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进口区域结构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进口区域结构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4.4 进口区域结构效应实证结果分析从模型的实证结果看,利用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支出在经济中的占比、实际汇率对大多数省(市、区)的进口贸易具有较好的解释,尤其绝大多数省份实际汇率进口弹性系数非常显著。其进口贸易受汇率变动的负向弹性在1.5~2之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这些地区的进口贸易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而实际汇率贬值则对进口贸易表现出促进作用。

6.4.4 进口区域结构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从模型的实证结果看,利用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支出在经济中的占比、实际汇率对大多数省(市、区)的进口贸易具有较好的解释,尤其绝大多数省份实际汇率进口弹性系数非常显著。但基于上述原因,实证得到的结论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总体来看,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进口的负向影响最大,对东部地区的“外围”区域的负向影响次之,对东部沿海“核心”区域的影响较小,并与该省(市、区)对外贸易开展的程度有关。

在东部沿海地区中,上海市,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省进口受汇率变动的负向影响较大,即人民币升值对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地区的沿海省市进口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人民币贬值则有促进作用。其进口贸易受汇率变动的负向弹性在1.5~2之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这些地区的进口贸易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而实际汇率贬值则对进口贸易表现出促进作用。环渤海的沿海省(市)进口受实际汇率升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山东、天津表现为负相关,而北京则表现出较大的正线性相关,这可能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而我国的进口,尤其是满足国内需求,而不是为了出口生产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有国家管制的色彩,北京承担了较多的进口计划有关。

汇率变动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外围”地区的进口的负向弹性总体要大于东部地区,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大于东部地区,有利于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收敛”,即汇率贬值在推动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同时,将缩小我国各区域进口贸易发展的差异,而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口贸易则存在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也要大于东部地区,即汇率升值在抑制我国进口发展的同时,将拉大我国各区域对外贸易的差距。

本文注意到,实证结果中,东部地区(2)中的黑龙江、中部地区(3)内蒙古、西部地区(4)中的新疆,其汇率变动的弹性要明显小于统一经济区划中的其他省(市、区)。而这三个地区,是我国北方的边疆省(区),与俄罗斯以及中亚的国家接壤,有利于开展针对苏联国家的边境贸易,以及通过亚欧大陆桥开展与西欧国家的贸易。边境贸易中的进口,更多倾向于一般市场交换上的对外贸易,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段时间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易货贸易[32]。这种形式的进口较为直接,受汇率变动的影响更多反映出货币价值在交易中的作用,而较少受到我国政策的进口目的、外汇管理等方面的调节和限制。因此,这三个边贸发达的地区,汇率变动的负相关性较小。

探讨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与进口贸易增长的协同性,即考察各区域进口的GDP弹性,所有省份均表现出较显著的正线性弹性关系,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而这一促进作用在各省(市、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正线性弹性系数最大的北京和上海,正是我国经济地位最为特殊的两个直辖市;而其他省(市、区)进口的GDP弹性均在1~2之间。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是拉动我国各省(市、区)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考察我国各区域的消费结构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本文采用各省(市、区)的财政支出(GCE)占其GDP的比重考察消费结构,考察这一指标的进口弹性。各区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1)),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表现为负向线性相关,尤其北京的负向线性相关系数高达3.76,表明政府采购在经济中比重的增加,不利于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1))的其他省份,这一弹性系数则表现为正向,即政府采购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提高,则更倾向于使用进口产品,尤其是江苏、山东省的GCE弹性最高。东部地区(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也表现为正线性相关,即随着政府采购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国外进口品的比重随之增加。

以上分析了我国进口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但由于我国进口贸易统一管理的特殊性,以及我国沿海与内陆地区在贸易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上的差异,实证分析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其运行规律,有待进一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