竞争空前加剧。

新经济始于创意,却恰恰因为创新集聚,而使得竞争加剧,产业更迭迅速。不乏一些公司瞬间融资上市,一夜暴富,也很快被其他公司所取代。有数据显示,2000年1至3月,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新上市的企业有176家,然而,新下市的企业也有173家。截止到1999年底,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连续三年来,新下市的企业数超过了新上市的企业数。新经济引发的竞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价格战,更重要的是一场创新的战役,拼的是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新经济的发展也使这种竞争走出国门,赋予了全球化的意义。因为互联网的无国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也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当然,新经济的“新”,更体现在制度的创新。为了释放创新,增强活力,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减少直接干预,将市场的还给市场。同时,为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除了简政放权,还在监管上给予制度保证。比如,为了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美联储在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上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也通过包括鼓励金融创新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不仅在财税金融领域,包括对外贸易、产业融合、科技等多个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经济的发展,也是这些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总体而言,从狭义角度讲,“新经济”指的是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由此,“新经济”也可称为“信息经济”或者“互联网经济”。从广义角度讲,“新经济”指的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的一个方面,创新可以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原料创新等等。以煤炭为燃料取代木炭,使人类文明由农耕文明跨越至工业文明;内燃机和电话电报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公司制度的创立,将无数分散的资本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上述每一个创新,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