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二五”时期兰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十二五”时期兰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一五”以来,兰州市外派劳务人员迅速增长,劳务输出势头良好,成为对外经济合作工作的一个亮点,累计外派劳务人员17333人,比“十五”期间增长312%,外派劳务人员为兰州市劳务输出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十二五”时期兰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一、“十一五”时期外向型经济发展回顾

(一)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兰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始终把实现以质取胜和发展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作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重点,大力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同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对外贸易保持了相对稳定发展。

表1 “十一五”期间兰州市进出口贸易额及增长情况

img1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峻形势下,兰州市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外贸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出口环境,帮助企业坚定信心渡过难关,外贸进出口保持了相对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7.1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0.5亿美元,年均增长10%。其中出口由5.02亿美元,增长到8.6亿美元,年均增长11.5%,基本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特别是2010年,兰州市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登上10亿美元大关,预计年底达到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2%,其中出口8.6亿美元,同比增长181.1%。

(二)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兰州市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精神,充分发挥兰州市机械装备制造、石油炼化等产业优势,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提升这些产品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逐步实现了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出口附加值,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截至2009年底,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27%,比2005年提高10.6个百分点,成为兰州市第一大类出口产品;矿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仅占17.7%,比2005年下降35.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优化了兰州市出口产品的结构,使兰州市出口主导产品开始从资源性产品逐步向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扭转了兰州市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模式,不仅为兰州市外贸出口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而且提高了兰州市出口抗风险能力。

表2 兰州市“十一五”期间出口结构情况表  单位:万美元

img2

“十一五”,兰州市高新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5%,高于“十一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中制定的20%的增幅目标,也明显高于兰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已达到22.38%。“十一五”原定发展目标为:培育3~5个国家重点自主出口品牌,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使兰州市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20户。截至目前,已有“LD”牌发电机、佛慈中成药、奇正藏药、亚成肠衣、海默多项流量计、《读者》杂志等6个出口品牌。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25户。

(三)利用外资取得较大进展,外资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外商投资领域已由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业和餐饮娱乐业逐渐扩展到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化工、机械、医药、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28个行业,外资来源国家地区达到48个。具体来看,一是全市利用外资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2006年,因受国内外投资环境影响,兰州市利用外资出现了负增长,合同利用外资额为6975.2万美元。2007年,我们及时调整利用外资的方式和渠道,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额8211.83万美元,同比增长17.73%;2008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额9461.8万美元,同比增长15.2%;2009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额7778.9万美元,同比下降17.79%。二是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先后引进了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肯德基、必胜客,德国汉莎航空,香港华润,台湾赛博数码(富士康科技)等近十个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企业以及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华润万家、远成现代物流总部、九州通医药物流、华润雪花啤酒、中粮集团、顶津食品等二十多个兰外知名品牌企业,累计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家,合同投资总额8.7亿美元,其中外资额3.2亿美元,平均合同投资额达1261万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79.4%,外资投入三次产业的比例为7∶59∶34,利用外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加快“走出去”步伐,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

一是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随着国家“走出去”扶持政策的实施,兰州市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有更多企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投资建厂和对外贸易。2006—2009年,有14家企业在国外投资办厂或创办公司,累计总投资额2975万美元,比“十五”期间投资473万美元上升528%。仅2007年兰州市就有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庄园投资有限公司、兰州国芳百盛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兰州国芳置业有限公司、兰州红光建筑装饰材料公司等8家企业分别在卡塔尔、新加坡、蒙古国及老挝注册设立企业,总投资额1500万美元。二是对外工程承包进展顺利。到“十一五”末,全市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设计咨询项目合同125项,新签合同额8.1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52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251%、160%。三是对外劳务合作取得可喜成果。“十一五”以来,兰州市外派劳务人员迅速增长,劳务输出势头良好,成为对外经济合作工作的一个亮点,累计外派劳务人员17333人,比“十五”期间增长312%,外派劳务人员为兰州市劳务输出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劳务人员主要分布在非洲的阿曼、安哥拉、加纳和中东地区,少部分在蒙古和东南亚地区,其中80%以上是建筑工程人员及石油工程技术人员。

二、“十二五”时期兰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2008年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度过了最困难阶段,出现回暖迹象。但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我国“十二五”时期将整体处于后危机时代。由于美欧市场消费意愿不强,造成外部需求疲软,加上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致使中国出口也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可能成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兰州市目前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重影响,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面临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孕育着重大调整。全球经济增长对发达经济体的过度依赖将面临重大调整。发达国家“负债型”消费增长模式受到冲击,全球消费需求萎缩,经济增速放缓,新兴经济体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总体上将进入一个发展增速减缓和结构加速转型的时期,为我国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了可能。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经济,将重塑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的时代,产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变革,为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提供有利契机。国际政治秩序将面临重大调整。发达国家占据竞争优势的格局不会根本改变,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国家间利益交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争夺发展战略制高点和道义优势的斗争更加复杂,全球将进入一个柔性化软实力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广泛参与全球事务,提升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推进,人均收入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平稳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但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显现,特别是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与国内周期性结构调整相互叠加,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到了更加紧要的位置。粗放型增长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全面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解决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发展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要的战略取向。对外开放面临新的考验。随着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国际环境的依赖度、敏感度日益加深,在扩大开放中维护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我国抵御摩擦、分化遏制、抗衡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对兰州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外源经济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有利契机。

从省内看,通过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国务院日前针对甘肃省经济社会生态颁发的“国扶47条”等一系列举措都将进一步凸显甘肃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为“十二五”发展提供重大政策机遇。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原属省级的部分税收下放市县共同参与分成,对“十二五”期间科学制定产业布局、开辟新的收入增长点提供了机遇。同时,“十二五”末甘肃省人均GDP将突破33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以下新的特点。经济发展进入加速增长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和人口加速聚集,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全面提升。经济稳定性明显增强,增长的波动幅度明显减小,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进入加速调整期,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服务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代表资产和财富的住房、汽车等商品需求快速增长,代表生活享受和品质的文化、旅游等消费将更加旺盛。公共需求进入加速扩张期,社会结构变动加剧,利益主体日益多元,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对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平正义、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公共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层次不断提升。这些都表明甘肃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必须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为兰州市“十二五”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兰州市面临的宏观发展环境非常有利,兰州应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形成双向(东、西)、多向的大开发格局。兰州应利用国际及东部产业转移之机,引进国际及东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同时扩大向西开放。与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发达城市相比,兰州对西开放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尤其国家发展战略重心西移,能源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及在新疆、宁夏等地区沿边开放势头迅猛的情况下,兰州凭借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在新欧亚大陆桥中的重要地位,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内陆的开放开发高地,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向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开放的最重要的城市。

三、“十二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要充分利用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利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兰州区位优势,将兰州建设成为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积极开拓中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全面推进向西开放;抓住国家支持兰州作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区的有利时机,不断提升兰州市加工贸易水平,扩大加工贸易规模;抓住国家支持兰州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帮助兰州市外贸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保税区政策,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全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特别是跨国公司开展战略性合作,把引进跨国公司投资与加快企业资产重组结合起来。在积极承接境外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重点引进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的投资项目。继续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调整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重点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公用基础设施等领域招商引资。

1.突出抓好招商项目库建设。重点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改造及研发、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特色农产品出口,推动对外贸易在优化结构中加快发展,做好招商项目库建设。重点抓好大企业、大项目、大客商,加强项目的前期工作,增强项目的吸引力,选择需要引资的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十二五”重点项目,高科技项目,出口创汇项目,农业产业化、服务业及基础设施项目等。协调解决项目资金到位和投产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合同签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成功率。适应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加快的趋势,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国内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更好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兼并收购等形式,吸引外资参股合作。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管理经验,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嫁接”改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大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开展战略性合作,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加快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充分发挥各类外贸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境内外投资促进机构的联系和合作,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投资促进工作网络。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利用兰洽会、西洽会、厦洽会等招商平台,对外推介兰州的区位、资源、人力、经济、历史、文化优势,扩大兰州在海内外的影响。同时,积极创新招商方式,通过开展小规模专业化招商、小团组项目跟踪招商、网络招商等新的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效果。在招商重点区域设立常驻机构,建立投资促进网络。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巩固东南亚和日本、韩国、香港等传统市场。引导企业开发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和伊斯兰国家等新兴市场,深度开发欧洲、美洲市场。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兰州市主要外资来源地及北京、深圳、厦门、上海等外商投资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招商引资常驻机构,以联谊会、联络处等形式开展工作,稳步拓展招商领域。

4.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合资合作关系,重点引进大项目。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加大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工作力度;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坚持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研究制定鼓励高科技产业吸收外商投资的具体措施,鼓励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研究开发中心;积极促进跨国公司投资设立地区总部,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5.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在利用外资方面,将引导外资围绕工业强市,重点投向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产业;围绕服务业兴市,重点投向现代物流、大型超市、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围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重点投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污水处理等资源节约和环保项目。加大农业利用外资的力度。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引进农业机械化,逐步缩小兰州市农业与国外先进农业的差距。鼓励外商投资农产品精加工领域;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出口创汇项目。

(二)调整出口结构,扩大出口规模

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依托原材料加工和制造业优势,采取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机电产品和轻纺化工产品出口品牌,形成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制造业基地。发挥劳动力和科技优势,发展加工出口贸易。加快外贸经营主体资源整合,建立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面向国际市场的科工贸一体化生产经营型企业。

1.培育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含量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是兰州市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长期发展的根本出路。加快培育一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出口主导产品,建立和完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出口服务体系,促进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外贸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达到年平均20%的水平,高新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5%。

2.加快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市上确定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培育出口名优产品和强势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下功夫,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适用技术、核心技术,并进一步做好消化吸收与创新提高。大力实施自主出口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出口品牌,提高兰州市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出口产品发展后劲。

3.加快出口农产品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提高出口农产品科技含量。建立特色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以骨干集团企业为龙头,集中投入,引进技术,提高质量,扩大出口。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原夏菜、中药材、瓜果、豆类小杂粮和制种、制药产业,逐步形成出口农产品生产经营体系。利用生物技术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出口,提高农副产品出口质量和附加值。

4.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出口。着力吸引海外和市外企业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兰州市;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深度,延长增值链条,通过技术开发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落实国家和省里鼓励加工贸易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积极性,扩大加工贸易主体队伍和进出口规模。

5.进一步做好进口工作。改变“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注重发挥进口在解决国内资源和环境、维护宏观经济均衡、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独特作用。积极引进有利于促进兰州市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技术和关键设备,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促进兰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发展能带动成套设备、技术和劳务出口的工程承包项目,推动兰州市对外技术劳务合作,提高全市经济外向度。

1.积极推进出口导向型的对外投资。境外加工贸易是目前我国出口导向型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根据兰州市行业特点和优势,重点鼓励和扶持技术含量较高、出口带动系数较高的电机和高新技术行业,鼓励有助于推进兰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开拓新市场和扩大出口的轻纺化工行业“走出去”设点办厂,开展加工贸易。走出去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贸易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提高对外投资的成功率。

2.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对外投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引导具有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和管理优势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去,投资国内紧缺的能源、原材料等项目,开展国际化经营。

3.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理调整市场布局,巩固东南亚和日本、韩国、香港等传统市场。引导企业开发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和伊斯兰国家等新兴市场,深度开发欧盟、美洲市场。抓好外经企业承包工程的编标、投标和中标工作,提高工程中标率。抓好兰州市劳务合作项目的建设,建立兰州市外派劳务资源项目库。提高兰州市外派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培训一批懂外语、有专长、适合劳务输入国需要的高素质的外派劳务人员;坚持组织派遣和中介服务并存,团体劳务和零星劳务并重,走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劳务合作之路。

4.加快县域对外开放步伐。

对外开放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要把县域开放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统一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积极吸收外资,把利用外资与发展壮大区域特色产业结合起来,与改造提升民营经济结合起来,与优化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外资的进入提升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县域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务输出,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向劳动力需求大的大中城市和地区有序转移。

四、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贯彻落实兰州市委确定的“1355”和建设“区域型现代化中心城市”战略行动计划,继续实行对外开放工作“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真正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摆上突出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领导力量到位、研究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继续实行对外开放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出口创汇年度目标,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定期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一步扩大宣传,营造有利于对外开放的舆论环境;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高潮。

(二)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要以优化软环境为重点,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根本,尽快构建涵盖全市的投资环境责任追究体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真正形成“成本低、回报快、信誉好、效率高”吸引外来投资的综合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来兰州投资创业。要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保持全市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意见》,强化市商务、发改、财政、国税、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和联合行动,从出口产品开发生产、国际市场开拓、货物通关、商品报检、外汇结算到出口退税等环节共同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为企业出口排忧解难。要加快兰州口岸建设,争取国家近期批准中川机场为国际航空口岸,开通国际定期航班,为外贸发展打通兰州直接连接国外的空中通道。要进一步加大资金和金融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引导资金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各种资金,使用好国家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政策。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业务。加强与进出口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争取对兰州市企业的资金支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全力推进全市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三)重视外向型人才培养

培养一批社会急需的国际贸易、法律、外语等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国家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考试,培养更多的外贸人才。加强对在职干部的培训。研究制定针对政府涉外管理部门、外经贸企业不同层次和对象的培训计划,普及涉外相关知识,培养一批懂得国际惯例和规则的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积极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采取灵活的政策、形式和办法,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人才库,把引进外资与引进智力结合起来,抓好高层次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执笔:刘旭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