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化应用

数字化应用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模块自动反馈式质量管理系统。2.医院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流程 以患者在医院数字化医院门急诊就医流程和住院流程为主线,将医院各项运营活动和患者的诊疗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治疗信息、数字化设备检验、影像诊断信息以及个人及医疗保险信息,全程纳入到医院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建设实践的积累,数字化系统在医院各个工作领域中的应用日趋深入。从基础的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到进一步的医疗管理如电子病历系统、临床路径系统、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护理管理,以及患者随访管理、药品信息化管理、手术机器人系统等,数字化系统的应用深入到医院日常工作的每一个方面。

(一)数字化系统在医疗管理方面的应用

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是一种质量的现场管理和事后管理,管理手法单一,管理范围狭窄,管理时效性差,质量评价指标不规范,很难做到医疗质量的实时、科学规范管理。同时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不能对医院整体运营进行监控,工作效率低下,很难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当前医疗卫生改革的环境变化,医疗卫生行业安全环境变化和医院自身科学管理的环境需求变化,都迫切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来实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在医院数字化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在医院综合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数字医学技术、信息系统等手段,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涵盖医院医疗运行指标、诊断治疗质量、医技工作、药品管理、医院感染、卫生经济管理质量,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效率与效益、可及性与连续性、患者满意度等在内的全程医疗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1.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模块

(1)自动反馈式质量管理系统。通过设立电子病历自动质控项目,每天凌晨开始对全部在院病历自动运行质量检查,包括基础病历书写的质量和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形成缺陷报表,以短信和消息的形式,发送到各级经治医师手机,提醒和督促及时改进并纠正缺陷,达到基础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2)人工质控平台。通过建立人工电子病历检查反馈系统,为医院各级质量控制人员通过电子病历开展质量内涵检查,记录和反馈质量缺陷,建立便捷高效的质控平台。同时达到监督临床一线人员及时纠正质量缺陷、提高医疗质量和监督管理各级质控人员开展质控工作的双重目标。可通过输入住院号,输入查询条件(在院、出院时间范围、住院天数、危重评分、护理级别、科室、手术患者、死亡患者等)筛选病历,筛选的病历可选择全部检查,也可根据数量或百分比部分检查。质控员通过Web直接查阅电子病历各项记录,发现病历质量的缺陷内容。系统中具有维护缺陷字典,涵盖核心制度执行、诊治常规、围手术期安全、病历书写、合理用药等常见的病历质量缺陷内容及扣分标准。质控员手工评分的病历质量缺陷内容可以通过质控短信直接反馈到三级医师的手机中。各科室三级医师组人员及相关信息在系统中预先维护,信息自动即时反馈。质控人员分为医院、科室两级质控员,分别负责院、科两级质量控制。质控员工作量可以通过“人工质控专项检查管理”查询监督。

(3)出院电子病历自动评分系统。出院登记触发自动评分系统,电子病历质控系统对在院期间病历自动记录的质量缺陷进行处理,得出每本病历的评分,继而得出科室及全院在任一时期内出院病历平均分与甲、乙级病案率,以此开展科室(全院)的出院病历质量评价。

(4)质量数据查询统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会诊制度检查(会诊完成、会诊投诉)、交接班缺陷、三级医师查房、语音查房、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危重病例讨论、重症抢救记录等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查询。

(5)其他信息化医疗质量管理项目。如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的信息化管理、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信息化管理、重点病种、重点手术质量查询、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查询、送检率统计查询、出院患者随访工作站、危机值信息化的PDCA(短信通知与医生处理信息短信回复)、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医疗、护理、药品)查询、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化上报、手术分级人员授权的动态管理、高风险手术、操作人员授权管理、手术分级的程序控制(电子手术申请单)、电子手术风险评估、全程电子手术患者安全核对等。以重点病种及重点手术质量监测为例,在医院管理系统中建立了重点病种以及重点手术质量监测查询模块。系统可以对重点病种ICD10编码和手术编码的数据库维护。可以检索出相应时间段内的重点疾病和手术相关质量监测指标。显示对应疾病或手术患者的明细。这些管理项目的展开,将信息化建设与医疗质量管理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为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数据积累和分析提供了平台。

2.医院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流程 以患者在医院数字化医院门急诊就医流程和住院流程为主线,将医院各项运营活动和患者的诊疗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治疗信息、数字化设备检验、影像诊断信息以及个人及医疗保险信息,全程纳入到医院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中。通过对上述各项信息的管理,实现医疗质量管理。医院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主要涉及医院工作的决策者、信息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人员和广大临床医护人员。所以在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这些人员的信息知识教育和培养,使其充分明白自己在医院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任务,努力成为合格的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的决策与管理人才。

3.医院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特点 医院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是一种全程化、实时化、全方位的医疗质量管理,其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变革。其鲜明的医疗质量管理特点为如下。

(1)全程化监控。医院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是一种全程化的质量管理,从患者入院开始,到患者就医结束,整个就医过程所有的诊疗信息都处于监控之中。

(2)实时化质控。医院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对各科室患者进行监控,检查每一例患者的用药、处置情况和医生记录,调阅每一例患者的各类检查数据和影像资料,并通过网络与医生及时沟通。借助于数字化质量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避免医疗过程中的医疗失误,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3)全方位监控。医疗质量监控范围涉及临床医生、护理、后勤物资管理、行政办公等各个方面,是一种将医院的各项活动纳入监控范围的管理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系统一方面创新了医疗质量生成模式,另一方面规范医疗质量科学管理,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4.医院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目标 医院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医院医疗质量的全方位和全程管理,提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水平,最终实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优化就诊流程,改善服务环境,数字化医院业务管理,数字化规范化的数据采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管理,以经济核算为核心的费用管理,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物流管理七个方面。

(二)数字化系统在护理管理方面的应用

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是护理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很多方面对护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多角度全方位保证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有效促进了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患者提供准确、安全、便捷的优质护理服务。真正体现了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医疗护理工作服务,为患者服务的本质和初衷。

1.移动护士站 移动护士站是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基础平台,以掌上电脑(PDA)为应用工具,实现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PDA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护理工作方式,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错误的发生率,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HIS的不断发展,作为移动终端的PDA的功能得到了拓展与延伸,PDA在原有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床旁录入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利于护士更好回归患者身边的功能,减少护士的非直接护理时间,体现了护理管理的精细化。

(1)床旁采集生命体征,录入患者病情变化信息。护士随身携带PDA,可以在患者床旁观察并动态采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数据及患者的病情变化信息,床旁录入保存后可在HIS系统即时生成体温单、护理记录单等,并可自动生成信息采集的时间及护士的签名,提高了书写速度和书写质量。这使护士每天用于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地回归到患者的护理上来。

(2)扫描二维条码腕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国际病人安全管理目标(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中规定,使用患者姓名及住院号进行身份确认是患者安全有效的接受治疗护理的基本保证。引进用于住院患者的一次性专用腕带,可对住院患者身份采取条码化管理。患者入院时由住院收费处将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打印在腕带上,并以住院号为索引生成二维条形码,由各病房接诊的责任护士将腕带戴在患者的手腕上。当护士使用PDA扫描患者的腕带后,即可获得该患者的综合信息。同时,患者的给药(输血、输液、口服药)标签、检验标本的条形码均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与患者腕带上的身份标识条形码信息相关联。执行输血、输液、口服药及标本采集等处置时,护士手持PDA,扫描患者腕带条码,获得相关信息,再扫描用药签条码,二者相匹配后保存,启动用药过程并生成开始时间及执行者;若不匹配系统会自动生成提醒。当输液结束后,扫描患者腕带条码及用药签条码,系统确认后结束用药并自动生成结束时间及执行者。同时护士在患者床旁可随时查询该患者的医嘱执行情况,决定患者是继续用药,还是结束用药,避免医嘱遗漏或延误执行时间。PDA的使用节省了护士反复查对时间,确保医嘱执行的准确性、及时性,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3)床旁执行医嘱,自动生成医嘱卡片。以往的工作模式中,护士执行医嘱需要在纸质医嘱单上签字,并转抄医嘱卡片。应用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系统,护士执行电子医嘱,保存后可以自动生成医嘱卡片。通过应用PDA扫描患者佩戴的二维条形码的腕带,进行医嘱的床旁终端确认与执行,实时查看医嘱执行情况,已执行医嘱可以自动生成医嘱卡片,节省了护士签写与转抄医嘱的时间,减少了护理差错可能发生的环节,保证医嘱执行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4)电子化输液巡视卡,优化巡视流程。通过PDA扫描输液袋上与患者腕带的身份标识条形码信息相关联的用药签条码可以进行输液巡视,自动生成输液巡视时间与巡视者,输液情况及输液速度可以通过PDA来选择输入,输液巡视与开始、更换输液的用药签条码扫描可以同步实现,自动提示填写巡视内容。不仅可以避免护士手写输液巡视卡字迹潦草、更换输液遗漏签写巡视卡的问题,而且可以减少纸张浪费,延长资料保留时间,简化输液巡视形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5)特色标识智能提示,重视过程质量。进入PDA患者列表界面可以看到不同颜色与形态的标识,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护理级别,新入、手术、出院患者和医嘱执行状态等都有相应的标识,未执行医嘱在PDA上会有提示,这些辅助功能会提供重要的线索,帮助护士及时了解重点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指导护士工作有序进行。

2.智能化电子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为患者制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是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时诊断、住院中的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的一个标准流程,是一种包容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质量改进的标准化护理方法。比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实施的临床护理路径,它是将电子化的临床护理路径通过网络与护理工作相关联,自动生成路径的执行确认,避免了护士的重复劳动。智能化临床护理路径系统还会对护士工作中的遗漏项目给予及时的提醒。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护士遵循路径所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3.护理工作量绩效评价软件 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绩效津贴是护理垂直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护理工作量的量化统计结果是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分配体系非常必要。例如200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通过近半年的科研,将临床87项护理操作项目赋予权重分值,自行研制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软件,每个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量为该单元所有护理操作项目的权重分值与该项操作的频次乘积相加得来。护理工作量在绩效津贴分配中占60%,统计数据与自动收费相链接自动生成,结果能够客观反映临床护理工作情况,以公平的数据为着力点,以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为着眼点,有效激励了全院护士,取得了预期效果。

4.护理不良事件及医疗隐患上报分析系统 为了健全护理安全文化,倡导无惩罚、无责备的意外事件呈报制度,创建护理不良事件、医疗隐患上报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非惩罚性、保密性、独立性、时效性、定期统计分析、匿名公示、及时反馈等特点,通过统一模式的信息化平台,使护理不良事件、医疗隐患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上报内容分为不良事件上报表单和医疗隐患分类表单两种,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和医疗隐患的时间、部门,事件的性质、经过、原因分析、纠偏措施等。根据不良事件、医疗隐患的名称、种类或性质进行查询,可以统计发生的例数和比例,并对事件所有内容进行查询、统计、分析,总结发生原因及其规律。通过网络平台,使护理不良事件和医疗隐患实时上报,层层监控,及时处理,匿名公示,教训警示,共享解决问题的经验,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通过护理不良事件、医疗隐患的全面报告,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使护理制度、工作流程更趋于合理和科学,彰显护士在维护患者安全中的角色作用。

5.基于OA系统的护理人员培训、考核查询系统 在OA系统中,护理部提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项目录入的申请,由计算机中心制作录入程序,然后护理部专职人员按程序分类输入护理人员信息,用于随时查询和掌握全院护理人员的全部信息。包括每个护士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培训经历、考核成绩等完整信息,其中培训与考核信息作为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依据。

6.基于人力资源库的护理人员管理 在OA系统中,护理部主任被赋予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权限。护理人员调动流程为临床填写调动表格,护士长、科护士长、调动本人签字后,护理部秘书负责在OA系统输入调动信息,护理部主任审批确认后自动转入人力资源部的全院人力资源库。OA系统中,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保证了护理人力资源库的准确,并与人力资源部的全院人力资源库保持一致。护理人员的排班形成电子版,自动生成出勤管理、夜班数统计管理、岗位管理、带薪休假申请审批等。

7.科学化护理质量管理系统 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上创建了护理质控报表上报系统、查询及反馈系统,并能对各项高风险因素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具体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偏措施,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

8.其他系统 在每个病房安装一台住院患者费用自动查询机,取消耗时耗力的一日清单,可更好地满足患者及家属随时了解费用状况的需求,增强收费的透明度,同时也节约了打印、发放一日清单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另外,配液中心、自动摆药机的应用,在有效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让护士从繁重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留在患者身边。

上述所有,都是以强大的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因此,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有力保障。

(三)数字化系统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总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医院往往承担着知名大学的教学任务,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仅体现着医院的综合教学实力,也在一个角度上反映了医院整体的信息化建设程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越加凸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一不把数字化作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美国2010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 2010)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应,许多国家政府因此相继制订了本国数字化教育计划,纷纷启动数字化教育工程,利用计算机和Internet来支持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步伐。例如,1993年,英国公布了Our Information Time(《我们的信息时代》)的政策宣言,强调要在教育领域中推广应用现代数字化技术,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满足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所有用户的需要,为英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环境和服务。1999-2000年,日本政府连续提出了“教育的信息化工程”、“信息化教育立国工程”两个报告,旨在通过信息数据化改变学校、家庭、地区间的合作方式以及学校本身的营运方式,并且专门拨出经费推动建设。而同为亚洲国家的韩国,其政府为了解决传统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设置了总统直属咨询机构——教育改革委员会,并发表了“为建立引领世界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新的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该方案与同期韩国社会各个领域中实施的信息化的各项事业一起,成为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建设理念 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化的潮涌势不可挡,每一个机构、单位和社会人都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并努力适应它、利用它。作为研究型医院,更要勇立潮头,因势利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学校的发展,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要利用信息化这一“利器”,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流、知识流、思维流,以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建设,以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享受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益处。对此,医院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并按照设计分步实施。

2.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建设目标 教学数字化系统的设计,要立足于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学资源建设形式方法,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多种媒体的数字化资源,从单一文字向综合多种感官参与转移,从线性知识编排到网状非线性编排,从静态、单维向动态、多维转变,从关注学生外在行为向关注学生内心体验和学习策略培养转变,要精选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关注学生学习质量。

3.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建设重点 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对学生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工程中,要注重加强对于学生学业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模式转变。高度重视大学生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环境和条件建设。在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积极探索课堂现场学习和利用网络不限时空学习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式、批判性和网络化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以学生学习成才为中心,构建集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快速建设、辅助教师教学、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优化教学管理和展示教学成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化平台,建设有助于推进数字化教与学的一体化环境。该平台和环境的建设应该经过整体规划设计,统一部署和分步实施,并由多套统一标准的软硬件系统有机组成。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建设,形成集“建、教、学、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

(1)教学硬件设施的信息化。作为知名学校的教学医院,每年承担的教学工作量都比较大,而学校对其教学质量也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比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每年承担着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和影像专业、留学生班以及临床医药学院等总共1000余人的教学工作。医院目前配备了5个多媒体教室,2个网络教室,以满足学生日常的理论教学和影像学的教学使用。若没有高速的医院网络环境、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和智能教室等硬件基础设施,教学信息化将成“无米之炊”。

(2)教学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石”,也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软实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平台中囊括了在线考试系统、在线网络课堂、教师备课室等功能模块,包含的资源格式有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教学对象,力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注重建用结合,强化辅助教学和导学、助学功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和使用效果。

(3)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不仅要重视教学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特别是各门课程的相关资源信息化,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教师是实施教学信息化的主体,因此,要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改变重建设、轻应用现象,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采用边建设边应用策略,并以信息技术带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不仅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辅助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性、网络化学习习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4)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和保障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支撑。教学管理信息化主要有教学改革建设、教学组织机构、教务教学运行、教学工作评价和教学状况分析等建设内容。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完善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教学组织机构网络化建设,强化与教学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系统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学信息化的实际应用,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努力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可视化和人性化。

5.Portfolio电子学档系统的应用 电子学档(E-learning Portfolio,ELP)是指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者以个人的方式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展示和反映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借此,可培养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它既是一种评价工具,也是一种学习工具。

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明确提出: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以评促学,使评价融于学习过程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电子学档是信息化教学中出现的新事物,它以可视化的形式详细记录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提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证据,为实施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思想;②实现评价与学习过程的融合;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④强调质性评价,指标不设权重,结果不需要量化;⑤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能力;⑥资料收集的实时性、及时性、真实性。

通过网络电子学档系统,使每位学生和老师都参与其中,在该系统中为每位学生建立学档系统,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积累成一个系统的学习培养记录,在这期间,教师参与及时地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由于系统地记录了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同时,通过这个详尽的记录过程,学生、老师乃至第三方都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其反思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不同侧面反映出来的该名学生的方方面面,有利于科学而综合地对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评价。结合自己院校的实际特点,通过该系统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实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化积累及管理,更好的整合学习资源,实现学生的开拓性学习,推动医学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

(四)数字化系统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整体水平的发展及医院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使科研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成为制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发展的瓶颈。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大趋势下,如何充分利用医院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依据学科发展建设需要及科研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如何搭建高效的科研管理平台,实现科研管理的精细化、网络化管理;如何梳理一条以科研人员为主线的科研管理信息链;如何实现各项科研数据的实时查询、统计,以更好地为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何提高科研管理效率,更好地为一线科研人员搭好平台,做好服务;如何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对比数据起到对科研人员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科研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科研课题。

综合型医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含: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学术交流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等几部分,有些还会涉及临床药物试验管理和医学伦理管理等。科研项目管理又包括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包含科技成果、科研论文和投稿介绍信管理。学术交流管理主要包含医学各类学会的学术任职和杂志书籍等编委任职情况管理,随着科研评价体系的变化和发展,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的学术任职情况已经在学科评价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从以上几方面分别阐述信息化建设如何开启科研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1.数字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初衷与功能 数字化医院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医院科研人员为主线,以科研实际工作需求为基础,以医院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论文管理、投稿介绍信管理、研究生管理的有机整合为纽带(图13-2)。目的是实现各模块间数据的个性化管理和数据的整体联动,以此来支持科研决策、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和医院整体科研水平的发展,实现医院由临床型向科研型综合医院的完美过渡和转变。医院其他职能部门乃至临床各科室自主维护的信息,实现以人员信息为纽带的数据共享和实时联动,是打造最完美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图13-2 数字化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模块

2.数字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架构

(1)以科研项目为中心的经费管理模块。随着国家和各医院科研水平的进步,医院取得的来自国家、省、市各渠道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不断增加,同时为鼓励医院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一些医院还会设立院内资助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来源及种类多样化,且项目预算科目各不同,结题审计标准不同。传统的管理方式过多的追求科研项目立项,没有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益及实现课题成果化,造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脱节现象。以科研项目为中心的经费管理系统即建立一套以项目管理及经费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增加了科研项目立项、项目进展、项目结题与项目经费管理之间的联系,保障经费的合理使用,发挥科研经费的最大价值,达到科研成果最大化。项目管理包含: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进展、项目结题等子模块。经费管理包括:经费预算、科研试剂药品的集中采购模块、经费报销模块及超支预警系统。

①科研项目管理流程:见图13-3。

图13-3 数字化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图

a.项目申报并且立项后,将科研项目在科研管理系统中进行项目基本情况的录入,包括:项目名称、负责人、执行期限、项目来源、参与人员、获批经费等信息。

b.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申请书及项目任务合同书进行审核。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按照项目合同书中的经费预算情况进行项目经费的比例划拨。

c.科研管理部门上传项目批件、资助计划书。项目负责人定期上报进展报告、结题报告等。

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

a.经费实际到账后,财务部门将经费与项目匹配并进行比例确认。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实验进展的程度进行相应的经费报销。

b.经费报销流程严格实行三级审核(研究生实行四级审核)制度。

课题负责人申请→科研管理部门一级审核→科研管理部门主任二级审核→主管院长三级审核(达到院财务要求的情况)。

研究生申请→研究生导师一级审批→科研管理部门二级审核→科研管理部门主任三级审核→主管院长四级审核(达到院财务要求的情况)。

③科研试剂耗材的集中采购流程:科研管理部门为更加精确掌握追踪科研经费的动态,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细化,医院委托医院产业管理部门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科研用试剂与耗材进行整体招标采购,科研人员不必在试剂采购、结算方面浪费时间,而且保证了试剂耗材的品质,同时可以杜绝假发票等行为,实现科研经费高效利用的最大化。

④科研经费超支预警提示:科研经费超支预警系统是指按照国家、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要求,对受资助项目支出科目(包括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劳务费和管理费等)根据资助任务合同书的要求进行一定比例金额设限,同时对合同书未涉及的支出条目进行程序限制,当经费使用超过之前的经费比例划分或超出支出条目范围时,系统将自动结束其报销操作。

以科研项目为中心的经费管理系统能最大限度地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展、顺利结题保驾护航,同时也最大程度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实现科研经费转化科研成果的最大化。

(2)以论文为核心的投稿介绍信及论文报销审核模块。见图13-4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加及成果扩大化,医院科技论文数量逐年增加。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美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两大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论文数量正在以高速率逐年增加,逐年增长的庞大论文数据需要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近年来学术不端现象屡见不鲜,如何从管理层面加强知识成果产权管理,提高全体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将学术不端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同样也是科研管理人员和数字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图13-4 数字化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科研论文管理流程图

科技论文在向杂志社投递之前,首先在系统里进行知识产权备案,即签署知识产权承诺书,承诺书需要科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及科研管理部门的双重批复。其次,系统应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数据库和SCIE数据库嵌入后台作为基础数据,实时对科研人员所投递论文的题目、投递杂志、第一作者、科研项目资助等信息进行核实判断,一旦出现近期内期刊重名、论文题目相似现象,系统自动提示终止,以此起到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作用。最后,依据各个医院管理制度的不同,应将医院给予报销的期刊杂志整理成库嵌入系统后台,在科研人员申请时给予提示是否符合医院报销规定,以实现高效管理。

期刊正式发表之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管理系统中录入文章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文章题目、刊名、年卷号、页码、作者、受资助科研项目等信息。同样应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数据库和SCIE数据库嵌入后台。以实现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对数据的实时统计、查询,为科研决策提供依据。

(3)以导师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块。数字化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同样应实现为研究生的培养教育留下记录,将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过程及实验记录,研究生科研成果(论文)等实时的在网上做一记录,实现培养留痕,实验记录真实的目的。研究生信息与导师密切关联,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导师信息,同样也对今后导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3.数字化科研管理系统的升华——学科自主评估系统 以网络支持下的数字化医院科研管理模块之间的数据为基础,以科研人员为纽带进行数据联动、整合,同时共享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部门信息,即能实现各科室科研人员梯队建设情况、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情况,以及各学科(各科室)间和各学科(各科室)内部一定时期内的科研增量的幅度变化的动态查询与对比,以用于进行医院科室及所属学科间的纵向及横向评价,从而找出医院内相对优势学科及学科内部相对处于优势地位的学科带头人。动态的管理数据将会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各学科的前进,同样也为医院制定学科倾斜政策和打造优势学科,为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数字化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的价值 数字化医院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医院的网络资源通过搭建整合管理模块,加强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科研成果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研究生培养系统等模块间的内在有机结合,梳理了一条以科研人员为主线的科研管理信息链。该系统以人员基本信息为纽带,与医院的其他各类管理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共享,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数字化医院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灵活、精细化的管理功能,克服传统管理方式中手工填写,电话及邮件通知等方式带来的信息延迟和数据遗失的瓶颈,使得科研工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

数字化医院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科研项目基本信息库管理与科研经费分别管理的有机整合,规范了科研经费支出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科技三项经费使用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将报销项目分为三大类:实验相关费用、差旅费用、劳务费用。其中实验相关费用包括:实验动物费用、实验耗材费用、实验试剂药品费用、小型仪器设备购置费用、测试化验加工费用、查新检索费用、翻译费及润色修(审)稿费用、检查费用、打印复印装订费用、邮费、购书及相关资料费等。科研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可以随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和结余情况,科研管理部门依据任务合同书和经费管理办法,通过系统规范了项目经费的支出范围和比例,大大减少了项目负责人对经费使用的盲目性,促进科研经费管理的透明化、科学化,最大程度发挥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数字化医院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做到研究、管理留痕,便于各级科研及管理人员对信息的统计、查找、对比分析,结合每个医院特设的科研指标、科研奖励机制职称晋级方面的政策,对提升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及推动多学科的交叉发展、重点研究领域的攻破、为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科研精细化管理,对医院新时期学科发展建设及科研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数字化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挖掘各种信息资源,使财务信息得到集成和综合,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目标的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而是要通过信息化优化工作流程,进行“流程再造”,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加效益。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做到“数出一门,信息共享”,把时间留给财务人员,真正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医院借助数字化系统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并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举措。

1.财务信息化系统构成概述 首先,医院提出数字化医院的整体规划,其中财务信息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信息一体化要求财务管理系统与医院运行的其他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与整合,并不是独立在其他系统之外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与临床科室的HIS、LIS、PACS系统的动态网络连接,及时接收有关收入、工作量等数据。

财务系统主要由HIS系统中的财务分系统、医院运营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会计总账系统等组成,并与业务网内的各业务系统、办公网内的各系统实现接口。HIS中的财务分系统主要解决医疗收入问题,包括门诊和住院的收费、交账、收入监管等功能,医院运营系统主要解决财务的支出问题和运营调控管理,包括科室的支出、成本核算、内部服务定价、固定资产管理等功能。相关的系统分别有HIS、LIS、PACS、医院运营系统和会计总账用友U8系统,系统间接口的顺利实施使这些系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成为医院信息化的一个整体,实现了全面的数据共享,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2.预算的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预算管理越来越突显出全面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高效实施的必然选择。

预算信息化管理主要实现预算申报、审批和报销审核,分为医疗预算管理和科研教学预算管理两部分。医院以电子经费卡为载体,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强化医疗、科教支出的计划管理,控制整个医院的财务运营,构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打造精细化财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应用,整合库存物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等财务电子信息系统模块,强化不同类型经费的统一管理,对科室领物,水、电、气消耗,洗衣、用车、消毒服务,折旧、维修等进行计价,并支持月底将科室成本费用以Excel电子表格批量导入会计核算系统。

3.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在建设数字化医院的背景下,对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及时掌握资产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强资产管理时效性与准确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行固定资产的动态化管理,是做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建立固定资产卡,“一物一码”为每台设备贴上固定资产条码标签,按照“统一管理、各负其责”的思想实现条码化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将条形码技术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中,对所有固定资产实行“一物一码”,制定条形码编制原则,利用条形码的信息介质,在资产入库时即赋予每个固定资产唯一的“资产全息身份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跟踪。条形码管理能够准确识别实物,从而达到固定资产的可视化、唯一化管理。每一个固定资产从入库、出库、转移、调拨、维修、报废、清查等各环节的工作流程中,都能使用条形码得到监控,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对条形码标签上的内容、布局、号码采用统一规范进行编制,每张条形码都包含资产所在地点、设备类别、条形码和条形码号、科室名称以及固定资产名称等若干项信息。

固定资产采用条形码管理,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中,能帮助医院准确高效地完成清查工作。资产清查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经数据终端扫描过的条形码标识,利用手持数据终端,实现了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录入,能随时查询设备相关信息,实现数据采集和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利用条形码管理可以省去传统手工方式下进行的资产清查、逐条登记及财务核对等工作,既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又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人工资产清查时难以避免的错查、漏查、重查等现象。

医院资产从开始购入到资产报废、折旧的整个生命周期,条形码管理系统都能对该资产进行跟踪管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卡、账、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空闲浪费,虚增资产等问题。通过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及时全面地掌握各部门固定资产的配备和使用情况,及时调配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通过使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可实现对固定资产卡片的计算、分类、汇总、统计、查询、折旧等功能,并生成相关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等,实现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数据跟踪管理。

通过系统的数据查询功能,使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核算办法、折旧情况等信息,都能在同一系统中得以体现。不仅提供对资产的管理功能,更提供资产管理的分析与决策功能,使资产管理的决策水平更加科学先进。

以上两种系统为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全面、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实现了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可视化管理,全面提升了医院资产管理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方便和快捷。

(六)数字化系统在后勤服务方面的应用

1.原有后勤服务模式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后勤服务保障服务项目可分为维修服务、物资供应(医用车、床、台、架,以及办公家具、维修材料)、绿化保洁服务、水电气能源供应服务、物品运输及患者转运服务、导诊、导乘、送检、陪检、基本建设等服务,在众多的服务大项中,每一大项又有无数的服务小项与之相关联,与此同时每一小项又对应一个服务与管理团队,当医疗科室的无数个服务需求在后勤保障不同部门和不同服务团队之间传递时,往往会出现因服务需求界定不清或服务部门职责不清、责任心不强等造成服务需求推诿扯皮现象。同时,也存在着医院规模庞大,各保障服务范围分工较细,医疗科室在报修、报告、申请以及特殊服务需求过程中,由于医疗科室缺乏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途径,或无法了解并分清后勤的专业分工,导致医疗科室某一服务需求、物品申请需采取多种联系、通信方式、寻找多人才能完成。如果引进了社会化队伍参与医院的维修服务保障,在维修服务中由不多的人完成不同的维修项目,而在同一项目中又有价、量的区分。这种项、量、价的区分只有专业管理人员才能完成,鉴于这种特殊情况,完全依靠医疗科室人员来界定是无法实现的。由于服务需求无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了大量的服务需求信息在多个项目服务与管理部门之间滞留,由于服务与管理部门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准确的服务需求信息,就不可能对服务需求信息进行有效的实施,更不能随时监控从信息申请—检验—分类—实施—完成—反馈这一系列规定动动作的质量、效率等。这种滞留造成了服务信息无记录、无跟踪、无反馈、无结果,从而导致医疗科室以多次投诉和多个部门的领导的参与调解而结束。

2.“一号通”一站式服务模式 为了解决目前后勤服务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将常用的各种通信方式(互联网、办公电话、语音信箱)统一为一个新的数字化网络接口,对外只需提供一个通信服务协议,就可以将多种通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消除了多个通信方式带来的通信障碍,该业务又称商务一号通。医院后勤服务保障“一号通”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后勤服务保障一个通信方式和后勤服务项目有效整合。通过这种服务模式尽量减少烦琐的服务过程,以最短的时间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前来办事的医护人员带来方便快捷。

后勤服务“一号通”一站式服务模式的逻辑框架需要通过“前台(一号通)与后台(一站式)”的功能设置及前台与后台的双向互动来实现。这种逻辑框架模式体现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重心的转移,即自身的被动式服务向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一线为中心的服务转移,“一号通”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前台提供后勤保障职责范围内的静态服务,它以接收临床一线服务需求 (网上申请、电话申请)和各类服务项目的信息同时,还要为临床一线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动态服务,同时还要承担服务结果的反馈等职责。后台则在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其业务服务与管理形式的一体化暨后勤保障服务需要改变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分散化管理模式进而创设一体化的后台数字化管理模式。

3.“一号通”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应用

(1)统合通信方式、整合服务资源。从理论上讲,“一号通”一站式服务实质是服务的集成整合,也是服务流程的整合与服务内容的整合。从现实上讲,由于医院规模的庞大,现有的服务保障模式已不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和临床科室的服务需求,即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发展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需求。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本、满足医疗流程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优质、高效、低耗的后勤服务保障服务,把问题留给自己,把时间还给医务人员,让医护人员为患者服务。后勤保障质量与保障安全是医疗基础质量的基本元素,提高后勤保障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后勤人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号通”一站式服务就是践行这一指导思想和原则基础上的产物。可以选取若干大专以上文化的年轻同志作为前台服务人员。另选拔具有丰富的服务与管理经验且具有较强沟通与协调能力的人,与社会化保障单位的主要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后台,形成前后与后台联动办公。医院后勤服务保障“一号通”一站式服务前台,在提供其职责范围内的静态的公共后勤服务保障信息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医疗科室和不同的患者服务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动态的服务保障(以医院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即前台既要提供服务需求的接收还要提供服务结果的信息反馈和服务质量的调查职责。而后台则要求各保障项目组织之间,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其业务服务的一体化,既有分工负责、又协同一致地完成服务需求的处理。改变以传统的职能为中心、分散化、单打一的服务与管理模式,探索一体化的后台后勤服务保障管理模式。

(2)方法与措施。后勤服务保障“一号通”是以一站式服务模式为依托,主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①通过“一号通”信息平台与医疗科室进行双向沟通。以医院信息建设为基础,多渠道接收服务需求信息,分别对信息进行分类、检验与分析。其中,双向服务与沟通是以医疗科室对后勤服务保障的需求为主线,如需维修服务时,了解并记录维修内容、时间、地点、报修人等重要信息,同时将上述信息发布给指定的维修人员,待维修工作结束时,迅速将信息转给前台接收人员,接收人员将结果反馈给报修人员并了解维修质量、效率、态度等。与此同时,前台接收人员将每一步骤的过程与结果通过网络系统反馈在后台LED显示屏上,后台人员可动态地监控每一项维修工作的进展,可对每一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后将其存入数据库。如有其他应急事件,后台则对该问题进行事件化管理。

②对于物资申请,可从通过整合的通信协议直接向“一号通”申请,并由“一号通”完成报批和物资的配送。

③对于特殊的个性化预约服务项目,前台与后台联动服务,准确回答服务的需求,减少交叉环节和过程。对患者提出的服务需求,在能力范围内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保障。

④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化网络建设,监控后勤保障范围内水、电、气供给和对给水、排水量及水温、室温、空调、冷库等大型机电设备的运行的监控。通过监控提高设备运行安全,并及时将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反馈给相关责任人,该监控方法对提高后勤保障质量与保障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对水、电、气及机电设备运行数据监控与储存并建立服务保障信息库,为实施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相关职能部门全成本核算提供标准数据统计。可以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对水、电、气等机电设备的监控为医院改扩新建提供战略成本信息,为医院战略发展奠定基础。

⑤事件化处理是指“一号通”一站式服务按着后勤服务保障各团队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协调后勤与全院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主要体现以下两点:协助后勤各团队及相关职能部门按事件化管理及自反馈式管理的要求,修订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及流程;协助后勤服务保障各团队及相关职能部门各项工作按标准流程运作,使后勤人员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一线服务。

(七)数字化系统在综合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研究型医院,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微不至”,除了前文所表述的几个重要方面以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方面,都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管理,下文将进行阐述。

1.医院人员、科室数据库建立 研究型医院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人员、科室的数据库至关重要。该数据库,不仅要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婚姻状况、学习工作经历、入职时间、所属科室等,还应包括全部人员的执业信息、职称信息、职务信息、继续教育信息等。如果管理者需要,还可加入奖惩信息、调查投诉信息等需要的内容。

该数据库作为医院办公自动化平台(OA系统)的核心数据库,几乎全部基于办公自动化平台的功能实现,如:文件流转、通知发布、工作流建立、餐卡车卡应用、签到管理、服务评价等一切无纸化办公的内容,都将使用到该数据库。

2.医院服务综合评价 医院服务综合评价可以包括医院的精神文明管理、服务流程管理等多项内容,是医院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型医院尤为重要。运用适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如OA系统),对于医院服务的实现监督检查、评价公示、反馈改进等环节,行成自反馈式闭合管理环。通过科室间互评、追踪问卷、员工评价、患者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公布、公示,并督促相关科室反馈,来不断推进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作风、服务信誉、服务环境的不断提升,持续改进服务流程。

3.医院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文件管理分为上级下发的文件和院内下发的文件。数字化系统在文件管理中的应用解决了原有纸质版本件流转的烦琐、丢失等弊端,使管理更加快速便捷,提升了办公效率。基于办公自动化平台(OA系统),建立上级文件传阅模块和院内文件下发模块,根据日常转办上级文件和下发院内文件的流程,制定在信息化系统中的转办流程,相关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只要登入系统,依照流程,批转或下达相关指示,从而达到完善文件管理的目的,使工作更加简便,同时,还可以在系统上保存整个批转的流程和每个批转人的意见,如果需要纸质版存档,只要打印就可以实现和文件同时存档的需求。对于需要领导传阅的文件,也可以实现网络传阅。

在编制文件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相应模块,申请发文部门提请相应各级领导审阅。如果所拟文件不合格,则转回申请部门修改,转回时,还可附带对于修改意见的文字说明。修改后申请部门再度提交领导审批,直至合格发文。

4.工作流程建立与修改 在办公自动化的实现过程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往往需要建立一些工作流程。这些工作流程,有的可能是永久的,有的则是临时性的,有的则可能会短期更改。这样,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加入工作流程建立与修改模块,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给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如,员工请假流程(病假、年假)、员工出国申请流程,前文所提到的办公文件批办传阅流程,以及其他自由流程(请示汇报等)。

5.会议室借用 会议室在大型医院中几乎每天都需要用到,从临床到医辅医技再到机关,每个科室都有借用的权利,而频繁的学术交流也会利用到医院的学术报告厅等大型会场。会议室的借用虽然不是重要的工作,但是如登记借用信息不完善、忘记登记等差错,势必会给科室间会议室的利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办公自动化平台中建立会议室借用的模块,各个科室可以随时登录填写会议借用计划,同时,对于借用情况进行实时公示,有效避免了人工手动记录重复借用的错误。对于一些大型学术会议,往往需要多科室的协同工作,这些信息和需求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录入并供多部共享,这就充分体现了数字化系统在该项工作中的全面、便捷的优势。

6.停车管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快速增长,医院停车方面的压力日渐增大,大型医院的内部和周边往往是车满为患。如何保证医院绿色通道的建立,保证员工车辆及医院公务车辆进出不受影响,对于停车的管理势在必行。目前,大多数医院门口都设有车辆出入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与办公自动化平台进行关联,从而实时读取医院员工车辆和公务车辆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公务车卡,不仅可以登记每张卡的使用信息,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延长使用期限或者停用,并对停车收费标准进行选择。

7.数字化系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的管理,可以遍及医院的方方面面。

研究型医院的管理,离不开各项周密的管理规定,同时,各个部门也有一些资料需要长期提供给全院员工学习,分享。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中建立“资料柜”,便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医院需要实施发布公告通知,而传统的“布告”模式,往往不能覆盖全体员工。通过办公自动化平台的告知,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员工每天登录自己的系统界面观看通知,使信息传达既全面,又及时。各部门还可以根据通知受众不同,选择发布给不同的人群。同时,员工也可以查找既往发布的通知。

对于各个部门排班考勤的管理、带薪休假的申请也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平台来实现。通过人员数据库的关联,还可直接将各部门的排班考勤结果与工资和绩效津贴挂钩。

此外,投票调查、问卷答题、住院医师培训、员工授课等各种研究型医院管理所需要的功能,均可通过数字化平台予以实现。

(八)数字化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是个体健康管理的数据化、信息化,它对个体的健康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通过自动或半自动方法对个体健康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向健康个体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效果评估。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以健康档案数据标准为数据核心,以体检信息系统为基础,集成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CHSS)、HIS、PACS、LIS、CIS、疾病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形成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以穿戴式设备为检测手段,使用物联网、穿戴式检测设备为特征的家庭健康信息采集网系统为代理,通过3G/4G、无线网络,互联网进行联结,依托大数据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个体健康指标实时监测数据进行自动筛查、分析和评估,使低成本、广覆盖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成为现实。

健康管理信息化是研究型医院将传统以疾病救治为主的医疗模式转变为健康管理、保健和预防为主的新型医疗模式转变的信息依托,是普惠式医疗得以持续的基石。数字化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集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一体,健康信息采集依托穿戴式设备,物联网、WIFI、人工智能技术信息传输运用。

欧盟五国14个单位共同制定了健康照护行动计划,目的是在健康照护领域开发与实验新型行动加值服务,使得病患恢复健康。日本NEC、Hitachi、Toshiba和Panasonic等多个知名企业也对互联网技术在慢性病家庭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投入。

武汉民政局与乔亚集团联合推出一项健康管理信息化模式,老年人进行各种无创伤性的慢性病指标自主测量,然后通过无障碍网络将数据自动同步到客户服务中心后台,建立起个人电子医疗档案库,医疗团队定期出具个性化的保健、饮食、运动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并由系统及呼救人员提供24小时的实时监控服务,协调救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探索以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主体,联合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发依托互联网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健康监测、健康数据智能分析、健康指导、就医咨询、远程医疗协助和健康信息检索等功能。

(九)数字化系统在研究型医院中的其他应用

除了在临床的电子病历系统、临床路径系统、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护理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数字化系统在其他方面也应用广泛。

1.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数字化系统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腹腔镜手术目前已在多项手术中得到应用,而机器人手术则成为前沿性的代表。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在世界微创外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外科手术工具。

机器人手术系统主要由控制台和操作臂组成,控制台由计算机系统、手术操作监视器、机器人控制监视器、操作手柄和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手术时外科医生可坐在远离手术台的控制台前,头靠在视野框上,双眼接受来自不同摄像机的完整图像,共同合成术野的三维立体图。医生双手控制操作杆,手部动作传达到机械臂的尖端,完成手术操作,从而增加操作的精确性和平稳性,这是一种新提出的主-仆式远距离操作模式。该技术的发展及创新,使医生可以在地球的一端对另一端的患者实施手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机器人手术几乎完全依赖于数字化系统。

利用机器人做外科手术已日益普及,美国仅2004年一年,机器人就成功完成了从前列腺切除到心脏外科等各种外科手术2万例。 利用机器人做手术时,医生的双手不碰触患者。一旦切口位置被确定,装有照相机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机械臂将实施切断、止血及缝合等动作,外科医生只需坐在通常是手术室的控制台上,观测和指导机械臂工作就行了。

2.患者随访管理 对于一名患者的多次随访结果,目前我国医院通常采用传统的纸质病历保存,存在资料共享性差、查找速度慢、病历存放占用空间大、安全系数低、大量的医学信息无法萃取利用等问题。完全依靠手工操作,就会出现效率低、差错率高、信息遗失甚至资料丢失等情况,严重的将出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失访。因此,建立基于数字化管理的对随访患者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对该类病历实施有效、准确、安全的管理,就成为随访人群管理的首要问题。

建立专科随访患者病历实行数据库,可以及时准确的筛选、查询、计算和分析庞杂的临床数据团,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保护了数据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记录多次随访同一患者完整资料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临床随访效率,有利于临床资料的快速总结,从而发现其中有价值的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另外,建立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减轻输入时的错误率,提高数据输入的有效率,为准确、快捷的科研统计提供保障。数字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和规范化的有力手段,对提高医院自动化管理程度,诊疗管理的质量、效率及科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今后医院管理发展的趋势。

3.药品信息化管理 药品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针对药品在医院的业务流程而设置,从业务流程上可以分为:药品采购、药品入库、药品出库、药品发放、药品盘点和结存。传统的药品管理存在工作程序复杂、药品流通环节烦琐、管理水平低下、药品易丢失漏用等不足,而信息化的药品管理系统具有快捷、精确、灵活、双向互动等特性,极大地优化药品管理流程,使得医院药品管理工作更为准确和高效。药库信息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医院药品的管理,保障医院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使医院药剂科的物流保障、经济管理、药学服务达到更高的水平。

数字化系统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减轻了库管的工作负担,优化了原来的物流程序,封堵了传统管理中的疏漏,药品管理工作极具优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