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超载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超载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上海的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平稳状态。从城市的土地资源现状来看,当前上海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已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这说明现阶段环境超负荷已经成为上海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代价。近年来,上海工业废水及废弃物的排放量增加,不断涌现雾霾天气及水资源污染等现象,造成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削弱了城市在环境方面的承载能力。

从城市的水资源状况来看,一方面,上海水资源总量巨大,其中99%以上为过境水资源,本地水资源数量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巨大人口的用水需求(如表2.2所示);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加剧了上海水体水质的恶化趋势,污染由点源向非点源转移,尤其是氮磷污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突出。虽然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对水资源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但因前期污染过多积累,当前排量大且污水处理标准低,致使本地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过境水资源又容易受到上游水质的影响,水环境污染依旧是一个历史性问题(见表2.3)。《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3)》显示,近年来上海的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平稳状态。但是,上海的内河水质不佳、长江来水偏少、东海咸潮频发等现状,致使城市可饮用水的水源过少,水资源需求与优质水供应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上海仍面临水质性缺水的严峻挑战。

表2.2 2000—2011年上海水资源数量

资料来源:石忆邵等:《上海大都市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估算方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表2.3 上海水环境的五个历史阶段

资料来源:杨芸等:《上海水资源现状分析与持续利用的对策》,《水资源保护》2002年第4期。

从城市的土地资源现状来看,当前上海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已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上海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长,相对地,城市可用于耕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如表2.4所示)。同时,通过滩涂开发补充耕地的方式也因上海高滩资源基本开发完毕、湿地保护力度加大以及与邻近省份协调机制不顺等因素影响,实施难度越来越大。在土地资源利用与配置上,工业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量的比重偏高,导致城市人均公共设施用地和城市绿地配置不足,而地均GDP产出也远低于东京、巴黎等城市。在土地质量上,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及生活污染的加重,对城市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表2.4 2000—2012年上海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

上海全市的环保投入与快速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治理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尤其是在环保科技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规模需求。有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上海的环保投入年均增长速度为8%,但环境保护投资占全市GDP的比重却由2008年的3%下降到了2012年的2.84%,且环保投入的增速也呈放缓趋势。同时,人口的急剧膨胀也加大了城市污染防控难度,如城镇生活污水(占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70%以上)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减排难度不断上升,环保卫生压力较大。

满向昱等(2014)运用功效系数处理法对中国各省市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各省市的环境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压力等指标,并指出上海在环境方面的承载压力已显著高于其正常承载力。这说明现阶段环境超负荷已经成为上海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代价。近年来,上海工业废水及废弃物的排放量增加,不断涌现雾霾天气及水资源污染等现象,造成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削弱了城市在环境方面的承载能力。杨志平(2012)以工业废水达标量、工业烟尘去除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以及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构建出城市环境承载力,并以此为标准评价上海的城市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在2006—2010年,上海的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且远远低于其周边城市的环境承载力。林婧、董成森(2011)与范澈(201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指出,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SO2(二氧化硫)、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亦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81m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三次修订版中确定了空气中环境污染物一般项目(二氧化硫与可吸入颗粒)浓度的年平均限值。其中,二氧化硫的年日平均值为0.020—0.060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标准浓度取值为0.040—0.070mg/m3。根据林婧、董成森和范澈的测算,上海二氧化硫与可吸入颗粒的平均浓度已达到危机预警状态。

据《2014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上海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的占24.7%,Ⅳ类的占16.9%,Ⅴ类的占9.1%,劣Ⅴ类的占49.3%,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与2013年相比,骨干河道水质基本持平。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氮磷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限制上海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可见,城镇建设空间与工业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张在带来财富效应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作用,地表水氮磷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上海水环境质量的提升,减少了该地区的可用水量,增加了上海在环境方面的承受压力,降低了该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

2014年1月,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完成的上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五年统计监测报告出炉。这份报告从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进步和生态效应四个方面监测有关指标目标值的完成情况。从2008—2012年五年统计监测结果看,上海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报告同时指出,面临人口不断膨胀等因素,上海生态承载能力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面临巨大挑战,2012年生态进步目标实现程度比2008年下降了4.7个百分点。

综上来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急剧膨胀对上海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紧张,环境污染防治难度加大,城市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