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代理论与经典思想之间的关系

当代理论与经典思想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当代理论与经典思想之间的关系为国际关系理论史正名的工作,并不是出于对词语的兴趣。不过,结合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特性,大抵有两条原则是必须的。虽然国际关系理论缺少自己的经典,但却有一部古代著作被称作“国际关系研究中唯一得到认可的经典之作”,这就是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第二节 当代理论与经典思想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史正名的工作,并不是出于对词语的兴趣。我想廓清的,是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其思想来源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国际关系理论不是无本之木。作为年轻的理论,它固然反映着对现实的探求,却无法割裂与人类思想史所具有的联系。传统智慧中虽未包含独立的国际“理论”,但以两种途径对现代理论发挥着影响。首先,过去的思想家在其著述中,会对国家或类似国家的组织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作出专门的思考,并直接或间接地被现代学者所引用,如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等。其次,国际关系自身是人类及其组织的普遍关系中的一部分,关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般性思考,也会被国际关系学者在自己的理论中予以借用或类比,例如,霍布斯对于人类自然状态的描述就常被用作阐述国家间战争状态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国际关系理论与其思想渊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一点或许更为重要、更需引起我们的注意。思想无非是外部环境在主观思维中的映射。过去的思想反映着当时的环境——后者同现代社会具有种种区别;过去的思想也产生于传统的思维——后者同现代观念存在深刻差别。例如,我们能否不顾15、16世纪的意大利所特有的政治状况而在现代理论中引用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我们又能否不顾13、14世纪的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观念与思维传统而以但丁的“世界政府”论来为全球化理论寻找支撑?由于国际关系理论缺少通延至今、一以贯之的历史脉络,也缺乏长期以来解读经典的历史传统,因此它与其思想渊源之间的区别,必定会大于哲学、政治学等传统学科。

行文至此,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前文所提及的那个研究者普遍承认的观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传统思想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过,经历了以上的探讨,我们却能够从这一点向前,思考一个更为深入的问题: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如何阅读经典?这又可以进一步分作三个子问题。

问题一:经典是如何被阅读的?

这是一个事实性的问题,我们所需要探究的,是国际关系理论家在各自的论述中对经典已经进行了怎样的解读。只要稍作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种颇为混乱的状况。和政治学或哲学不同,国际关系学没有一脉相承的理论史,因而它也不像这些学科一样具备固有的经典。人们常常会从浩如烟海的思想史中发掘出前人对国际关系的论述,从而不断地发现这一学科“被遗忘的奠基者”(Les Fondateurs Oubliés)。(17)即使是对于某些公认的国际关系“经典”,研究者在解读时也往往带有功利色彩,甚至不乏断章取义的情况。扬(Beate Jahn)归纳了当代国际关系学者对经典文本的三种运用方式:“其一,经典作家经常被引用为当代理论观点的先驱(如英国学派将自己的思想追溯至格劳秀斯、尼采和黑格尔)……其二,经典作家被用以解释当代的政治发展,或是证明甚至宣传特定的外交政策(如借用康德来支持与鼓吹民主和平论)……最后,经典作家被用来界定或建构当代的理论论战或政治辩论(如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论被看作是康德传统与霍布斯/马基雅维利传统之争)。”(18)基恩(Edward Keene)也不无辛辣地指出:“大多数关于国际政治思想史的研究,都强烈地受到20世纪末期人们对于世界的思考方式的影响;这些研究常常将当代的观念投射到过去,由此说明一些伟大的思想‘传统’——这样的‘传统’与我们当前的问题和辩论全然吻合,这是多么令人生疑的巧合。”(19)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对经典作出了深刻的解读,但必须承认,或许正是由于缺乏传统而急于寻找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界在运用经典时,往往显得较为草率且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从而带来了不少明显的误读。(20)

问题二:经典应当被如何阅读?

这是个极厚重的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够给出权威的答案。不过,结合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特性,大抵有两条原则是必须的。首先,国际关系学者不是古典学者,阅读经典的目的并非校勘、注解,而是要吸取养料化为己用;其次,虽然我们无法抛弃固有的视角,但应尽可能移情于其中,理解经典的原意。简而言之,既不应“以我注六经”,又不应“以六经注我”,而应以过去的思想启迪我们思考现实。但是,鉴于国际关系理论界对经典的运用现状,后一条原则恐怕在当前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期望从经典中获得构造当代理论大厦的材料,研究者必须首先认识经典本身,知道它们的产生环境和思想特征。若是将现在的固有观念“投射到过去”,仅截取合乎己用的文字篇章,那么这无非是用自己的观点来说明自己,只不过将经典作为对既有理论的装饰。因此,国际关系学者在阅读经典时,大概先要下一些“解释学”(21)或“朴学”的工夫,由字通词,由词通义,而不能仅仅读几遍译本就遽下结论、草率引用。

问题三:经典如何对理论作出启迪?

这同样是一个庞大而无法通论的问题。不同的经典可能以各种方式在现代理论中延续自己的生命,即使是同一部著作,在不同的研究者眼中也可以具有不同的价值。这里只需要强调一点:既然经典思想同当代理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那么这种联系或延续性固然可以让我们以之为鉴,而其中的区别甚至断层却也并非毫无价值。首先,“对(思想的)断裂之处予以特别关注,有助于阐明当代世界的某些方面——若非如此,这些方面通常就会被忽视”;其次,它也能指引“社会科学家注意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具有历史偶然性从而易于发生……变化的那些方面”。(22)一言蔽之,思想的差异让我们得以拓展心智,有助于突破在观察现代国际关系时所不免形成的某些固有的思维模式。

虽然国际关系理论缺少自己的经典,但却有一部古代著作被称作“国际关系研究中唯一得到认可的经典之作”(23),这就是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基于前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思考,本书试图对这部著作从国际关系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借此以一窥众,对国际关系研究者如何借鉴和应用经典进行初步的探讨,在国际关系思想史研究上作出自己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