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联户养殖”奔富路

“联户养殖”奔富路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联户养殖”奔富路“联户养殖是典型的‘大群体,小规模’养殖模式,非常符合农村实际,可以与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到户相媲美。”具体来讲,就是“人畜分离,联户养殖,集中管理,单独核算”。

“联户养殖”奔富路

“联户养殖是典型的‘大群体,小规模’养殖模式,非常符合农村实际,可以与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到户相媲美。”2011年,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在广河调研时对“联户养殖”模式予以高度肯定和评价。

阳春三月,风清景明。沿着平展展的水泥路进入广河县山塬沟村社,只见层层梯田里一垄垄地膜在阳光下像波光粼粼的河面,闪闪发亮。一排排暖棚畜舍倚坡逶迤而下,与村落融为一体,不时传出的羊咩和牛哞声,让寂静的山村更显得静谧悠远。

广河县延伸旱作农业链条,利用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生的秸秆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的过程中,立足县情民情,创新思维定势,破解养殖难题,探索创出了联户养殖新模式,开拓出了规模制胜的先河,走出了促进最广大、最普通、最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新路子,在广通河两岸掀起了“种足”、“养多”的滚滚热潮,一曲曲悠扬的牧歌在田园里唱响:

花儿的故乡歌手的家,
香飘万里的地方。
联户养殖(者)办牧场,
赶上牛羊(者)奔小康……

随着全膜双垄沟播这项“革命性”粮食增产技术在广河大地勾勒出气势恢宏的地膜画卷和令人惊喜的丰收图景之际,在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了“以千家万户养殖为基础,以联户养殖为方向,以秸秆加工利用为重点,以金融支持为动力,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的发展路子,特别是“联户养殖”模式又一次以创新之举引人注目,吸引着省内外专家学者一批又一批踏上广河大地,观摩,考察,借鉴,交流,迅速在很多地区得以大力的实施和推广。

广河少数民族群众素有经商的传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商业领域投资成本高,经营风险大,而农产品,特别是牛羊肉在市场中价格一路走高。依托旱作农业,发展畜牧业是广大群众致富风险小、成本低、周期短、效益好的增收路子。可是看似明摆的路子真正走起来却有着方方面面的困难和制约。

广河人多地少,家庭院落普遍面积小,群众传统上习惯于在宅院内养殖,修在庭院里的圈舍狭小,养殖数量少,规模和经济效益总是上不去,于是大多数群众也把畜牧养殖作为家庭“副业”。

“养的多圈里装不下,养的少钱挣不下。”水泉乡养殖户马有良道出了难心事,“只能养一两头牛十几只羊,秸秆堆放着吃不完,出栏的牛羊少,挣不了多少钱。”

“如何发展养殖业,才能让最广大的群众受益?”广河对发展养殖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培育一两户养殖企业比较容易,少数农户还可以去企业打工挣钱,但辐射带动面有限,广河县农业人口占95%以上,如何能够让千家万户走上致富的路子?

广河县城关镇十里墩村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山区村,以养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是群众的支柱产业。

随着群众进一步扩大规模受到圈里装不下的情况,村里13户群众商量联合起来,共同筹资建暖棚圈舍,创办起了股份制养殖小区,变各自为政的传统家庭散养为集体养殖模式,也就是将庭院里的牛羊从群众家中分离出来,集中到联合修建的标准化养殖小区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入驻农户分户单独喂养,收入个体结算,实惠大家摊分,风险大家共担。

群众的想法得到了县上领导的鼓励和肯定。县上领导深入村上和群众探讨、交流,进一步帮助理清思路,完善联合措施,一个以党员为主体,以提供技术、服务为职责的“奋进养羊协会”应运而生。

在县上帮助协调下,联户养殖的农户之间互相进行贷款担保,每户通过省建行、县信用社贷款3万元到5万元,年底养殖户互相督促,及时还款,以良好的诚信取得金融部门的支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实践胜于雄辩。在千家万户养殖的基础上,通过联户养殖的方式才能突破发展规模养殖的制约因素,才能使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也才能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打业”。

县上因势利导,通过圈舍修建、青贮氨化、信用资金、铡草器械等方面的集中倾斜扶持,大力推广“人畜分离,联户养殖,集中管理,单独核算”的养殖模式,引导群众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零散养殖向规模养殖发展,从而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可是这看起来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成为普惠群众的产业,还需要政府有力的“推手”和大量的工作。

场景一:2009年的春天,县工作组一行对规模养殖户进行走访。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养殖户的家里,看到圈舍占去了二分之一的庭院空间,虽然羊肥牛壮,可是牛羊粪的臭味吸引着成群的苍蝇到处横冲直撞。穆斯林群众日常生活中喜爱清洁,可是为了致富却不得不忍受这样的景象。

县上领导和主人的交谈围绕环境卫生和扩大养殖规模之间的矛盾说起。

问:养殖的效益好,那么能不能再多养一些?

答:圈里装不下。

问:能不能把圈舍搬到家的外面?

答:办养殖场需要大资金,也担心风险。

问:能不能和村里其他的养殖户联合起来搞养殖?

答:俗话说,若要亲戚好莫拿钱财搅,没想过合伙。

不是合伙养殖,而是集中在一起养殖,单独核算……

于是,围绕联户养殖新模式的探讨、交流、宣传、引导,在家常般的交谈中进行……

联户养殖模式,通俗地说就是由养殖经验丰富的群众带头,联合其他养殖群众将分户散养的牛羊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养殖。具体来讲,就是“人畜分离,联户养殖,集中管理,单独核算”。

“人畜分离”,就是把牛羊圈舍从群众家中彻底分离出来,做到畜牧养殖“退户入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联户养殖”,就是采取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形式,或家族为主体,或以几个养殖能人联合,或以土地入股或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或以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动员养殖大户参与,把分散喂养的牛羊集中到标准化养殖小区内进行统一饲养。

“集中管理”,就是对集中起来的牛羊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发挥设施齐全、牛羊集中、便于管理的优势,养殖户之间相互对比育肥质量,交流养殖经验,加强对牛羊品种、市场行情、喂养成本等方面的信息互通。

“单独核算”,就是由入驻户共同承担养殖小区建设资金,分户单独喂养,收入个体结算,从而使农户统一承担前期的资金投入,降低发展规模养殖的资金“门槛”,化解养殖资金筹措难的问题。

场景二:阳春三月,桃李争春。祁家集镇田家村赵家沟养殖场马进山老人正在率领其他4户养殖户运砖架梁,赶修最后一座牛舍。由县上统一规划修建的39间牛舍和84间羊舍布局合理,整齐有序。

看到在沥沥春雨中由县上领导亲自带队的工作组又一次来到他的家中,察看圈舍修建进度。马进山十分激动:“我们是在给自己养牛羊挣钱,县上还发放补助,帮助争取无息贷款,再做不好就说不过去了。”

img111

田家村赵家沟养殖场是2009年县上探索联户养殖新路子的试点区之一。养殖场建成后县上奖励新建圈舍、青贮氨化窖和农机具补贴等补助资金18.09万元,发放政府贴息,协调银行贷款54万元。而养殖场建成投入使用后,养殖规模比以前扩大10倍之多,每家出工劳力却减少一半。

广河县通过总结提炼“十里墩模式”,并结合群众基础、市场结构、畜牧前景、国家扶持方向等宏观经济的发展到穆斯林群众的心理因素、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通盘考虑,县委、县政府达成共识: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业,要以千家万户养殖的基础上,向人畜分离、联户养殖迈进,从而扩大养殖规模,减少劳力投入,增加养殖效益,减小市场风险。于是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以“千家万户为基础,以联户养殖为突破”的发展模式,使畜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业,“种养结合”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联户养殖模式具有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投入产出比高,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广大群众普遍能够受惠的优势。但县上领导深谙,农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大道理比不过眼见为实。只有先培育典型,示范引路,事实证明,才能使党委的决策得到群众的认同。

万事开头难,对“联户养殖”这一新生事物如何让群众接受?

广河县在推广联户养殖模式的过程中,思路持续升华,举措步步深化。

在认真调研、广泛研究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全面制定了推广措施。

从转变群众传统的养殖观念入手,思想引导和推广工作同步进行,组织有联户养殖意愿的群众,到十里墩、王家等联户养殖示范村现场观摩,对比分析效益,用事实教育群众,用典型引导农户。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宗教界人士进行实地观摩,加深印象,让他们释疑解惑,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养殖模式的认知率,逐步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得以接受。

img112

以实际举措强力推动。推行“三级两线一奖”工作制,县、乡、村三级干部工作各延伸一级,县级干部工作延伸到乡抓样板,乡镇干部工作延伸到村抓规模,村社干部工作延伸到点抓落实;行政线确保扶持措施到位,业务线确保技术服务到位;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把联户养殖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乡镇、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罚。特别是在各项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带头”,即县委常委带头、“四大班子”成员带头、乡镇和部门“一把手”带头,县委各常委入驻乡镇,蹲点指导,推动任务的落实。

img113

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种养结合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决定》和《联户养殖示范点建设扶持办法》,从发展规划、资金投入、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制定了扶持联户养殖的具体措施。在圈舍修建、青贮氨化、信用资金、铡草器械等方面对联户养殖群众给予集中倾斜扶持。从2010年起,每年整合各类资金1200多万元,专门用于草食畜牧业及扶持修建养殖小区,改善基础设施,免费发放铡草机械。针对养殖贷款难,成立了县畜牧养殖担保中心,协调金融部门发放畜牧养殖贷款。同时,加强基层畜牧站所基础设施和畜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每个联户养殖点选派专职技术人员,从养殖小区的选址修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秸秆加工等方面进行常年的技术跟踪服务。邀请省、州畜牧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群众科学养殖的能力。

当我们把时间推移到2010年,回放镜头——

为了实现典型引路,县上筛选确定了种养结合示范重点村30个,联户养殖示范点9个,制订了统一规范的“牛羊标准化圈舍结构示意图”,对新建的规模100只以上的羊舍每间补助资金300元,规模30头以上的牛舍每间补助500元,规模养羊100只或养牛30头以上每户新建青贮氨化窖每方补助50元,每户购置农机具补贴30%,投入补助资金322万元。协调银行按载畜量给予贷款,存栏羊100只贷款3万元;存栏牛30头贷款6万元,每头2000元,按此基点每增加存栏量则提高相应贷款额度。

同时,针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过程中,抵押、担保这一“硬条件”制约群众“贷款难”的问题,做出了由县上筹措资金700万元,成立畜牧养殖贷款担保中心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出台立时在县内外引进了舆论风波。

时下,个人贷款连亲戚朋友都担心风险牵连,不愿意做“担保”。县上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农户提供“担保”,使广大干部群众由惊讶不解到理解支持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县上“富民”的决心和信心,在赞誉不绝,叫好一片的同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而在当年秋天,群众又看到了一幕别样的风景:县上购置了大型铡草机,在兰郎路沿线建立了6个玉米秸秆揉丝集中打包点,免费为群众服务。

这一情景被临夏州《民族日报》的记者看到后,撰写了新闻稿《政府为农民免费“打工”》。农民群众是最讲情义的,当他们透过政府为农民免费“打工”这一举措,理解了县上“富民”的决心后,仿佛春风化雨,激发了广大群众前所未有的致富信心。

这样的执政理念和施政作风,形成了党群携手攻坚克难的局面。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的转变会比思想观念上的变革更惊心动魄,更具有震撼力、爆发力和创造力。

养殖规模户、养殖场、联户养殖小区仿佛雨后春笋般在广通河南北两岸蓬勃兴起。

广河县被省上列为全省“种养结合示范县”和“养羊大县”。

县上再接再厉,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组织领导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仅2011年县财政投入23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修建养殖小区。在9个乡镇建立了固定免费揉丝加工打包点,购置大型粉碎机、揉丝机、打包机,为群众免费加工玉米秸秆。整合资金1300多万元,作为畜牧养殖信用担保资金,协调金融部门发放畜牧养殖贷款3.59亿元,推动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

2012年秋天,在庄窠集镇钱家村养殖小区,整齐有序地排列着30个暖棚圈舍,每个圈舍都编了号,圈舍内有统一标准的牛圈、羊圈,配有槽棚、饮水器,干净整洁。

“我们小区水泥路的硬化、青贮氨化窖、铡草机,都由县上出资建设,还专门邀请省州畜牧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秸秆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服务。”村支书马成禄说。

与众不同的是,养殖小区内每个棚舍分别由农户自己经营、单独核算,收入个体结算。“联户养殖设施齐全,便于统一防疫、统一质量、统一运销,大家攀比育肥质量,交流养殖经验,互通市场行情。”养殖户马来者布兴奋地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扩大了养殖规模。以前我家后院最多养20只羊,4头牛,现在小区里养了60只羊,10头牛,半年就收入3万多元。这棚里最多能养120只羊,20头牛,我还要扩大规模哩。”

公共财政的投入要体现普惠理念,用于扶持养殖业的投资要让普通老百姓见到效益。广河四大家领导达成了共识:联户养殖模式一次投入,长期受益,投入产出比高,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广大群众普遍能够受惠。

钱家村养殖小区的养殖户还清楚地记得2011年春天的一个早晨,蒙蒙雨雾中县上领导一行来察看小区建设情况。那时,小区刚建起来,坑坑洼洼的路泥泞不堪。领导们顾不得齐脚的泥水,到各个养殖棚里查看,发现棚里羊只不多。群众回答领导们的询问说:刚修了圈舍,资金不足,还装不了羊。

县上领导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县农行行长的电话……

不出几天,金融部门的人来到小区现场办公。有了资金,群众择机而动,根据市场行情,低进高出,组织引进羊羔,育肥,出售,一茬比一茬多……

联户养殖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场变革,为民族贫困地区促进增收、推动发展创出了新路子。

短短几年间,联户养殖带来的几何叠加效应已远远超过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概念——

2012年,全县新建联户养殖小区65个,占地675.5亩,入驻农户823户,拉动民间资本投入8429万元。

县畜牧部门对全县联户养殖的调查结果显示:

一是促进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每个羊单位每年可增收914元,比家庭养殖高出155元,联户养殖户人均牧业收入5484元,是全县人均牧业收入的5倍。联户养殖与个体规模养殖相比,单独的个体养殖场每年的效益也就在10万元左右,它仅仅解决的是单个家庭的致富问题;而在联户养殖中,每个养殖小区参与的群众最少的在10户以上,多的达到80多户。

二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在联户养殖中,青贮氨化、揉丝打包等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每年县上综合利用玉米秸秆41.2万吨,实现了旱作农业与畜牧养殖的有机结合。同时,利用牛羊粪便,大力发展农村能源沼气,又用沼气产生的有机肥料反哺旱作农业,实现了以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初步形成了“旱作农业—玉米秸秆—养殖牛羊—能源沼气—有机肥料—粮食增产”的农牧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联户养殖由于其秸秆利用率高、科学养殖水平高、能源沼气普及率高的特点,在这一循环发展的链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支点作用。

三是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联户养殖小区的建设始终遵循主动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建设用地大部分是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作、入股、租赁、联营等方式来解决,加快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使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转化成为价值形态。在联户养殖小区建设中,全县以合作入股、租赁为主要形式共整合土地1058亩,其中养殖户合作入股的个人承包地514亩,租赁其他农户土地364亩,农户之间相互对换征用土地125亩,开发利用荒山荒滩55亩。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既解决了联户养殖的群众在养殖小区建设中遇到的建设场地难以保障的问题,又让一部分出让土地的农民彻底地“解放”了出来,从事其他产业或外出务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四是实现了农民产业分工。联户养殖有效整合了农村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懂技术的农民搞起了联户养殖,善经营的农民做起了牛羊贩运,会管理的农民办起了厂子加工牛羊肉,催生了一大批养牛养羊“土专家”、“牙行”(活畜交易中介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了农村牲畜贩运、活畜交易中介组织、肉制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土地的流转,部分群众专门从事种植业,联户养殖的群众专心养牛羊,出让土地的农民纷纷外出从事餐饮、运输等第三产业,使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有效参与了农业产业分工。目前,全县已形成六大活畜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123万只羊单位,牛羊贩运、“牙行”等从事畜牧养殖相关产业的农民达1200多人,常年有3万多农民在外务工经商,有32家牛羊屠宰加工点长期向兰州及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城市供送牛羊肉,成为这些地区清真牛羊肉的主要供应基地。

五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家庭养殖最大的弊端是人畜混居、蚊蝇乱飞、粪便乱堆,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群众生活的质量不高。联户养殖最基本的一个饲养方式,就是牛羊圈舍“退户入区”,把牛羊圈舍从群众家中彻底分离出来,都集中到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内集中饲养,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方式,实现了“人畜混居”向“人畜分离”的转变,使畜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明显降低,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家庭养殖“户户都在养牛羊、家家没有好环境”的问题。

六是加快了群众传统观念的转变。联户养殖模式从试点推广到群众普遍接受的过程,也是群众传统的观念逐步发生转变的一个过程。在传统的观念中,群众养牛养羊仅仅是攒些农家肥,不算经济账。联户养殖的群众养牛养羊不只是为了积粪还田,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个产业、一种增收致富的渠道来对待,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优势,相互对比育肥质量,交流养殖经验。同时,在养殖能人的带动下实行科学化饲养、精细化管理,对饲料、药品、运费等各种养殖投入详细记载、精打细算,对活畜价格、牛羊肉售价等各类市场行情跟踪了解、详细掌握,千方百计寻求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5家。正是在群众自发组织、适应市场、追求效益的过程中,广大群众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正在逐步成为依靠科技、依靠市场增收致富的新型农民。

来自统计部门的一组数字最有说服力:

2009年,全县畜牧业增加值1.7亿元,全县牛羊存栏为28.4万只羊单位,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28元;

2010年,全县畜牧业增加值1.8亿元,牛羊存栏为50万只羊单位,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950元;

2011年,畜牧业增加值2.1亿元,牛羊存栏为76万只羊单位,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950元;

2012年,畜牧业增加值2.3亿元,牛羊存栏为103万只羊单位,农民人养殖业收入在1200元以上;169个联户养殖小区创收8980多万元,占全县畜牧业增加值的39%,户均增收4.2万元,受益群众达到2140多户。

数字是枯燥乏味的,但在数字背后有着广大干部群众破解难题的坚韧,探索创新的艰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