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统经济模式无法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求

传统经济模式无法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求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都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经济规模空前扩张。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2%,但消耗了全球原材料增量的71%[1]。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 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都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经济规模空前扩张。在人民群众逐渐享受到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正经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以经济增长对自然生态的介入为参照,我国整体的资源存量和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在国计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铁、锰、铜、石油等矿物资源储量不足,形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工业品的大量生产与消费还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我国整体上大气污染加重,酸雨分布范围扩大,地表水体污染加重,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明显,等等。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GDP只占全球产出的4.4%,却消耗世界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40%的水泥。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2%,但消耗了全球原材料增量的71%[1]。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加剧。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 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 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2]。从图1-1可以看出,我国人均GDP的增长与人均物质总需求量(TMR)的增长不成比例,后者远远高于前者,这与以德国为代表的人均TMR与人均GDP反向运动,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均GDP远远高于人均TMR的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1-1 各国人均GDP与人均物质总需求量(TMR)对照图

资料来源:诸大建教授讲稿

可见,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导致资源的高输入与污染的高输出,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赫尔曼·E·戴利(2001)提出,当前的稀缺性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世界已经从一个人造资本是限制性要素的时代进入到剩余自然资本是限制性要素的时代”,因此不能一味通过经济规模的扩张来改善福利,而必须调整到可持续性的发展规模。如何在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消耗,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大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