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诚信的涵义界定

诚信的涵义界定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诚信的涵义界定从辞源上解释,“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崇尚诚信之德已成为我们的一种文化传统,内化为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不言而喻,诚信在现代社会以及现实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第一,诚信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诚信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和事业成败的关键。诚信是建立社会公德体系的基石。

§1 诚信的涵义界定

从辞源上解释,“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与“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诚”更多地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地是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信”更多地是针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诚”更多地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则更多地是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当然,“诚”与“信”又是相互贯通、互为表里的:“诚”是“信”的依据和根基,“信”是“诚”的外在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诚信”主要是指: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忠诚老实,实话实说;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兑现诺言,履行合同;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真情实意,光明磊落;言必信,行必果,等等。

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诚信之德具有特殊地位。孔子强调“民无信不立”,孔孟主张“仁义礼智信”,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常规范。在儒家经典中,“诚意”作为连接“格物”、“致知”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成为道德内养与外成的关节点,具有促进道德完善、家庭和睦、国家兴旺与天下安宁的多种社会功能。老子告诫人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指出“轻诺必寡信”。老子信守信德,说道:“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意思是即使对不守信用的人,也要信任他,这样才可以使人人守信。墨家始终把“信”作为评价仁人的一条重要道德标准,认为只有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进而实现“仁人之士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中国古人们不仅对“诚信”的内涵做出了基本一致的阐释,其含义离不开真诚、诚实、诚恳、诚挚、诚笃等积极意义,以及讲信义、守信用并由此而建立起来的信誉、信赖、信心和信任,而且都肯定“诚信”在治人、治国、治世中的作用。崇尚诚信之德已成为我们的一种文化传统,内化为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

不言而喻,诚信在现代社会以及现实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第一,诚信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诚信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和事业成败的关键。“诚”就是诚实,内心真实无妄,不欺,“信”就是讲信用。讲信用是发自内心的不欺,是我们对他人的尊重。诚信是建立社会公德体系的基石。只有做到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才能发展相互间的友谊和信任,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反之,如果你朝令夕改,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游离于人际关系之外。如果全社会都讲诚信,那么社会就能稳定和发展。古人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夫妇有恩,不诚则离;父子有亲,不诚则疏”。可以说,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处世治世之道,也是家庭和睦之道。

第二,诚信是人们追求利益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市场经济要求每个参与的主体都要讲诚信,只有每个主体都讲诚信了,整个市场才能有序地运转。只要有一个人不讲诚信,这个市场的运行成本就会大大提高,而市场主体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目前中国社会还存在着一些不讲信用、违背承诺、坑蒙拐骗、损公肥私的行为,这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诚信影响着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它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联。信用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流行着一句话: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第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准则,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一个人道德人格的重要体现。个人只有坚守对别人的承诺,才能奠定他整个道德品质的基础。诚信乃是做人之本、立身之道和修养之道。道德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只有在相互间坚守承诺的基础上,道德才能成立。因此,我们应该把诚信看作立身处世之本和道德修养的重要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