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冲突概念界定及其持续性的涵义

冲突概念界定及其持续性的涵义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冲突一词,古已有之,其用法比较广泛。[6]而“可持续性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或状态。”这种冲突的持续性,不仅仅指时间上的长短,更强调冲突的“进程与影响”“过程与状态”,以及决定这个“过程或状态”的原因、条件等。

冲突一词,古已有之,其用法比较广泛。

(1)冲突奔杀。《南史》载:“选精骑八千,率先冲突。”

(2)水流冲击堤岸;水流奔突。唐·元稹《重夸州宅景色》诗:“为问西州罗刹岸,涛头冲突近何如?”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桥下水涌流两崖石间,冲突甚急,南来大溪所不及也。”

(3)直闯。宋·何薳《春渚纪闻·骂胥诗对》:“郡有胥魁,其性刚悍,素为郡人所恶。偶以年劳出职,既府谢而出,跃马还家,道逢道人,冲突而过。”

(4)碰撞;冲撞。《魏书·刘洁传》:“此等习俗,放散日久,有似园中之鹿,急则冲突,缓之则定。”鲁迅《且介亭杂文·隔膜》:“核其情罪,较冲突仪仗为更重。”

(5)指冒犯。《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司马貌)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应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逊,冲突了试官,打落下去。”[1]

近现代以来,冲突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缩印本)》中,冲突是指(1)发生争斗或争执;(2)相互矛盾或抵触。[2]在百度百科中也有这样的解释,即“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力量或性质(如观念、利益、意志)的互相干扰。[3]”西方社会学中conflict,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冲突,争执,矛盾;倾轧;斗争、战斗;抵触”等,这和现代汉语理解的“冲突”大致相同。

自古以来,有人类社会的地方就有冲突,但是作为一门冲突社会学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功能主义的批评而发展起来的。冲突的概念,一般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冲突是指不同主体之间激烈的对抗、争夺甚至战斗,它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激烈的对抗性的互动过程。这种冲突是一方致力于剥夺、控制、伤害或者消灭对方的公开的、直接的对立和互动,是矛盾处于激化状态的对抗性的互动。广义的冲突则不仅包括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的对抗、纠纷、争夺等比较激烈的社会现象,而且还包括不同主体之间在一般意义上存在的差异、对立、意见不一致、抵触、竞争、分歧、缺乏协调等不激烈的社会现象。”[4]这种广义的冲突,达伦多夫把它表述为是“有明显抵触社会力量之间的争夺、竞争、争执和紧张状态”;科塞把这种冲突表述为“是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利和资源的斗争”。这种广义的冲突不仅仅指对立双方的对抗性的互动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从不激烈到激烈、从矛盾到争夺和斗争的展开过程。根据冲突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冲突的酝酿(差异)、冲突的产生(摩擦)、冲突的发展(紧张)、冲突的激化(对抗)几个层次。这种广义的冲突把不同力量之间的竞争、对立以及相互关系的紧张状态都当成了冲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人类社会的各种冲突是纷繁复杂的,如果把冲突仅仅作狭义理解,就会把所有的社会冲突都归结为对抗性的对立和斗争,实际上是简化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无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社会问题

在本文中也将采用广义的冲突概念,因为征地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的表现较为复杂,有时是激烈的、对抗性的,有时只是一种摩擦、争执,非对抗性的,并且这些矛盾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会相互转化,所以狭义的概念无法界定和解释征地冲突过程的全貌。另外,近年来有关社会运动的研究、有关“底层”的研究,都把农民的此类行为叫做“抗争”或“抗争政治”。因为“抗争”多指单向的,是弱势一方向强势一方提出要求,正如梯利、塔罗认为:“抗争涉及的是提出对其他人之利益产生影响的要求。”[5]而冲突,更强调涉事双方的互动,所以本文依然采用冲突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一般情况下包含了诸如矛盾、纠纷、抗争等意思。

冲突一旦产生,就涉及到持续性的问题。持续性,在大气科学中是指“气象要素的距平或异常维持不变的现象。”[6]而“可持续性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或状态。”[7]从冲突的产生到结束,中间的部分都可以说成是冲突的“持续”。因此,综合以上部分,本文将冲突的持续性理解为:冲突自产生以来,双方主体之间始终维持着一种激烈或非激烈的、对抗或非对抗的过程或状态。这种冲突的持续性,不仅仅指时间上的长短,更强调冲突的“进程与影响”“过程与状态”,以及决定这个“过程或状态”的原因、条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