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消费者偏好的性质

消费者偏好的性质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越多越好”并不是消费中的一般规律。因此,“越多越好”也不是消费理论中必需的基本假设。“越多越好”原则强调的是商品的数量不同,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效用也不同,从而避免了10公斤苹果等同于9.95公斤苹果的麻烦。由于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稀缺商品,即好东西,“越多越好”便不失为现实的写真。

3.3.1 消费者偏好的性质

序数效用理论在讨论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对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作了如下假定:

1.完备性假定

给定消费空间里任何一对消费组合X和Y,下列三者关系之一必定成立,或者X>Y,或者X=Y,或者X<Y。

首先,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有能力判断、比较任何一对消费组合。比如,面临着两篮水果,其中甲篮里有三个苹果、五个梨,乙篮里有四个苹果、四个梨,消费者应该能够判断:或者甲篮比乙篮好,或者乙篮比甲篮好,或者两者不相上下。一般来说,如果X和Y是两组消费组合,消费者必说:或X比Y好,记作X>Y;或者Y比X好,记作X<Y;或X与Y并无二致,记作X=Y。这一假定称为完备性假定。

消费者能够对任何可能的消费组合进行比较可算是对理性的起码要求。但若要挑剔,该假定亦有不现实之处。世界上的商品千千万万,其中有不少为消费者闻所未闻。某人若从未见过酥油茶,又如何让他比较酥油茶和龙井茶的滋味?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具体选择时,一般对消费组合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这一假设不失为适当而有用的概括。如果放弃这一假设,问题恐怕更大。西方有则寓言:有头笨驴,面对着两堆草,因为无法判断哪堆好,迟迟不能作出选择,以至于活活饿死。完备性假设可以避免这种蠢事。

2.传递性假定

给定三组消费组合X、Y和Z,X>Y且Y>Z蕴涵X>Z。又,X=Y且Y=Z蕴涵X=Z。

传递性也是理性选择必不可少的基本性质,而且传递性假定比我们想象的要强。一般来说,人们对微小的差别不会介意。例如,气温相差1度,人们也许感觉不出,但相差2度,则会有所反应;买苹果时,重量相差0.05公斤,买卖双方也许都不会介意,但若相差0.1公斤,吃亏的一方就会计较。虽然上述现象在生活中相当普遍,但在理论上,这种近似推论却有漏洞。谁若认为一两之差没关系的话,你就可以用9.95公斤的苹果换他的10公斤苹果,继而又用9.90公斤苹果换他的9.95公斤苹果。如果不断地交换,不一会儿他便一无所有了。大家知道安徒生童话中的“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的故事。那位可爱的老农民“总觉得放弃件把东西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牵了一匹马出门,换来了母牛,又用母牛换了羊,继而羊换了鹅,鹅换了鸡,最后背了一袋烂苹果回家。传递性假设排除了那种毛糙粗略、马马虎虎的不够理性的行为,因而避免了“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的可笑蠢事。事实上,我们可以证明上述微小差别没关系的行为违背了传递性。

3.多比少好

在大多数消费问题里,商品总是越多越好,这就是所谓“越多越好”的原则。即在其他状况都一样的情况下,某商品越多,消费者就感到越满意。我们以X=(X1,X2,…,Xn)和Y=(Y1,Y2,…,Yn)表示两组消费组合,其中Xi和Yi分别是X和Y中商品i的数量。如果对所有的i,Xi>Yi,并且其中至少存在一个j使得Xj>Yj,那么X>Y。此即“越多越好”原则。“越多越好”并不是消费中的一般规律。比如,对于污染物之类的“坏东西”,越多越糟。因此,“越多越好”也不是消费理论中必需的基本假设。下面我们将看到,在完备性和传递性的假设下,消费理论也可以处理“越多越坏”或“过多则滥”的情况。“越多越好”原则强调的是商品的数量不同,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效用也不同,从而避免了10公斤苹果等同于9.95公斤苹果的麻烦。由于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稀缺商品,即好东西,“越多越好”便不失为现实的写真。这一原则使得分析简化,因此经济学中常常采用这一假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