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兰州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兰州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11亿元,增长18.5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兰州新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开展高新区、经济区增容扩区工作,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明确扩区范围,确定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围绕国办《若干意见》支持重点和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方向,筛选、凝练、储备事关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项目。

兰州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实施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及“再造兰州”战略,按照“打好六大战役、实现六个突破”的工作部署,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生产总值、地区性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三大突破。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100.39亿元,增长12.8%。地区性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03亿元,增长18.91%。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27.66亿元,增长35.13%。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61.84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87元,增长14.65%;失业率稳中有降,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节能减排取得良好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和6%。投资、消费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0.69亿元,增长30.52%。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11亿元,增长18.51%。进出口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1亿美元;进口总额1.9亿美元。

(二)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3.79亿元,增长5.0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29.18亿元,增长13.7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37.42亿元,增长12.39%。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192万吨。畜牧业生产平稳,生猪、羊存栏数及禽蛋、牛奶产量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399.06亿元,增长11.8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72.67亿元,增长12.3%。蓝星“1318”一期、金川科技园镍钴锰生产线等工业项目进展良好。园区经济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增加值150亿元,增长20.8%;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增加值70.8亿元,增长20%。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批发市场集群、集约发展,万达商业广场、兰州国际商贸中心、红楼时代广场等项目有序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粮油仓储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890.6万人次,增长26.7%;实现旅游总收入63.5亿元,增长68.4%。

(三)空间拓展实现新突破。兰州新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按照“打造全国一流新区”的目标定位,筛选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围绕新区区位、功能布局、产业方向、基础设施、生态体系开展新区规划设计工作。加紧编制新区总体规划及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专项规划。谋划了新区行政中心、商务运营中心、金融小镇、秦川古镇、新区“千塘百湖”工程等项目。对接洽谈并集中签约引进了三一重工、空港汽车城等一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了智能购物车生产基地、玫瑰油提炼加工、邮政物流园、隆商园总部经济、1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等一批项目,新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积极开展高新区、经济区增容扩区工作,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明确扩区范围,确定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各县区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发展空间制约难题正逐步破解,产业布局趋于优化。

(四)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项目凝练成效显著。围绕国办《若干意见》支持重点和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方向,筛选、凝练、储备事关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全市共凝练筛选出项目771项,总投资4400亿元。项目申报进展良好。依据国家城镇化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8个重点专项规划,筛选一批重点项目与国家相关部委多次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相关规划。列入国家和省规划的项目92项,总投资1005亿元。其中,已列入国家规划的项目18项,总投资747亿元;列入省规划的项目74项,总投资258亿元。项目实施进度加快。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强化项目服务协调,开展项目督查通报,加强项目信息宣传,积极推行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模式”。同时加大项目稽察力度,全年稽察项目20次,稽察检查项目629项,对查出的284个问题全部进行了整改,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进度。2010年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5.48亿元,超额完成投资26.68亿元;市列100项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52.6亿元,完成投资额和开工数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289个扩大内需项目已竣工239项,完成投资29.03亿元,占82.7%。

(五)统筹城乡呈现新气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路桥、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南山路工程加快推进,北环路、西行线(一期)开工建设,市区到中川的快速通道即将开工建设,兰州至中川高铁已经开工,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深安、金雁、元通等三座黄河大桥开工建设,七里河大桥、中山桥的加固维修工程抓紧实施。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加快实施,西热东输管网建设工程进展良好。100条小街巷的道路整修全部完成。会展中心、国学馆、秦腔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一批公共服务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2个试点县区、10个试点镇、26个重点建设项目总体进展良好。大力推进以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和农村安全饮水为重点的基础建设项目。探索建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投融资平台,积极筹备组建兰州市农业农村发展投融资公司,全市市场化融资近7亿元。

(六)改革开放和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全市集中开展了“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以“流程再造”为突破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协调减少行政许可项目,实行审批项目动态管理,全市行政效能得到提高。启动实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形成。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市乡镇中心卫生院新建、改扩建基本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9大类公共卫生服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全市30个土地流转试点村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3.06万亩,较2009年增加3.2万亩,增幅达32.7%。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集中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相结合的方式,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考察招商活动,赴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等大城市开展小分队招商,与华润集团、大连万达等大企业、大集团、驻外商会进行洽谈衔接。第十六届“兰洽会”筹办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全年引进到位资金235.8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满意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就业等民生工程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工176所,其中122所竣工并交付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参保人数达112万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榆中县医院建成使用,永登县医院、皋兰县医院以及11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进展顺利。就业工作有序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64万人,实现劳务输转32.5万人,创劳务收入27.38亿元。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25万人、57.31万人、78.68万人、41万人和34.6万人。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地区性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围绕“三足鼎立”拓空间,为率先跨越发展寻突破。打造兰州新区增长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区总体规划,同步开展新区详控规划以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综合交通、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制定,在规划指导下科学合理推进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新区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产业支撑,立足资源优势,紧盯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大财团加强对接洽谈,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碳项目落户新区。抓好智能购物车生产基地等已开工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接、洽谈工作,开工建设兰州汽车城、热电联产、三一重工、北京苍穹地理信息软件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凝练储备一批项目,加大争取工作力度,引进更多项目入驻新区。

推进高新区、经济区增容扩区。高新区加快启动东进榆中规划工作,统筹谋划雁滩中心区、彭家坪产业新区和榆中园区的产业布局,加快创业服务中心和孵化器建设,形成以总部经济、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经济区加快构建安宁、西固、红古三大园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精细化工、有色冶金、轻工食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

加快推进县区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九州经济开发区、新城工业园区、榆中和平工业园区、连海经济开发区四个省级开发区以及县区其他园区。建立健全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切实加强产业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大企业出城入园力度,力争启动15户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

(二)围绕“多元支撑”强产业,为率先跨越发展增动力。一是着力抓好传统产业提升。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上层次、提技术、创品牌、增效益。做好产业配套以及产业链延伸,抓好碳五综合利用、催化热裂解制乙烯、聚甲醛、柴油加氢精制等重点产品。积极推进兰石集团等企业的出城入园和转型升级。支持兰州电机厂加快风光电设备研发制造。突出抓好榆中钢厂支持灾后重建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连城铝业、兰州铝厂节能环保改造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二是着力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抓好优势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产品培育,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新材料产业大力培育铝合金、高分子、碳素三大材料的研发应用和延伸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加快研发数字无线接入网系统等信息网络设备,加大通信增值服务、物联网等技术的开发应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重点发展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成套设备、节能型变频电机、新介质节能锅炉等。航空航天产业扶持发展飞行控制仪器、航天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航空仪表照明等产品。紧紧抓住国家大飞机制造工程的机遇,争取国家在我市布局新兴材料产业基地。三是着力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围绕高原夏菜、百合、玫瑰等优势特色产业,启动实施兰州国家级北菜南运、西菜东调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玫瑰生产基地及精深加工生产线、蔬菜速冻生产线以及高原夏菜冷藏保鲜及冻干加工建设项目,启动建设皋兰西岔、兰州新区速冻蔬菜加工业集聚区。继续抓好五个千亩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力。加快推进富硒特色农产品开发,建设甜瓜、玫瑰、果品、高原夏菜四个万亩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四是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的壮大。推进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兰州粮油食品连锁物流配送扩建、兰州陇海绿色高原夏菜冷链物流系统、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步伐,认真做好兰州铁路国际物流产业园等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现代服务业结合城中村、棚户区、国有企业危旧房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培育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中介服务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重点抓好东方红广场中央商务区、银滩名人文化岛等商务聚集区以及兰州万达商业广场、兰州红楼时代广场、西固摩尔商城、兰新瑞德商业摩尔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充分挖掘丝路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资源,打造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促进城市影响力的提升。重点打造百里黄河风情线文化旅游品牌,推进金城关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整合开发兴隆山、官滩沟、吐鲁沟以及八盘峡等旅游业态集聚区,抓好青城、什川等特色乡村旅游示范镇建设。

(三)围绕结构调整抓项目,为率先跨越发展强保障。一是抓好项目凝练。深入挖掘国家和省上的发展重点和支持领域,围绕兰州新区建设、高新区、经济区增容扩区及园区建设、多元支柱产业发展培育、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凝练事关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项目。切实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的数量、提高凝练项目的层次。二是抓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围绕国家和全省“十二五”规划,紧盯已筛选上报国家和省上的重点项目,扎实做好前期,积极做好对接、汇报和争取工作。在资金争取上,对已开工未能完工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多渠道做好后续资金的申请工作。密切跟踪国际金融资金和外国政府贷款方向,积极争取外资投向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筛选100项重大项目纳入年度建设计划,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交通能源方面重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兰州至中川高铁、宝兰客专、兰州西客站、中川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南山路、北环线、西行线、兰州至中川快速通道的实施进度,抓好河口电站、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等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抓好深安、金雁、元通黄河大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热管网等项目;工业方面大力推进联合重工整体搬迁改造、蓝星多晶硅、兰州电机出城入园等项目;农业方面重点抓好兰州新区水塘调蓄、设施农业及生态环境建设实验示范区、三电西电等七座大型泵站改造和节水改造等项目;民生方面抓好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校舍改造、城区肉菜市场建设、农村便利超市建设、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项目。四是加强项目管理与服务。实施项目建设目标责任管理。完善重大项目基本信息、动态跟踪、信息责任、督办意见汇报四项制度。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全程监管和稽察。坚持重大项目领导小组会议、协调例会、办公会议三级例会制度。创新重大项目管理方式,继续探索完善“指挥部”模式。充分发挥项目库的作用,完善重大项目基本信息库,加强对项目的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全方位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大单位、大企业、大项目搞好协调服务上,积极支持中央和省属单位在兰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为中央省属大项目选址定点。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围绕基础先行统城乡,为率先跨越发展夯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协调服务,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快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网络,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推进城中村、棚户区、企业危旧房、城市出入口和小街巷改造,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完成200条小街巷整治和61个城中村改造任务。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水利工程、乡村路网、清洁能源、饮水安全等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抓好重点河道治理、病险水库加固,完善灌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发展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支持引大、引洮工程配套建设,增强抗旱防汛能力。

以强化管理为保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加快城市数字化管理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拓宽城市投融资渠道,探索在国家土地政策偏紧的形势下土地储备和经营工作的新途径,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招拍挂力度,构建多元化城市建设投资模式。大力推进户籍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资源配置体制,促进资源、服务和各类要素的互流互通,为城乡均衡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以试点建设为抓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一县一区十城镇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提高试点水平,巩固试点成果。以扶贫开发为重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整合各类帮扶资金,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5个整村推进项目。积极推进榆中北山、南山、七里河后山、永登西北部山区四大贫困片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加大主导优势产业扶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

(五)围绕改革开放创机制,为率先跨越发展添活力。继续深化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建立政府问责制,再造工作流程,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在兰州设立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扩大企业债券融资,争取市城投公司等企业公开发行企业债券。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积极推进市属企业与中央企业、跨国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和企业集团。支持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平等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权、集体林权、集体财产股权、房屋产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六项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

进一步扩大开放。全方位推动兰州与沿海发达地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西部地区城市、省内各市州多边交流。发挥兰州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金字招牌”优势,寻求国家支持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城市,积极申报设立兰州出口加工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强化县区、园区与大企业点对点的自主招商,注重在国内外500强企业中开展上门招商。

(六)围绕社会和谐促民生,为率先跨越发展提质量。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积极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和就业援助,着力加强“两后生”就业能力培训、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培养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充分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水平。通过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和商品房开发配建保障房等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进一步强化粮、油、肉等商品的储备供应,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特殊教育建设等重点项目。推进职业教育技术学院等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卫生事业发展。重点做好市三院、市中医院及县级医院、县级中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不断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兰州彩陶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步伐,着手新建兰州音乐厅。做大做强以“大梦敦煌”、兰州太平鼓为代表的一批歌舞、影视、戏剧、动漫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龙头企业。体育事业重点做好各县区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建设。

(潘恩 张兆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