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商品质量认证的发展状况

商品质量认证的发展状况

时间:2022-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3.2 商品质量认证的发展状况商品质量认证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外部质量保证的手段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质量认证产生之前,卖方为了推销其产品,往往采取“合格声明”的方式,以取得买方对产品的信任。1)国际商品质量认证的产生和发展世界上实行商品质量认证制度最早的国家是英国。

8.3.2 商品质量认证的发展状况

商品质量认证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外部质量保证的手段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质量认证产生之前,卖方为了推销其产品,往往采取“合格声明”的方式,以取得买方对产品的信任。所谓“合格声明”就是由卖方单方面通过有关的产品说明或文件或“合格”标志等形式,表明所提供产品的全部特性能够符合买方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的结构和性能日趋复杂,仅凭买方的经验和知识很难准确判断商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加上卖方的“合格声明”并不总是可信,所以买方特别希望能有第三方来公正地证明商品质量的可靠性,现代商品质量认证制度也由此产生。

1)国际商品质量认证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上实行商品质量认证制度最早的国家是英国。1903年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首创世界上第一个证明符合标准的标志——“风筝标志”(或称“BS”标志)。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商品质量认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50年代,基本上已普及到所有工业发达的国家;60年代起,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陆续采用;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除印度等极少数国家推行较早外,一般是从70年代起实行。现在,实行商品质量认证制度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趋势,质量认证证书已成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质量认证制度本身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起初,各认证机构仅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认证只能证明供方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不能担保供方能够持续遵守技术规范。后来,认证机构增加了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的检查和评定,以及获证后的定期监督和检查,以证明供方生产的产品能够持续符合标准的要求。70年代,出现了单独对供方质量体系进行评定的质量体系认证。此外,还有安全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认证形式。

从20世纪70年代起,商品质量认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跨越国界,建立起若干区域认证制和国际认证制,如欧洲电子元器件认证制、欧洲标准化委员会认证委员会的合格认证制、国际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制,国际电工产品的安全认证制等,使商品质量认证成为国际贸易中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种手段,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协调和推动商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开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于1970年成立了“认证委员会”(CERTICO),于1985年改为“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以研究评定产品、过程、服务和质量体系符合适用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方法;制定有关认证方面的国际指南;促进各国和各地区合格认证制度的相互承认。

2)我国商品质量认证的发展状况

我国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起步较晚,1981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认证委员会,即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QCCECC)。1983年,该委员会参加IEC电子元件质量评定体系(IECQ),成为IECQ的一般成员,1986年被接纳为IECQ全权资格成员。1984年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成立,并于1985年参加IEC的电工产品安全体系(IECEE),成为其成员。1991年,我国发布实施了《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并相继发布了《产品质量认证管理实施办法》《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管理办法》《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检查员和检验机构评审员管理办法》《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2002年4月,组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其业务有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自愿性认证(包括自愿性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