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类新闻媒体的定义及划分标准

两类新闻媒体的定义及划分标准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两类新闻媒体的定义及划分标准(一)次行为体媒体概念界定次行为体媒体是指编辑方针相对独立于本国政府和其他国际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类似于国际行为体作用的新闻媒体。尽管国际关系理论家不把次国家团体置于研究的中心地位,但由于它们和国内政治间有着不可置疑的重要联系,因此也得承认次国家团体与国际关系是有关的。

一、两类新闻媒体的定义及划分标准

(一)次行为体媒体概念界定

次行为体媒体是指编辑方针相对独立于本国政府和其他国际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类似于国际行为体作用的新闻媒体。相对独立性是它的最大特点。这类媒体主要包括西方国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私营媒体如《纽约时报》、CNN,以及除专门的对外广播电台之外的公营媒体[1],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广播协会(NHK)等;也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国际性媒体,比如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

1.次行为体媒体的内涵

次行为体媒体的基本内涵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层面上,次行为体媒体具有次国际行为体的地位;二是在媒体与行为体关系层面上,次行为体媒体的编辑方针相对独立于本国政府和其他国际行为体。次行为体媒体相对独立的编辑方针决定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次行为体地位。相对独立是次行为体媒体的核心内涵。

(1)次行为体媒体是一种次国际行为体

次行为体媒体这种说法套用自《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一书有关媒体在国际关系中身份角色的描述。该书在讨论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层次问题时,把所有存在争议的国际行为体都罗列了出来,具体包括:个人、次国家团体、民族国家、非国家构成的跨国集团和跨国组织、由国家或国家代表组成的国际集团和组织。其中的“次国家团体”就包括了传播媒介。书中原文如下:

次国家团体有许多种形式:政党、传播媒介和无数的特殊利益集团,这些团体通过游说和制造舆论来影响对外政策。这些行为体早就成为对外政策研究的对象,不管是针对一国的研究还是(跨国)比较研究。尽管国际关系理论家不把次国家团体置于研究的中心地位,但由于它们和国内政治间有着不可置疑的重要联系,因此也得承认次国家团体与国际关系是有关的。[2]

有的学者将传播媒介作为次国家团体列为国际行为体中的一种,肯定了一部分媒体是国际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相对独立的力量,在特定意义上可以成为一种准国际行为体[3]。同时,作者也看到媒体只是主权国家行为体的一部分,因此将它称为“次”国家团体。虽然说这是一种争论中的观点,但是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不应局限于国家、国际组织等几个传统的对象范围内。这段话中将媒体与政党、国内利益集团并列,也意味着文中提到的“传播媒介”特指西方社会那些与政府保持距离的所谓自由媒体,而非政治工具媒体。

次行为体媒体的内涵包括“行为体”和“次”两个方面。“行为体”意味着它类似于国际行为体,“次”意味着它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行为体。

为什么次行为体媒体类似于行为体?成为国际行为体需要具备四项条件:有影响国际关系的能力、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在这四项条件中次行为体媒体具备了三项:它的编辑方针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报道活动能够影响国际关系,它也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因此次行为体媒体可以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类似于行为体的作用。

为什么次行为体媒体的“行为体”特征又是“次”的?因为次行为体媒体本身是国家行为体的一部分,在国际层面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满足成为行为体的四个条件中“特殊利益”一项,因此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际行为体。另外,次行为体媒体的编辑方针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它仍然要受到政府以及其他行为体的干涉和控制。正是从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来看,次行为体媒体这个“行为体”又是“次”的。

成为行为体需要具备的四项条件中,“影响国际关系的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形式”两项,次行为体媒体和喉舌媒体都具备。“特殊利益”这一项,次行为体媒体和喉舌媒体都不具备。构成次行为体与喉舌媒体之间最大差异的就是“独立性”这一项的有无。因此,相对独立性构成次行为体媒体的核心内涵。

(2)次行为体媒体相对独立性的具体涵义

次行为体媒体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处于次行为体的地位,其原因在于它的相对独立性。那么它相对独立性的具体涵义是什么呢?

国际行为体独立性含义主要指:“国际行为体应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既能够排除其他行为体的操纵和控制,独立地制定自己的对外决策和对外行为方式,独立地参与并影响国际间的相互交往,独立地运用其行为能力,发挥其职能作用。”[4]由此,具体到次行为体媒体,其相对独立内涵的具体内容就是其编辑方针相对独立于本国政府和其他国际行为体。

编辑方针独立是次行为体媒体独立的主要内容,也是其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类似于行为体作用的保证。国家行为体的执行机构——政府和跨国公司是次行为体媒体相对独立的主要对象。次行为体媒体的编辑方针相对独立于政府但无法独立于国家;部分次行为体媒体(主要是私营媒体)的编辑方针受到跨国公司的一定控制,但仍然有独立自主的空间。

2.次行为体媒体的外延

次行为体媒体的外延指西方有国际影响力的公营、私营媒体,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独立媒体比如半岛电视台等。

所有制是媒体社会组织属性中最根本的部分,是媒体的独立性的直接保障。因此具体辨别本文讨论的北美、西欧、日本和俄罗斯的有国际影响的媒体,可以较为粗糙地用所有制的标准进行划分。参照这种标准,次行为体媒体具体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首先是大众化的私营商业媒体。大众化报纸(或者称廉价报纸)最早产生在西方,大约在19世纪初崛起,尽管具体时间并不一致,但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报纸的经济来源开始不依靠政府或者政党。新闻媒体从那时起开始有了不屈服于政治势力和政府的本钱和底气[5]。其主要代表有美国的《太阳报》(The Sun,创刊于1833年);英国的《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创刊于1855年)等[6]。后来西方社会有影响力的新闻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大多属私营性质,这一点在美国尤其突出。

其次是以英国广播公司收归国有后开始创立的公营媒体为代表的媒体。西方各国创办公营媒体的初衷就是基于对新闻自由的威胁越来越多地来自市场而不是政府的判断,希望能够建立由国家资助的,同时摆脱政府和市场控制的自由的新闻媒体。从实践看,BBC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虽然事实上后来建立的大量欧洲、日本的公营媒体的独立性并不强,对政府或其他国内政治经济势力的依赖很大。但无论如何,公营媒体毕竟还不是纯粹的政府的政治工具,它们中的有国际影响力的部分媒体,具备相对独立地影响国际关系的能力。

最后是以半岛电视台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的次行为体媒体。由于各国国情差异很大,社会制度、传播制度相差甚远,简单按照所有制划分就不太准确了。比如新崛起的半岛电视台就很难分析其所有制度特点,或者新闻制度的渊源。“半岛”由卡塔尔现任埃米尔·哈马德1996年11月斥资1.37亿美元创办。由于王室成员的介入和主导,“半岛”被认为具有埃米尔个人和家族色彩。当时的设想是电视台通过经营广告获得盈利逐步偿还这笔钱,用5年的时间转变成一家完全独立的私营电视台。但是半岛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一直不理想,无法实现自负盈亏,政府每年还要补贴上亿美元[7]。尽管半岛电视台自身一直声称“是一个纯粹的私营电视台”,但是一般评论家认为半岛的体制既不是国营也不是公营,而是半官方性的。中国学者陆晔和展江在访问半岛电视台时,曾就“半岛”的四不像体制反复问半岛电视台的播出主编亚西尔·T·萨比特博士。萨比特称,半岛的资金并不是来自于埃米尔本人的私产,而是来自于卡塔尔政府。“半岛”更像是BBC的公营模式——获得政府资金但编辑方针独立。但公营广播电视如BBC、NHK都是以视听费为主要经济来源。卡塔尔只有60多万人口,国界以外收取费用几无可能[8]。半岛电视台到底是私营、公营还是国营实在不容易说清楚,但是其编辑方针的相对独立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支撑“半岛”独立性的是某种法律制度、经济制度还是个别君主的开明,半岛电视台已经在实践中用行动证明它能够相对独立于其他行为体之外并对国际关系构成影响。,

(二)喉舌媒体概念的界定

喉舌媒体是指编辑方针完全从属于本国政府或其他某一国际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本国政府或其他某一国际行为体喉舌作用的新闻媒体。其外延主要指西方的国际广播电台以及前苏联有国际影响的新闻媒体。

1.喉舌媒体的内涵

喉舌媒体的基本内涵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层面上,喉舌媒体充当本国政府或其他某一行为体的喉舌;二是在媒体与行为体关系层面上:喉舌媒体的编辑方针完全从属于本国政府或其他某一国际行为体。喉舌媒体编辑方针的完全从属性决定了其在国际社会中行为体喉舌的地位。完全的从属性是喉舌媒体的核心内涵。

“喉舌”本意是指人体的说话器官,人的日常交流必须通过喉舌进行。喉舌的这一特点,被引申出来成为传播工具的代称。“喉舌”一词最早由马克思于1849年2月7日在《新莱茵报审判案》的辩护发言中提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唤的喉舌。”[9]12月25日,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示》中又说:“报纸最大的好处,是它每天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10]

本文借用“喉舌媒体”这一传统概念的提法,用来命名在国际社会中充当本国政府或其他某一行为体喉舌的媒体。

2.喉舌媒体的外延

从喉舌媒体的两种起源看,它们都诞生或者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剧烈的国际政治斗争。这场斗争过后,前苏联继续长时间地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敌视中,所以其媒体的“喉舌”形态就一直保留下来成为常态;而在西方国家,普通媒体在战后恢复原来的状态,国家为了国际斗争的需要,出资建立了专门用于国际舆论斗争的国际广播电台,充当国家的喉舌。由此可见,喉舌媒体的外延主要包括前苏联的党报党台系统(确切地说是其中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和西方主要国家的国际广播电台。

党报党台系统中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主要是前苏联的《真理报》、莫斯科广播电台。它们在所有制上都属于国营媒体,辨析起来比较简单。西方国家喉舌媒体则比较复杂。既有国营性质的美国之音(VOA);又有公营性质的德国之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还有名义上是私营性质的马蒂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等;还有1974年前由法国政府直接管辖的对内播出的法国电视一台。

马蒂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等名义上是私营,但其资金几乎全由美国政府拨付,宣传方针也由美国国务院制定,划入喉舌媒体之列无可非议。

德国之声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属于公营媒体,其领导机构由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代表组成,理论上并不代表政府的立场。这两家对外广播电台编辑方针的自由度要比VOA等更大些,带有次行为体媒体的色彩。但是,它们各自担负着代表德、法两国进行对外广播的独特任务,并且资金全由政府拨付,而不是国内民众的视听费等等特征决定了它们对于各自政府的实际从属性质,具备喉舌媒体的特征。因此,从总体上判断德国之声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仍然应归属于喉舌媒体。BBC作为一个对外广播电台是一个特例,它以公营面目出现,既从事国内广播又从事国际广播。它的广播并不完全受政府控制,有很大独立性,BBC不属于喉舌媒体。但也有学者认为,它的对外全球广播部分属于“宣传性质”[11]

法国电视一台成立于1945年,建台初期随法国广播电视公司(RTF)隶属于法国政府新闻部。1974年后成为独立的国营企业。1987年后出售给私营企业。法国电视一台的演变过程比较复杂,但从喉舌媒体的标准看,1974年之前,它作为政府的一个分支部门,可以较为肯定地划分为喉舌媒体,而在1987年后则变成次行为体媒体。

另外诸如罗马天主教会有很多宗教电台,也类似于喉舌。由于其主要用于宗教布道,不属于新闻媒体,因此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三)两类媒体的划分标准

1.标准的两个层次

次行为体媒体和喉舌媒体的概念的内涵都有两个层次,因此其划分标准也包含了两个层次。字面上划分二者的直接标准就是它们在国际社会中不同的地位和角色。参照国际行为体的成立条件,可以发现造成二者国际角色差别的原因在于“独立性”的有无。由此可知,划分两类媒体更深层次的标准是它们的编辑方针是否相对独立于本国政府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编辑方针独立性的有无决定了二者不同的国际地位和角色。二者不同的国际地位和角色是二者编辑方针独立性差别造成的结果。因此,区分两类媒体的主要标准是其编辑方针是否独立于本国政府及其他行为体。

造成两类媒体自由度差异的根本原因可以从它们各自的起源中找到一些解释。次行为体媒体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新闻自由的追求,和对媒体经济效益、公众责任的追求。从西方国家范围讲,次行为体媒体在国际上的相对独立是其国内相对的新闻自由在国际层面的延伸和扩展。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可能还受到诸如领导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喉舌媒体诞生于激烈的国际(对前苏联而言也包括国内)政治斗争,为了提高媒体的为政治服务的效率而加强媒体的服从性,前苏联的主要新闻媒体的服从性在和平时期保留下来,而西方媒体则根据斗争需要,进行了自然分类,开办了一批专门用于国际斗争的新闻机构——国际广播电台,而原来的新闻媒体则在和平时期恢复原状。

媒体的具体划分主要根据其所有制属性进行,但很难一概而论,例如喉舌媒体所有制的复杂性就足以说明这种划分的局限。表1比较粗略地归纳了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次行为体媒体和喉舌媒体。

用编辑方针是否相对独立划分出的次行为体媒体与喉舌媒体之间的边界实际上是相对的、模糊的。像德国之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这类的公营喉舌媒体处于这条界限的边缘,不可否认其带有一点次行为体媒体的色彩。另外,次行为体媒体与喉舌媒体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如法国电视一台、还有俄罗斯的《真理报》等就从喉舌媒体转变成了次行为体媒体。

奥斯楚尔说:“媒体的实践活动总是和新闻理论有所差别。”[12]它的划分标准也有其局限,它的使用范围仅限于西方主流媒体及俄罗斯和半岛电视台。如果讨论范围扩大到全球各国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闻媒体,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用编辑方针是否相对独立的标准很难准确区分大量的处于“中间地带”的媒体。全球媒体的实际图景或许更像一条光谱,颜色是逐渐演变的,而本文讨论的仅仅是这条光谱的两端而已。

表1:各国次行为体媒体和喉舌媒体的代表

①1987年4月售给私营企业之后。之前属于国营企业。

2.澄清对两类媒体特点的一些误解

(1)独立性与影响力没有必然关联

媒体的独立性强可能有助于提高其国际影响力。但是我们无法得出次行为体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就一定强于喉舌媒体。影响力强弱不仅与媒体的独立性相关,还和特定的国际传播环境、所在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小等很多因素有关。美国之音通过其长期的始终如一的报道灌输,最终推动了前苏联的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的瓦解。喉舌媒体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与次行为体媒体相比并不逊色。

(2)独立性与政治倾向性也没有必然关联

一般认为,独立的媒体比较客观,而喉舌媒体政治倾向强。这一点的确有很多例子为证,但是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关联。次行为体媒体未必就比喉舌媒体倾向性小。“独立”只是意味着选择的自由,媒体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报道立场和编辑方针。对私营媒体而言,如果选择某种政治倾向有利于媒体自身的经济利益,它会毫不犹豫地变更自己的倾向。《泰晤士报》经常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改变政治立场,例如在1855年取消知识税的问题上,该报在大约100天内四次变化与政府的关系,一会儿赞扬,一会儿翻脸[13]。虽然这是个国内问题的例子,但部分地反映了这个问题。私营媒体的所有者从本质上对客观性及其社会影响并不太在意,相比之下它们无疑更在乎利润,除非客观性的报道能够给他们带来利润[14]。一些喉舌媒体由于其所依附的行为体持中立的外交立场,那么它的对外报道活动,也会表现出客观中立的态势。所以独立性与政治倾向性没有必然的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