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现状研究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现状研究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通过进一步系统、全面的归纳、总结及预测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和趋势,才能更加精准地把握和描绘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精髓和内涵。(一)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结构分析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分布主要根据行业历史、产业基础、区域特点、发展机遇、政策指引等多方因素而形成,而非按照行政区划而进行统一配置。

宝钢

2010年是中国区域化、城市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最快的一年,专业市场作为商业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商业地产的高速发展开始迅速崛起,占到全部专业市场总量近10%的服装专业市场自然也实现了同步增长。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正在逐步分解成为服装专业市场、服装主题商城、服装购物中心和服装商贸综合体四种创新形态,单一服装专业市场的增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服装主题商城和商贸综合体成为2010年最受青睐的投资新品种。2010年成为传统服装专业市场与新建服装专业市场的重要融合点和主要转折点。一方面,传统服装市场进行系统转型与提升,维系专业市场的持续辉煌;另一方面,新建服装市场展开积极创新与拓展,推动服装专业市场向主题、创意、网络、商城等新方向转化。由于正在被逐步异化和衍生,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开始发展到“跨界”和“混搭”阶段。只有通过进一步系统、全面的归纳、总结及预测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和趋势,才能更加精准地把握和描绘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精髓和内涵。

(一)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分布主要根据行业历史、产业基础、区域特点、发展机遇、政策指引等多方因素而形成,而非按照行政区划而进行统一配置。因此,大多数中国服装专业市场随着经济、环境、地域、产业等因素自然形成市场和商圈,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进而形成不同规模、品类和档次的服装专业市场和商圈,构成了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千家市场、万家商铺、亿米面积、万亿交易”(来源:服市汇网——www.f4h.cn)的宏伟景象。

长期以来,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商圈按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构成了国际型、全国型、区域型、都市型四大类型市场。由于受到服装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区、产业链和产业竞争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大型服装专业市场商圈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了服装制造产业和服装市场产业的相互补充和完善。所谓“四大类型”的辐射也是相对的,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服装专业市场的转型和提升以及服装制造产业的转移和搬迁,服装专业市场商圈和辐射范围及功能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对而言,第一二级辐射板块中具有国际、全国辐射功能的服装专业市场较多。当然,这些商圈内也包含第三四级辐射板块的服装专业市场,同样,在第三四级辐射板块内也兴建了一些新兴的、具有第一二级辐射板块的商圈。

1.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产业链形成

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产业细分正在成为服装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产业细分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进行六个层次的细分:一是领域成为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第五产业等;二是行业成为产业:纺织工业——服装产业等;三是产品成为产业:服装产品——女装产业等;四是部件成为产业:服装部件——服装面料产业等;五是区段成为产业:服装区段——服装创意设计产业等;六是环节成为产业:服装环节——服装市场产业等。如果我们将服装专业市场作为一个产品看,就很单调和局限;相反,如果我们将服装专业市场作为一个产业看,就十分宽厚和丰满。六个层面的产业之间都可以相互补充和完善。比如,服装可以融合第一至第五产业,可以在多个领域进行垂直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服装专业市场的功能正在逐步“瓦解” 、服装专业市场的形式正在不断“多元”的结果。未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多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体验经济将逐步从服务经济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因此,体验经济与网络经济的结合,将彻底改变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产业和产业链。而随着网络化数字贸易的发展,云市场、物联网、电子商务、三维虚拟市场等集成新科技不断进入服装专业市场领域,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产业链将出现裂变式爆发,其核心价值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互联网时代,所有的平台已经开始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一是从“专业市场的网络化”变成“网络化的专业市场” ,比如,网贸市场,即网络化的数字贸易;二是形成供应链“倒三角”架构,实现逆向短流程终端,比如,凡客诚品、团购网等。

从这个产业链看,中国服装产业30年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以服装生产制造为纽带的“推”式产业链,即供应链。供应链的核心是按照“生产——批发——代理——经销——零售”的模式展开,是一个“不断拿货”的库存模式,在这个产业链上,除了生产企业,没有其他的链条方关注品牌。其结果是,除了一部分有能力控制全流程的企业外,大部分的企业品牌运作处于逐渐递减状态。随着网络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尤其是服装专业市场产业的形成和作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服装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产业格局,也借助服装市场平台的力量更有效地整合了服装各个领域和行业的资源,并协同“网络信息、电子商务、博览会展、现代物流、短流程终端”等新兴商业模式进入服装市场产业,服装市场产业将逐步成为新的产业主体。从这个产业链的逆向整合结果看,中国服装产业正在形成以服装市场产业为核心的“拉”式产业链,即采购链和网贸链。因此,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将借助采购地图(采购链)和网络化数字贸易(网贸链)的形式,进一步优化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格局,改变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渠道建设和采购方式的选择,推动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产业链从商品链、渠道链、价值链向采购链和网贸链的方向转化。

图6-1 服装专业市场的商品链、渠道链、价值链

( 1)服装专业市场的商品链

即以服装商品为分类的基本标准,构成了“男装市场+女装市场+皮装市场……” ,也就是“ 1 +2 + 3 +4……”的加法。增强了服装专业市场的规模和辐射力,推动服装专业市场商品链在扩张中不断扩大。

( 2)服装专业市场的渠道链

即以服装市场平台为分类标准,构成了“市场与会展” 、“市场与品牌” 、 “市场与创意”……形成了“ 12+22+ 32+ 42……”的几何价值。服装专业市场开始寻找会展、品牌、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增加值,促进服装市场渠道链在转型中不断壮大。

( 3)服装市场的价值链

即以服装市场的价值最大化为核心,构成了“产业市场、资本市场、连锁市场……” ,打造成“ 12×22×32×42……”的几何乘数价值,赋予了服装专业市场新的内涵和价值。

未来,所有的行业都将是IT行业,所有的市场都将开展电子商务。随着服装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融合与竞争,实体专业市场如何开展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服装专业市场新的课题。一方面,服装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如果走淘宝商城模式,也许是饮鸩止渴;另外一方面,如果服装专业市场自己开展电子商务,势必身单力薄,难有突破。近期,网贸港( www.zgwmg.com)的网络化数字贸易模式正在被业界所关注,其核心是,以实体服装专业市场为核心和基础,充分展示实体服装专业市场的特征和特点,将三维商城、全程电子商务、智能商业软件、市场链、市场云和市场流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在互联网上的共享,给专业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发展阶段分析

( 1)生产寻找市场阶段( 1979~1989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三级站配给体制开始变革。小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集贸市场开展销售,形成了服装的马路市场、集贸市场。这一阶段是核心式,以一个核心市场为典型的代表。

( 2)产业支撑市场阶段( 1990~1999年)

随着批发市场的发展,一些服装生产企业开始进行服装产业链式的合作,形成了服装产业集群,并通过代理商、经销商的模式推动了服装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了服装批发市场。这一阶段是集群式,以几个同类市场为典型的代表。

( 3)产业互动市场阶段( 2000~2009年)

由于服装产业与服装市场的同步提升,品牌商品和品牌服装市场的形成,服装市场的集聚作用拉动服装产业集群的规模不断壮大,反过来,也促进了服装市场发展,形成了服装专业市场。这一阶段是轴圈式,以若干分区市场为典型的代表。

( 4)市场引领产业阶段( 2010~2019年)

中国服装市场已进入新的十年,由于服装市场

图6-2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发展阶段

产业链的形成、体验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服装专业市场已不再是单纯的物业提供商,而是综合服务运营商,未来将逐步形成展贸市场和网贸市场。这一阶段是多级式,以主体与分散融合为典型代表。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市场的转型和创新要点。2010年以来,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围绕多级式商圈的形成,呈现出“双重突围”的景象。一方面,老牌服装专业市场及商圈围绕展贸和网贸市场的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的转型,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比如常熟中国服装城、广州流花商圈等;另外一方面,新建服装专业市场在产业新城和商贸综合体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拓展,比如深圳华南城、人和地一大道等。据服市汇网统计,在2010年新规划、新开工、新开业的服装专业市场(商贸城)约300余家,占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总数的近30%。其中,新规划市场150家,占总数的15%,新开工市场约100家,占10%,新开业的市场约50家,占5%;在老牌服装市场商圈内改建新建的市场约50家,占5%;完全新建的主题类服装市场(如奥特莱斯、尾货市场等)约80家,占8%;而或以服装为主导、或以服装为补充的商贸综合体约170多家,占17%。可见,随着服装批发产业的变化,单纯的服装批发类市场主要集中在传统服装批发商圈内,一些主题类服装市场逐步成为传统服装商圈业态的补充,而服装综合体则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大多以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平方米的综合体建筑形式,或在业态上更加综合(服装、纺织、小商品、鞋帽等) 、或在功能上更加复合(创意、网络、会展、总部等) ,成为服装专业市场投资建设和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图6-3 中国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图

3.中国服装市场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一部分新建服装专业市场内的批发商家难以适应新型市场环境的变化:经销商上游的产业整合导致水源不足,整个批发市场行业的毛利降低,批发市场的渠道策略及政策发生调整。而另外一部分老牌服装专业市场的商铺价值也在变化:传统批发市场业务在减少,商业地产流通渠道在多元化,专业市场商业模式在变化。

老牌和新建服装专业市场产业有必要进行新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服装专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能促进本区域服装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吸引有创新能力的服装企业在此聚集,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及产业链。另外,完善的服装专业市场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服装专业市场供求动态,使服装市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大大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服装专业市场的集聚和优先发展,不仅促进自身发展,并且以其吸引和扩散作用进一步推动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所谓“市场兴、百业兴” ,商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旅游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仓储业、信息咨询业、广告业文化娱乐业等产业都会因此迅速崛起,其发展势头和增长速度甚至超过第一、二产业。理论研究表明,服装专业市场交易额每增加1%,第三产业值上升0.3565%。

根据国际组织估计,商贸运输对世界经济产出(以GDP总量衡量)的贡献率约4.5%。商贸每创造100美元产出,会带动其他附加产出325美元;商贸每创造100个工作岗位,会间接创造610个其他行业工作岗位。商贸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包括直接经济活动、间接及引致经济活动(通常以乘数效应来体现) 。

2010年以来,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借助服装产业的推动,实现了市场转型和提升。随着“去批发”和“网络化”时代的来临,服装专业市场开始逐步借助展会、创意、品牌、网络等新兴市场服务方式,逐步形成引领中国服装创新和发展的“服装市场产业” 。“服装市场产业”正在作为一种“拉式”产业链,成为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和创建的新兴力量。

4.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系统类型分类

( 1)中国服装专业市场范围分类

按照辐射范围可分为四类:国际型、全国型、区域型、都市型。

①国际型

辐射到国际或国内一、二线主流采购批发市场,并为国际客商提供大量的采购贸易。主要集中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福建石狮服装城、北京雅宝路市场、上海世贸商城、广州迦南服装市场等,成为著名的国际化服装采购中心。

图6-4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分类

②全国型

辐射到全国不同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采购市场,主要表现是产业集群和产地型服装专业市场,针对全国各地的服装市场。例如虎门的富民服装城、江苏的常熟中国服装城等。这些服装专业市场以产业制造和研发为基础,覆盖全国销售。

③区域型

辐射到中心城市以及周边的三、四级城市。主要是指区域型、集散型服装批发专业市场,像武汉的汉正街市场、沈阳的五爱市场、成都的荷花池市场、上海的七浦路市场等。这类服装专业市场基本属于区域辐射型,成为华中、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中心城市服装专业市场的风向标,属于“买全国、卖全国” 。

④都市型

辐射到本都市或者几个县级城市或乡镇。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以及昆明西宁等地区和城市以及一些非服装主要产区的三、四、五线城市,这类专业市场大多为批零结合型中小商城,为都市商圈服务。

2010年以来,随着东南沿海服装产业向东、西部和中部转移,服装专业市场也表现出同步转移趋势,一方面,东南沿海服装专业市场在逐步转身和提炼;另外一方面,在中、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服装专业市场也开始出现转型和提升的势头。

( 2)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业态分类

图6-5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业态分类

①产地型

产地型服装专业市场是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基础和核心。从服装批发角度看,在以服装生产制造为核心的年代,造就了虎门、石狮、常熟等一大批中国产地型服装专业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②集散型

集散型服装专业市场是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批发代理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舞台。随着物流、信息和网络化建设,集散型专业市场开始借助市场采购的主要作用,一方面升级会展、创意、网络等新兴业态;另一方面,开始聚集产业园区和商贸新城,加快了沈阳五爱、北京大红门等集散型专业市场的转型和升级。

③展贸型

随着服装专业市场的楼宇化和商城化建设,一大批展贸型服装专业市场开始与商贸大厦结缘,像上海世贸商城、郑州银基大厦等展贸型总部楼宇,正借助网络和展会模式,改变传统的“三现” (即现金、现场、现货)现象,成为未来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新趋势。

④物流型

将服装批发采购与物流配送结合起来,建立物流型专业市场或商贸综合体。比如,深圳华南城。此外,借助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出现了新型“快递式”配送格局,加速了服装专业市场与现代物流产业的整合。

⑤连锁型

以品牌市场或商业模式为基础,在不同区域建立连锁型品牌专业市场。比如,海宁皮革城、奥特莱斯中国。连锁型专业市场正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加速展开,比如,人和地一大道,已经计划在全国近20个城市开发项目30个,建筑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

⑥网络型

目前,大多数服装专业市场都开展了自身的网络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比如,雅宝365、四季青网等,与此同时,广州沙河的北城网络服装批发城,广州萨南门网络服装批发城等市场开展网上网下互动式交易,同时淘宝1688、服市汇、批吧等服装专业市场型网站也进入人们视野。

2010年以来,中国产地型服装专业市场业态开始从单一型向综合型方向转变。比如普宁国际服装城等;中国集散型服装专业市场开始向复合型转化,比如广州世贸服装城;中国展贸型、连锁型、网络型服装市场正在成为新生力量,构建了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百花齐放”的靓丽风景。

( 3)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功能分类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按照功能分为四类:混合型、综合型、复合型、专业型。

图6-6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功能分类

①混合型

除了经营服装批发外,还经营其他货品批发。例如,武汉的汉正街、沈阳的五爱市场等,这里不只是服装,纺织、化妆品等,几乎所有商品都可以在这里批发。

②综合型

这类专业市场经营各种综合性服饰的批发。比如,湖南的芦淞市场、郑州的二七站前市场等,构成男装、女装、童装、牛仔专业批发市场等。

③复合型

这类专业市场除了服装批发零售功能之外,还增加了商务办公、展会、物流、创意、餐饮等功能。比如,虎门富民服装商务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等。

④专业型

主要针对服饰种类来划分,即牛仔批发市场、休闲女装批发市场、皮草批发市场等。比如,海宁皮革城、织里童装城、濮院羊毛衫城等,按照服装的专业分类,进行产业链式整合和创新。

据“服市汇”网站统计,2010年以来,混合型、综合型专业市场相对发展缓慢,增长比例为新增市场的28 %,而复合型、专业型服装市场发展迅速,增长比例为新增市场的72%,显示出服装专业市场规划、定位、投资和建设的新趋势。

( 4)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物业形态分类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按照物业形态可划分为:独栋型、联体型、复合型、综合型、集群型。

图6-7 2010年中国服装市场物业形态分类

①独栋型

作为传统服装专业市场的基本形式,成为服装专业市场的代表,比如,广州白马服装城、北京木樨园天雅服装城等。

②联体型

大多出现在集散型服装市场之中,表现为商城与写字楼或者住宅的整体形式。比如,常熟天虹服装城、中国西南(泸州)商贸城等。

③复合型

主要表现为若干个综合性市场复合为一体。比如,沈阳五爱国际商贸城一、二、三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二、三、四期等。

④综合型

基本表现形式为以服装专业市场为核心,以酒店、写字楼、会展中心等为补充的商贸综合体。比如,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商贸城等。

⑤集群型

随着传统专业市场商圈竞争加剧,一些集群型专业市场开始离开中心城市另辟蹊径,打造新兴商圈。比如,杭州九堡市场商圈、武汉汉口北市场群等,集群型专业市场通过多元化投资商模式,自建商圈、打造商圈,形成新的市场集群。

2010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商业地产不断发展,复合体和综合体正在成为服装专业市场新的表现形式。据“服市汇”网站初步统计,2010年新开业、新建设、新规划的服装专业市场中,具有复合型、综合型和集群型性质的专业市场占到了80%以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市场综合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服装专业市场“专业业态”的市场格局,服装品类市场只是商贸综合体的部分之一,大约占到5%~10%,而更多的业态则表现为鞋帽、家具、小商品、汽配等相关市场(表现为市场群)以及写字楼、酒店、展览、公寓和物流中心(表现为综合体)等。比如,沈阳五洲国际商贸城、武汉汉口北商品交易市场等。

( 5)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商圈特征分类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按照商圈特征可分类为:圈状型、块状型、点状型、条状型。

①圈状型

若干服装专业市场聚集在一起,构成了服装专业市场批发商圈。比如,广州的流花商圈、北京的大红门商圈等。

②块状型

主要是指按照服装的专业化分类,形成产业集群和市场集群的有效结合,构成整体板块。例如,广东普宁衬衣和普宁国际服装城、织里的童装名镇和织里童装城等。

③点状型

服装专业市场以单一市场或商贸城为基础而独立存在。比如,沈阳国际服装城、上海世贸商城等。

④条状型

主要是服装批发一条街类型。基本上是早期自发形成,然后经过历史沉淀形成。例如,福州的中亭街、石狮的布墟街、北京的秀水街、广州的高地街等。

2010年以来,随着服装专业市场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需要,服装专业市场逐步淡化点状和条状型专业市场,同时块状型市场除非有独特核心竞争力,一般也很难形成服装批发市场氛围,而围绕圈状基础环境开发建设服装类专业市场正在成为新的热点

5.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品牌建设

服装专业市场品牌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通常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即商圈品牌、市场品牌、商户品牌、商品品牌。

良好的服装专业市场品牌需要有品牌的承受载体。比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常熟中国服装城等,都是市场主体与品牌主体的统一体,也是推广与收益的统一体。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服装市场,如成都荷花池、武汉汉正街市场等,尽管在市场建设初期形成了良好专业市场品牌基础,但由于对专业市场品牌缺乏维护主体,而导致专业市场品牌的流落和泛用,失去了品牌专业市场的核心价值。

中国重点品牌服装专业市场年品牌维护费一览表(估算)

“商圈运营、投资开发、管理服务、品牌维护”一体化管理是打造品牌商圈的基本保障,否则就如同在“麻袋上绣花” ,商圈失去了品牌价值,市场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品牌专业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专业市场的连锁投资和经营。比如,海宁皮革城到辽宁建设佟二堡—海宁皮革城等。而品牌专业市场的形成也促进了商户借助专业市场的“品牌渠道”打造自己的“渠道品牌” ,比如北京天雅大厦作为品牌专业市场带领商户进入俄罗斯市场,协助商户打造出新的“渠道品牌” 。同时,品牌专业市场在孵化品牌商家的过程中也孵化了品牌商品,比如虎门富民服装市场就协助商家孵化出了“以纯”等服装品牌。

2010年以来,服装商圈和服装专业市场的共同品牌建设正伴随着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而成为潮流。比如,广州流花商圈在市场转型和提升中,首先提出了将“流花”品牌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与区域规划、产业转型、网贸模式和资本运营结合,为专业市场和商圈的品牌整合建设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二)中国服装专业市场运行分析

据“服市汇网”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拥有各类服装专业市场约1000家,综合市场总面积23103万平方米,其中,服装类或以服装为核心的专业市场经营面积63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 %,市场店铺总数110.38万个,同比增长13.9 %,市场经营商户总数超过100万户,同比增长11.1%,市场成交额1.61万亿元,同比增长40%,服装专业市场总体经营水平好于2009年,各项指标增幅超过12%。在服装专业市场中,单纯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速度开始趋缓,招商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而主题类和复合类服装商贸综合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图6-8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运行情况

1.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运行数据

( 1)东部地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西部市场发展迅速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五省一市”一直是主要的服装专业市场集聚区。2010年,随着服装专业市场竞争力和垄断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服装专业市场的转型与提升速度明显加快,网络型、展会型、物流型、创意型市场正成为服装专业市场转型和提升的主流。据“服市汇网”不完全统计,2010年,东部沿海“五省一市”的服装专业市场总数达到约524个,占全国服装专业市场总数的52%,服装专业市场总经营面积46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5 %,占比达到73.67%,市场成交总额达到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2.02%,占比达到63.35 %。

图6-9 2010年东部沿海“五省一市”服装专业市场运行情况

如此相比,中西部服装专业市场发展也开始加速。随着服装产业的转移,服装专业市场也开始向中西部连锁和投资。西柳中国商贸城、佟二堡—海宁皮革城、乌鲁木齐童装城、沈阳奥特莱斯等新兴市场开始涌现。据统计,到2010年,中西部服装类市场总面积达到13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6%,占全国服装专业市场总经营面积的20.9%。

图6-10 我国服装专业市场地区分布情况

( 2)市场租售比例差异较大,市场招商难度增加

随着东部地区市场竞争加剧,中西部市场运营难度增加。广州白马、虎门富民等服装市场租金与其他地区市场租金相差几倍或几十倍,即便是同一商圈、同类型市场,也会因为服务和品牌差异,租金相差甚远,比如北京天雅大厦、上海新七浦市场等也比相近市场租金高出很多。与此同时,由于大量服装专业市场同质化建设和非专业招商,导致招商难或者经营一两年就关门的现象。比如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等。事实证明,服装专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和服务,随着“买方市场”的来临,服装专业市场“皇帝女儿不愁嫁” 、 “一铺难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运行特点

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运营呈现如下特点:

( 1)东南沿海“五省一市”依然是主流

长期以来,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五省一市”无论市场规模、市场数量,还是市场交易额,都占据了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50%以上。这些服装专业市场大多是“一级批发” ,成为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风向标。尤其是产业集群和市场集群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推动了服装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类似广东的虎门、福建的石狮、江苏的常熟、浙江的濮院、山东的即墨等产地型服装专业市场商圈。

( 2)中心城市逐步形成多级商圈

2010年以来,随着网络、时尚、创意、品牌等新经济对服装产业的影响加剧,集散型服装专业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如北京大红门商圈开始重视时尚创意,杭州四季青商圈开始拓展电子商务,上海七浦路商圈开始推广品牌孵化等,为中心城市发展服装专业市场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模式。尤其是随着中心城市服装专业市场多级商圈的形成,比如,北京的大红门、动物园、雅宝路;杭州的四季青、九堡;武汉的汉正街、汉口北;广州的流花、东站、番禺等,构成了多级商圈在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的新景象。

( 3)二、三线城市开始布局启动

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和专业市场也得到了同步扩张,除了昆明、合肥、郑州这样的二线城市的服装专业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之外,平湖、普宁、泸州、廊坊、沭阳等三、四线地级城市的服装专业市场也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专业市场大多以商贸城或产业新城的方式进行复合型投资,无论是商业地产推动了专业市场的发展,还是专业市场带动了城市建设,服装专业市场正在成为壮大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区建设的服装专业市场面临招商和运营压力,发展之余,更需要保持清醒头脑,使专业市场真正成为二、三线城市区域化、城市化建设的新生力量。

( 4)商贸综合体构成市场新形态

2010年以来,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呈现出一种新迹象:在新建服装专业市场中,单体服装专业市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或以服装为主题、或以服装为补充的商贸综合体。比如沈阳五洲国际商贸城、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等,不仅包含服装市场,也包括了百货、家居、电器、建材等,还包括了酒店、写字楼、会展、物流等。商贸综合体的出现是品牌商圈趋于“红海”竞争过程中“自建商圈”的一种行为,为商业地产开发和招商提供了全面保障。

( 5)服装专业市场“跨界” 、“混搭”趋势明显

2010年以来,服装专业市场表现出“四大”“跨界” ,一是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跨界,比如80%以上的服装专业市场开展了电子商务或网站;二是专业市场与购物旅游的跨界,比如义乌、海宁市场等成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三是专业市场与资本连锁的跨界,比如人和地一大道等;四是专业市场与博览会展的跨界,比如华南城国际商品综合博览会等。同时呈现出“四大”新“混搭” 。一是专业市场与零售商城的混搭,比如成都尚都服装市场等;二是专业市场与奥特莱斯、尾货的混搭,比如北京方仕商贸城等;三是专业市场与创意设计的混搭,比如杭州中纺中心等;四是专业市场与现代物流的混搭,比如义乌国际商贸城等。服装专业市场“跨界”和“混搭”为服装专业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多渠道衍生创造了新空间。

( 6)服装产业与市场“双转移”步伐加快

2010年以来,中国服装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郑州的女裤、成都的女装逐步在全国市场兴起,与此同时,安徽、河南、湖南、重庆、湖北、河北也开始成为东南沿海服装产业转移的首选。中西部服装工业园的兴建和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实现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双转移” ,即在转移产业的同时,也转移了市场。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以来,随着服装专业市场品牌商圈国际化采购功能的提升,“逆向转移”成为一种新趋势。比如,越南、巴基斯坦的商品向义乌市场转移、武汉的汉派服装向广州的流花商圈转移等。事实证明,未来专业市场的聚集展示功能进一步加强,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国际化采购功能将进一步提升。

(三)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区域布局情况

1.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按照区域分布情况

2.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按照辐射范围分布情况

第一级服装专业市场区域:以产地型市场为主导,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五省一市” ,市场占比为56 %。

图6-11 我国服装专业市场地区分布情况

图6-12 第一级服装专业市场比例分布情况

6-13 东南沿海地区“五省一市”服装市场之间比例分布情况

第二级服装专业市场区域:以集散型市场为主导,辽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江西、安徽,市场占比28% 。

图6-14 第二级服装专业市场比例分布情况

第三级服装专业市场区域:以黑龙江、吉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新疆。

图6-15 第三级服装专业市场比例分布情况

第四级服装专业市场区域:宁夏、青海、西藏、广西、云南、贵州、海南。

图6-16 第四级服装专业市场比例分布情况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数量前十位的排名为:

图6-17 服装专业市场数量前十省份

3.按照行政区划分中国服装专业市场( 1)华东地区

图6-18 华东地区服装专业市场分布情况

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区域之一,尤其江、浙、沪等地,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消费文化有基础,成为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重要基地。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商业中心城市,经过20年历练,服装专业市场已呈现出一种“高端”形态,尤其是上海世贸商城作为新兴服装市场的功能业态,正在成为新一代服装市场模式创新和品牌孵化引领者。沪上最大的七浦路服装专业市场正在随着上海“时尚中心”建设步伐的推进而悄然发生变化。

浙江的服装专业市场是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集中代表,也是一派繁荣,拥有四季青服装市场等15家专业服装市场。突出的性价比极大增强了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吸引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客商慕名来此交易。近年来,随着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以中纺中心服装城为代表的新一代专业市场的出现和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杭州女装批发市场有了新发展。

与此同时,浙江义乌在大力发展小商品和国际化采购中心的同时,加快发力服装专业市场,新近规划建设的70万平方米的服装专业市场将进一步瓜分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批发份额。绍兴柯桥的服装专业市场也开始大规模起步,构建布料、服装、创意、会展等新的产业链。此外,浙江濮院的羊毛衫、大朗羊毛衫、海宁皮革城、桐乡皮革城等一批新兴服装专业市场正在分享浙江服装专业市场的批发蛋糕。值得注意的是,宁波另辟蹊径,希望通过展会、OEM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模式进军服装专业市场。

江苏的常熟中国服装城正在成为中国服装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常熟的中国男装中心、中国裤装中心、中国女装中心、中国外贸内销中心等新主题业态的分类为常熟成为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主题细分市场奠定了基础。常熟正在围绕服装产业和产业链构建具有会展、品牌、创意、网络的新城市中心。此外,江苏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密集,时尚品位高雅等都为专业市场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江苏服装专业市场中还有一批后起之秀,比如高邮的中国纺织服装城、中国沭阳国际服装南北汇等,但这些专业市场的定位和效果有待市场检验。

福建的服装专业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福建石狮服装城的成功搬迁和扩大,为石狮服装市场的发展搭建了新型平台,尤其是石狮服装城的二期建设完工和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的举办,巩固了石狮服装专业市场在中国服装市场中的地位。

山东素有“大纺织、小服装”之称,虽然在全国服装业中能叫得响的名牌并不是很多,但即墨市服装批发市场、淄川服装城等专业市场却不可小觑。济南的泺口服装城则是山东的服装中心。山东海阳国际针织毛衫城可谓后起之秀,欲打造成面向全世界的以针织毛衫生产、推广、销售为重点的,以展示、推介、采购和物流为主的,具有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的专业市场。另外,山东招远金都皮革城、青岛国际服装城、滨州中博国际商贸城、蓬莱博展国际商贸城等综合商贸城的面积都达到了100多万平方米,正在成为新的服装专业市场竞争地。

( 2)华南地区

图6-19 华南地区服装专业市场分布情况

华南地区坐拥珠江三角洲,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及政策的优势,使得华南地区的服装专业市场经济地位令其他区域难以望及。

广州是国内服装重要供应地、国外服装加工基地,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服装流通基地,并形成四大“支流” :流花—矿泉区块、十三行区块、沙河区块和番禺区块。前者覆盖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黑马服装批发市场、流花服装批发市场、红棉步步高时装广场、天马大厦服装广场、越秀区天龙服装总汇、广州服装汇展中心、莱莉阁时装批发商场、广州市越秀区新星服装批发商场;后者覆盖沙河第一成衣批发市场、天宝成衣批发市场等。同时,广州服装专业市场围绕广州火车站的迁移,广州国际商品展贸中心、广州世贸服装城、广州天汇城等一批新建服装专业市场正在崛起,而广州世贸服装城、广州中华汇等也正在成为流花商圈的新奇葩。广州T.I.T服装创意中心等更是展示了广州服装专业市场创新的新趋势。

深圳服装专业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围绕东门、海燕等服装市场,深圳时尚女装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同时深圳华南城正在复制华南城模式,分别在昆明、咸阳、徐州、铁岭等地区建设连锁型专业市场综合体,成为专业市场创新模式的典范。

华南服装重镇虎门,地处穗、深、珠和粤、港、澳经济走廊交汇点。虎门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服装专业市场,聚集着富民、黄河、龙泉、新时代及金百利等专业市场,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同时,普宁围绕衬衣、服装等产业打造的中国普宁国际服装城也正在成为新亮点。

( 3)华北地区

图6-20 华北地区服装专业市场分布情况

北京的服装专业市场客户相对集中、市场规模大、成交额高,在全国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市场木樨园(大红门) ,其中的百荣、天雅等专业市场以品牌服装交易为主,加快了时尚创意建设步伐,并开始以强大的能量辐射整个华北、东北乃至全国。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的动物园商圈发展迅速,造就了一批较具规模的专业化服装批发市场。其中,广州白马参与北京天和国际服装商城建设和管理,给动物园商圈带来新亮点,北京雅宝路服装市场成为国内少有的几家专门针对国外市场的重要基地。

华北地区服装专业市场比较有影响的还有河北的石家庄的南三条、白沟、辛集等市场,而廊坊、涿州等地区也开始发力。此外,天津的大胡同服装市场也逐步开始回升,京津国际商贸港正在成为天津发展服装专业市场的重要标志。

总之,华北地区服装专业市场以北京为圆心,利用其特有的辐射功能,结合当地的产业集群和交通优势,加上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在全国专业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4)华中地区

图6-21 华中地区服装专业市场分布情况

华中地区位于中国腹地,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率先恢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发挥着引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流通功能,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商业史。

享有“中国第一街” 、 “城市500年的商业之根”等盛名的汉正街,其市场营业面积共2.56平方公里,经销产品包括服装、饰品、拉链等28大类商品,3000多家服装企业和1000多个品牌,产品以低档为主,但也有一些企业创品牌,走中档路线。由于同类产品过度集中,品牌又缺乏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最终使曾占据武汉70%份额的“汉派”服装市场,逐步被外地品牌所替代。

如今的汉正街打出“二次创业”的口号,又陆续新增了地一大道、品牌服饰城等6个专业市场,经营方式从以往的单纯销售拓展到为客户提供营销代理、大型展卖场、商务资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活动所需的全方位服务。武汉的汉正街辐射我国中西部地区,以这些地区的二级批发进货为主,但汉正街的火灾隐患、混乱的布局和管理不到位导致汉正街将逐步沦丧而面临新抉择。同时,汉口北服装市场也开始逐步兴起,围绕汉正街而建设的工业园、物流基地等也相继出现,武汉服装专业市场必将会迎来新变化。

郑州作为华中地区的重要服装专业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结合郑州女裤和站前二七商圈的建设,郑州银基商贸城、郑州地一大道、郑州世贸、郑州锦荣商贸城等服装专业市场开始发力,并且大有引领中部服装之势。

华中地区的行业明星还有湖南株洲芦凇服装专业市场等。白马大厦、智超广场、华丽批发市场、中国城、芦东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也开始发力。借助政府的支持和炎帝服饰文化节,逐步提升芦淞服装市场和产业的全面发展。

合肥服装专业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安徽服饰一条街正在成为合肥服装专业市场振兴和发展的平台,随着安徽白马、合肥四季青等服装专业市场的形成,合肥服装专业市场正在成为华中地区服装专业市场的新商圈。

( 5)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服装专业市场发展迅速。重庆开始规划服装专业市场商圈,重庆朝天门服装市场位于重庆渝中区东南端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交通运输便利,年销售额接近110亿元,直接消费人群过亿,成为周边地区消费的“晴雨表” 。观音桥服装批发城的改造建设以及盛隆大厦、天奕广场等也开始崛起。

图6-22 西南地区服装专业市场分布情况

成都作为西南服装中心,服装市场集中在青年路步行街春熙路。主要服装市场是成都尚都服饰广场、经营休闲装的明都大厦、经营时装的九龙广场、经营正装的万紫商城等以及传统的荷花池商圈中的金荷花、中国西部商贸城等,均在重新布局成都的服装市场。

昆明作为东盟商贸中心的桥头堡,火车站旁边的螺蛳湾各期及其附近的双龙商场、云南纺织品交易广场不断提升,尤其是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昆明华南城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此外,贵阳的服装市场主要在市西路,重要市场有澳马商场、男人大世界、女人大世界、恒丰商场、顺通商场等。

( 6)东北地区

图6-23 东北地区服装专业市场分布情况

东北地区的中心是沈阳,以沈阳五爱市场服装城为代表的服装市场近几年发展缓慢,以往辐射东三省、河北、内蒙古东部地区,远到俄罗斯、中亚、东欧的一些国家,日平均客流量20万人次以上。但近年来,由于受到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制约,五爱市场的服装明显处于落后的境地,市场老化现象十分突出,辐射范围正在逐步缩小,新建设的五爱美博时尚品牌中心、五联商业广场等由于多重因素尚未投入使用。不过,沈阳地一大道、沈阳国际服装城、沈阳南塔商圈、沈阳五洲商贸城等新兴市场的形成,正在不断完善沈阳服装专业市场的新布局。

近年来,西柳服装专业市场有了很大提升,西柳女裤逐步成为新的区域品牌。随着政府高度重视及西柳中国服装城的建设和开业,西柳服装专业市场正在成为东北新的服装产业基地和批发商贸中心。而辽宁佟二堡—海宁皮革城的开业则预示着以海宁皮革城为代表的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北移、连锁的趋势开始形成。

吉林省长春市的黑水路市场规模也不小,远东商贸城、黑水路市场等服装专业市场生意兴隆。虽然目前经营档次不高,管理水平也相对低下,长春服装专业市场明显缺乏政府引导和政策指导,但是服装专业市场经营和销售能力还是十分旺盛的。尤其是长春市新光复路市场建立,正在打破传统的服装市场格局。

哈尔滨服装专业市场目前正在为东北服装专业市场的一个新亮点,不论管理及品牌运作方面都略胜一筹。红博世纪广场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步成为东北服装专业市场的新领军,有发展潜力。

( 7)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服装专业市场的代表为西安,其中,西安的康复路和长乐路最为突出。康复路的多彩西部广场较老,长乐路的华东品牌交易广场是后起之秀。随着西安多家服装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新的商贸综合体正在崛起。而西北地区兰州的西部品牌广场已开始引领兰州服装专业市场的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的服装专业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尽管几年前乌鲁木齐德汇市场大火事件影

图6-24 西北地区服装专业市场分布情况

响到新疆服装市场的发展,但随着站前路、小西门等专业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国家支持新疆快速发展对口支援的政策,新疆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必然迎来新一轮机遇。

总之,2010年以来,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布局变化不大,部分新建专业市场正在不断完善和调整市场新格局。但从一些新建专业市场的运营效果看,依然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尤其是要突出模式创新和品牌运营。

(一) 2010年中国专业服装市场经营情况

服装专业市场商铺发展变化趋势: 10~20平方米的小型商铺数量总体减少,相比之下,30~80平方米的大店,甚至100~200平方米的展示店数量开始增加。

1.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交易总额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交易总额约为1万亿元,比2009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交易总额8000亿元,增长约20%。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交易额的增长中,市场产业附加值增长开始显现。市场产业附加值主要包括会展、品牌、网络、创意、物流等,占到整个市场交易额的约10%。未来,随着服装专业市场总部进入“服务化”和“网络化”时代,市场产业附加值会逐步增大,大多数专业市场管理者开始脱离传统开发商的范畴,蜕变为服装专业市场运营商。

图6-25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交易总额比例图

2.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商铺数量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商铺数量达到近120万个,与2009年约100万个商铺数量相比,增长20%。相比专业市场的总面积增长,市场摊位的空置率也开始出现。新增专业市场的商铺中,空置率大约占到20%~30%之多。一些脱离传统商圈而新建的服装专业市场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提升专业市场品牌形象、商铺价值和利用率,成为商铺租售的核心。

图6-26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商铺数量比例图

(二) 2010年中国重点服装专业市场建设情况

2010年以来,中国重点服装专业市场建设依然火热。新建、新兴和在建市场已经占到了总市场的55%,比2009年中国重点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增长18%左右。其中,新建、新兴和在建市场主要表现为商贸综合体和主题类服装市场,尤其是随着2010年中国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在新兴城市和新兴区域建设复合型专业市场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图6-27 2010年中国重点服装专业市场建设情况比例图

(三) 2010年中国重点服装专业市场分类

2010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逐步进入细分化时代,混装型逐步减少,主题型、专业型服装专业市场数量增加,比2009年增加10%。

2010年以来,主题类服装专业市场比重快速增加,海宁皮革城、濮院国际羊毛衫城、织里童装城、新塘牛仔服装城等专业市场无不打上“主题”的烙印。随着服装专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主题细分、精准定位正在改变传统服装商圈的格局。

图6-28 2010年中国重点服装专业市场分类比例图

与此同时,网络型(淘宝1688) 、创意性(广州T.I.T) 、展会型(深圳华南城) 、展贸型(广州国际服装交易汇)等平台正在成为服装专业市场的创新形式,比重逐步增加。

(一) 2011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经历了30年发展,取得了丰富经验和资源积累。2010年以来,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迎来了诸多新的机遇。

机遇一:城市化推进、资本化运营将继续推动商业地产的发展,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将带动服装专业市场的进一步连锁扩张。

机遇二:国家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振兴民族品牌的战略将成为服装专业市场发展的强大动力。

机遇三: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在服装专业市场中的应用和发展。

机遇四:服装市场产业开始形成,产业链的细分和全产业链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服装专业市场的模式创新。

机遇五:网络、创意、展会、时尚将成为未来服装产业聚集和产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机遇六:以高铁、城铁、轻轨为代表的现代快速交通体系加快了服装专业市场之间互动、整合、购并步伐。

2.挑战

2011年是中国经济面对新挑战的一年,尤其要面对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人民币汇率和国内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挑战一:国际经济形势、贸易保护、人民币汇率上升以及国际资本的波动给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发展带来新挑战。

挑战二:国家抑制通货膨胀以及控制房地产投资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投资风险的加剧,使中国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面临新的课题。

挑战三:区域内、商圈内专业市场同构、同质现象和被边缘化比较严重,传统服装专业市场规模过剩、模式老化,专业市场招商、经营之间的竞争压力日益严重,服装专业市场结构性调整和产业性提升成为新的课题。

挑战四: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经过多年的演变,依然面临零售商城、主题直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新领域和新知识检验以及“创造新经验、创新新体制、创建新模式、创意新文化”的要求和考验。

挑战五:随着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的政策,土地、生态、市场、渠道等资源制约将越来越严重,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集约化发展将迎来创新性挑战。

挑战六:随着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整体转型,创业、创新、创造、创意人才十分短缺,培养新一代服装专业市场的运营商、职业经理人、专业策划师、新一代代理商、经销商等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 2011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实现新突破的实施要点

2011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弯道式超越而努力。国际化、城市化、网络化、时尚化成为2011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新主题。把脉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趋势和未来,需要进一步了解专业市场的发展趋势,理解专业市场变化规律,破解专业市场招商运营中的难题。

1.实现专业运营

服装专业市场的核心是专业。不仅要表现为业态和品种的专业化交易,还体现在精准定位和专业化服务,更要呈现资本和连锁的专业化运营。 “三位一体”才能确保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成功招商和有效运营。

2.坚持模式创新

服装专业市场的成败是运营。 “集成化招商”和“品牌化运营”是未来服装专业市场能否成功的关键。那种“一卖了之,一拍定之”的做法正在被市场所诟病。服装批发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服装专业市场必然进入虚实结合的电子商务的新领域。不断的模式创新才是决定服装专业市场成败的新抉择。

3.实施人才支撑

服装专业市场的灵魂是人才。长期以来,服装专业市场的人才大多是“经验操手” 。但随着服装专业市场网络型、创意性、品牌化发展,需要更高端、更综合、更专业的专家顾问和职业经理,才能把握服装专业市场的精准定位和资源性管理,确保专业市场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4.构建网络体系

服装专业市场的命脉是网络。网络化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服装专业市场渠道、资源、管理的网络化;其二是服装专业市场交易、物流、推广的网络化。

(三) 2011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1.结构多元化,开拓新兴市场模式

2011年,服装专业市场复合型商业模式的系统创新将成为主流。资源整合能力和系统控制能力将成为推动中国服装市场转型和创新的基础和动力。2011年服装专业市场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拓展新商业模式。目前,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一是从平面转向立体(郑州世贸服装市场——郑州世贸商城) ;二是从网下转向网上(北京天雅大厦——北京天雅365) ;三是从网上转向网下(凡客诚品——凡客诚品体验店) ;四是从地上转向地下(武汉汉正街——武汉人和地一大道) ;五是从中心转向边缘(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九堡服装大世界) ;六是从批发转向批零(山东即墨服装市场——山东即墨大厦) ;七是从商贸转向商务(富民服装批发市场——富民服装商务中心) ;八是从商城转向物流(深圳华南城——铁岭东北物流城) ;九是从专业转向主题(广州红棉服装市场——广州红棉服装韩国城) ;十是从其他转向服装(重庆观音桥农贸市场“变脸”成服装专业市场) 。

2.交易网络化,构建电子商务体系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知识经济使得服装专业市场实体交易变得越来越轻。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之间的比拼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电子商务对于商品市场、采购方式、交易手段、商业文明等综合领域的影响更形成了对传统市场的围攻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购买和体验进行了有机的分离,即“网上搜索、网下体验、网上购买” 。2011年将是实体专业市场与网贸专业市场结合互动的开始,共同迎接网络经济、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3.建设规模化,发挥复合功能优势

2011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投资规模将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服装专业市场数量从2003年的400多家猛增到2010年的千家以上,总经营面积从1000多万平方米增长到近2亿平方米。而单体经营面积更是从以往的3万~5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甚至20万~50万平方米。同时,以服装为主题的百万平方米的服装商贸城将比比皆是,并且出现了或以服装为主题或以服装为补充,经营面积达几百万平方米的市场商贸综合体和产业新城。2011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格局仍将以服装专业市场为核心、以鞋帽市场、家纺市场、小商品市场等为补充,以建材市场、家居市场、汽配市场等为商圈;以写字楼、会展中心、创意中心、物流中心等为配套的商贸综合体,进一步完善了服装专业市场复合功能。

4.扩张连锁化,扩大投资辐射能力

打造中国服装民族品牌需要建设支撑民族品牌的平台,而建设类似“白马服装城” 、 “海宁皮革城” 、“华南城”等品牌连锁型服装专业市场将成为未来服装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2011年,越来越多的服装专业市场将开始尝试成为“品牌服装专业市场运营商” 。品牌服装专业市场连锁式开发,不仅保证了品牌化专业市场的招商影响力,同时通过连锁式管理,确保了市场开发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成功招商和集成化运营奠定良好基础,更为降低服装专业市场的投资风险、实现资本化运营提供了保障。

5.招商集成化,确保建设运营协调

以往专业市场以“集群”方式展开竞争,难以体现市场本身的特性和优势,2010年,服装专业市场将逐步以“链群”的形式形成“垂直”互动,彼此之间处于共同的产业链中,不再简单地表现为面对面的竞争。即专业市场的表现不再是简单的市场外延,而是以“链”的形式,展现“供应链、价值链”的内涵,实现从“竞争”走向“竞合”的协调发展。服装专业市场对服装品牌商、代理商直接与专业市场运营商进行点对点式对接,建立“集成电路板式”招商模式,即在市场开发建设之前就展开商家集成,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小型代理商拼凑,极大地推动了服装专业市场定向、定位、定点、定制式招商,确保了服装专业市场投资、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的系统化管理。6.定位主题化,着手精准细分市场

以往服装专业市场大多进行专业化分工。2011年,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开始从“专业分工”到“主题分类” 。从大的格局看,商圈表现为服装、鞋帽、家纺等;从小的格局看,市场表现为男装、女装、童装等;而未来服装专业市场的细分直接导致专业市场的规划、定位、招商、管理的体系改变。按照主题功能进行分类,即形成了展会型、创意型、网络型专业市场。可见,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主题分类将成为新宠。

7.运营品牌化,优化资源渠道价值

专业市场不再是单纯的地产开发商,而是比肩成为专业市场运营商,构建服装专业市场的“品牌渠道” 。2011年,服装专业市场将实现从“品牌渠道”到“渠道品牌”的转变。比如广州白马、上海世贸、北京天雅等,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品牌市场建设,而是带动商家参与和共享。同时,一些商家也认识到专业市场的平台作用和品牌价值,开始整合专业市场的“品牌渠道”资源,打造“渠道品牌” 。专业市场“品牌渠道”助推了一批服装品牌运营商“渠道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借助专业市场“品牌渠道”打造代理商“渠道品牌” ,将成为专业市场与代理商新的“共赢”目标。

8.管理专业化,趋向整合分工合作

传统意义上的服装专业市场已经供过于求,开发商和投资商随便投资市场就可以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1年,服装专业市场开发商必须首先成为市场集成运营商。“建市场,找商家,大招商”的时代正在被“集成式运营”的招商方式所取代,即专业市场投资建设首先要形成一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品牌,然后进行商业资源和客户资源整合,再进行品牌商城的打造和培育,最后开展大规模的复制和扩张。从“市场开发商”到“集成运营商” ,不仅只是市场经营方式的转变,更是一个新型专业市场招商运营时代的开始。

9.采购国际化,建立国际采购平台

以往,中国服装业是一条以制造产业为纽带的“推”型产业链。恰是服装市场链式产业的形成和作用,不仅改变了以制造产业为核心的格局,也借助市场力量有效地整合了各个领域和行业资源,并协同“网贸市场、电子商务、博览会展、现代物流、短流程终端”等新商业模式进入服装专业市场领域,使网络化数字贸易采购链开始逆向整合服装市场逐步成为行业主体。2011年,中国服装业将逐步形成一条以市场产业为核心的“拉”型链式产业。一个彼此融合、互通互联的服装产业“全产业链”时代正在到来。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化地位的提升,服装专业市场国际化采购的功能也开始显现,义乌国际商贸城、上海世贸商城等国际化平台建设将成为中国专业市场的国际化建设树立新的典范。

10.投资资本化,依靠投资资本操作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市场围绕产业转,掩盖了专业市场作为独立平台和渠道的产业价值和投资价值。作为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专业市场与服装产业集群开始集中进入市场引领产业阶段,服装专业市场已经成为独立的产业——服装市场产业。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开始从关注市场本身到开始注重市场产业的价值。因此,2011年,服装专业市场开始进入到资本化运营时代。从白马服装市场的越秀基金到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资本运营,从中国轻纺城的股权并购到海宁皮革城的成功上市,无不昭示着资本的力量、投资的能量将成为新一轮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开发建设的强大动力。作者简介

胡宝钢

中国服装协会市场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专家顾问、中国著名市场产业研究专家、北京中盟创意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阳网贸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服市汇(www. f4h. cn) CEO、网贸港(www. wangmaogang. com) CEO。

发表《专业市场产业与产业链》 、 《老牌专业市场究竟如何转型》 、 《新建专业市场究竟如何定位》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产业化逆向整合》等文章近百篇。参与编写了《中国服装市场采购地图》 、《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规范标准》等行业专业书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