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系统分析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系统分析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系统分析胡大立 吴 群 谌飞龙[1]摘 要:当代经济出现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和区域化等特征,使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产业集群出发,研究创新网络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几点思路。这一关系不仅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性所体现,而且是产业集群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系统分析

胡大立 吴 群 谌飞龙[1]

摘 要:当代经济出现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和区域化等特征,使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区域经济参与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而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已经成为各区域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从产业集群出发,研究创新网络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产业集群 网络 区域创新 构建思路

一、产业集群中的网络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化特征,而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形态——产业集群在其中的作用和角色尤为引人注目。产业集群是指一群位于同一地理区域的相关企业组成的集合体,集群内部各要素之间,通过人际网络关系、价值链关系和竞争合作关系构成了特殊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产业特性、地域特性与网络特性,即产业集群首先是某产业的企业;其次是该产业的企业落户在某地;再次是落户在该地的某产业的企业与其他单位构成一个网络组织。因此,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产业以网络形式而落户于某地,形成了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其中,产业是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区域是产业的栖息地,正是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面对市场的首先是产业集群本身,其次才是各具体企业,由于产业集群整体的规模很大,集群内的人才丰富、信息多、资源共享,因而市场势力很强,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产业集群作为由五大行动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金融机构等)构成的网络型组织,其中存在着清晰的区域创新网络。在产业集群的网络中,各个结点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差别:大学与研究机构作为知识与技术的传播者,不仅可以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中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为产业集群实现激进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业之间频繁的交往与合作,导致一些渐进的技术创新不断产生;政府对共同技术研究的支持,中介机构及时地传递科技信息,金融机构的风险参与等,都为创新的直接主体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服务条件,它们的间接参与创新活动的过程,也会导致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较容易发生。正是通过五大行动主体的共同作用,产业集群内比较容易实现区域系统的创新,因此,产业集群也就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理想处所。

二、区域创新网络系统及构成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个行为主体(如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金融机构等)在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的总和。其方式是通过创新系统的主体构成有效的网络,互动创新;其目标是通过知识有效的积累、传承、扩散与增长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导致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这一关系不仅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性所体现,而且是产业集群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是指区域内各创新行为参与者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下相互合作所形成的促进创新的系统,即区域网络各个结点(如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金融机构等)在长期的协同创新中而结成的网络,并融入到区域的创新环境中而组成的系统。由于产业集群的动态性,区域创新系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不同的构成主体来共同构成其网络,但是往往一个发展成熟的区域创新系统都应该包括企业、政府机构、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

企业,是指各个专业化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商、成品的生产制造商、分包商、销售代理商、各种形式的企业服务商等,既包括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包括为数不多的大企业。企业是网络中的最重要的经济单元,也是参与创新实现创新增值的最直接的行为主体。

大学或研究机构,作为知识、技术的支撑结构,大学和各种研究机构不仅可以创造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等,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有效地促进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或市场价值的实现。

中介服务组织,包括区域内存在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

政府及公共部门,地方政府及公共部门不是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主体,但在积极营造区域发展的创新环境、促进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创新、有效规范地方市场行为以及挖掘区内潜在的创新资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机构,在区域经济实际的发展中,新产业区内往往集中了大量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在发达的产业区内,金融机构更是表现为空间的集聚。研究表明,区域内良好的银企关系,对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

根据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五大构成主体,将它们间的网络关系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区内正式的合作网络,是区域创新网络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指区域内每一个企业在其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等创造价值的活动中,选择性地与其他企业或行为主体所结成的长期的稳定的关系。其中按照不同的主体结点,可以将正式网络分为:市场交易网络,包括供应商网络、生产商网络、销售商网络;研发网络,主要是指企业在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易网络;服务网络,主要是指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网络。

第二,非正式关系网络,主要是指企业与区域内的其他行为主体,包括大学、政府等机构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其包括公共关系网络和个人关系网络。

区域创新网络的分类归纳如图1所示。

img3

图1 区域创新网络的分类

三、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网络化促进了集群中厂商之间的共同行动,强化了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结果导致了产业集群既能获得一定的规模经济,又能获得一定的范围经济。关于区域创新运行机制,目前取得共识的主要观点为学习机制,区域的集群模式实际上方便了学习过程,信息、知识、技术和经验能在区域中快速传播,从而提高了企业和机构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了整体区域的学习效应,同时也降低了创新的成本,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区域创新系统,以获得区域竞争的优势,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优势产业集聚。

基于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区域创新网络包括内部核心网络和辅助网络,以及由外部支持要素构成的外围网络等三个子系统(见图2)。由于核心网络和辅助网络两个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知识互动,构成了产业集群学习系统。

img4

图2 区域网络中各个创新主体结点之间的网络关系

我们可以看出在区域网络中:

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网络关系是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核心,把这些由企业关系构成的网络统称为市场交易网络。这部分网络关系通常又包括了供应商与生产制造商的关系,制造商与代理销售商之间的关系。

2.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辅助网络则包括:①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研发网络。这一层网络关系主要体现了集群核心要素成员之间互动学习流程,它包括了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学习机制和相互作用模式。②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政府之间的服务网络。这一层网络关系是集群辅助网络向核心网络知识流入的过程,它通过集群公共服务机构、集群代理机构向集群成员企业提供技术知识和信息支持的方式实现。这里的集群代理机构指由当地政府及集群成员共同发起设立的中介服务机构,如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质量监督委员会等,它们主要负责集群整体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协调活动以及特定企业活动。

3.集群学习过程还包括集群外围网络向核心网络知识流入,以及核心网络知识向外围网络扩散的过程,当然,外围网络向核心网络的知识流入也可能通过辅助网络的中间传递实现。集群内部的核心网络、辅助网络及集群的外围网络,所对应的学习机制构成了三个层次(见图3)。

img5

图3 区域网络中学习机制层次图

第一层次的学习机制,是指发生在核心层次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通道和过程。该类学习机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在成员企业间流动、企业间合作互动、企业衍生和人员间正式或非正式沟通四种类型。

第二层次的学习机制,是指发生在核心网络成员企业和辅助网络中的公共服务机构、代理机构之间的知识流动通道和过程。该类学习机制主要包括:公共服务机构为集群提供劳动力培训和教育、从辅助网络向集群核心网络的人员流动、知识基础设施建设、核心网络和辅助网络间正式沟通机制、公共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五种类型。

第三层次的学习机制,是指如外部技术机构对集群的技术支持、外部高校对集群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支持等。

综上分析,基于三个层次的学习机制,为集群学习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学习渠道,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渠道间的互动,为整个集群学习机制提供了完整的画面,也为产业集群建立和完善集群学习机制提供了思路。

产业集群中各个行为主体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而是通过相互间的学习机制使区域网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提升了集群的竞争力,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的创新和发展。

四、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思路

对区域来说,创新网络构建的重要作用在于保持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而实现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创新功能发挥,关键是发挥组成创新网络的各个节点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企业之间要加强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通过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通过技术转让与模仿,使技术创新较容易地在集群内扩散;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科技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技术改良,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要大力发展产业文化,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区域内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创新环境,形成产业发展和产业创新的肥沃土壤。对于区域网络系统的创新而言,文化的影响是最宏观、最具战略性的东西,但也是最广泛、最持久的东西,所以要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水平,就必须关注文化这个层次,使各种创新的网络联系根植于文化环境中,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区域创新系统。

其次,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要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服务支持。面向中小企业,解决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以及资金问题,把服务内容做专、做精、做优;要建立区域技术服务中心以及专门的技术转让机构和场所,促进技术转让的真正实现,从而不断推进企业发展过程中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功能或作用,要在区内建立一批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他们肩负着跟踪国际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和开发高新技术的使命。在某些专业领域有突出优势的大学,不仅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具体领域,而且可以聚集相应领域的顶尖专门人才,一般高校和职业高校也可以为区内经济建设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最后,要以市场目标重塑政府行为。通过加强区域内制度环境的创新,提高本地企业的学习能力,增强整体区域的学习效应,并加强与区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延伸区域创新网络的连接范围。坚持合理定位,以产业的思维和操作作为基本平台,实现效应与效益的最佳统一;坚持政策导向,面向产业,适时推动,为产业发展创设良好的软硬环境。实践证明,那些在制度及企业网络方面最有力的区域就是创新最强的区域,也是吸引投资者的最好地区。因此,政府需大力营造区域创新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盖文启著:《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尚勇、朱传柏主编:《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3.景体华主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3~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注释】

[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南昌市,330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