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国际化的地域分工

基于国际化的地域分工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基于国际化的地域分工传统的地域分工理论,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以及赫克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都不能很好的解释区域经济的贸易和发展问题。无论区域处于等级中的哪一位置,国际化的地域分工作为开放性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之一,至少在两个方面从区外为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有生力量。

一、基于国际化的地域分工

传统的地域分工理论,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以及赫克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都不能很好的解释区域经济的贸易和发展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传统的地域分工理论都建立在各种生产要素非流动性的基础之上,而恰恰与之相反的是,近代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战后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成功推进提高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大大加速了各种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和重新分配。吸引投资、争夺具有高附加值劳动职位的经济活动,成为当前全球化的流动空间里,区域与区域之间竞争的焦点。

区域的发展不再是孤立的过程,巨大的全球化生产网络使资本、产品、人员伴随着各种信息和知识在区域之间穿梭流动。区域的经济发展被纳入国际化的分工网络之中。这一网络具有等级性,一些区域成为全球的生产加工制造基地,其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来自于区外创新中心的扩散。如生产型知识产业集群,往往是中低档服装、鞋类、电子消费品、个人电脑、汽车产业的制造中心;一些区域成为某类产业的创新中心,如技术型知识产业集群,大量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以及世界知名高校云集于此,高素质人才的集聚把握着产业的发展趋势,控制着产业的核心技术与创新;还有一些区域成为全球各地区有机相连的空间站,如国际化城市的市场型知识产业集群,涉及证券、保险以及各类专业化服务性行业。以金融产业集群为例,作为资本流动和资金运作的中心,将大规模整合后的资本投资到周边乃至更远的地区,通过参与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升级,金融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实现其增值的目的,并带动相关产业、地区的经济发展。毫无疑问,它成为连接和影响其他地区的中转站和控制中心。

无论区域处于等级中的哪一位置,国际化的地域分工作为开放性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之一,至少在两个方面从区外为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有生力量。

(1)国际化的分工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不再平均分配,而是按照这种分工等级促进了区域相关产业要素的流动与集聚。例如作为国际分工网络的制造中心,则大量原材料、设备会流向该区域,作为国际分工网络的技术中心,则大规模研发资金、高素质人才会流向该区域,作为国际分工网络中的金融中心,则资金、市场信息会在此聚集。当然,国际化分工网络也存在层级之分,低层级的分工网络是基于国内区域的,中层级分工网络是基于洲际区域的,高层级分工网络是基于全球的。不同层级的国际分工网络会分别促进相应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使之在特定的区域内集聚。

(2)国际化的分工网络为开放性产业集群提供了大量的区外市场需求,外界的产品需求、技术创新的需求、大规模资金的需求会分别向生产基地、技术中心、金融中心汇集,跨国公司参与的集群远远不是满足于区内的市场需求,而是将流入要素整合后的能量又重新向区外流出。因此,不同层级的国际化地域分工不仅促进了相应地理范围内产业要素向集群区域的流入,而且相应地理范围内的市场需求也向集群区域集中,促进了生产型知识集群、技术型知识集群和市场型知识集群分别向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提供产品流、技术流、资金流和服务流。规模经济性的内在动力使基于国际化的地域分工促进了集群区域增长引擎之一——流动性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