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克服企业技术制约,加大企业科研投入

克服企业技术制约,加大企业科研投入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益为导向的企业应是产业高度化的推动者,但我国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下属的科研单位却是科研开发(R&D)的主要力量。这就导致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不足,即企业在R&D方面的投入、分配以及使用都不能满足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有关抽样调查显示,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0.5%,大、中、小企业平均水平分别为0.78%、0.34%和0.37%。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说明,产业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巨大的制约作用。技术发明和创新的周期越长,产业结构升级越慢;周期越短,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就越快。技术落后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初级产品加工能力大多过剩,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却供给不足。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我国也实施了技术引进,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企业缺乏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力,造成技术和设备重复引进。随着技术创新周期的不断缩短,我国企业面临的技术引进风险也越来越大,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瓶颈”。

可见,产业结构演进实际上是通过技术体系的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来推进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是技术体系升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益为导向的企业应是产业高度化的推动者,但我国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下属的科研单位却是科研开发(R&D)的主要力量。从表9.4中可以看出,我国科研开发结构尚属发展中国家类型。我国的R&D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主要分配给科研机构,并且主要用于应用研究。企业既不是R&D的投资主体,也不是R&D的实施主体。而在发达国家却不是这样,以美国为例,1953—1973年,重大革新项目有80%来自企业内部,只有5%来自研究机构和大学,科学家中有4/5在企业从事开发研究。但我国的科研活动集中在科研院所,科研与产业发展不协调,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比率低,只有30%左右。此外,我国科研经费的总体投入也比较少。1998年,我国科研经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左右,与发达国家逼近3%的比例相比差距较大。这就导致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不足,即企业在R&D方面的投入、分配以及使用都不能满足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企业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可以用技术开发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有关抽样调查显示,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0.5%,大、中、小企业平均水平分别为0.78%、0.34%和0.37%。而日本这方面的数据是: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大企业在5%以上,著名企业在10%以上。

表9.4 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R&D结构

续表

资料来源: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转载于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129.

所以,我国需要加大科研开发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支持企业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技术创新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推动大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带动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在国外建立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或与跨国公司联合设计和开发。培育和扶持中小型企业,为其创业和成长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和引导中小型企业建立联合开发中心,通过市场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改变国家对科技的投入方式,加大面向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将一部分支持应用研究的财政拨款改为对企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贴息或无息贷款,用财政贴息手段引导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使投入科技进步的有限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