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鉴编纂与创新的若干要点

年鉴编纂与创新的若干要点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经济年鉴》之所以能够在连续三届的全国年鉴质量评比中获得特等奖殊荣,是同紧紧抓住年鉴编纂与创新的若干要点密切相关的。《上海经济年鉴》是全面记载年度内上海经济全方位运营发展的工具书。2002年《上海经济年鉴》增设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栏目或条目。2003年《上海经济年鉴》首次编辑了“2002年上海10大制度创新”、国际国内会展热、科技园区建设、私有经济等条目。至2004年《上海经济年鉴》的图表已占全书的65%以上。

《上海经济年鉴》是一部客观、翔实、大容量地记载上海经济发展史实的大型文献,曾得到汪道涵、江泽民、朱基、黄菊、徐匡迪、韩正等历任上海市市长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怀。自1983年第一部年鉴———《上海经济1949—1982》问世以来,至2004年版已连续编纂出版了20部。这20部年鉴连在一起,组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经济发展的长篇历史画卷,并成为研究上海、宣传上海的珍贵资料。

年鉴编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协调创新的发展过程。《上海经济年鉴》之所以能够在连续三届的全国年鉴质量评比中获得特等奖殊荣,是同紧紧抓住年鉴编纂与创新的若干要点密切相关的。

一、严密的责任制度

年鉴是年鉴作者和编者共同劳动的结晶。年鉴作者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其他出版物所不能比拟的。为此,《上海经济年鉴》的编辑工作实行“三级负责制”,即撰稿者对编辑负责,编辑对主编负责,主编对编委会负责。职责明确,分工严密,从而增强了全体编纂人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上海经济年鉴编辑部承担着上对编委会负责,下对撰稿单位把关的重任,编辑部的同志对各单位的来稿认真编辑,严格把关,发现疑点及时与撰稿人取得联系,并根据需要召开年鉴编稿会,研究解决稿件中发现的问题。对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推敲、反复核实,力求准确可靠。编辑完稿后,全部书稿和版式,由主编作全面系统的审阅,并对全书的编辑体例、文字内容、技术规范、政治要求最后把关,实行主编终审制,从而使《上海经济年鉴》在时效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创新性等诸方面日臻完美。

二、特色的框架结构

框架是年鉴的基础,是年鉴的基本结构。一部成功的年鉴,无一不在其框架上狠下功夫的。年鉴的框架,犹如人的身材,是构成体形美的关键。《上海经济年鉴》是全面记载年度内上海经济全方位运营发展的工具书。如何全面客观地反映上海一年内经济的特征,体现上海精神,突出上海特色,把握上海经济脉络的重点、特点和闪光点,就必须要有特色的框架结构。同时,《上海经济年鉴》在设计年鉴框架时,首先考虑到其实用性和创新意识,在充分研究一年内上海经济方方面面运营脉络后,根据实践的需要,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上海特色、年度特色、吸引读者的框架结构。

年鉴的框架是有具体的篇目和栏目构成的,《上海经济年鉴》在制定框架结构和设置栏目时,结合上海经济年度内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上海经济的特色来。虽然年鉴的基本框架应该是稳定的,但也应该看到,上海在一日千里地发展,作为记载上海经济工作的年鉴,每年的工作重点应根据变化着的客观现实而有所侧重,要科学地、客观地、全面地在年鉴中反映出上海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必须在年鉴框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每年都对部分栏目作调整、创新,这是我们多年来编撰年鉴的体会,是符合辩证法精神的。

三、科学的组稿方式

组稿是年鉴的一项具体而又艰巨的工作。在框架结构和选题内容基本确定后,如何以科学的标准组织稿件,便提上议事日程。组稿是一门艺术,组稿的方法有指令性组稿、分片组稿、推荐组稿、个别组稿等。有经验的编辑在组织稿件时,则是针对不同栏目的具体要求,采取相应的组稿方式。《上海经济年鉴》的组稿对象一般都为市各部委办、区县局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人员,其组稿方式一般以指令性、协调性为主,针对某些具体栏目,也辅以其他组稿方式。通过多年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年鉴组稿,不论采用何种组稿方式,组稿者必须首先了解撰稿者,只有撰稿者具备权威性,才能保证来稿的质量和真实可靠性。其次是经常与撰稿人取得联系,可在组稿中有针对性地召开撰稿人员座谈会或研讨会,使编者和作者面对面地探讨组稿中的问题,编者可把组稿意图向作者交代清楚,作者也可把撰稿中的问题向编者反映。互通有无,多作研究,逐步做到年鉴组稿的规范化,进而达到科学组稿的要求。

四、超前的发展意识

年鉴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守旧,不能一成不变。近几年来,为了使年鉴编纂跟上上海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跟上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我们对每部年鉴从内容到形式逐年有所创新。2002年《上海经济年鉴》增设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栏目或条目。譬如,创造性地设置了“专栏”栏目。大大增强了年鉴的资料和可读性。增设了APEC上海会议、跨国公司在上海、上海人才战略、大学城建设等栏目。2003年《上海经济年鉴》首次编辑了“2002年上海10大制度创新”、国际国内会展热、科技园区建设、私有经济等条目。2004年《上海经济年鉴》又增设了“2003年上海城市创新10大热点”,并对全书进行了精心设计:重塑封面、美化版式、增加彩照,使全书面貌焕然一新,又一次被全国年鉴界评为特等奖。为了跟上信息化时代步伐,该三本年鉴还在大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大容量的增加统计资料和分析图表,不仅要求综合编的文章和各分编的领头文章要增加图表,就是各类专题文章也要尽量增加统计资料和图表,用数字说明问题,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至2004年《上海经济年鉴》的图表已占全书的65%以上。

《上海经济年鉴》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20年来,《上海经济年鉴》像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样,始终着力探索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从实践中积累、从实践中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新世纪迎来了上海经济大发展的机遇,让我们用务实进取的精神,记载下这光辉的每一页。

(原文刊于《年鉴信息与研究》,200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