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钢铁一号和钢铁2号和钢铁3号

钢铁一号和钢铁2号和钢铁3号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时局:雄关漫道真如铁无论是中国建造之大时代,还是城镇化之大事件,铁水钢花不言谢,雄关而今从头越。中国钢铁乖离了人口因子,表明其已趋于饱和。业界屡屡卜算中国钢铁的拐点,而拐点的预言一次次地被铁的事实无情地打破。四大压力造成紧运行的窘况。高端板材市场也面临众多钢铁巨子的角逐。钢铁业的蓬勃发展指日可待,但由此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不容小觑。

三、时局:雄关漫道真如铁

无论是中国建造之大时代,还是城镇化之大事件,铁水钢花不言谢,雄关而今从头越。

(一)紧身衣:任重道远

中国人口因其巨大而成其为一个“可怕”的因子。据信,中国人一窝蜂买什么,什么就贵;扎堆卖什么,什么就便宜。再大的产出和资源,被13亿人口相除,就会变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量;再小的需求和物资,与13亿人口相乘,就会变成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在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只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外,那就是钢铁。

中国钢铁的总量既登峰造极,几乎占去世界钢铁的半壁江山,人均量亦居世界前列,超过人均半吨的惊人水平。中国钢铁乖离了人口因子,表明其已趋于饱和。钢铁总量上行的空间已极其有限。中国“正常”的钢铁产量和消费规模或许在4亿~5亿吨。人均消费300~400千克钢铁这一“豪华”规模已被突破,表明中国钢铁已经处于超常运行状态。钢铁拐点一般不会高于人均600千克,照此推算,中国钢铁峰值应该不会高于8亿吨。业界屡屡卜算中国钢铁的拐点,而拐点的预言一次次地被铁的事实无情地打破。但天下没有不散的钢铁宴席,今后中国钢铁的增长必将趋于平缓,平缓才会气息悠久,才会维持或平稳增大已有体量;急则会加速拐点的到来,并推高拐点的水平,导致钢铁产量大幅跌落。

由于中国处于建造时代,城镇化方兴未艾,经济发展有望长期处于高位。中国GDP体量大,虽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不高,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3,美国的1/12。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参量——能源消费远未饱和。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为21.77亿吨石油当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消费量只是处于世界平均水平(1.67吨/人),人均电力消费只有2631千瓦·时,接近世界2723千瓦·时的平均水平,仅为美国的1/5弱,日本的30%。

中国钢铁因“建造”浪潮而爆发,而饱和,也会因建造时代的延续而保持惊人的体量。在建造时代,钢铁和水泥首当其冲,尤其是钢铁先趋于“超产”的饱和状态。但整个经济体还充满建造和城镇化的活力,只要快速城镇化还有20至30年的光景,建造时代还将延续几十年,中国钢铁还会负重而行,在饱和状态的高位缓缓增长或大体持平。或许,5亿吨钢铁之上的体量还可延续15年以上。

“爆发”后的钢铁业产能巨大,面对趋于饱和的需求,无异于穿了一套紧身衣。2010年,中国粗钢的产能据统计已达到7.96亿吨,在建和规划设计的产能还有1亿多吨,合计逾9亿吨。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下,落后的产能必须淘汰,也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由此看,紧身未必是坏事。通过紧身,全行业的素质会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紧运行

中国钢铁在走出一段长达10年的爆发性行情之后,将转入紧运行的时期。四大压力造成紧运行的窘况。

(1)上游的压力 钢铁产量的暴增,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暴涨。2001—2010年来,粗钢产量增长3.88倍,钢价大体上涨不到1倍,但是矿石价格大体上涨了3倍,焦炭价格大体上涨了2倍。上游成本压力骤增,钢铁业难以转移成本的压力,因此利润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吨钢利润在2004年还处于420元的水平,到2010年已挤压至100元/吨的微利窘境。销售利润率从2004年的11.56%下降到2010年的2.44%,2011年前5月也只略微回补到2.93%。暴涨的上游无情地吞噬钢铁的利润,时来石成金、煤成金,钢铁企业纷纷向上游进军,到上游淘金。钢铁是炼成的,但钢铁的利润近乎是“买”来的。干得好不如买得好,谁掌控了矿石和煤炭资源,谁就掌控了盈利的源泉。

img129

(2)下游的压力 在中国,钢铁的下游市场本来无比广阔,但历经10年的扩张,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钢铁产能远大于市场容量,仅河北一省,钢铁产能或逾2.5亿吨。低端长材市场本无进入门槛,逐利的产能“时刻准备着”,一有市场缝隙,便一拥而上,竞争无比激烈。高端板材市场也面临众多钢铁巨子的角逐。转型发展者多,产品升级者众,更不乏堪称世界一流的新建巨无霸项目。大家无不剑指高端,无不在创新研发上下工夫,无不希冀与下游大客户建立战略联盟。仅仅靠高端产品占有和维持市场份额远远不够,还得进一步拼成本、拼质量、拼服务、拼品牌文化。在紧运行时代,钢铁企业不能惯于为“库存”生产,而必须为订单生产。下游客户越来越难伺候,一方面,他们的产品越来越精良,对用料的要求越来越“刁”;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因而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越来越挑剔。

(3)竞争的压力 当市场空间趋于饱和,同行的竞争就趋于白热化。过去钢铁企业各抱地势,割据市场。运输成本足以消除低附加值钢材的区域竞争。现在,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增多,钢铁企业重组力度加大,企业的地域边界不断被打破,同业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

(4)生态的压力 中国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而制约发展的问题一般并非发展“中”的问题,其实主要是发展“外”的问题。钢铁业的蓬勃发展指日可待,但由此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不容小觑。水土污染之气血问题、空气污染之气象问题、温室气体排放之气候问题,这“三气”均源自发展,钢铁业首当其冲。钢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净身”,而净身是需要支付成本的。而且生态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严,钢铁业运行的通道越来越“紧”。钢铁业必须真正重视并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节能、降耗、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技术路径,提高增长质量,调养产业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

(三)转型发展

在紧运行时代,钢铁业不仅需要规模经济,更需要范围经济;不仅需要做强核心主业,更需要打造有机的产业链;不仅需要超越竞争,更需要战略合作;不仅需要提高制造供给能力,更需要提升服务响应能力。

钢铁行业必须转型发展。首先要淘汰一批:小企业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一旦产能过剩首先要淘汰的就是这批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落后产能。其次要吃掉一批:中国的钢铁产业要走向成熟,成熟的标志就是形成规模经济、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分散割据的钢铁企业要进行整合重组,钢铁资源要向优势企业集中。

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一: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简言之,规模经济就是产品规模出效益;范围经济就是产品组合出效益。大企业拥有规模优势自不待言,若能在产品组合上进行优化就更加占先了。这里,最关键的是关联效应。学界和业界对多元化多有不同的认识,赞成者多称“东方不亮西方亮”,反对者则会加上一句“没有太阳都不亮”(太阳即是主业)。但是,对于相关多元化、适度多元化,大家一般都比较认同。产品具有良好的关联性,一起生产必然会更加有效,这就是范围经济的魅力。循环经济其实也是一种范围经济,主流程的废弃物成为相关产业的原料,废物利用,循环使用,既创造了效益,又实现了零排放,保护了环境生态,岂不妙哉。

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二:从产业到产业链。突出核心能力,坚持做强主业是很多国际钢铁巨子的不二法则。但过去10年的经历给中国钢铁企业的教训是:得资源者得天下。最富价值的环节不在冶金制造,而在上游的矿和煤。因此,对产业链的青睐逐渐取代了对钢铁冶金主业本身的执著,垂直一体化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战略选择。在紧运行时代,这种战略思维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矿石长期协议价是矿业时运不济的产物,一旦石头疯狂了,“长协价”必然被矿业巨头们抛弃。只要矿石和煤炭还处于卖方市场,打造产业链的战略就会坚定不移。但世道是会变化的,保持一份警惕,防患于未然仍是战略家应有的责任。长期来看,煤炭资源应该比铁矿资源更有价值,资源战略应该具有一定的进退自如的灵活性。

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三:从制造到服务。服务化是产业链战略的深化。在市场趋于饱和的紧运行时代,仅有供给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一流的服务成为钢铁企业的生命线和发展制胜的法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