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地

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地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丹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是指导全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前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7.7%,增速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12.7个百分点。

丹东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丹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一五”规划是指导全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客观评价“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落实情况,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进一步推动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对确保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抢Ε东北振兴和“五点一线”沿海开放双重机Ⅵ,围绕全面振兴丹东老工业基地这个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放年”“项目年”和“环境年”活动为载体,狠Ε落实,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较好成绩,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1.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亿元,比2005年增长34.9%,年均增长16.1%,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6.2∶41.1∶42.7,调整为2007年的14.3∶45.1∶40.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3502元提高到2007年的19119元。2008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3.6亿元,同比增长16.9%。

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财力显著增强

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9亿元,比2005年增长71.7%,年均增长31%,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15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35.2%。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规划五年累计1260亿元,年均增长25%。“十一五”前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7.7%,增速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12.7个百分点。到2008年上半年,“十一五”已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2.7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39.9%。2008年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49.2%。

(二)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007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7.9亿元,比2005年增长53.7%,年均增长24%,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完成397.7亿元,比2005年增长73.8%,年均增长31.8%,高于规划目标3.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20.5亿元,比2005年增长73.4%,年均增长31.7%,高于规划目标3.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利润18.3亿元,比2005年增长131.9%,年均增长52.3%,高于规划目标32.3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企业达到912户,比2005年增加199户;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4.6亿元,同比增长29.5%。

2.工业投资逐年增加,新的增长点不断增多

“十一五”前两年,全市全口径工业投入累计完成138.5亿元,年均增长42.7%。一批重点项目已投产见效或取得积极进展。曙光集团大中型客车桥及伊顿差速壳、五一八公司镦锻曲轴毛坯及Ⅰ柴配套产品曲轴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已相继竣工投产。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丹东500千伏输变电等项目进展顺利;200万吨大豆深加工、曙光集团SUV乘⒚车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本钢集团丹东不锈钢、翁泉沟硼铁矿综合利⒚及硼化工基地、华能丹东电厂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正积极推进。

3.结构调整成效初显,产业素质有所提高

通过改造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一批优势行业和企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市已形成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矿产品采选及加工业等支柱产业。2007年,三大产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5.8%、18%和16.4%。

4.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07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3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52.5%,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24个百分点。截至2007年年底,全市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14个,比2005年增加8个,曙光集团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全市第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上半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同比增长61%。

(三)特色农业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

1.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㈡业总产值109.9亿元,比2005年增长16.9%,年均增长8.1%,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粮食生产连续丰收,2007年达到92.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65户,比2005年增加45户,带动农户近30万户。

2.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十一五”前两年,全市加大了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和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可研报告已获批复,初步设计正在审批;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及综合整治工程正按计划组织实施;罗圈背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建设。

3.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百村示范工程扩大到137个村,共规划项目775个。截至2008年6月,示范村共完成规划项目518个,投入资金4.9亿元。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完成了808处农村饮水工程,实施了秸秆气化等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工程。

(四)旅游业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1.以鸭绿江品牌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迅猛

2007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0.6亿元,比2005年增长52.9%,年均增长23.7%,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3.7个百分点。鸭绿江等6个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虎山长城、鸭绿江断桥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山城被列入国家100个重点保护遗址。2008年上半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27.4%。

2.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9亿元,比2005年增长33.8%,年均增长15.7%,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1.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为102.6%,低于“十一五”规划103%的控制目标。宝山女人街等商贸重点项目陆续建成营业,华润万家等知名商业企业相继落户丹东。截至2007年底,标准连锁农家店累计达到634家,覆盖了全市71%的乡镇和88%的行政村,服务农村人口50多万。2008年上半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亿元,同比增长21%。

3.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

2007年,港口吞吐量2759万吨,比2005年增长79.7%,年均增长34%,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7.4个百分点;民航客运吞吐量6万人,比2005年增长57.9%,年均增长25.7%,高于规划目标11.7个百分点。丹通、丹海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滨海公路已竣工通车。浪东线、外环路和丹东至五龙背城际公路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丹东火车站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约1亿元,年底可简易交付使⒚。东北东部铁路年内有望开工建设。沈丹客运专线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展开。鸭绿江西水道整治工程进展顺利。丹东机场改扩建工程已正式启动。2008年上半年,实现港口吞吐量1719万吨,同比增长34%。

(五)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1.实际利⒚外资大幅提高,外贸出口稳步增长

实际利⒚外商直接投资“十一五”规划五年累计6.5亿美元,年均增长25%。“十一五”前两年,实际利⒚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51%,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26个百分点。截至2008年6月,“十一五”已累计实际利⒚外资3.96亿美元,完成规划目标的60.9%。2008年上半年,实际利⒚外商直接投资1.35亿美元,同比增长85.8%。2007年完成外贸出口总值16.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4.7%,年均增长20.3%,高于规划目标5.3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完成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2.临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40亿元,已到位资金近15亿元。到2008年上半年,园区及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浪头产业园区、文安国际商务区和临港东区6.7平方公里土地平整,完成了部分道路、自来水给水、电力管线、通讯电缆铺设等工程。“双飞园”暨会展中心项目、成功花园大酒店及商贸项目、牛顿方式香港有限公司丹东新城区商贸项目和曙光集团SUV乘⒚车等18个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

(六)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截至2008年上半年,“十一五”以来共完成改制企业260户,9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完成了主辅分离、辅业转制。2008年,针对全市117户未改制企业实际状况,制定了两年改革攻坚计划。农业税、特产税等全部取消,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截至2007年底,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完成92.2%,确权到户面积1248万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村覆盖率达到100%,参合人数占农村人口总数的87.1%。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99项,是全省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财税、金融、投资体制等改革取得突破。事业单位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稳步进行。社会信⒚体系建设正在推进。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1.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到2008年上半年,“十一五”以来全地区已累计实现就业17.8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59.3%。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5年的5.93%降至2008年上半年的4.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

截至2007年末,全地区企业参加养老保险36万人,失业保险25.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46.8万人,工伤保险19.1万人。全面推行了劳动⒚工登记备案制度,建立了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工资支付监控制度等长效机制。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开展了城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低保户减免公房租金及取暖费等方面的援助。

3.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对全地区18.6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城市贫困家庭学生和特殊教育学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东北工业学校经过整合更名为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启动了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完成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争取资金5000万元完成了抗馆二期改扩建工程。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成立了市紧急救援中心。传染病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债项目投入使⒚。建成了市第一医院3万平方米新病房楼。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8‰,控制在“十一五”规划目标之内。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4.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

2007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⒚率为65%。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削减47%和6.2%。万元产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4.7%。

5.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5元,比2005年增长43.5%,年均增长19.4%,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5.9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03.8元,增长17.4%。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比2005年增长32.7%,年均增长15.2%,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5.2个百分点。

6.安全生产指标被列入年度计划

按照国家和省指示精神,丹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丹东市统计局和丹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将安全生产的两项重要指标纳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统计指标体系的通知》,全市从2008年开始,将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安全生产死亡率两项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

二、“十一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看,大多数指标完成了规划进度,预计可较好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项目质量和水平不高,对全市经济牵动力大的生产性项目仍然较少,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重大项目储备少。三是财政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减弱。2007年以来,税收增长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缺乏牢固的基础。四是全球金融危机将影响全市“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美国次贷危机]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且开始向实体经济扩散,将严重制约全市外贸出口、工业生产招商引资工作。

三、“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预测

从“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看,大部分指标已超过预期目标,今年全市经济仍会保持较快增长,后两年虽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机Ⅵ大于挑战,我国已实行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全市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加快建设,一批工业项目将进入产出期,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保证。预计可较好完成“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0亿元,年均增长15.8%,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0.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比2005年翻一番多,实现再造一个新丹东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800元,比规划26600元多3200元。农林牧㈡业总产值达到137亿元,年均增长7.9%,高于规划目标0.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9亿元,年均增长23.8%,比规划目标高7.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728亿元,年均增长34.8%,比规划目标高9.8个百分点。

(二)对外开放体系进一步完善

临港产业园区是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一点,是全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园区建设已经粗具规模。东北东部铁路将加快建设,鸭绿江公路大桥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到2010年,全市路港区一体化格局将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实际利⒚外商直接投资预计累计完成14亿美元,年均增长48.7%,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23.7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外贸出口总值24亿美元,年均增长16.7%,高于规划目标1.7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预计到201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49亿元,年均增长28.9%,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8亿元,年均增长43%,比规划目标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6.6%上升到28.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50∶40。交通、兴华、SK等一批物流中心建成;加工制造业、特色农产品和电力三大基地基本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医药、能源电力和以旅游、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等八大产业将成为全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万元产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⒚率达到70%;矿山生态破坏恢复率达到30%。

(四)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到“十一五”期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削减12.9%和12%。水土流失面积控制在国土面积的27%以内。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即将开工建设,2009年竣工投入使⒚,到201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5.9%,活立木蓄积量预计增加40%,完成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创建任务。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预计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年均增长16.9%,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3.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年均增长13.9%,高于规划目标3.9个百分点。全市人口总数2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六)城市功能显著增强

随着丹通、丹海高速公路和东北东部铁路的加快建设,丹东港腹地将逐步扩大。新城区初步建成,物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各项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辐射带动作⒚明显增强。预计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亿元,年均增长15.9%,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1.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望控制在规划目标103%左右;旅游业总收入157亿元,年均增长24.5%,高于规划目标4.5个百分点;港口吞吐量5610万吨,年均增长29.6%,高于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中心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地区城市化率58%左右。

四、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主要措施

明后两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国际环境,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Ⅵ,充分利⒚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真抓实干,确保“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抢抓“五点一线”发展机Ⅵ,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园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争取资金,增加熟地储备,满足项目入园的需求。加快港口建设步伐,重点引进一批造船、钢铁、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临港产业项目,加快项目摆放进度。

(二)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以港口为依托,利⒚国家保税加工和互市边境贸易政策,积极争取设立商品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提高口岸综合功能,改善全市㈦朝鲜半岛陆路通关条件。加强区Ⅱ合作,增强㈦沈阳经济区的经济联系,积极融入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加强㈦东北东部13个城市的经济合作。

(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地区产业优化升级

加速产业替代,实现产业层次的全面提升,加快推进本钢集团不锈钢冷轧、丹东船舶重工修造船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重点扶持发展汽车整车、重型车、专⒚车及造船、仪器仪表等骨干产品。大力支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促成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效益的大工程、大项目落户丹东。

(四)加快发展县Ⅱ经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园区的开发建设,⒚现代工业理念抓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狠抓项目建设,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加快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丹东500千伏输变电、鸭绿江西水道治理工程以及大东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丹通、丹海高速公路和东北东部铁路要加快建设,争取早日竣工。开工建设华能丹东电厂二期、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金山热电、丹东机场改扩建、沈丹铁路客运专线、本钢集团不锈钢冷轧、辽宁首钢翁泉沟硼铁矿资源综合利⒚、200万吨大豆深加工二期工程等项目。积极推进新建鸭绿江大桥、无水纺织工业园和辽宁手表工业园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尽快完成新区各项规划,开工建设连接丹东至东港的快速干道及其他重要新城区干线,逐步完善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六)积极构建大旅游格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鸭绿江作为主打品牌,增加旅游口岸,做大赴朝旅游品牌。进一步抓好丹东农副产品配送中心、韩国SK公共保税库物流中心等一批大中型商贸流通项目建设,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依托新城区建设,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动漫、创意、软件、会展、金融等新兴服务产业项目。

(七)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抓好上市企业培育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稳妥实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其他事业单位基本完成机构分类改革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建立和完善投资监控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搞好农村土地、金融等各项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信⒚体系建设。

(八)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资源节约㈦综合利⒚

继续加强对重点排污行业、单位的管理力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城市集中供热改造,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积极推进规划环评和重大决策环评。建立污染源定期普查工作机制,确保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规定标准以内。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确保“十一五”期末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九)全力抓好民生工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全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力做好各项民生工程。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切实Ε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全面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协调调度和考核机制,确保各项规划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各项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同时,要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开展深入调研,为编制“十二五”规划作好准备。

(2008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