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边胜景眼中收

无边胜景眼中收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边胜景眼中收 ——马应龙眼药店马应龙眼药,创自明万历年间,距今已逾400多年历史。末几,他又在青风镇设立马应龙眼药分店。历经数月的刻苦经营,一些患者试用后获得奇效,马应龙眼药名声不胫而走。人民以糠菜为食,眼药店员工亦备受饥馑之苦,工人有的惨遭流弹杀害。马应龙眼药的研制生产和供应销售具有传统的特色,这是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无边胜景眼中收
——马应龙眼药店

马应龙眼药,创自明万历年间(16世纪中叶),距今已逾400多年历史。创始人马金堂,出生于河北省定州一个回族知识分子家庭,家存大量医学典籍及木刻版原模。他青年时代就学业有成,对祖国医学以及内外妇儿诸科皆有一定的知识,尤以眼科见长。后经潜心研究,对家藏各种文献所载眼科方剂比较分析,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大胆创新尝试,以名贵原料,精心炮制,自制成药,取名“定州眼药”,并免费施于患者,疗效显著,为尔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金堂的继承者马应龙,以制造和经营眼药为业,设店于定州北街,将定州眼药更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正式投放市场。原定州有“青风”、“明月”两镇,古称“上有青风,下有明月”。末几,他又在青风镇设立马应龙眼药分店。与此同时,还有“同仁堂”、“张其珠”、“锁海宇”、“白敬宇”等名家研制的眼药,各具特色和优长,纷呈于当地中药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

马应龙的后裔马万兴接班后,为开辟更大的市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全家骑上毛驴,带着眼药和粮银,进入北京,通过调查选择,在前门外、西河沿、真武庙侧租得门面开店。初时,马应龙眼药无人问津,经济拮据。但马万兴并未却步,一方面,向邻里同某告借,以度艰难时日;另一方面,嘱家人返里筹措资金,以做长久之计。历经数月的刻苦经营,一些患者试用后获得奇效,马应龙眼药名声不胫而走。当时,北京曾流传这样的口头语:“身穿瑞蚨祥(布店),脚踹内联升(鞋店),头顶马聚源(帽店),眼看马应龙(眼药店)。”几年后,该店生意日益兴隆,资本逐渐增多,马万兴在京购置宅地房产30多处,并以前门西河沿为经营眼药中心地,开设若干分店。

马万兴有4子,除老三仍坚守药业外,其余3子皆从事他业。因此,他决定将其制药绝技同时传给胞弟马生德之长孙马歧山,并令其赴京从学徒做起,进行严格考察和箴规训育。马歧山诚笃老实,不苟言笑,钻研药业,熟读医经,勤于事务,终得真传。20世纪初,南方眼药市场扩展,需求量大增。民国8年(1919年),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马歧山携带家传制药工具,沿京汉路南下,来到华中重镇武汉,先在栈房租住一席之地,后再择地而居。当时的栈房账房先生李之敬(河南人),熟稔武汉风土人情,人称“武汉通”,表示愿当向导。马歧山察其为人本分,办事精明能干,遂聘为“主事”,并偕他走遍武汉三镇,几经察访,选择武昌斗级营一所租价低廉的铺面,只在门楣上书写“北京马应龙定州眼药店分此”,便开业了。因马应龙眼药的信誉和名声甚隆,虽店处背街,铺面不扬,又未作宣传广告,但开业伊始,就招徕众多主顾,业务十分繁忙,而且市内外、省内外的许多中药店相继与之建立供销关系,来往信函目不暇接。于是,在武汉增设门市部,在外省商埠如长沙市青石街、安庆市龙门口、柳州市小南路等地分别开设分店,并扩大石家庄大桥街分店的业务,以武汉为中心的马应龙眼药供应网络初具规模。

马应龙眼药制造业的发展,经历旧时代的风风雨雨。民国10年(1921年),军阀王占元部兵变,到处劫掠。每有兵匪来店洗劫,均要“赠”以生金才能作罢。民国15年(1926年),陈嘉模任湖北省督军时,北伐军进攻两湖,锐不可当,陈军负隅顽抗,并以征集军粮为名,大肆搜刮民财。人民以糠菜为食,眼药店员工亦备受饥馑之苦,工人有的惨遭流弹杀害。民国27年(1938年)10月,日寇入侵,武汉沦陷,眼药生产经营处于困境。但由于马应龙眼药已在广大群众中建立信誉,加之经营者和职工们治店的不懈努力,企业在风雨吹打中没有破产,度过了艰辛的日子。

马应龙眼药的研制生产和供应销售具有传统的特色,这是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1.眼药制作坚持传统工艺规范,保持独特治疗效果。马应龙眼药始终采用名贵中药材,如牛黄、麝香、梅片、琥珀、珍珠等,选料唯真唯优,忌假忌劣。为保证质量,往往不辞路遥直接去产地采购,然后自家炮制。制作炉甘石的用水,亦颇考究。原定州八大名景之一的“白果树”,年及百岁,直径五尺,高达数丈,其侧有井一口,井水味美甘例,清澈不污。配料的炉甘石,因专汲此井水炮制,其质特优。在制药过程中,器皿的卫生,原料配合投放的先后次序,药物的细度成色,都要严格掌握。通过看、闻、摸、尝检验,即用眼观其色,用鼻辨其气,用指别其细,用口品其味,逐一查验,合格后方能投放。对加工中某成分的取舍,分量多少的确定,炮制使用的妙法等,向外绝对保密,在家庭内部也只能传长子长孙,或择优相传,继承者要守家训,数百年从未违例。这种适应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保密家规,是当时许多传统产品制作者所具有的共性。昔日,曾有某些药厂攫获马应龙眼药配方,如方炮制,终不得其法,屡试屡败,无一成功。故马应龙眼药始终是独此一家,从未被冒牌假药所扰乱。

2.严格邀聘选用员工,在生活上予以关心。该店对“主事”和“簿记”,要求必须具有相当的管理才干、胆识和气魄,还应具有严谨的作风和一定的文化修养。至于工人进店,均需他人保荐,并制有不准抽烟、不准喝酒、不准留长发、不准穿皮鞋等规定。平时注意对工人的培养,使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工人多为河北、河南籍,概都住厂,每晚要求聚于宿舍,练习写字,阅读书报等。为保证员工安心工作,该店特别注意他们的生活福利,按时发放工资,从不拖欠,与其他厂店相比,工资水平较高,待遇稍优。对业务精湛,工作认真,完成任务卓有成绩者,予以物质奖励。规定每一员工均有一定时间的探亲假,路费报销,工资照发。职工家庭每当婚丧嫁娶耗费较多时,还给予一定资助。

3.订有一套严格而灵活的产销制度,业务开展井井有条。马应龙眼药生产量甚高,品种很多,按配料贵贱可分四五种。其中有单料、双料、加料等,用途有别,价格不等,小疾用单料,急症重症用加料。它面向全国后,与各地药店联系日趋紧密,因而店内设有专门负责联系机构,配备二三人。在业务交往中,尚诚尚信,不因购货多寡而分彼此,不因业务兴达而怠慢,不因手续繁杂而延误。对于零售、批发、邮购、处理邮件等,计划周密,应付自如。其财务管理严谨,总店日清月结,支店每日将收款成包,作出详细记载,按顺序排列收藏,月终归库,办法明晰简便,管理很少差谬。

在每年年终时,总支店主事集会1次,商讨销售动向,议订翌年生产和销售计划,酷似咨询会议。其间多有筵席,对与会者待如嘉宾,优礼有加,并馈送酬劳。

马应龙眼药以质优取胜,信誉甚高。民国4年(1915年),在北京农商部国货展览会上获大奖;民国25年(1936年),在南京铁道部国货展览会上获超等奖。它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还远销东南亚诸国,如泰国、缅甸、越南等地均有相当的市场。许多顾客称眼药为“良药”,更有人称为“圣药”,国内外来函乃至登报表示谢忱之患者众多。1949年前,虽有英国的“活古林”眼药水和日本的“老驾”眼药水、“大学”眼药水充斥国内市场,但马应龙眼药以疗效可靠、适应症广泛、剂型独具民族特色,而确保对“洋货”的竞争力。特别是由于它在全国南北若干市埠设有分店,如果某一分店暂时不景气,尚有其他分店的盈余来弥补,故其眼药经营基本上保持向前发展的趋势。

1952年,马应龙眼药店改为“马应龙制药厂”,马应龙第13代传人马惠民任厂长,职工发展到30余人。1956年,该厂实行公私合营,他仍任厂长,职工增加到60余人,由专制眼药扩大到生产多种药品,由手工作业发展到半机械化作业,厂址从武昌斗级营迁至汉口民生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