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定要明确对方的态度

一定要明确对方的态度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当试图平等、理智而公允地说服别人时,被说服者可能有三种类型,这就是支持者、反对者、中立者。  持续而有效的说服过程,就在于实现组织成员们从漠然处之的态度向积极奉献的主人翁态度的逐步过渡,从而最终使组织成员成为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群体。

  当试图平等、理智而公允地说服别人时,被说服者可能有三种类型,这就是支持者、反对者、中立者。对于这三种可能的态度,如果细致地区分,还需了解其态度的强烈程度,从而还可以区分出积极、坚定的支持者与勉强、消极的支持者;坚定的反对者与脆弱或温和的反对者;有所偏向的中立者。有必要认真对待这种区分,因为,说服坚定的反对者与说服温和的反对者其方式与方法是不同的。

  说服的主要对象是中立者与反对者,在识别出他们持有哪种态度的同时,还应考虑到这些人的人数,因为说服的工作量及复杂性将因有待说服的对象之数量增加而同步增长。尤其当这些人构成了可以识别的反对者“群体”或中立者“集团”时,他们内部之间就会因一种连带关系诱导出一种相互服从。一旦反对者公开陈述其立场,并说服其他人也支持他的观点,对这种反对者群体的说服就会变得极其艰难。在准备进行说服时需要做好计划,预想到说服工作将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而保持一种充分的耐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说服云南边地少数民族归降蜀汉政权,六次将俘获的酋长孟获释放,直到他第七次被俘,才心服口服。七擒孟获的故事表明了一个英明统帅的信心与耐心。

  对于有待说服的对象,不管是一人还是一千人,在说服之前应确定其所持的态度,估计其所持的立场,由此估算出相对于你所要求的目标与他们之间的距离。管理学家弗兰克·K·索伦伯格在他的《凭良心管理》一书中,对企业成员对待自己的工作及本企业的态度作了分析,认为企业成员在最低限度上可能持一种漠然的态度,在最高境界上则会具有一种奉献精神。从漠然到奉献式的投入会经过下述几个阶段:

  1.漠然的态度

  这些人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坐等下班,永远也提不出什么建议或自告奋勇去做什么事情。他们接受工作分配,记下最后期限,无任何反应,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种消极的情绪具有传染性。

  2.满腹牢骚的态度

  这些人没有达到他们希望、要求和期望的目标,但仍抱有一丝希望,想通过发发牢骚来改变现状。给他们分配另外一些日常工作时他们会很不高兴,非得他们认为可以了才会去做。与他们交谈并保持倾听态度,你会发现有什么事情在使他们烦恼。如果你无视他们发出的信号,他们会变得漠然处之或激动之下撂挑子。

  3.顺从的态度

  这些人仅仅满足于自己应尽的职责,他们不愿做任何使其与众不同的事,他们只安于现状。

  4.有明确目标的态度

  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使这些人心情愉快,全心全意地工作,对现状满意乐观。在这一阶段,人们与其说是为企业的成功而工作还不如说是对个人的成功更感兴趣。如果有其他企业提供更好的机会,他们有可能跳槽。

  5.忠诚的态度

  工作对这些人是一种乐趣,他们相信自己在作有意义的贡献,也相信得到了公平的待遇与报酬。他们更关心集体,更少考虑个人。但是,忠诚不一定总能激发创造性,使人能进行独立思考,也不意味着主人翁精神和自我更新的冲动。

  6.奉献的态度

  这些人在忠诚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他们深受企业价值观的影响,因此能不断为企业的成长寻找新方法。他们的激情、热诚、主人翁精神对其他员工有感召力。

  持续而有效的说服过程,就在于实现组织成员们从漠然处之的态度向积极奉献的主人翁态度的逐步过渡,从而最终使组织成员成为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群体。卓越的组织是由卓越的人组成的,卓越的人不仅仅表现在能力、才华上的优异,而且具有一种精神上的卓越,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奉献的态度将使人的能力与才华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