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进口市场划分条件下的单一产品模型分析

进口市场划分条件下的单一产品模型分析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口市场划分条件下的CMS模型是对上述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简化,即不再考虑不同产品类别的贸易份额在不同时期的增长率变化情况,而只分析一国单一产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贸易份额变化情况。表6.4显示了市场划分条件下中国四大粮食品种各自进口增长的CMS模型分析结果。

进口市场划分条件下的CMS模型是对上述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简化,即不再考虑不同产品类别的贸易份额在不同时期的增长率变化情况,而只分析一国单一产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贸易份额变化情况。因此,可将式(6.6)简化为以下模型:

为能更明了地反映市场划分条件下的市场结构效应,可将式(6.8)进一步分解如下:

表6.4显示了市场划分条件下中国四大粮食品种各自进口增长的CMS模型分析结果。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四大粮食品种的进口在2008-2012年期间都有十分显著的增长。小麦、玉米、大米大豆的进口增长额分别从第一阶段的659.46百万美元、-0.24百万美元、116.41百万美元和5295.48百万美元提高到了第三阶段的1094.13百万美元、1676.26百万美元、942.20百万美元和13161.37百万美元。其中,大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玉米增速尤为突出。

表6.4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进口增长CMS模型分解结果 (百万美元、%)

增长效应。增长效应是影响我国大豆进口最为显著的因素,三个阶段内大豆进口的增长效应指数均在25%以上,在2005-2008年期间达到了73.19%,说明世界大豆进口需求的增长对我国大豆进口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除大豆外,我国谷物类粮食进口的增长效应指数整体偏低,小麦和大米在2005-2008年期间分别迅速上升至158.34%和2113.20%,但随后又跌为负值;玉米的增长效应尽管在2002-2005年期间处于298.38%的高水平,但随后也逐步下滑,2008-2012年期间仅为0.05%的水平。可见,世界谷物类粮食进口需求的增长对我国谷物类粮食进口作用较为有限。

市场结构效应。我国各类粮食品种进口的市场结构效应并不明显。小麦和大豆进口的市场结构效应基本为正值,但最高水平也仅在10%左右;而玉米和大米的市场结构效应在三个阶段内以负值居多,仅玉米在2002-2005年期间、大米在2005-2008年期间的这一指数分别达到607.18%和371.19%正值,其余阶段均为负值,说明我国各类粮食品种(特别是谷物类粮食品种)的进口并不是来自增长最为快速的世界粮食市场。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三个阶段这一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四大类粮食品种进口的市场结构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印证了总量模型中进行纵向对比时得出的我国粮食进口存在较显著结构交互效应的结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粮食进口市场结构的改变会带来我国粮食进口的增长。

引力效应。整体而言,我国各类粮食品种进口的引力效应都十分显著。在2008-2012年期间,玉米的引力效应最强,进口增长几乎完全由引力效应所导致,贡献率达到了142.93%;引力效应也是这一阶段大米进口增长的唯一促进因素,引力效应指数达到108.26%;引力效应也对小麦和大豆的进口增加产生了重要影响,贡献率分别达到80.02%和35.74%。从时间序列来看,尽管仅大米进口的引力效应趋于上升而其他三类粮食品种进口的引力效应趋于下降,但显而易见的是,引力效应不仅目前是而且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是导致我国粮食进口趋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二阶效应。除小麦外,玉米、大米和大豆进口的二阶效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大米的二阶效应在前两个阶段下降幅度最大,由2002-2005年期间的19.67%下降到了2005-2008年期间的-1588.48%,说明我国大米进口的变化与世界玉米进口需求的变化明显不趋于一致;玉米进口的二阶效应基本为负值;大豆进口的二阶效应仍为正值,但在三个阶段内也下降了近一半的水平;仅有小麦进口的二阶效应有所上升,但也并不十分显著,仅由第一阶段的10.88%上升到了第三阶段的19.26%。可以认为,我国粮食进口引力与结构的变化同世界粮食进口需求规模与市场结构的变化之间的一致性不强,其产生的交互作用对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尚不大。

综上所述,从四个不同品种粮食的进口来说,引力因素对各类粮食进口的影响都非常明显,尤其是近年来的玉米和大米的进口,几乎完全由引力因素所决定,我国国内市场巨大的粮食需求无疑成为促进我国各类粮食品种进口持续扩大的主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