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退出及收购的生命周期

退出及收购的生命周期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退出及收购的生命周期关于管理层收购的长期经济意义是存在争论的。支持者认为管理层收购代表了一个新的组织形式,可以与公司进行有效竞争。正如前面说过的,英国几乎没有出现过上市公司的收购。从英国全部的收购案例来说,到1990年10月,在1981年至1985年间完成的收购中,只有大约30%已经以某种形式退出。然而,规模较大的收购交易退出的频率要高得多。

四、退出及收购的生命周期

关于管理层收购的长期经济意义是存在争论的。支持者认为管理层收购代表了一个新的组织形式,可以与公司进行有效竞争。反对者则声称,杠杆交易最好也不过是一种“一劳永逸”提高效率的手段;在最坏的情况下,它会成为不道德袭击者的一个工具,通过“变现”被股市低估价值的公司资产来实现“短期”利润。

正如前面说过的,英国几乎没有出现过上市公司的收购。直到1988年末,许多收购公司才恢复公开上市的身份。但是,在英国股票市场急剧下跌之后,一个高度活跃的接管市场——通过这个市场,投资者能够实现高于他们原来获得的市盈率水平——使得将这种公司出售给其他企业的方式成为最受欢迎的退出路径。

从英国全部的收购案例来说,到1990年10月,在1981年至1985年间完成的收购中,只有大约30%已经以某种形式(包括破产管理在内)退出(这些已退出的被收购企业中大约80%选择了向另一家公司发行股票或者同行拍卖)。然而,规模较大的收购交易退出的频率要高得多。到1990年,在1982年至1987年间完成的交易价格高于2500万英镑的收购中,超过70%已经以向另一个私人投资者或管理团队发行股票、拍卖或出售等形式退出。

那么,在收购活动对总体经济的贡献方面,这种“退出”行为到底意味着什么?一方面,它支持了一种流行论点,即收购中存在的债务和强烈激励可能会强加给经理人一个短期观点,这一观点最终将导致公司丧失未来成长和稳定所需的投资。然而,收购也可以被看做公司在生命周期中获得的一个合法过渡期——目的是以低廉的投资要求从成熟公司里挤出无效率、非生产性资产和过度资本。一些经理兼业主和收购投资者在一段时间——比如5年——之后急于使自己的持股多元化。但是,即使这种曾实现必要的“缩减规模”的“短期”重组事实上也可能为未来新的(而这次是有赢利的)成长做好了铺垫。

在英国,被收购公司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尤其是那些涉及开发资本公司的——在收购后都已发现很多的成长机会。这些项目要求巨大的资金投入,而这只有通过向其他团体发行股票或者出售公司才能实现。并且,曾经显得稳定、独立的市场地位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当那些公司逐步执行其与欧共体单一市场有关的战略时,这一点格外明显。结果是,公司可能猛然发现需要对投资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从而必须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收购中的资本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