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克服空间制约的声音

克服空间制约的声音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 电话:克服空间制约的声音围绕“媒体与社会”、“媒体与日常生活”这样的话题,很多讨论都是从媒体给社会以及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这样的视角出发的,但是实际上并非是媒体在单向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乃至社会。在电报这种先驱媒体的影响下,最终“电话”真正实现了利用声音来克服空间的制约。

1.1 电话:克服空间制约的声音

围绕“媒体与社会”、“媒体与日常生活”这样的话题,很多讨论都是从媒体给社会以及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这样的视角出发的,但是实际上并非是媒体在单向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乃至社会。媒体走进日常生活,成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经受商家的开发竞争与反复思量,顾及来自政界以及业界的反应,最后接受我们消费者的实际使用。因此在一种新媒体为社会所接纳的过程中,其自身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并且在这个过程里,新媒体与其他旧媒体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1876年贝尔[1]发明了电话。但是当时的“电话”有别于我们今日所见的电话,并非一对一形式的交流媒体。实际上直到1920年为止,“电话”系统仍在定时播送新闻、音乐、体育赛事和法院裁判的实况转播等内容。像这样的声音播送服务,在我们看来更加接近于现在的广播。可是当时的“广播”,仅仅是无线电爱好者自己组装的设备,不但有声音接收装置,还具备了发送信息的功能,通过它可以和身处远方的其他广播爱好者进行交流。也就是说,那时的“广播”恰恰和今天的电话比较相似。如此说来,电话和广播,虽然当初两者都在技术上实现了声音的双向交流,前者也最终发展成为个人交流用的媒体,而后者却将这种特性舍弃,成了大众媒体的一种[2]

在“电话”逐渐向现代媒体转化的期间,还出现了另外一种重要的媒体,那便是“电报”。在电话问世的大约半个世纪以前,也就是1835年,电报已经投入使用,并且在往后的数十年里成为世界各地不可或缺的信息传递手段。在这之前,信息的传递速度甚至无法超过人、马、火车和蒸汽船的移动速度,但是电报的出现将其变成在瞬间即可完成的事情。于是在19世纪,克服了空间制约的媒体——电报,和运送人流物资的铁路,以及作为大众媒体之一的报纸一起坚实发展,促进了远距离的人和物的流通与信息传播[3]

在电报这种先驱媒体的影响下,最终“电话”真正实现了利用声音来克服空间的制约。据说贝尔发明电话的第二年,在向一位电信公司老板推销电话特许权的时候,对方认为电话不过是一个“通电的玩具”而拒绝了他。因为当初的电话,不仅音质很差,又不能像电报那样可以留下记录,所以不可否认作为通信手段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话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通话,不像电报需要专业的话务员,因此其便捷性逐渐为社会所接受,于是电话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商业领域。之后在普及到家庭的过程中,电话不仅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更加成为了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个人媒体(Private Media)。

那么,电话这种媒体究竟具有怎样一些特性呢?首先,和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相比,电话属于一种个人媒体。大众传媒的模式是少数人向多数人单向性发送信息,而与之不同的是,电话实现了所有人之间的双向信息收发。电话的出现让远距离通话不再是梦想,这正验证了阿隆松提出的“心理邻居(Psychological Neighborhood)”这一概念,即虽然物理距离相隔甚远,但是心理距离却相对接近的关系状态[4]。并且,在周围没有旁人且电话录音并不普及的条件下,通话内容只有当事人双方知晓。因此电话作为可以用来分享秘密的个人媒体是再适合不过,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电话也一直保持着它公众性的一面,例如公司的公开联络热线。

仅仅通过“声音”进行交流往往会因受限较多而显示出诸多不便,但这也恰恰是其魅力所在。设想一下如“这件事情在电话中方能讲出口”,或者“这件事是不能通过电话讲的”,这些场合下的揣摩心理就能够理解了。此外,电话通话不需要向对方暴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因此可以进行一种完全匿名的交流。例如电话咨询,乃至恶作剧电话或者诈骗电话,都是利用了电话的这个特点。

还有一点,人们因为远距离相隔才需要使用电话,却也因此能够更加频繁地听到对方的声音。和通常面对面的对话相比,电话制造了一个更为亲密的“交流场所”。这种通过电话交流感受到的亲密关系,并不仅仅是因为通过电话可以分享秘密,而是电话这种媒体能够产生一种完全不同于面对面对话时感受到的“真实”。这是因为通过电话的交流会时刻提醒你通话对方不在身边,因此你能更加强烈地意识到空间制约被打破后的释放感,而这样的“交流”感觉想必更胜于面对面的交谈[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