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促进化学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措施

促进化学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措施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促进化学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措施1.提升产业结构化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坚持“发展与淘汰并举”的方针。届时,化工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将大大提高,可望实现区内污水零排放。

四、促进化学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措施

1.提升产业结构

化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坚持“发展与淘汰并举”的方针。一方面,以国内市场需求大的有机化学原料、化肥、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等产品以及技术水平先进、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学品和新型化学品为重点,通过增量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升级;另一方面,要坚决淘汰落后的工艺和生产设备,整顿、关闭达不到最小效率规模、污染严重的小化工厂。无论是在大企业还是在中小企业内,要促进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采用技术更先进、产能更高的生产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规模经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对电石、纯碱、甲醇等部分投资过热、产能增长过快、已出现产能过剩或有产能过剩趋势的产品,要适当加以抑制,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2.调整产业布局

我国化学工业虽然从行政区划上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但是从各个地区来看,化工行业的分布仍然相对分散,产业链上下游化工企业不集中,从而造成原料利用率低,供热、供气、供电以及污染处理成本居高不下。今后,化工企业应向化学工业园区集中,特别是产品关联度大的上下游企业、适合集中处理“三废”的企业以及能够共用园区内的水、电、热、气和消费等公共设施的企业。应将化学工业园区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载体,继续完善园区内上下游产业链,促进化工原料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要继续完善园区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新建项目到园区落户,动员园区外企业向园区集中。

3.优化产业组织

“十一五”期间,化学工业要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破产等方式,不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方面,在各重点行业培育几家规模大、技术水平先进、竞争力强、市场份额高的大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要清除民营企业进入的政策障碍,促进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形成与大型企业集团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特别是要为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科技人员下海创业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发挥中小企业市场反应快、创新动力强的优势,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精细化工企业。要将产业组织优化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国有经济应从中小企业和竞争性领域退出,而集中于规模经济强的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中小型国有企业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出售或者剥离出去,最终形成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结构的企业协调发展、分工合作的产业组织格局。

4.加强技术创新

为了提高我国化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化学工业既要坚持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又要重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以及自主研发。化学工业技术创新的内容包括:一是产品的创新,不断拓展产品门类和种类,提高产品的质量;二是工艺的创新,不断研发低投入、高转化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工艺;三是化工装备工业的发展,为化学工业提供高效的生产设备;四是工厂自动化产业的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化学工业。国家应该加大对化学工业的R&D投入,特别是对化学工业基础性、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发投入;继续推动化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和企业向创新主体的转变,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比重;国家要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创新基金、新产品税收减免、进口关键设备免税等方面的优惠。

5.发展循环经济

化学工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面对日益紧张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化学工业必须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力度,以保证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除了尽快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装置、提高环保标准、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力度之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我国化学工业的不二之选。一要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园区,将化工企业在园区内集中起来;二要加大环保投入,建立公共环境保障体系;三要将传统的“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生产模式转变为“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闭环循环经济模式,根据化学工业的特点,从招商开始就构建有机连接上、中、下游企业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专栏17—2

海化学工业区的循环经济建设

上海化学工业区在开发之前和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并坚持了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即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

上海化学工业区十分注重在招商引资中以产品项目的合理布局为基础,按照化工产品上、中、下游产品链的关系,把相关企业有机地连接起来,“上一环节的产品、副产品和废物正是下一环节的原料”,“上一环节的废气正是下一环节的能源”。化工区项目设置以石油化工的循环产业链为基础:90万吨乙烯工程为“龙头”,产出乙烯、丙烯、丁二烯,到苯、甲苯、二甲苯等基础化工原料,再到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化工原料,直至延伸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合成树脂、黏合剂、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上游、中游、下游项目相关共生,“一体化”聚集。

在公用工程的“一体化”中,集中建设了工业水厂、液体化工品码头、污水处理厂、化工废物焚烧炉、热电联供以及公共管廊、工业气体、大件码头和天然气管网等公用工程项目。据有关测算显示,如果各企业自建给水、污水处理系统、废物焚烧装置、自制工业气体等,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要比现在的公用工程高出30%,运营成本要高出50%。

续专栏17—2

上海化工区每平方米土地的环保投入达到500元,目前化工区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工业网络,其中主要包括统一铺设污水排放管网、建立污水处理厂,以及合理规划总排污口的位置。上海化工区开启了中水回用项目,将污水厂出水处理至中水,回用供绿化喷灌、道路和车辆清洗、景观用水等。在园区东侧建立了一块1平方公里的人工湿地,主要是对排放的达标废水进行自然净化,实行水资源的循环使用。这个项目可望2006年8月投入试用。届时,化工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将大大提高,可望实现区内污水零排放。

图 上海化工区整体产品链结构

资料来源:蒋应时:《上海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0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续专栏17—2

正是“一体化”循环生产发展模式,促使企业间资源利用最大化。上海化工区每万元产值能耗只有1.20吨标准煤,不到同行业平均水平的1/2;万元产值耗水33吨,不及同行业的1/14。而公用辅助一体化措施,集中建设统一供水、电、热、气的公用工程岛,与各企业自建相比,能耗下降约30%,投资成本降低近半。循环的有机链推动能源消耗产业向资源集约目标转型,传统污染企业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

摘编自:徐寿松、戴苏苏:《沪化工区循环经济启示:有多少资源可以循环利用》,载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06/27/content_3143665.htm;杭东放、孙燕:《上海化学工业区循环经济建设纪实》,载http://unn.people.com.cn/GB/41494/41925/4122795.html

【注释】

[1]冯世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形势与展望》,载《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12)。

[2]参见周则男:《走自主创新之路兴科学发展伟业——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侧记》,载《中国石油和化工》,2005(11);顾宗勤:《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载《化工技术经济》,2005(1)。

[3]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gb/rdpcgb/qgrdpcgb/t20051228_402298646.htm

[4]刁海燕:《2004年全球化工50强各领风骚》,载《国际化工信息》,2005(8)。

[5]顾宗勤:《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载《化工技术经济》,2005(1)。

[6]顾宗勤:《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载《化工技术经济》,2005(1)。

[7]谭竹洲:《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石油和化学工业健康发展——在2004年全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载http://www.cceic.cn/00New/01zhxx/01zjlt/0001zjlt.htm

[8]李勇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整体经济形势现状及展望》,载《中国化工报》,2006年2月7日;《资源和环境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载http://pen.petroecon.com.cn/article.php/8

[9]林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认为高能耗化工产品投资过热》,载《中国质量报》,2005年8月6日。

[10]匡跃平:《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对策》,载《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5)。

[11]国家海洋局:《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12]《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载新华网。

[13]李勇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整体经济形势现状及展望》,载《中国化工报》,2006年2月7日。

[14]简新华:《论中国的重新重工业化》,载《中国经济问题》,200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