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问题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问题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问题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关注民生大政方针中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通过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既解决了贫困人口集中成片居住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结构优化,又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形象,推动和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进程。

三、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问题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关注民生大政方针中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我国住房改革的历史回顾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住房作为福利性产品,各单位通过行政手段无偿实物分配给职工的,职工只需支付非常低廉的租金。由于各单位经济状况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单位相同条件的职工可获得的住房质量、面积差距也很大,房子分给谁往往由单位领导说了算,僧多粥少,权力寻租现象也就必然产生了,而且无偿分配导致了国家和单位的财政负担沉重,这种住房分配制度的种种弊端,不仅制约了住宅建设的发展,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住宅困难问题。改革开放以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经过20多年的渐进改革,从1998年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执行了近5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正式宣告终结。房改之后,我国房地产业自此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市场的力量使人们的住房质量明显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对单一的住房保障体系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在目前房价一路攀升的大环境下,中低收入劳动者住房难问题越来越严重,加之城市化进程中,大批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低廉的工资使他们无法支付哪怕是最一般的房租,而只能屈身在破旧的“贫民窟”中,成了城市中一道很不和谐的风景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高收入者却拥有数套房屋、别墅等豪华住宅,中低收入者住房难问题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现象,阻碍了社会和谐健康发展,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

(二)我国新的住房保障体系的内涵

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公共租赁房。

1.经济适用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房的价格相对同期市场价格来说是适中的,适合中等及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适用性,是指在房屋的建筑标准上不能削减和降低,要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

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购买或承租一套经济适用住房;第一,有当地城镇户口(含符合当地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或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供应对象;第二,现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第三,家庭收入低于2300元人民币;第四,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2.廉租房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简言之,廉租房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种制度。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家庭就可以申请廉租住房:第一,申请人必须年满40周岁;第二,申请家庭现住房面积低于7平方米;第三,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为非农业常住户口;第四,申请人至少连续吃低保6个月以上;第五,符合当地廉租住房政策规定的其他标准。

3.限房价

简单理解限房价是指:限房价、限地价的“两限”商品房。这类房子主要针对两部分群体:一是具备一定房产消费能力的群体,二是定向购买的拆迁户。

4.公共租赁房

公共租赁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

(三)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

1.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阶段,在人们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中,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安居才能乐业。住的问题解决了,群众生活就更有奔头,对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就更有信心。

2.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针对我们目前住房制度对社会中下层群体缺乏保障的问题,我们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目的,是党和政府自觉校正我们目前住房制度方面的偏差,让大量的有住房需求、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阳光,体现社会公平,促进其安居乐业。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也是我们党和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的民心工程,是纠正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分配不公、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3.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增长质量效益的内在要求。而国家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既能增加投资,又能带动消费,对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我们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中,一个城市如果人居环境差,还会影响市容市貌,影响投资与发展环境,影响城市长远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通过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既解决了贫困人口集中成片居住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结构优化,又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形象,推动和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进程。

(四)我国目前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1.原则

总的原则是,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2.发展要求

第一,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住房制度。对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中高收入家庭,实行租赁与购买商品住房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和节约资源的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第二,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多渠道筹集廉租房房源,完善租赁补贴制度。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加快各类棚户区改造,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住房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

第三,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规范准入、退出管理和租费标准。合理引导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加快制定基本住房保障法,修订完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管理和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第五,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注释】

(1)李学春,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重点[N].人民日报(理论版),2002-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