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服务平台的国家政策

企业服务平台的国家政策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做好扩区后的复制推广工作将在28平方公里内改革创新的试验成果尽快复制推广到扩展的区域范围。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政策实施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落地。制定浦东新区扩大综合执法试点方案,在自贸区内率先试行。

1.做好扩区后的复制推广工作

将在28平方公里内改革创新的试验成果尽快复制推广到扩展的区域范围。针对不同承载区域的特点,创新政策落地方式,切实做到政策落地。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政策实施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落地。但如果政策无法有效落地,改革开放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在三年期的最后冲刺阶段,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让政策落地,是核心任务。

2.构建政府信息共享平台

将原自贸区信息共享平台扩展至浦东新区扩容区,打破部门分割和信息封闭的状态,将海关、工商、税务、金融、社保、交通等部门的信息集成起来,建立统一、权威的包括信息收集、征集、发布、反馈的网络平台。起草、论证和落实《浦东新区信息共享意见》。另外,将政府信息共享平台的系统建设、软件开发和技术管理委托给专业化组织或公司,将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和管理统筹到信息共享平台上来。

3.电子政务建设

依托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线上“单一窗口”管理模式。将包括企业、社团、NGO在内的机构名称的审批制改为机构名称备案制,备案制的核心监管内容是防止机构名称重复。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政务云”和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在硬件、软件上为信息共享和电子政务管理搭建技术服务系统。根据国际经验和自贸区内企业的需求在自贸区范围内建立电子围栏。

4.提高透明度

按照BIT“投资相关法律和决策公开”“透明度”条款具体要求,及时有效地公开、公布、通知、反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同时,在企业的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管理中运用电子政务方式,最大程度提高透明度。推出浦东政务App,向公众和企业推送全过程受理和监管的各类信息。在浦东新区试行“利益相关方的协商机制”,即政府政策的制定是由各利益相关方协商一致的结果,并非政府自己单向制定。

5.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

借鉴新加坡政府成功经验,建立一套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市场化第三方信用评估系统。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和商会的专业能力,培育一批有能力承接市场监督事项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会在自律的基础上,参与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由浦东新区政府列出可以参与监管的范围,然后选择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

6.简政放权

对标BIT规则,依托人大准立法,制定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尽快推出“一企一码”改革,将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税务登记证号整合为一个独立商事登记证号,登记主体以这一个号对外使用,达到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双减负”。

7.政府组织结构重组

改变现有政府部门横向分工过细和职能模糊交叉的现状,逐步推行政府“大部制”改革,以服务企业为导向,重组政府组织机构。借鉴“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的模式,将浦东新区负责经济和技术的相关部室整合到一个组织部门,将发展规划、相关政策、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彻底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制定浦东新区扩大综合执法试点方案,在自贸区内率先试行。

8.政务服务企业化

根据国际经验,将部门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政府职能,进行企业化模式运营。建议根据企业的阶段性需求,成立“国际关系有限公司”“中小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产业发展基金公司”等,公司的性质可以是国有或是混合所有制。将部门政府服务职能进行公司化运作,可以提升政务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质量,真正起到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企业的作用。

9.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浦东新区内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结合区内企业“一企一码”建设,优先把自贸区内所有工商注册企业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起来。然后,再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充至整个浦东新区,社会信用参与主体也将企业之外的各类组织机构、社团、个人逐步纳入体系之中。

10.公平竞争

建议制定《自贸区竞争法》;取消一切有碍于公平竞争的对国有企业的补贴、特权、优惠;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应该与其他职能进行严格分离;打破反垄断法分散于多个部门的情况,成立自贸区公平竞争委员会,对企业间公平竞争情况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邀请独立第三方公平竞争评估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监督。政府还需要制定和运用符合世界主要法律体系中保证“公平公正待遇”的刑事、民事或行政裁决程序。

11.评估开放措施,细化配套政策方案

评价54条措施的实施效果,根据实施效果进行分类,以便反映政策的可实施性和与自贸区的匹配度。开放措施只有在区内实现“可实施”“可操作”,才能实现区外的“可复制”“可推广”。自贸区根据匹配度,分行业、分条目逐一细化和出台配套政策方案,将政策透明化、流程标准化、责任主体明确化,打通开放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12.下放部分审批权限,建立政策落实协调机制

建议国家部委、上海市委办及行业主管部门将一些非重大问题的审批权限下放到自贸区,以实现切实简化审批流程和缩短企业等待时间。一些无法下放的审批权,则需要建立联通各审批部门的协调机制,将协调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避免让企业疲于东奔西走,或是苦苦等待。

13.树立”以企业为导向”的服务意识,提升窗口受理人员的能力

政务部门需要转变“坐等企业上门”和“审查”的工作方式,树立以“企业为导向”的服务意识,为企业开办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提供高效的服务。窗口的受理人员需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办事流程和相关信息咨询。

14.建立分行业问题解决机制,柔性化处理个性问题

自贸区注册企业中除了面临一些共性之外,还有一部分属于行业内的问题。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问题,自贸区需要建立分行业的问题解决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内的问题。另外,尚有一些企业存在特殊问题需要解决,建议采用柔性化的方法解决和处理,以便清除企业开办和正常运营的障碍

15.加速政策联动和推广,不断吸纳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

自贸区承载空间有限,一些项目落地需要扩容到浦东或是整个上海,以避免优质项目流失。扩大“区内注册、区外经营”的覆盖范围,允许一些行业将服务链延伸至周边区域,联动发展。不断吸纳珠海、深圳等地的开放经验和政策,持续保持自贸区的开放优势。

【注释】

[1]课题组负责人:王丹。课题组成员:孙元欣、高维和、王菁、殷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