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长周期对价格的影响

生长周期对价格的影响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3.1 生长周期对价格的影响通过对猪肉价格、母猪存栏、补栏及生猪的存栏、补栏情况分析,见图7-21、图7-22、图7-23,图7-24、图7-25。可以发现生长周期对价格是如何影响的。但由于华北、长江中下游陆续出现区域性影响的猪病,因此,母猪存栏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震荡下跌,且补栏积极性受到极大挫折。从仔猪价格波动趋势便可预知仔猪补栏积极性的高低。

7.3.1 生长周期对价格的影响

通过对猪肉价格、母猪存栏、补栏及生猪的存栏、补栏情况分析,见图7-21、图7-22、图7-23,图7-24、图7-25。可以发现生长周期对价格是如何影响的。

img169

图7-21 猪肉价格趋势

img170

图7-22 母猪存栏指数变化趋势

从图7-21、图7-22、图7-23显示,由于2006年疫病原因,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导致养殖户的母猪存栏大幅减少,且补栏也处于低迷状态,其中在5、6月份一度出现停滞状态,尽管之后补栏数在增加,但受生长周期的影响及养殖户悲观的预期,存栏数却一直减少,直到2007年下半年进入波动上升状态,补栏的积极性却一直很高,到2008年4、5月份前后母猪存栏已经达均衡水平,这时,价格也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补栏积极性也达到了最高。随着之后价格的下滑,补栏积极性也开始下滑。但由于华北、长江中下游陆续出现区域性影响的猪病,因此,母猪存栏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震荡下跌,且补栏积极性受到极大挫折。不过受西南、东北地区始终未发严重猪病,存栏量较大的区域性影响,母猪存栏还处于均衡水平,补栏也还处于正常状态之上波动。

img171

图7-23 母猪补栏指数变化趋势

再从图7-24、图7-25显示,生猪存栏增长幅度基本滞后于母猪增长幅度,2008年2、3、4月份,价格达到最高时,尽管母猪存栏达到最高,但生猪存栏却只位于上行初期,直到2009年的5、6月份才达到最高。自2009年1~9月份生猪存栏总量变化趋势反映出,尽管3、4月份前后总存栏量已经达到均衡水平,但由于猪病频发,母猪产子率、仔猪成活率较往年下降,总存栏量并未在高出均衡水平后大幅持续增加。2009年初的华北旱情引发的猪病,以及6月份开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猪病都极大地牵制了存栏量的增加,而且还有一定幅度下降。从仔猪价格波动趋势便可预知仔猪补栏积极性的高低。商品仔猪的补栏仅在2008年10月份前后出现过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随着猪价的反弹大幅回升。2009年仅有5月份“猪流感”期间受挫跌回过低迷状态,大部分时间处于正常、积极状态。

img172

图7-24 生猪存栏指数变化趋势

img173

图7-25 生猪补栏指数变化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生猪的生物学特征,从留下小猪做后备母猪,让母猪怀孕生下仔猪,经过育肥到中猪、大猪,直到出栏,其生产周期因品种、饲养情况、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定。从目前的饲养管理技术看,正常情况下大约需要13个月的时间,从仔猪育肥到出栏需4~6个月,持续时间较长。因此,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基础,能繁母猪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生猪生产量的波动。在市场自发调节的基础上,当养殖效益好,价格信号传递给饲养者时,养殖户要想扩大生猪产量,必须首先增加能繁母猪,生猪经过一定周期生产出来,生猪出栏量会有大幅增加,因此,市场上供应短缺的信号不能马上在产量上得到反映。生猪生产的这种滞后性容易给养殖户或企业造成一种错觉,尤其是占我国生猪养殖量40%的散养户,在价格水平高时,许多非理性散养户会对未来猪肉价格走势作出乐观的预期,导致扩大饲养规模;当母猪及育肥猪存栏量超出正常供给水平,仔猪产量增加,育肥猪出栏也会增加,价格出现下降,由于育肥猪达到出栏重量以后再饲养,从投入产出角度算是不经济的,驱使农民急于出售;由于许多农民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往往是悲观的,担心价格会继续下跌,甚至还会出现农民将未达到出栏体重的育肥猪提前出栏,或者通过提前淘汰或宰杀能繁母,减少能繁母猪数量,压缩仔猪、生猪产量。由于能繁母猪数量与其提供市场仔猪产量存在着滞后关系,从而加剧了生猪市场的波动。尽管这个时期,国家会动用国库储备冻肉来调节市场猪肉价格,但用库存冷冻猪肉不仅调节能力有限,而且成本高昂,消费者不喜欢冻猪肉。这些行为的共同作用加剧了猪肉价格的下跌,因此,不仅生产者的预期利润不能实现,而且亏损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一般养猪户缺乏对市场价格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不仅生产对价格反应滞后,而且反应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于是蛛网式价格波动不可避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