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的犯罪人研究

美国的犯罪人研究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司法部2009年9月的报告显示,美国12岁以上公民2008年共经历490万起暴力犯罪,1630万起财产犯罪,13.7万起个人盗窃犯罪,其中暴力犯罪的发生率为每千人19.3起。美国官方犯罪统计显示,在被捕的人犯中,男女比例为4∶1;在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人犯中,男女比例为9∶1。

一、美国的犯罪人研究

在美国,犯罪学家经常从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两个角度来研究犯罪人。犯罪人的社会属性包括社会阶层、年龄、性别和种族等方面。犯罪人的生物属性包括犯罪人的体质、遗传以及其他相关的生理因素等。

(一)犯罪人的社会属性

1.社会阶层与犯罪

美国犯罪学家认为犯罪与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有关,处于低阶层的公民往往要比处于中、高阶层的公民犯更多的罪。官方统计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

对此的解释主要有三:首先,那些处于低阶层的公民通常不能像处于中、高阶层的公民那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他们所期望的商品和服务,他们便以盗窃或贩毒等非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这类犯罪通常被称之为“工具性犯罪”,即以犯罪为工具或手段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其次,处于低阶层的公民地位卑下,心理上总因不能成功而受到挫折,便对促成他们处于这种地位的社会结构不满,常常从事强奸和伤害等暴力犯罪,借以发泄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补偿长期以来心理上所经受的挫折,这类犯罪被称之为“发泄性犯罪”。最后,那些长期处于低阶层的公民还会通过暴力犯罪来树立强壮的自我形象,以平衡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卑微的社会地位,这类犯罪通常被称为“对自卑的过度补偿”。

另外,也有些犯罪学家认为犯罪与社会阶层无关,官方统计资料所证明的这一点是由于司法机构对不同阶层公民的执法尺度不同造成的,这反映了不平等的司法现状。因为犯同样的罪,低阶层的公民比中、高阶层的公民更容易被警察逮捕、被检察官起诉、被法官定罪。

这些犯罪学家运用了青少年自我报告违法行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集中了某些能代表社会各个阶层的青少年,让这些青少年在匿名的情况下如实报告自己在过去一定时期内都从事了哪些违法行为,无论是否为警方破获。研究发现,各阶层青少年自我报告的违法犯罪率大致相同。犯罪学家据此断言:犯罪与阶层无关,官方犯罪统计中不同阶层犯罪不同的现象,是由于不平等的司法实践造成的。

但是,又有犯罪学家对青少年自我报告的方法提出了疑问,认为这种方法不能区分轻微的违法行为和严重的犯罪行为的界限。调查发现,中、高阶层的青少年多倾向从事使用假身份证、小额盗窃和使用兴奋剂等轻微违法行为;而低阶层的青少年则多从事夜盗、伤害、抢劫和破坏财产等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果考虑到各自所从事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低阶层青少年的犯罪率仍然高于中、高阶层的青少年,所以他们认为青少年自我报告的结果也不能否定犯罪与社会阶层的相关性。

2.年龄与犯罪

美国的犯罪学家发现,年龄与犯罪成反比。少年的犯罪率高于成年人,成年人的犯罪率高于老年人。官方统计资料显示,占全美总人口6%的15~18岁的青少年所犯的罪行占全国全部犯罪的15%,占被联邦调查局列入统计指标的严重犯罪的25%;相反,45岁以上的成年和老年人占全美总人口的30%,但他们的犯罪数量却只占全部犯罪的6%;老年人的犯罪率更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占12%,而他们的犯罪在犯罪总数中却只占1%以下。(1)

美国犯罪学者的研究还表明: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财产犯罪为16岁,暴力犯罪为18岁。65岁以上的男性老年人一般只犯与酗酒有关的罪,65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一般只犯小额盗窃。美国司法部2009年9月的报告显示,美国12岁以上公民2008年共经历490万起暴力犯罪,1630万起财产犯罪,13.7万起个人盗窃犯罪,其中暴力犯罪的发生率为每千人19.3起。

此外,全美犯罪被害者调查也证实年龄与犯罪相关。根据暴力犯罪被害者对其攻击者的年龄判断,12~17岁年龄组少年的暴力犯罪率比18岁以上的成人要高1倍以上;18~20岁年龄段的青少年的暴力犯罪率比21岁以上的成年人要高3倍以上。2008年,美国共有1494名18岁以下的儿童被杀。从1985年至2002年,被关押的青少年增加44%。(2)

3.性别与犯罪

美国三种主要的犯罪统计——官方统计、被害者调查和青少年自我报告都一致表明男性的犯罪率高于女性。美国官方犯罪统计显示,在被捕的人犯中,男女比例为4∶1;在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人犯中,男女比例为9∶1。(3)全美被害者调查结果证实,18~20岁的男性成年人的犯罪率为同龄组女性的10倍;青少年自我报告的结果也表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犯更多的重罪。

美国学者对此的解释有四种。第一,从其本身来讲强调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女性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使得她们不像男性那样容易犯罪,男人则更具攻击性。第二,认为男女犯罪率的不同是由于司法机关对犯了罪的公民处理不同造成的。女性在传统上一直处于受照顾和被保护的地位,表现在刑事司法上便是警察倾向于少逮捕或尽量不逮捕女性,检察官和法官在起诉和定罪上也是如此。反映到犯罪统计中便是女性的犯罪率远远低于男性。第三,将男女犯罪率的差异归结为社会化的结果。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接受教育,向着贵妇人的标准发展,而男性则不容易接受教育,社会为其树立的标准也都是强者,因此男性会比女性更容易犯罪。第四,认为男女经济及社会地位不同是其犯罪率不同的原因,妇女始终处于次要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其犯罪率也自然会处于次要地位上。

4.种族与犯罪

美国的犯罪统计表明,少数民族,主要是黑人的犯罪率比白人要高。

官方犯罪统计显示,黑人在全美总人口中仅占12%,但其犯罪在全部犯罪中所占的比例却高得多,暴力犯罪为46%,财产犯罪为30%。(4)2009年10月,美国平均失业率为10.2%,黑人失业率上升到15.7%,西班牙裔人失业率上升到13.1%,而白人失业率为9.5%。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报告,33%的白人拥有大学学历,但黑人只有20%,拉美裔人只有13%。据美国司法部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美国每10万黑人中有3161名男子和149名妇女被关押在监狱里。(5)

种族与犯罪是个与政治联系很紧密的敏感问题,美国学者对其解释大体有四种:一是认为黑人的犯罪率天生要高,这是由他们的种族劣根性所决定的。二是认为黑人犯罪率偏高是由于刑事司法机构不平等的司法实践造成的。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警察不愿意在白人居住区巡逻,而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黑人区内,所以他们在黑人区发现犯罪的机会比在白人区要高得多。而且,即使发现了犯罪,警察也不愿意逮捕白人,检察官也不愿对白人起诉,法官也不愿定罪判刑。三是认为黑人犯罪偏高是由于其在美国社会结构中低下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四是将黑人犯罪偏高归结为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冲突而白人文化又占据统治地位这种社会文化冲突的结果。

(二)犯罪人的生物属性

美国学者对犯罪人生物属性的研究分为传统犯罪学派和犯罪学派。传统犯罪生物学又分两派:一是遗传学派;二是体型学派。

遗传学派追溯犯罪人的家庭史,认为犯罪的人大多具有犯罪的家庭史。这一学派中两个最有名的研究分别是对卡里坎克家族和对朱克斯家族的研究。有学者研究了被称为“罪犯之母”的埃达·朱克斯的1000个后代,发现其中有280个乞丐、60个窃贼、50个妓女、7个谋杀犯、140个其他类罪犯,40个人带有性病,还有其他一些违法类型的人。得出结论:犯罪与家族遗传有关。

体型学派认为罪犯都具有易犯某种罪行的体态特征。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谢尔登。谢尔登将人体分为三种形态:运动员型、腹体型和外胚层型。运动员型体态的人肌肉发达、有一副运动员的外表。这种体型的人活跃、好斗,有时很狂暴,最容易犯罪。腹体型的人体态臃肿、动作迟缓,为人很冷漠。外胚层型的人瘦长、聪明但不善交际。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逐渐否定了传统犯罪生物学的结论,代之以现代犯罪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化学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和基因等与犯罪的关系。

1.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

(1)生物学家认为,人体必须摄取一定数量的化学物质和矿物质,如果二者不成比例,就会引起大脑功能失调甚至损害,导致行为失调。犯罪学家还发现犯罪与维生素B3、B6以及维生素C缺乏有关。此外他们还怀疑饮食中的糖和糖的含量过高也与犯罪有关。斯蒂芬·舍恩塞勒曾对被监禁的犯人做过一个试验。他选取了276名他认为受糖含量过高影响的犯人,用蜂蜜代替食用糖。结果受试犯人在监内从事伤害、盗窃、斗殴以及不服从管教等违纪行为率比以前减少了45%。

(2)犯罪学家认为低血糖与暴力犯罪有关。当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正常的脑功能所需要的标准时就会发生低血糖,其临床表现有急躁、忧虑、沮丧、哭叫、头痛和慌张等。有研究表明,在监犯人中低血糖患者的比例比正常人要高。

(3)犯罪学家还认为荷尔蒙不正常与暴力犯罪有关。他们认为控制第二性征的男性荷尔蒙激素过高可能导致男性从事暴力犯罪。有研究表明男性暴力罪犯的荷尔蒙激素的含量比其他类罪犯要高。

(4)犯罪学家还认为脑和神经过敏容易引起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且与暴力犯罪有关。

(5)近年来,有些犯罪生物学家试图发现环境污染对犯罪的影响。他们认为食物外表的色素和其他类的人造色素可能会使食用者产生敌意和冲动,导致暴力犯罪。还有人发现血液中含铅可能会导致暴力行为。另外有研究表明,人造光源,如电视、日光灯等的辐射也容易使受辐射人从事暴力犯罪。据报道,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的结果,使该地区的老鼠个个体大如猪且极具攻击性。由此可见,环境污染与攻击性存在相关性。

2.神经生理因素与犯罪

1966年8月1日一名叫查尔斯·惠特曼的美国人在杀死自己的妻子和母亲后爬到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个塔上,用一支杀伤力很大的步枪连续杀死了14个人、杀伤了24人,最后被警方击毙。尸体解剖发现惠特曼患有恶性肿瘤。他以前也产生过难以抑制的杀人欲望,并曾就此求救过心理学家,因为他保留着有关其情感和无力控制其杀人欲望的详细记录。他还留下遗嘱要将财产捐献给一个心理卫生协会,以便使心理学家能够进一步研究像他这类人的心理疾病。(6)此案一出,犯罪学家对神经生理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才开始热起来。犯罪生物学家认为,影响犯罪的神经生理因素包括小脑功能失调、脑电图异常和其他类脑功能失调。

(1)有些犯罪学家认为小脑功能失调是某些暴力犯罪和殴打妻子、虐待子女、伤害和无动机的杀人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被调查的自杀者中有60%以上的人呈现小脑功能失调的特征。洛思·尤德尔还通过小脑功能失调来预测暴力罪的累犯,准确率高达95%。

(2)有些犯罪生物学家认为脑电图异常与暴力犯罪有关。有研究表明,杀人犯中脑电图异常的人所占的比例较大。

3.基因与犯罪

犯罪学家认为犯罪行为受遗传的影响。

(1)目前已发现XYY超强染色体的携带者容易从事暴力犯罪。

(2)双胞胎与犯罪有关系。犯罪学家认为,如果犯罪与遗传有关,那么同父同母所生的双胞胎犯罪与否的情形应该是一样的。但由于双胞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他们犯罪到底是遗传的作用还是环境的影响就成了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犯罪生物学家便对单卵双胞胎和双卵双胞胎的犯罪行为人进行了跟踪研究。单卵双胞胎是父亲的一个精子与母亲的一个卵子结合后又分裂而生,享有完全一样的遗传基因;双卵双胞胎是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两个卵子结合而成,从母亲处继承的基因并不完全一样。研究结果表明,60%的单卵双胞胎,只要一个犯罪另一个也犯罪;在双卵双胞胎中这种情况只占30%,由于双胞胎的生活环境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认为遗传基因与犯罪有关。

(3)收养子女与犯罪的关系。

为了继续研究遗传基因在改变环境后是否还对子女的行为起作用,于是犯罪生物学家又通过收养子女与犯罪的关系来确定此点。

如果子女的行为更像生父母而不像养父母,说明遗传基因的影响比生活环境的影响要大;如果子女的行为更像养父母,则说明后天的生活环境比遗传因素的影响要大。

研究表明,当生父和养父均为罪犯时,24.5%的养子女也是罪犯;当生父和养父都不是罪犯时,养子女中只有13.5%的人成为罪犯。这说明遗传和环境对犯罪都有影响。但是,如果将犯罪的养子女与未犯罪的养子女分成两组比较时,生父的遗传影响比养父收养孩子后的环境影响对养子女犯罪的作用要大。

除此之外,美国犯罪学者对犯罪人犯罪的心理原因也很重视,特别强调犯罪人形成犯罪动机和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他们认为,如果不了解犯罪人的心理过程,就永远不能理解犯罪。

总之,关于犯罪人方面的因素在犯罪原因体系中的地位,美国学者的结论与意大利学者一样,即认为犯罪人单方面的因素不能直接导致犯罪的产生,但又是一个相关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