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业源头的永恒记忆

大业源头的永恒记忆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史长生开山辟路者谓之鼻祖,引导前行者喻之领袖。这简直成了爆炸性新闻,一时间轰动了清河及邻近区县。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使面料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并被认定为填补了国内空白的国家级新产品,正式命名为“比特绒”。1995年4月24日,戴子禄和他的“比特绒”在上海95国际服饰文化节上首次亮相。

史长生

开山辟路者谓之鼻祖,引导前行者喻之领袖。一人掘井而众人饮之,义薄云天,德莫大焉,是为世代感念之无量功德。

 ——引题

追溯清河羊绒的历史渊源,无疑于解读一个陌路拓荒的跋涉过程。作为行业先驱,一辈当代清商从未知未闻的原点起步,靠大智大勇走南闯北,将“软黄金”带回武松故里,创造了一个地域由穷变富的神话,写下了一部时代变迁的经典范本。而为这部恢弘史册作序的人,是世代清河子孙都应该记住的一个名字:戴子禄。

开掘行业先河

1931年6月6日,戴子禄出生于清河县戴家屯村。世代躬耕的贫寒家境,为戴子禄的童年蒙上一层阴影,天生的刚毅禀赋使他稚嫩的心灵里较早地萌生出反叛的不甘。他12岁辍学,只身远行东北,在吉林的荒坡漫洼里为地主放羊,在沈阳郊外跟菜农学习种菜,在哈尔滨火车站旁的小饭馆里打杂跑堂。解放后,他到女儿河第四野战军后勤部棉织厂当了一名学徒工,在纺织车间拆装机器,苦学技术。50年代中期他回到故乡,到临清棉织社当了一名纺织工人,继续为那个不甘心过上辈人日子的目标追求探索。当时的杨二庄公社领导得知治下百姓中有一个胸怀大志、走南闯北的青年,几经周折将戴子禄“挖”回家乡,让他先当统计,后任秘书,再后来领办公社工副业。从此,戴子禄真正踏上了为家乡人民寻找出路的历程。

1978年初春,戴子禄作为杨二庄公社纺毛线厂的业务员住进内蒙东胜伊克昭盟绒毛厂,偶然发现了该厂常年扔置、与尘土混为一色的三大垛从开毛机中落下的下脚料。他上前撕了一把,凭自己纺织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竟发现里面还有少许短绒——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便是清河羊绒事业的源头——戴子禄的这一撕一看,确定了中国版图上某一特定区域将要发生惊人的巨变。

智慧的灵光和勇敢的决断,成了先河初开的重要节点。当戴子禄将4吨叫做“土毛球”的下脚料以几分钱一斤的价格赊购回家乡时,乡亲们一个个睁大疑惑的眼睛,不知道搞这玩意儿是否能比弹棉花套子赚钱。通过20多个日日夜夜的反复拆装和改造试验,戴子禄竟用梳棉花的机器梳出了羊绒,并顺利通过检验,以6.3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绒毯厂。6.3万元,在当时农村劳动工值仅一角钱的年代,相当于一个劳力1750年的劳作!这简直成了爆炸性新闻,一时间轰动了清河及邻近区县。

戴子禄成功了,为清河县羊绒行业发展史树起了第一座里程碑!这时,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来,在戴子禄的带动下,清河农民挣脱羁绊,纷纷购买梳绒设备,精梳羊绒行业在清河骤然崛起,一条通向富裕的路在清河人民脚下向远方延伸。

探寻登高之路

成功往往需要付出代价。正当清河羊绒行业高歌猛进的时候,创始人戴子禄却因一桩冤案被投入东胜伊克昭盟监狱。面对80多次审讯和22个月的监禁生活,这位刚直不阿的汉子没有懊悔,没有退缩,他坚信靠崇德尚义、诚信经商不会有错。1992年,戴子禄以一宗冤案的结论被宣布无罪释放后,回到家乡他继续在已经选定的道路上奔走,继续肩负着探路者的责任四处考察。他决定避开国内“雪莲”、“鄂尔多斯”等名企大厂群起争雄的羊绒衫大战,用精梳羊绒纺纱、染色、织布,重开从羊绒到服装面料一步到位的先河。

1993年,靠县乡政府的支持,戴子禄征地18亩,建起了“联发”羊绒厂,为实现更大梦想做着准备。当年夏天,他与意大利服装大亨林•彼特在上海东方大酒店有一次短暂的会晤。当他诚恳地向这位国际商界巨子请教有关进口纺纱设备事宜的时候,这位素以霸主自诩的服装商却骄横地声言:你们中国纺不出60支以上的纱,要那种设备何用?用高档的设备进行低劣的制造,与你与我都是一个明知故犯的错误。这一番奚落,刺痛了戴子禄的骨头,刺伤了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戴子禄强压怒气,留给那位狂妄的先生一句“后会有期”,而后拂袖离去。

戴子禄外表谦恭温顺,实则性情刚烈。大半生的奔波与磨练铸成了他倔强的个性。他不信中国人纺不出60支纱,他不会因为几句风凉话便让自己的宏伟设想夭折,他要用铁的事实让那位意大利商人理解那句“后会有期”的份量和含义。

这一时期的戴子禄,就像患了魔症似地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他像天空的游神一样忽南忽北,早晨在广州,晚上也许又到了呼和浩特。在天津,他披着晨曦敲开第三棉纺厂的大门,找厂领导要了一块高支纱布料的样品;在深圳,他顶着中午的酷热找到某纺织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染色方面的技术和工艺;在南京,他冒着暮雨穿街走巷,最终从一位已经离职隐居的专家口中得到了织染工序中所需温度的严格数据。最后,他依靠经营中的业务关系,在上海安营扎寨,开始实施他梦寐以求的实验计划。

采撷峰颠辉煌

精卫填海,海为之枯;愚公移山,山为之倾。戴子禄历时一年,终于攻克了由于绢丝和羊绒长度、强度、着色度不同而在织染及后整理等环节上形成的不协调难关,混合纺出70~80支纱,并用其织成了面料。戴子禄又一次成功了,这次成功,冲开了中国纺织工业的一个禁区,采撷到世界服装面料峰巅的一片辉煌,还报了意大利服装商一份尴尬。

1994年7月,北京中国纺织新产品开发中心聚集了几十位国内纺织界权威人士,对戴子禄的丝绒混纺面料进行鉴定。一系列鉴别检验证明,这种面料的各项物理性能、技术指标及光洁、飘柔、悬垂程度,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使面料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并被认定为填补了国内空白的国家级新产品,正式命名为“比特绒”。继而,戴子禄带着他的“比特绒”,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在国家纺织工业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成就展。

1995年4月24日,戴子禄和他的“比特绒”在上海95国际服饰文化节上首次亮相。在这场赤裸裸的世界级服装款式和布料质地的角逐竞技中,饮誉欧美的日本服装设计大师刘薇女士以及她的模特儿队光彩照人,以艺压群芳的优势显示出鹤立鸡群的明显征兆,难怪以“东方奇女”著称的刘薇女士高雅华贵的神韵里又添了几分不可冒犯的凛然之色。圈内的人都明白,接“大腕”的后场是一个绝对劣势的时段,然而,抽签排序是天意,“时运不佳”的又一组表演队登台亮相。“咦,这是什么布料做的服装?”各国的行家们屏息静观,整个大厅静的出奇,一束束专注的目光在模特儿身上既挺括、又飘柔,既悬垂、又滑爽的服装上流动……20分钟的表演结束了,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服装界权威人士一齐拥向一直端坐于大厅一角的戴子禄,一阵“OK”,一阵欢呼。这一阵欢呼声,是评判,是裁决,是面向世界的庄严宣告。这一宣告,透过上海波特曼香格里拉大饭店云石厅传遍四海,给日本刘薇女士等服装骄子们聪慧的大脑传递了一个疑惑的信号:究竟谁持彩练当空舞?

由“土毛球” 到“软黄金”,由“棉花套”到“比特绒”,戴子禄之路经过两度跨越,将羊绒变成了清河的符号,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广阔空间里无限放大。之后他又远行异域,到法国、英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国家,对西方著名纺织企业和服装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创办了“河北邢台兴达绒毛制品有限公司”,为光大清河羊绒事业继续作着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苍天不佑,月晕星迷。2006年8月29日,戴子禄病逝于他的故乡。他用颠沛流离的一生,掘开羊绒大业先河,他以行业先驱的顽强精神,让一星之火遍燃清河,为富民强县做出了突出贡献。

戴子禄,一代清商的典范。他的名字,如同运河之滨的一个醒目地标,永远留在了清河大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