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犯罪人的特征

犯罪人的特征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犯罪人在这方面具有的一般特征,对于分析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犯罪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意义。为了研究犯罪人的职业特征,各国进行调查,显示类似的结果。犯罪人的人生观具有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特征。

三、犯罪人的特征

从犯罪学的角度进行考察,犯罪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实行了犯罪行为,因而应由社会加以矫治。除了从犯罪行为对犯罪人进行研究以外,犯罪学还普遍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社会人口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方面,多角度地分析犯罪人的一般特征。

(一)犯罪人在人口学方面的特征

人口学方面的特征,主要是指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家庭状况和居住区域等特征。犯罪人在这方面具有的一般特征,对于分析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犯罪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1.犯罪人的性别特征

研究犯罪人的性别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探究犯罪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原因,了解性别与犯罪类型的联系。

世界各国的统计资料表明,近些年来,女性犯罪在某些国家虽然有些增加,但在全体犯罪人中,男性仍占绝对多数。在犯罪类型方面,男性犯罪相对集中在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中,女性犯罪则多为非暴力犯罪,如杀婴、卖淫和偷盗、欺诈、伪造等财产犯罪。

2.犯罪人的年龄特征

分析犯罪人的年龄特征,发现易发生犯罪的年龄段,探究在整个犯罪人中各年龄段犯罪人所占的比例及年龄与犯罪类型的关系。

犯罪的低龄化是各国的普遍现象,违法犯罪多发生在14~25岁这一年龄段,而且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还有日益增长的趋势。前苏联、美国、日本的统计资料都说明了这一现象。我国青少年犯罪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与青少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年人的犯罪率一直很低。犯罪学家普遍认为年龄与犯罪类型也有明显联系:青少年多实施杀人、强奸、抢劫、伤害、盗窃等犯罪;中年人多实施欺诈、贪污、侵占、伪造等财产犯罪及报复性犯罪等;老年人多实施轻微犯罪及性犯罪等。

3.犯罪人的职业特征

个人的职业状况与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经济条件、活动范围、居住状况等有着密切联系,因而与犯罪也有密切关联;同时,个人的职业状况还可为某种特定的犯罪提供机会和条件,因此,犯罪具有一定的职业特征。

为了研究犯罪人的职业特征,各国进行调查,显示类似的结果。如从工与从商或没有固定职业者犯罪率较高,公务员及其他脑力劳动者犯罪率较低等。关于职业与犯罪类型的关系,亦有类似的调查。如工商业者多有违反税法和贿赂行为,医生与司机过失杀人或犯伤害罪者较多,公务员多犯贪污、贿赂、渎职罪等。当然,虽属同一职业,因地位不同,犯罪亦不相同,但一般来说,相同职业的人比较接近与其业务有关联的犯罪。

4.犯罪人的家庭特征

所谓家庭是指以婚姻和血缘关系及法律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由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属在内的成员所组成。实践证明,家庭与犯罪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等都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父母双方的健在,更是家庭健康存在的基础。然而,由于离婚、死亡造成的一方失去配偶或父母双亡,就意味着家庭结构遭到破坏。此时,不仅在感情上和心理上给余下的成员造成创伤,而且使子女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再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很有可能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第二,不良的家庭教育。一些家庭,虽然家庭结构很健全,然而由于不同的原因,对子女缺乏良好的教育,致使其形成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或缺乏文化知识和法制观念,以致走上犯罪道路。因此,不良的家庭教育,也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不良的家庭影响。父母是青少年的启蒙老师,如果他们的素质低以及存有恶习,往往严重影响子女的成长,也成为子女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

5.犯罪人的居住特征

居住环境是指一个人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周围环境和条件。犯罪学研究证实,犯罪和犯罪人居住的周围环境与条件有关,诸如居住面积、居住状况、居住人数、居住相邻情况等。一般而言,居住条件越是恶劣越容易导致人犯罪。

(二)犯罪人在心理学方面的特征

1.犯罪人的需要特征

犯罪人的需要是犯罪活动产生的原动力。犯罪人的动机、兴趣等都是需要的变形。犯罪人的需要特征是:个人需要层次低级,畸形发展,原始的生物需要多于社会性的需要,低级的物质需要多于高级的精神需要;个人需要常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的状态之中,不可能在合法的范围内得到满足,因而满足需要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

2.犯罪人的人生观特征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的看法。犯罪人的人生观具有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特征。他们无视法纪,伦理观念混乱,道德水准低,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及时行乐,信奉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幸福观,损人利己的价值观,亡命称霸、自我显示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为哥儿们两肋插刀的友谊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观等。

3.犯罪人的情感特征

犯罪人的情感特征,是指犯罪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特征,如快乐、愤怒、悲伤、恐惧、厌恶、悔恨等特征,是把握犯罪人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犯罪人的情感具有低级性、情景性、易变性、激情性、应激性、偏执性和情感倾向性倒置等特征。

4.犯罪人的认识特征

犯罪人的认识特征,是指犯罪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对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作用特征。犯罪人的认识特征主要表现为:认识能力低,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解和预见带有严重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控制能力较差,对道德、纪律、法律规范的认识普遍低下,守法意识淡薄,良莠不分,是非颠倒,为强烈的个人欲望和私利所支配,具有反社会意识。

5.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犯罪人的意志特征,是指犯罪人自觉确定犯罪目的,并为实现该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身行动的心理过程所显示的特点。犯罪人的意志具有两极性的特点,即为达到犯罪目的而实施犯罪行为的自觉性、坚定性、顽固性和为矫治恶习而表现出的非自觉性、脆弱性、易变性;正面意志的薄弱性和反面意志的坚定性等。

6.犯罪人的其他心理特征

从智力方面看,犯罪人一般文化知识水平偏低。从气质方面看,犯罪人的气质类型中一般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且犯罪类型和方式与气质类型有关。从性格方面看,犯罪人性格中消极面恶性膨胀,不同的犯罪人类型常具有奸诈、孤僻、怯弱、残暴、懒惰、贪婪、无耻、自私、无责任心等不同特征。

(三)犯罪人在行为学方面的特征

1.犯罪人的人际关系特征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许多犯罪调查证明,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与犯罪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具体讲,犯罪人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长辈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与同志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等。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紧张,他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或受人际关系的逼迫走上犯罪道路。尤其是朋友关系,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交了坏朋友就有可能被朋友领上犯罪的道路。进而,同学、同事、师徒的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隔阂、矛盾和紧张等,都可能是犯罪的导火索。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预防犯罪的一条根本途径。

2.犯罪人的文化程度特征

所谓文化程度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或受教育程度。中外犯罪研究均证明,犯罪与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犯不犯罪的问题上。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受教育的程度或年限与犯罪数量成反比,即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或文化程度越高,所受教育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犯罪。相反文化程度越低,所受教育年限越短,或根本没有受到教育的人,犯罪次数或数量就越多。第二,在犯什么罪问题上。研究中发现,文化程度不只与犯罪数量有关,而且与犯罪类型有关。文化程度越低的人一般犯抢劫、盗窃、强奸等犯罪;文化程度高的人,要么不犯罪,要么职务性犯罪较多。但文化程度绝不是衡量犯罪与不犯罪,犯什么罪的唯一因素。文化程度低的人不一定都犯罪,文化程度高的人也不一定都不犯罪,加之个人的情况及其他因素还有所不同,因此,也绝不能一概而论。上述只不过是一般的规律,特殊情况另当别论。

3.犯罪人的社会地位特征

所谓社会地位,是指人或团体在社会关系或阶层中所处的位置。事实上,社会中每个人都处于高、中、低不同的社会地位,一般情况下,处于中、低层社会地位的人要比处于高层社会地位的人更容易犯罪或更容易犯一般的罪,甚至容易犯被抓获的罪。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地位与犯罪的类型有关。通常情况下,社会地位低的人多从事抢劫、盗窃、伤害等类型的犯罪;而社会地位高的人多从事商业性犯罪、职务性犯罪、渎职犯罪、受贿犯罪等。第二,社会地位与犯罪次数和数量有关。一般情况下,社会地位高的人不轻易犯罪,就犯罪的数量或绝对值而言,社会地位高的人犯罪总数不会高过社会地位低的人的犯罪总量,而社会地位低的人不仅个人犯罪次数多,而且犯罪总量也比社会地位高的人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