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优化产业布局的产业用地模式

优化产业布局的产业用地模式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6.1 优化产业布局的产业用地模式根据集群理论,即生产经营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产业聚集在同一地区和区域,产业的聚集必然带来信息的聚集、市场的聚集、交易成本的降低、资源的节约,同时由于聚集引起的激烈竞争对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形成强有力推动。盐城,江苏沿海中部现代化农业基地与临海工业基地和新型地方港口群体。

8.6.1 优化产业布局的产业用地模式

根据集群理论,即生产经营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产业聚集在同一地区和区域,产业的聚集必然带来信息的聚集、市场的聚集、交易成本的降低、资源的节约,同时由于聚集引起的激烈竞争对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形成强有力推动。因此,资源节约型江苏的构建过程中,区域土地利用模式的发展要注重内涵质量,构建产业集群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要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高度集聚。产业集聚带动了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集聚,并进一步推动交通、餐饮等服务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商品市场以及城市其他行业的兴起和繁荣,使第二、第三产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扩张,第一产业所利用的土地资源显著减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大批转移,因此,根据江苏资源条件、区域环境负荷的差异和区位特点,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构建不同区域的产业用地模式,最终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方式。

1)生态环境友好型一产布局模式

(1)淮北平原主粮区种养加深度开发循环模式。其模式内容:一是建立以多熟立体高效为主的水旱复种轮作种植体系和综合配套技术,实现增产增收;二是围绕开发工程,按农业区域类型因地制宜地实行区域化种植;三是农牧渔结合,大力发展畜禽、水产多样化养殖,形成粮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促进粮食生产。

(2)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地区高效集约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模式内容:①农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优化组合,建立不同类型最佳的种植制度;改传统农业的二元结构为三元结构或多元结构。建立立体种养模式,提高产出率和效益。②科技带动,加强高效集约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建立起以现代科技为支柱的农业经济体系,促使由低科技农业向高科技农业的转变。③加速农业生态循环,充分利用作物、畜禽、鱼等在生产中的时间、空间差异,实行立体种养、主体开发,建立高速运作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形成一年四季均有产出的时空格局,同时,以绿色食品开发带动环境治理,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里下河地区低洼平原湖荡湿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模式内容:着力于水域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利用,根据水体类型,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和立体种养技术,形成“五水”生态持续发展。即湖泊型水体的“三网”养殖—水生饲草植物;沼泽型水体的养殖—水生经济作物;池塘型水体的普特混养和鱼禽(猪)结合;水田型水体的种养结合;河沟型水体的多形式多种类养殖等。

(4)丘陵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特点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实行土地资源全方位开发利用。其模式内容:①以解决水源、防治水土流失为中心,搞好小流域综合整治全面规划。实行以岗冲不同部位区域适宜功能分区为主的全面治理和梯级开发,形成岗顶至冲底及库塘的林果牧粮渔立体农业开发框架模式,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②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强化农业现代化设施建设,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沟、渠、桥、涵、闸全面配套,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并以此带动畜牧生产,形成粮多—畜禽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③调整农业结构,以资源适宜性为依据,高岗坡地发展林、特种果树,底塘和水库发展多种形式的水产养殖,多种经营迅速发展。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推动良种供应、种养、加工、销售系列化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区域的经济、生态收益,增加农民收入。

2)生态环境友好型二、三产业布局模式

(1)沿江产业用地模式:未来沿江地区的产业用地模式将形成沪宁铁路沿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两岸的滨江基础工业带、沿太湖的旅游风光带等三个产业带。在沿江交通便利地区,减少交通运输节约能源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重化工为主的石化、冶金、造船及造纸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苏南各市要通过科学规划,鼓励成熟产业过江转移,促进南北两岸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分工协作。苏中各市要采用多种形式,为苏南企业跨江拓展开发空间创造市场机遇,要引导鼓励沿江开发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向苏中地区拓展发展空间,设立分区或参与经营管理苏中地区的开发区等。使沿江产业带成为吸纳辐射快、引领潮流新的先行发展带,成为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出效益优的高效经济带,成为治污水平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生态工业带,同时,利用苏南企业跨江转移的契机,实现江苏省全区域的地均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沿海产业用地模式:南通,重点发展重化工型港口工业、海洋经济,形成沿海工业带;建设各级各类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力、石化、钢铁、海产工业;开发沿海滩涂资源、旅游资源,如动植物园、娱乐场等特色旅游区,形成沿海旅游带。盐城,江苏沿海中部现代化农业基地与临海工业基地和新型地方港口群体。连云港,积极发展临海工业,重点发展具有高新技术的冶金、炼油、修造船、港口运输机械、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工程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临海工业区。

(3)东陇海铁路沿线产业用地模式:发展中等实用技术为主体的工程机械、医药、食品、木业等资源深加工型产业。目前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三产比例为10.5∶51.8∶37.7,产业布局次于全省、苏中及沿江开发区,从地均污染排放看,沿东陇海线城市主要集中于江苏省苏北地区,其地均污染排放总负荷显著低于苏南和苏中的各城市,表明其有较大的环境承载能力,基于此,沿东陇海线主要以发展工业为主,重点发展徐州—连云港重工业基地。具体而言,一是有矿产资源优势的加工业。包括以水泥石膏、玻璃、建筑陶瓷为主体的建材工业基地,要以新型材料为主;以磷、盐、碱、金红石(钻)为主体的化工工业基地;以蓝晶石、白云石蛇纹石为主体的耐火材料基地;以水晶及人造水晶为主体的硅工业基地;硅铝合金、冶镁工业基地及石英管材生产基地。二是现代农业出口加工基地。东陇海铁路沿线地区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有着较好的基础,如徐州白蒜、邳州银杏、新沂板栗、东海的果品蔬菜、连云港的对虾等,在国际上均享有盛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