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尽快进入职业人角色

尽快进入职业人角色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导入案例一某校2003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45名毕业生,应聘至苏州工业园一家属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进行就业性毕业实践。案例二提起杨丽,大家无不惊叹于她创造的升迁神话。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杨丽把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市场份额、运行情况说得有条有理。杨丽自进入平凡的工作岗位后,没有任何抱怨,而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很快适应了工作岗位,迅速完成了由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成功转变。

案例导入

案例一

某校2003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45名毕业生,应聘至苏州工业园一家属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进行就业性毕业实践。实习不到三个月,其中就有8位学生擅自离岗,不到半年又有5位学生“跳槽”。在签订正式就业协议时,3位学生被企业“炒了鱿鱼”。这件事,院学生工作部门极为重视,分别对离开单位的16位学生进行了谈话。其中有7位学生是不能适应企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6位学生是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有3位学生是不能处理好身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学院对这批学生进行了认真的教育,并跟踪调查,一年后大部分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案例二

提起杨丽,大家无不惊叹于她创造的升迁神话。毕业之后,在大学生云集、研究生成群的大公司从前台接待做起,然后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在三年内登上了部门经理的宝座。

初入公司,学历最低又没有经验的杨丽被安排去做前台接待。在大家眼里,这是公司里最“垃圾”的岗位,平时接听电话,做个来客登记,从来没人干到两年以上,选择这样的职位,毫无前途可言。

杨丽毫无怨言,微笑着去迎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用她的话说:“前途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上班第一天,她就换掉了那本破破烂烂的登记簿,扯下了脏兮兮的部门电话联系表,取而代之的是16开的大本,封面是自己打印的公司简介,至于联系电话,她连续几个晚上熬到十一点也就熟记在心了。有人不理解,说花上十秒钟查查通讯录不就知道了,何必犯傻去死记硬背。杨丽说自己的工作就要“问不倒,答得快”,不光是电话和房间号,有关公司的一切都要心中有数。

一次,几个新加坡客户来洽谈合作,杨丽安排他们在大厅稍等。客户们坐在一起,谈到对这个新合作伙伴的业绩不太了解,杨丽主动走上前去很有礼貌地说:“如果可以的话,占用各位一点时间,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杨丽把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市场份额、运行情况说得有条有理。等到销售经理来迎接的时候,客户们赞不绝口:“你们公司了不得,一个普通员工对自己公司的业绩都能脱口而出,这是多么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啊!我们对这样的企业很有信心……”事后,经理问杨丽怎么记住那一长串数字的,杨丽回答:“公司年会和每次的例会,我把各个部门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记录。”经理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很快,这个热情而细心的前台成了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实,杨丽的做法当初被很多同事嘲笑为傻帽。比如,为了保证电话铃响三声就接通,杨丽从来不带杯子到公司,最大程度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大家说公司不是上甘岭,而杨丽相信,每一个未知的来电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客户,也许百万元生意就开始于一次及时而热情的接听。再比如,午餐之后杨丽总要把大厅打扫一遍。有人说别傻了,公司付钱给物业公司了。杨丽说:“物业公司的清扫时间比公司下午上班晚半个小时,中午时间进出的员工很多,地板上满是脚印,如果来了客户,肯定会影响他对公司的第一印象。”

老天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优秀员工的称号和额外奖金破天荒第一次落在了杨丽这个“最傻”的前台接待员头上。

【点评建议】有些刚踏上工作或实习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常常发牢骚,抱怨自己工作环境不好,觉得事事不顺心,不能很好地进入工作状况。杨丽自进入平凡的工作岗位后,没有任何抱怨,而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很快适应了工作岗位,迅速完成了由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成功转变。一部分大学生将职业满足感和好工作联系在一起。可是,是否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将一份工作做得有多好。你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这就是成功。

基础知识

大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有很大不同。大学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应充分了解职业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主动调整自己的角色,缩短职业适应期。

一、角色转换

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实现角色转换,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是大学生不可回避的现实。因此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了解社会角色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和规范要求,重塑自我,成功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般来说,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转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责任的转换

学生角色的责任是接受教育、储备知识、锻炼能力,力求全面发展。而职业角色的责任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依靠自己的本领或技能工作。

2.角色规范的转换

学生的规范主要从培养、教育的角度出发,促使其以后能顺利成长为合格人才;而社会赋予职业角色的规范更为严格、具体,违背了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角色权利的转换

学生角色的权利主要是依法接受教育,接受经济生活的保证和资助;职业角色则是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并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取得报酬。

二、职业适应期

1.职业适应期的内涵

所谓职业适应期是指刚刚就业或转换职业的学生对职业环境的适应和习惯过程。对职业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对生产过程、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人际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适应。

每个刚踏上新工作岗位的青年学生都要经历从不适应到适应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青年社会化不可跨越的必经阶段,对今后的发展与成才将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每个人尤其是刚刚毕业的青年学生必须认真地对待职业适应问题。

2.职业适应期的阶段性特征

一般来说,职业适应期因一个人主客观条件和职业适应能力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但不管是什么人,都会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经历4个不同的阶段。

(1)兴奋好奇期。从学校走向社会初期是兴奋好奇期。毕业生大多异常兴奋激动,对新的环境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渴望全面了解职业岗位的性质和特点、物质待遇、发展前景,希望能在职业岗位上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好高骛远”,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消极心理。如有些学生在刚进入企业后,希望能得到领导及同事的肯定,于是各方面表现的非常积极。如早来晚走、主动加班工作。

(2)矛盾冲突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刚刚到工厂(公司)时的激动与兴奋渐趋平静,好奇心理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一是职业社会与学业社会的矛盾。在学校,他们所接触的人和事相对简单、单纯,虽然也有矛盾和冲突,但这远远不如职业环境中的矛盾和冲突来得复杂激烈。所以,当他们走向岗位,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往往有一种恐惧心理,常常表现得缩手缩脚。特别是许多在校期间从未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接踵而来,而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自己独立解决,更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些大学生备感烦恼,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适应,感叹职业社会复杂,恋校心理也由此而生。

二是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的矛盾。青年人富有理想,对未来的工作、生活踌躇满志,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是,当他们走上从业岗位,处在复杂的职业环境中时,深感到理想与现实反差太大,许多人一下子从理想“高空”跌落到现实的“地面”,因而彷徨、苦闷、失望。

三是学业成绩与职业能力的矛盾。有的学生在校时学业成绩优良,各方面表现较好,时常是在掌声和赞许声中走完大学生活的。但走向社会后,原有的优越感消失了,一旦受到批评和指责,尤其是在职业能力低下、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一些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伤害。

四是学生角色和职业角色的矛盾。作为学生,所扮演的角色相对单纯,难度也小,但在职业岗位上所扮演的角色则要显得复杂和困难得多。特别是由于刚刚从学校走向社会,书生气十足,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角色意识还未形成,因此,容易出现“角色泛化”、“角色错位”、“角色遗忘”等现象。另外,人际关系的矛盾、自我评价与舆论评价的矛盾、个人愿望与家长愿望的矛盾时常困扰着新工作的大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职业的适应及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

(3)调整平衡期。经过一系列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矛盾与冲突,大学毕业生们开始立足实现,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探索今后的职业人生之路。于是,一部分人放弃了原来的幻想和过高的期望,重新确立比较可行的职业目标;一些人则开始调整改变处事态度,协调人际环境,一些人在全方位调适的同时,开始寻找事业发展的新突破口,适时调整职业方向,重新选择了新的职业岗位。当然也有一些人经过矛盾冲突后,变得意志消沉,或逃避现实,或怨天尤人,实行一种消极的心理平衡。

(4)稳定发展期。在这个时期,人们逐步适应了自己所处的职业环境,基本完成了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职业理想、职业兴趣也已形成并逐步稳定,对周围的人际环境开始认同,且能主动融洽到这种环境中去,成为新的集体的一员。

3.职业适应的基本内容

职业适应涉及许多方面,它包括从生理到心理的适应,从职业岗位到社会生活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心理适应。包括观念和意识的适应,如树立竞争观念、协作观念。也包括角色适应、认知适应、情感态度适应、意志适应、个性适应等。

这些毕业生在家受宠,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呵护,形成了依赖感。到了工作岗位,一切都要靠自己,心理上还不能完全独立。还有一些毕业生由于对岗位技能不熟悉,因此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受到主管批评后,一时不能接受和适应。

(2)生理适应。包括对工作时间、劳动强度以及紧张程度的适应等。由于一些工作需要三班倒,或加班,有些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如出现头晕、头痛等现象。只要注意休息,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应该还是能够适应的。

(3)岗位适应。即对职业岗位的性质、特点的适应,岗位要求的适应,包括对劳动制度、岗位规范等的适应等。

(4)智能适应。即对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术、能力的适应。知识适应包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职业安全知识、职业卫生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的适应等;能力适应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一般工作能力两方面。专业技术能力是与职业岗位最为直接联系的,包括操作能力。一般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等。

(5)人际关系的适应。即能处理好与同事、上级领导等方面的关系。在新的环境中,有些毕业生由于性格等方面的原因,能很快与自己的同事和领导形成融洽的关系。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角色,而对于一些平时就比较内向或不善沟通的毕业生来说,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上就会出现暂时的不适应,或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取得同事的认同。

三、积极适应职业新环境

1.实行角色意识的新转换

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所谓角色就是指由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决定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毕业生由学校步入社会,其社会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其行为模式和规范也随之发生变化。积极适应职业新环境,首先要转换角色,确立与自己职业岗位相适应的新的行为模式和规范。

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每一角色其权利和义务不同,行为规范要求也不同。建立角色意识的实质就是要明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领导赋予自己的职权和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并意识到如何严格按照各种角色规范行事。一般来说,角色规范可分为三个层次:必需的行为;允许的行为;禁止的行为。对于必需的行为,必须坚决遵守和执行;对于禁止的行为,则坚决不做;而允许的行为,只要不影响角色基本职能的完成,可以视情况而决定。

2.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首次形成的对某个人的表面特征、文化教养、性格爱好、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等的总体印象,也称首因效应。大学生就业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所树立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第一印象好就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工作起步就好;第一印象差,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1)衣着整洁,仪表得体。初到工作岗位,一定要注意衣着、服饰同自己的身份相符,同工作单位的习惯相一致。衣服不一定要时髦高档,但应始终保持整洁。根据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不同,衣着的要求应有所不同。男士应定期理发刮须,不应蓬头垢面或油头粉面。女士可适当淡妆,不宜浓妆艳抹。

(2)举止文明,虚心求教。举止文明大方,谈吐文雅礼貌,这必将有助于在同事中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上班的第一天,要落落大方地进行简要的自我介绍,态度真诚地请教有关工作情况,切忌冒失莽撞和木讷呆板。

(3)守时守信,主动工作。遵守时间,讲求信用,这既是工作关系中的纪律要求,又是人际交往中的做人美德。初到工作岗位,要提前上班,稍晚下班,严格遵守工作制度,积极主动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开始阶段,领导可能不会给你过多的工作,甚至可能安排你在生产第一线锻炼,这时你千万不要消极呆板,更不能随便串岗玩耍,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这是领导对你的一个极重要的考察。

(4)服从安排,尽职尽责。愉快地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即使是不如意,也不要轻易流露出来。一般来说,领导是会考虑你在应聘时所表现出来的特长和愿望的,但需要一段了解和考察你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的时间。放在不起眼的位置或放在艰苦的环境中加以磨炼,往往是领导的用人策略。这时你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丧失担当重任的机会,要最大限度地干好本职工作或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并力求干得出色,千万别敷衍塞职。尤其是要想方设法干好领导交办的第一件工作,这个第一件工作是你的第一次“亮相”,或许是你将来成就事业的基础。

3.迅速融入和谐的人际环境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不少人总感到很难融入新的人际环境,有的说,我们正式上班近一个月了,可是总感觉同事们仍把我当作外人,甚至领导也很少搭理我。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里有一个认同感的问题,所谓认同感,实际上就是同事们从思想、感情方面真正接纳你作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的心理倾向。而产生这种心理倾向是需要条件和过程的。

要获得同事的认同,首先要从自身主观方面多做努力,也就是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归属感”,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融合于这个新的“大家庭”。相反,如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今说东家长,明道西家短”,牢骚满腹,怪话连篇,同事们就只好“敬而远之,畏而远之,厌而远之”了;其次,还要尽快地熟悉和适应环境,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这不仅能使你了解到在其他场合难以获得的信息,还能使你自然地与同事们融为一体,这不仅能促使你与同事们之间的协作与友情,而且还为你创造一些与他们进行工作交流和协作的机会。

要获得同事和新集体的认同,最关键的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干出成绩来。多做事,少议论是一个较为妥当的方法。不少毕业生颇有体会,初入新环境,应把注意力集中于工作和生活的尽快适应上,如果你能埋头苦干,与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则很容易融入新的人际环境。

4.努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五种意识。

(1)整体协作意识。同学们在校期间无论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或能力的形成,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个体性特点。踏上工作岗位后,工作的调整性加强了,在现代生产中,每一项工作的进行既需要个人努力,又需要整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协作。因为如果工作中的某一环节发生故障,便有可能影响整体工作的进行。所以,走向工作岗位后,必须尽快树立起整体协作的意识,把自己融合到整体之中去,个人的力量只有在整体中才能显现。

(2)独立工作意识。在学校进行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而到工作岗位后,尽管有前辈同事的指导,但更多的情况下是自己独立地工作,遇到问题主要靠自己独立分析解决,而不像学生那样随时可以请教。所以,步入工作岗位后,必须逐步消除依赖心理,尽快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工作习惯。

(3)竞争意识。竞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色,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观念已逐步为人们所接受。不少毕业生自走上工作岗位后就感受了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的激烈竞争。如果同学们有竞争的心理准备,那么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至于在竞争中晕头转向而被淘汰。相反,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竞争,学会竞争,则有助于尽快立足,施展才能,并得到锻炼与发展。

(4)创新意识。适应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一个人要具有职业适应性,就不能满足于现状,满足于自己在校所学的知识,而必须具有不断创造的意识。只有具有创造意识,才会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会敢于踏进别人没有涉足过的领域,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

(5)健康积极的个性意识。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心理调适能力,即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以与环境保持动态适应性;二是自我控制能力,既能有所为,又能有所不为;既不因取得成绩而沾沾自喜,又不因暂时挫折而失望气馁;既能利用和发展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又能改变或抑制个性中不足的方面;三是自我评判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各方面的判断和评价能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成绩,又能看到自己的短处和问题,既不狂妄,也不自卑。这些心理品质和能力在现实中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积极适应新的就业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职业的航船,就会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实践拓展

1.下面是摘录的一份对刚踏上职业岗位不久的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他们的回答与你的感受一致吗?为什么?

问题:在踏上社会之后,您认为自己最感缺憾的是什么?

选项:社交能力、沟通能力:46.8%;实际动手能力:27.4%;思维方法:16.1%;专业知识:9.7%

问题:在踏入社会之前,您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选项: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4.2%;学会社交礼仪、公关技巧、加强艺术修养:22.7%;多与社会企业、老师、家长联系接触,多安排几条路:15.2%

问题:您认为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选项:认真学习,打好基础:48.6%;适应环境,与同事和睦相处:46%;处理好生活、学习、娱乐的关系:5.4%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思考小邓成功的诀窍在哪里?小林、小王在这件事上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小林、小邓和小王同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同被一家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录用。上班第一个月,他们同被分到生产第一线。公司老总说,三个月后根据他们的表现再重新考虑他们的工作。在三个月中,3个人工作都十分努力。三个月即将期满时候,小邓交了一份详细的书面实践报告,讲述自己在生产第一线的体会及对生产组织状况的改进意见。而小林、小王却在不耐烦地等待老总的重新安排。次月,小邓被重新安排到了生产技术部门,而小林、小王却仍在车间第一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