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

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各国的经济运行纷繁复杂,经济决策的主体数量繁多、性质各异。而经济学家们建立的供求理论、生产理论等则是对特定范围的经济现象的描述和解释。经济人假定在经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 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

各国的经济运行纷繁复杂,经济决策的主体数量繁多、性质各异。在中国,无数个家庭、千千万万企业和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都是决策单位,解决的经济问题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消费者总是企图以最小的支出得到尽可能多的消费效用;生产者总是企图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工人总是希望少劳动多取酬;雇主总是希望多得到劳动,少付报酬……经济学家尝试以较为直观简洁的方式描述、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通过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特定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将现实世界中种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梳理、分解,通过一定的表格、图形或公式加以表现,使其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并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国家和世界上的各种经济问题。

一、经济理论

经济理论是指通过把一些不重要的和不相关的经济因素抽象掉,进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简单易懂的关系的解释。这种解释既可以覆盖整个经济社会,也可以描述特定范围内的经济现象。经济理论不可能把经济运行中的所有因素都考虑在内,而必须把一些不相关的,不重要的因素剔除掉,以此对经济规律进行抽象描述,从而使经济运行更容易被理解。

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把握如下要点:

一是,经济理论是关于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描述和解释。例如产品价格与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居民收入与需求量及其变动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可以通过经济理论加以描述和解释。

二是,这种描述和解释必须是简单易懂且符合实际的,为此,就必须抽象掉那些互不相关或并不重要的因素。例如,建立有关解释和描述大学生人均月支出的经济理论时,大学生们个子的高低、长相的丑俊等显然是不重要的因素,因此应该被抽象掉。而入学时间的长短、性别、家庭条件等,则是重要的因素,应该加以考虑。同时,经济理论必须符合实际,因为经济学本身是致用之学,那些貌似精美、实则无用的所谓经济理论不过是经济理论的“伪劣产品”而已。

三是,经济理论一定要简洁明了、简单易懂。经济学家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能把复杂多样的经济现象简单化而不是相反。只有这样,经济理论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并有效发挥其作用。

四是,经济理论可以覆盖整个经济社会,解释和描述经济社会的现状和趋势,也可以就特定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加以描述和解释。例如,马克思(Karl Max)解释了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亚当·斯密解释了自由企业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起因;这些都是覆盖整个经济社会范围的经济理论。而经济学家们建立的供求理论、生产理论等则是对特定范围的经济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二、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描述和验证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经济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经济理论总是通过经济模型加以描述。经济模型可以分为几何模型、数学模型和文字模型,它们同样都可以说明和解释经济理论。

例如,图1-1揭示了某人对鸭蛋的需求现象,这是一种几何模型,同时也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为:

Q=5-10P(P>0Q>0)或

img8

img9

图1-1 某人对于鸭蛋的需求现象

Q在这里表示鸭蛋需求的数量(Quantity),P在这里表示鸭蛋的价格(Price);

用文字模型则可以表示为:“鸭蛋价格从0.3元/个下降为0.2元/个时,某人对鸭蛋的需求从2个增加到3个。”

上述三种模型在描述经济理论时各有特点。通常数学模型比较严谨,逻辑性较强,但结论往往不全面;几何模型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准确性较差;文字模型简单易懂,但对鸭蛋的需求曲线叙述起来有时显得累赘。为了准确明了描述经济理论,经济学家有时会把三种模型结合起来描述他们建立的经济理论。

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一)经济学分析的前提:经济人假定

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是经济人假定,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这一假定认为,社会生活中的经济主体(厂商、居民政府、社团等)无一例外,都具备经济人的特征或者说都是经济人。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者,经济人的理性表现在不损人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利己;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个人及其他经济主体都是经济人,都具备自利特征;由于每一经济主体的自利性,经济主体首先会做出最大努力改善自身的处境,客观上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换句话说,自利行为推动经济主体努力工作和合理生存,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

经济人假定在经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把握下述几个要点:

首先,经济主体都具备自利特征。厂商追求产出最大,成本最小;工人追求工资率最高而实际付出劳动最小;居民追求支出最小,消费效用最大;资本家追求投入资本最小而利润最大等等。这种以正当自利为特征的个人主义也正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哲学基础。试想,如果经济主体都是利他的,都在首先为对方经济利益着想,那么,经济本身就不能达到相对的均衡状态,因为社会中只要有一个主体具备自利行为,社会财富就会在其余利他者的驱动下向利己者积聚,这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经济学上所说的利己并不是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之上,与我们批评的“损人利己”和“自私自利”是两回事。经济主体的行为后果有几种组合:(1)利己,但不损人;(2)利己,同时损人;(3)既不利己,也不损人;(4)损人,但不利己。第(4)种情况即“损人不利己”,应该受到社会的坚决谴责,因为这意味着社会总体福利的减少。第(2)种行为也不值得提倡,除非给自己的利大于别人受到的损害,又有制度保证受损者得到补偿。第(3)种行为不可能持久,因为任何主体不可能以“不损人”或者“不利己”作为动力进行自己的社会活动。可见,第一种情况,即利己但不损人(也可能利人)意味着既能使社会总体福利提高,又能使经济主体有充分的动力去努力工作和合理生存。那么,靠什么来保证“利己不损人”呢?通常有三个层次的约束:法律、制度和经济伦理。因此,通常所说的“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最讲究伦理道德”和“市场经济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利者不仅不应该受到批评还应受到鼓励。因为只有允许每一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主体才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去从事经济活动,整个社会也会因此充满活力。同时,自利者也是社会一员,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自身状况能够得到改善,本身就意味着社会总体福利的增进,这有什么不好呢?自己能够解放(改善)自己,就不必要等待着别人来解放(改善)自己。如果人人能做到这点,整个社会不是就越来越富足了吗?何况,大量的经济主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往往是既利己,又利人。

那么经济学是否研究利他行为?利他主义者是不是经济人假定的例外?经济学家认为,利他主义者仍然符合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利他行为依然可以被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这是因为:

利他主义者之所以乐于助人,是由于其偏好有别于利己主义者。利己者往往有这样的偏好:助人无益于自身利益,不助人无损于自身利益。但利他者的偏好则是:助人会大大增进自身利益,会使自己心情愉悦;不助人则会大大减少自身利益,会使自己寝食不安甚至久积成病,终疾而亡。可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利他主义者同样也属于利己主义者的范畴,只是偏好不同罢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利他主义者是高尚的”在经济学家看来,不如说成是利他主义者的偏好是高尚的。

(二)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构建正确的经济理论,必须借助于正确科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经济理论不是凭空的臆想和猜测,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生活抽象的、但也是具体的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之上。经济理论从本质上讲在于探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遵循基本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

通常,成本收益法是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问题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问题,它讲究节约,追求优化,它把微观经济单位看作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因此,其决策行为必然重视成本与收益的对比状况。俗谚说“狼走狗窜,各有打算。”换句话说,经济学研究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而经济主体决策行为的重要特点是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这样,成本和收益的核算就成了经济学家分析经济主体行为的有效切入点。当然正如前面指出,这里的成本和收益是广义概念,既包括经济因素,也包括非经济因素,例如生育问题。夫妻俩生育孩子是有成本和收益的:收益就是在孩子小时当作宠物的愉悦感,孩子大了可以防老带来的安全感,以及其他收益;成本有妻子十月怀胎的辛苦,孩子生病时的费用,以及其他衣食住行费用和教育费用等。如果是重视自由的夫妻,养育孩子后失去的部分自由也是夫妻俩的成本。这样,一对夫妻要不要孩子,要多少孩子取决于生育这个孩子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情况。以后我们会知道这就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对比情况。当收益大于成本时,就会继续生育,当收益小于成本时就不再生育,均衡的生育数量是成本等于收益,即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的孩子数量。在农村,多养育孩子几乎不需要什么额外成本,大概加个碗就行了;而且生多了孩子还有规模效益,比如老大的衣服老二穿等,边际成本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递减的趋势。但是收益很大,这是由于农村的劳动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以及实现望族大户的考虑。所以,在农村推行计划生育总是很难,这里有一定经济学道理,并不只是农民的愚昧所致。

可见,成本收益对比法是经济学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经济主体行为的一贯特点。

遵循成本收益法对经济现象分析并构建正确的经济理论时,还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分析程序。经济学家们认为,科学的分析程序应该是:

(1)选定准备分析的经济现象;

(2)把互不相关的或无关紧要的经济变量抽象掉;

(3)分析并提出假设;

(4)搜集相关的数据进行检验;

(5)进一步修正提出的假设并建立符合实际的经济理论。

需要指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理论必然具备三个特点:第一,经济理论不是永恒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过去正确的经济理论在今天看来未必是正确的,符合今天实际情况的经济理论明天未必依然如此。为此,经济理论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第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理论。同样的经济理论在一个国家是真理,在另一个国家可能是错误,因为基本的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第三,任何经济理论必然是可以被证伪的,即可以列举出例外的情况加以反驳,通过反驳,对经济理论进行修正或完全推翻。这也意味着经济理论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理论能够被修正或推翻,本身也意味着经济学得到了发展。

(三)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在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以后,我们再介绍经济学的两种重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经济学的实证分析重点在于研究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同时解释经济现象的原因和后果。例如,假定中国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为知识分子发放高额补贴,则经济学的实证分析重点研究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为什么这么做?其后果是什么?中国目前的财政收入能允许这么做吗?如果这么做,大规模的补贴可能来自哪几个主要途径?这些都是实证分析的范畴。

实证分析不涉及到价值判断问题,更不涉及“好”与“坏”、“应该”与“不应该”的问题,这些正是规范分析的任务。经济学的规范分析重点研究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问题,它对一种经济主张做出“好”与“坏”、“应该”与“不应该”的判断。例如在上例中,经济学的规范分析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境况,值得吗?把钱用于其他方面是否会更好?如果这么做,大规模的补贴应该来自哪几个途径?增加税收是否是最好的办法?等等。这些都是规范分析的范畴。

由于规范分析通常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因此,规范分析得出的经济理论一般不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检验,因为不同的经济学家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人们经常谈到的“五位经济学家会有六个不同的观点”,说明了经济学家们更容易在规范分析方面产生观点上的分歧。

关于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哪个更有用,至今在经济学家中存在重大分歧。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规范分析无法得到检验,分析结论掺杂着严重的个人喜恶,因此,这样的分析不是科学的分析,这样的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只有实证经济学才符合科学分析的逻辑和程序,才能得出令人信服而又有价值的理论。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实证经济分析只能解决一些小问题,经济学中的重大问题无一不是最后落脚到规范分析上。而且,由于人们总是有一些基本的大家都认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只要经济学家们保持客观的研究态度,就可以得出科学的经济理论。

需要说明的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都是十分有用的分析方法,且能够互相补充,更加深刻地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例如,在上面例子中,对提高知识分子待遇的实证分析不可能离开规范分析,因为经济学家们必须首先研究此一举措值不值得,必须首先回答“应该”还是“不应该”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其他问题。而且,此一举措一旦付诸实施,则必须研究“什么样的资金来源是更好的”这一问题,同样是规范分析的内容。与此同时,规范分析也离不开实证分析。要对这样的举措做出“好”与“坏”、“应该”与“不应该”的评价,首先必须弄清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这正是实证分析的内容。

进一步说,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规范分析的观点对实证分析的主题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实证分析之所以更多地去研究劳动力市场而不是养鸡场,重要的原因乃是这些实证经济学家们有一个基本的伦理判断:人比鸡更重要。其次,实证分析的结论指示人们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目标。例如规范分析可能认为,社会应该改善穷人的境况,则实证分析会指示政府怎么去做,减税、补贴、高工资率,还是使他们首先接受职业培训?这些做法的后果分别是什么?

由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在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独特性,经济学家通常也把经济学划分为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

讨论

下面哪些说法是实证的,哪些说法是规范的?

1.这辆车15.6万元,性价比很合适!

2.政府应该管管现在中国的地产商,我们的房价-收入比已经比很多发达国家高出好多倍了,房价太贵了。

3.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4.我国的外汇储备额全球最高,目前第二位是日本。

5.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

6.大学英语四级合格的分数线是425分。

(四)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打开经济决策王国的钥匙。可以认为边际分析法与管理决策优化密切相关。

“边际”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增加的”的意思,“边际量”也就是“增量”的意思。说得确切一些,自变量增加一单位,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比如说,生产要素(自变量)增加一单位,产量(因变量)增加了两个单位,这因变量增加的两个单位就是边际产量。或者更具体一些,运输公司增加了一些汽车,每天可以多运200名乘客,这200名乘客就是边际量。边际分析法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一单位,因变量会变动多少的方法。

经济学家提出“边际”和“边际分析”的概念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为了做出更正确的决策。经济学家常说,理性的经济人要用边际量进行分析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以用最后一名乘客的票价这个例子来说明边际分析法的用处。当我们考虑是否让这名乘客以30元的票价上车时,实际上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这两个概念。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成本(因变量)。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增加这一名乘客,所需磨损的汽车、汽油费、工作人员工资和过路费等都无需增加,对汽车来说多拉一个人少拉一个人都一样,所增加的成本仅仅是发给这个乘客的食物和饮料,假设这些东西值10元,边际成本也就是10元。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收入(因变量)。在这个例子中,增加这一名乘客增加收入30元,边际收益就是30元。

根据边际分析法做出决策时就要对比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增加这一名乘客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让这名乘客上车就是合适的,这是理性决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让这名乘客上车就要亏损,这是非理性决策。从理论上说,乘客可以增加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为止。在我们的例子中,让这名乘客上车是一种理性的决策,无论那个售票员是否懂得边际的概念与边际分析法,他实际上是按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一原则做出的决策。

在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法的提出不仅为我们做出决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且还使经济学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边际分析所表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变动的关系可以用微分来表示。由此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数学在经济学中运用十分广泛,对推动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起到了重大作用。

四、经济学中图形的运用

我们在前面的经济模型中提到了几何模型、数学模型和文字模型,三种模型经常混合使用,以更好地说明经济问题。其中几何模型最为直观,几何模型可以表现为散点图、柱状图、饼形图等多种情况,最常用也是本书中主要使用的模型是由两个变量、横纵坐标和一条光滑曲线(直线)组成的图形。想要通过图形快速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一是,经济学的图形实际上表示的是横坐标变量和纵坐标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坐标变量一改变,整个图形所表示的含义也就完全改变。如图1-2所示。

img10

图1-2 某城市一年温度变化和西红柿产量变化图

二是,两个变量的关系包括正相关(曲线右上方倾斜),负相关(曲线右下方倾斜)和不相关(曲线竖直或水平)。如图1-3所示。

img11

图1-3 两个变量的关系

三是,横轴变量增加,曲线右移。横轴变量减小,曲线左移。(纵轴变量增加,曲线上移。纵轴变量减小,曲线下移。如图1-4所示。)

img12

图1-4 曲线的左右移动

四是,曲线的最低点一般代表变量的最小值,最高点代表变量的最大值。如图1-5所示。

img13

图1-5 曲线最低点和最高点

五是,多条曲线组成的图形。

我们在分析复杂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在一个图形中表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曲线,有时还会进行两个或多个图形的对照比较。此时这些曲线的横纵坐标往往相同,或至少有一个是相同的,要注意曲线之间的关联。

(1)相交。相交是曲线关系中最常见的,交点处一般表示均衡或相等的状态。例

如第二章中供求均衡。

(2)相切。切点位置很关键,一般表示某一变量的极值。例如第三章中的预算线和无差异相切表示同等预算下消费者效用最大。

(3)函数关系。有时会在一个图形中出现具有函数关系的几个变量,此时变量对应关系非常关键。例如第四章中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关系图。

本章经济术语

经济物品 Economic Goods        选择Choice

经济学 Economics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s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产量 Quantity价格Price

成本收益法 Cost and Benefit Analysis 边际Marginal

实证经济学 Positive Economics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

思考与训练

一、基础知识运用

(一)选择题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C.规范经济学D.生产什么的问题

2.经济学可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D.以上问题均正确

4.“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

A.规范的表述B.实证的表述C.否定的表述D.理论的表述

5.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

A.人们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做出最好的决策

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做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6.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

7.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8.稀缺存在于( )。

A.当人们的消费量超过需求时B.富有国家中

C.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D.穷困的国家中

(二)判断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

3.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4.“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

5.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

6.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

7.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8.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

二、作图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00-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如下,单位亿元。

img14

请根据以上数据描点画图,画出中国2000-2009年国民经济走势图,并分析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img15

三、理解与分析

1.学习经济学有何意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

2.请分别列举个人、学校、社会和国家资源稀缺的例子,说明选择的必要性和选择的机会成本。

3.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总结了很多现象,并为它们取了有趣的名字,例如本章中提到的“鲇鱼效应”,很多效应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你知道下面的名词都代表什么意思吗?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和它们是吻合的?

蝴蝶效应羊群效应墨菲定律木桶定律马太效应手表定理

彼得原理二八法则酒和污水定律邦尼人力定律破窗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