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畜牧业发展形势

农村畜牧业发展形势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农村畜牧业发展形势从畜产品供应的严重匮乏,到如今百姓餐桌饮食的丰富多彩,我国畜牧业经历了一个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历程。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充分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给。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走生态文明道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第一节 农村畜牧业发展形势

从畜产品供应的严重匮乏,到如今百姓餐桌饮食的丰富多彩,我国畜牧业经历了一个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蛋类则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畜牧业产值2.0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56.5%。畜牧业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效促进了农牧民增收,部分畜牧业发达地区养殖业现金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达50%以上。2010年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59.1公斤、20.6公斤、28.2公斤,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有力保障了国家食品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目前,市场上各种畜产品供应充足,花色品种丰富多彩,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肉类产量7 925.8万吨,比2005年增长14.2%,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禽蛋产量2 762.7万吨,增长13.4%,连续26年居世界第一,奶类产量3 748万吨,增长30.8%,居世界第三位。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充分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给。

同时,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肉类比重从1978年的72.1%下降到2010年的50.1%,而奶类比重则由1978年的8.2%提高到2010年的32.5%,肉类品种也呈现多样化发展。

近二十年来我国畜牧业不断转变生产方式,加快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进程。到2008年末,生猪、肉牛、羊、奶牛、肉鸡和蛋鸡的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了56%、38%、44.6%、36.1%、81.6%和76.9%,规模化养殖优势逐渐显现,肉、蛋、奶畜产品生产产业带已形成。畜牧业生产标准化逐步推进,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现已通过畜牧“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品牌近2000个。

近年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一批畜牧重大科技项目,在畜禽和牧草品种选种选育、饲料生产及安全、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获国家级奖项268项,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应用,畜牧业生产效率、农牧民素质、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还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目标。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走生态文明道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建设重大工程和项目,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农牧民生活方式也随之开始转变。同时,项目区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草原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今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集中在: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畜禽牧草种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