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金融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甘肃省金融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1—9月,甘肃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呈现出信贷投放合理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融资渠道趋于拓宽,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切实促进经济结构方式转变的总体发展态势。

2011年1—9月,甘肃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呈现出信贷投放合理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融资渠道趋于拓宽,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切实促进经济结构方式转变的总体发展态势。2012年甘肃金融业总体将继续平稳运行,宏观调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将稳步提高。

一、2011年国内外经济运行形势

(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2011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逐渐增多,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缓,经济下行的风险正在加大。IMF在2011年9月20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由6月份预测的4.3%下调至4.0%。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仅为0.9%,尽管第三季度恢复至2.5%,但仍不及3%的长期潜在增长水平。与此同时,欧洲经济特别是欧元区核心国家经济明显放缓,二季度欧元区经济仅增长0.2%,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德国二季度经济增长仅为0.1%,法国增长为零。

(二)国内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全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且经济增速降幅处在合理水平。总体看,前三季度,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和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宏观调控正在取得积极成效。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影响突出,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引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国内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较快上涨并存,一些中小企业受多重因素挤压出现经营困难等。

二、2011年甘肃省金融形势分析

(一)银行业

1.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1)各项贷款快速增长。2011年9月末,全省银行贷款余额5422.20亿元,同比增长20.71%,高出全国4.7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银行贷款增加844.77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加92.63亿元,已超过2010年全年贷款增加量836.78亿元。

图1 2007年—2011年1—9月甘肃省银行贷款余额、增加额

中长期贷款持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9月末,全省中长期贷款余额3330.72亿元,同比增长27.18%,高出同期全省银行贷款增速6.4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增中长期贷款607.43亿元,新增额占全省贷款新增额的71.9%。投资是拉动甘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9年、201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2.8%、36%,分别较全国高出12.7个百分点、12.2个百分点,2011年预计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0亿元,对贷款的需求达800亿元。

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及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民生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在总量调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将更多精力用在信贷结构调整上,主动从一些“两高一资”行业中退出,将信贷资金向“三农”、中小企业及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民生领域倾斜。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003.32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36.95%,较年初增加340.32亿元,同比增长21.57%;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714.49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31.62%,较年初增加271.24亿元,较大型企业多增加65.82亿元,同比增长28.62%,较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10.67个百分点。9月末,全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到27.36亿元,同比增长85.11%;全省助学贷款余额达到15.67亿元,同比增长35.09%。

贷款投向重点突出。2011年以来,为促进全省工业经济预期增长目标的实现,金融机构加大对支柱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9月末,全省贷款增量前五的行业依次为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及供应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五大行业贷款合计较年初增加364.04亿元,占全省行业贷款增量的48.35%,较上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五大行业贷款余额合计2923.76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53.92%。信贷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贷款投放力度加大。

外汇贷款大幅增加。9月末,全省外汇贷款余额为39.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5.31%,增速较2010年同期提高44.32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17.49亿美元,是上年同期新增额的5.11倍。外汇贷款的投放主要满足了有色金属行业重点企业用于投资新的冶炼项目及进口原材料所需的信贷资金需求。外汇贷款增加较多。2011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外贸企业进行外汇融资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全省外汇贷款迅速增加。

房地产贷款增量大幅减少。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速放缓,增量大幅减少。6月末,全省房地产贷款余额345.6亿元,较年初增加35.19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17.5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9.2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09.08亿元,较年初增加5.41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3.72亿元,同比下降2.56%,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0.64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执行和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购房者观望情绪更浓。以兰州市为例,2011年1—6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7.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9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3.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1%;完成商品房销售额27.13亿元,同比下降22.2%。其中住宅销售额24.15亿元,同比下降24.48%。房地产调控累积效应开始显现。

银行业金融机构议价能力有所提高。受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市场流动性收紧等因素影响,全省贷款利率逐步提高,金融机构议价能力有所增强。1—6月,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7.7462%,较上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6月份人民币贷款利率7.9622%,较上年同期提高1.2392个百分点。(2)各项存款增势趋缓。9月末,全省银行存款余额8019.3亿元,增长13.95%,增幅与全国基本持平(全国存款增长13.9%),较2010年同期下降8.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新增银行存款85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加265.49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增加405.71亿元,占全省存款增量的47.27%,较2010年同期提高21.39个百分点。在存款增势放缓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增加较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银行资金的稳定性。

图2 2007年—2011年1—9月甘肃省银行存款额、增加额

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长放缓。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企业采购支出成本显著增加,利润空间收窄,加上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机构“实贷实付”,贷款派生对增加企业存款的影响趋弱,企业存款相应减少。

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2011年以来,央行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同时,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流动性趋紧,可贷资金减少,加大了揽存力度,加上资本市场低迷,居民储蓄存款保持稳步增长。存款稳定性有所提高。2011年以来,受存款基准利率连续上调和投资理财收益不稳等因素的影响,居民和企业存款定期化意愿增强,银行存款活期化趋势得到抑制,存款稳定性增强。

2.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

2011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充分发挥金融在提高经济内生增长能力中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贯彻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收到明显成效。

(1)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2011年以来,面对全省宏观调控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从加强宣传、加强监测、加强引导、加强沟通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召开全省金融形势分析会、参加省直部门会议及新闻媒体等形式,及时准确向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宣传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意图,为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确保全省信贷合理投放,进一步丰富了信贷调控的方式和方法,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调控工作的通知》,积极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督促和引导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宏观调控要求控制贷款过快增长,保持信贷投放总量适度、节奏合理。在全省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信贷总量保持合理增长,较好地落实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圆满完成了上半年的信贷调控工作。

(2)加大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出台多项信贷指导意见,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制定下发了《2011年甘肃省银行信贷增长指导意见》及金融支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省水利建设、民生金融服务等四个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有利于全省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倾斜。通过丰富和完善信贷政策措施,准确传导了国家信贷政策意图,明确了信贷支持重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中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金配置提供了有效指引。

探索“三农”金融服务创新途径。以“三农”信贷服务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综合实验县创建工作。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制定了《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综合实验县创建方案》,选择特色农业发展较好、优势突出的3个县开展了“三农”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创新“三农”信贷服务,拓展农村信贷渠道,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目前,实验县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户对小额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明显提高。

支持中小企业信贷创新。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主动加强与甘肃省工商局的合作,联合制定了《甘肃省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暂行办法》,支持具有商标品牌优势的企业运用商标权缓解融资难题。促成15家银行与甘肃省工商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相关企业授信融资165亿元。密切与省科技厅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上报了《甘肃省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努力争取开展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组织召开了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座谈会,为科技与金融结合搭建了有效的信息交流、业务合作平台。

进一步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水平。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将2011年确定为民生金融服务年,并在全省建立民生金融重点联系行制度,以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民生信贷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针对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专人进行了深入调研,及时规范有关作法,促进了工作的健康开展。组织召开了全省金融支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推进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金融支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推动全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措施。截至6月末,全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到77.52亿元,已累计支持近20万名农村妇女创业致富。同时,全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村官创业贷款等民生信贷政策也积极推进,改善民生、支持创业的民生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展,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认真贯彻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及时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督促和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严格贯彻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甘肃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人民银行总行保障性住房信贷政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创新信贷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切实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金融服务,促进甘肃省保障性住房工作顺利推进。

(3)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认真落实支农再贷款政策,支持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扩大“三农”信贷投放。上半年,全省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53.5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发放8.9亿元,6月末支农再贷款余额54.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8亿元。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增强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有效发挥了支农再贷款引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杠杆作用。

认真落实再贴现政策。利用再贴现引导信贷资金流向,通过票据选择重点支持了辖内中小企业所持票据和涉农票据以及中小金融机构签发、承兑、持有的票据,促进了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1—6月,累计办理再贴现861笔,金额28.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49亿元。

增强涉农金融机构资金实力。对53家达标的农业银行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自2011年3月25日起执行比农业银行低1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自2011年6月25日起再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可用资金超过10亿元。认真落实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对全省55家(农村信用社49家、村镇银行6家)达到考核标准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执行比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约增加可用资金4995万元。

(4)积极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2011年以来,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总量,促进甘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加大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作推动力度,及时组织金融机构召开全省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情况座谈会,共同分析研究全省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拓展企业直接融资的措施与实现路径;向中国交易商协会上报酒钢集团等企业注册发行中期票据的反馈意见,积极推介甘肃省符合债券发行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做好对金融机构开展票据、理财等金融市场业务的日常监测分析工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上半年,全省成功发行71亿元的中期票据和29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分别较上年同期多发行4亿元、17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了企业资金使用成本。

3.银行业发展情况

(1)甘肃银行即将挂牌,本地金融机构力量进一步加强。2011年9月27日,甘肃银行的筹建得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2011年10月15日,在兰州召开了甘肃银行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甘肃银行计划在2011年年底前正式挂牌营业。甘肃银行是甘肃省第二家省级地方法人银行,是在合并重组原平凉市商业银行、白银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引进省属骨干国有企业、各市(州)国资公司、战略投资者和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为34.86亿元,总部设在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2)金融机构增加,促进甘肃省金融业发展。一是甘肃本地金融机构发展迅速,2011年10月26日,兰州银行张掖分行开业,至此,兰州银行已在兰州市外设立了分行8家,已从兰州市区域性银行快速向全省性金融机构发展。

二是2011年3月28日浦发银行兰州安宁支行正式开业,安宁支行是浦发银行兰州分行在兰州市区建立的第五家支行,也是浦发银行等新入驻兰州金融机构布局加快的重要一步。

(二)证券业

2011年以来,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融资功能的加强,融资途径逐步多元化,新股发行速度加快。

1.交易量有所减少

2011年1—9月,由于我国A股市场逐步走低,相应地证券交易量也有所减少,股票基金交易总额为295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78.21亿元。截至9月末,资金开户数900197户,比年初增加58621户,增幅为6.96%。

2.甘肃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增加

2011年6月1日,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11年6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甘肃省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3.金川集团国际资源有限公司成为甘肃省首只H股上市企业

作为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境外矿产资源并购开发及资本运作平台,金川集团国际资源有限公司2011年2月18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并成功登陆香港主板市场,成为甘肃省首只H股上市企业。

4.甘肃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恢复上市

甘肃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于2011年8月18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甘肃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恢复上市的决定》,公司A股股票获准于2011年8月26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恢复上市交易。

(三)保险业

2011年,甘肃省保险业市场体系日趋健全,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保障范围继续拓宽,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作用日益增强。

1.保费收入变化不大

2011年1—8月,全省保险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9.5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3亿元,基本持平。其中,财产险业务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9亿元,同比增长17.94%;人身险业务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6.7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32亿元,同比减少8.65%。

2.保险赔付支出大幅增加

2011年1—8月,全省共发生赔付支出24.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2亿元,同比增加31.79%。其中财产险业务发生赔付支出11.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0亿元;人身险业务发生赔付支出12.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1亿元。

三、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011年甘肃金融业在稳定运行、为甘肃经济发展发挥重大支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银行业

1.短期经营贷款大幅上升

随着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和资金回笼速度放缓,企业对短期经营性资金的需求日益加大,带动了短期经营贷款投放的迅速回升。6月末,全省单位短期经营贷款余额1273.14亿元,同比增长21.81%,较年初增加110.85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加144.23亿元,占短期贷款增量的68.27%。在单位短期经营贷款的拉动下,短期贷款增势迅速回升。6月末,全省短期贷款余额1887.13亿元,增长8.37%,较上年末提高6.64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短期贷款162.36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加41.59亿元,已超过2010年全年增量,占同期贷款新增量的26.42%,较上年同期提高5.45个百分点。

2.信贷资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中央相继出台了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发展空间,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愿望十分迫切。2011年全省信贷资金需求旺盛,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渝铁路、兰州新区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小企业及农户小额信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都需要大量信贷资金支持。

但同时,宏观调控要求信贷增长回归常态,增幅不高于2010年,尤其是宏观调控给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更大,全省信贷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3.银行信贷违约风险上升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及“两高一剩”

等重点调控领域的发展前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加大企业成本压力,对其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全省部分银行相关信贷资产的潜在违约风险不容忽视。

4.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状况和资本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全省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能力持续减弱,存贷比持续上升,6月末全省102家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超过75%的有53家,较年初增加38家,流动性紧张日益显现。同时,部分金融机构偏重规模扩张,资本对银行业务发展的约束弱化,资本补充方式较为单一,资本不足问题明显。6月末,全省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有45家,较年初增加2家。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大其资本补充压力,资本不足问题将更加突出。

5.交叉性金融风险需要关注

近年来,金融业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资金在跨行业、跨市场运作渗透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的交叉传递。当前因资本市场低迷、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使全省银行部分与此相关的结构型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投资者权益受到损害。此外,一些银行借助金融创新,通过银信合作将表内信贷资产向表外转移,一方面是高息揽存,另一方面通过理财产品绕开规模管理,弱化了宏观调控政策效力。

(二)证券业

1.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具有较大规模的证券市场。

截至2011年10月21日,上海、深圳已有上市公司2299家,市值已达226488.02亿元。2010年,A股市场融资总额达到了1.03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融资额的股票市场。反观甘肃省上市公司的发展,截至到2011年10月21日,甘肃省共有上市公司22家,仅占全部2299家上市公司的0.957%;总市值1179.15亿元,仅占全部上市公司总市值的0.52%。

2.上市公司发展缓慢

以深圳证券市场为例,2011年1月至9月,中小板和创业板共有201家公司首发上市,募集资金1550.54亿元,其中,广东省共首发中小板上市公司1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4家,合计募集资金285亿元,居全国之首。而甘肃省没有一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为零。

3.甘肃省企业在行业发展方面不具备优势

受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甘肃省企业主要从事资源类相关业务,“两高六新”(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的模式)企业较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匮乏。因此,从发行上市企业要求来讲,在行业上不具备优势。

(三)保险业

1.非车险财产险业务发展缓慢

甘肃主导产业一直以石化、有色和冶金为主要优势,这些产业在全省产业中的占比合计超过50%以上,但是兰州石化等中央直属企业采取总公司制定的自保政策,不在当地保险企业投保;甘肃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且70%以上的企业从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投保非车险财产险业务的意愿并不明显;保险公司承保民营企业非车险财产险业务风险较高等原因。上述主要原因致使甘肃省非车险财产险业务发展缓慢。

2.保险服务水平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

甘肃省保险行业的服务广度、服务深度和服务质量存在差距,覆盖面不宽,保障层次较低,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专业化服务水平落后制约着甘肃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金融运行发展预测

“十二五”期间,是甘肃省紧紧抓住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市场导向和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子的关键时期。甘肃金融业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将继续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大金融对甘肃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地筹集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为甘肃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服务,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一)银行业

2012年,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将继续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围绕“十二五”加快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在调整信贷结构的基础上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甘肃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和金融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在合理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致力于扩大内需、完善收入分配、区域振兴、产业升级等重大战略任务的完成,积极做好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

(二)证券业

2012年,甘肃企业将继续积极做好上市准备工作。甘肃省重点培育上市的企业中,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对出版传媒行业龙头企业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上市进度十分有利。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占中国的90%以上,具有较强的自主开发、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大型有色冶金化工联合企业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将会加快上市进度。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兰石重工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拟上市企业将会积极通过首发或借助甘肃已上市公司平台等方式加快上市进度。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将通过购买资产、定向增发等方式力争实现整体上市,增强上市公司实力。

(三)保险业

2012年,甘肃保险业将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一步拓展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推动“三农”保险、责任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领域的创新,着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服务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大对甘肃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振兴、城乡发展,特别是在服务兰州新区、兰白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以及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保险扶持力度。

五、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准确把握货币政策导向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甘肃省金融机构,以加快甘肃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巩固前期调控成果,科学评估判断政策的当期和预期效果,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

(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甘肃省银行机构要继续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巨灾应对和灾后重建、就业、助学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放贷管理,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积极推进和完善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全面提高信贷政策导向力,研究开展涉农信贷政策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合理把握信贷资金投放节奏,防范信贷风险。

(三)继续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防控,积极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甘肃省银行机构应继续严把开发企业“名单制”管理和开发贷款以在建工程抵押这两个基本要求,增加风险排查频度,加强对抵押物的及时估值和持续管理。加强对商业用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非住房类贷款的管理,加大对假合同、假按揭等违规行为和转按揭、加按揭等做法的打击力度。密切关注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风险。

(四)重点培育上市资源,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在目前加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甘肃省应该加快培育重点上市企业的进程,进一步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显得尤为迫切,减少企业对银行信贷较高的依赖程度。甘肃省培育和发展上市公司时,要注重选择具备所处行业前景看好,具有先进的经营模式、市场营销网络、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高等方面优势的企业进行培育。尤其是要借助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有利时机,加快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进度。利用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资源和规模优势,尽快为甘肃省增添新的上市公司。甘肃省应结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的意见》,支持和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企业上市。

(五)着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大保险业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

一是甘肃省保险业应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有色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积极稳妥地开办适应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的保险产品,大力发展财产保险业务。二是针对甘肃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覆盖面小的特点,保险机构要积极开发保费水平与甘肃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保障水平能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的养老、医疗保险等人身险险种。三是积极参与新医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正在大力推进的社会保险。四是加速推动甘肃省农业保险的发展,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以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

课题负责人:常红军

课题组成员:常红军 黄晓梅

执笔人:常红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