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中国汽车工业

新中国汽车工业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任务列入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汽建成投产取得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实现了“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建厂目标,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在以后的年代里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三省一市联合组建西南轻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共享引进的五十铃车型技术分工合作生产,年产为6万辆轻型汽车。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任务列入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0-1953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下展开了建设一汽的筹备工作,1953年7月15日举行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艰苦创业,于1956年7月14日从一汽总装配线开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货汽车(图1-15)。一汽建成投产取得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实现了“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建厂目标,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在以后的年代里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8年全国“大跃进”运动开始,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汽车。仅仅几个月内,除西藏和宁夏外,各省、市、自治区有上百个厂点制造出各类汽车达200余种,试制的汽车品种重复、技术落后、水平不高、数量少。据1959年统计,全国共生产各类汽车1.6万辆,其中一汽生产1.49万辆,其余众多厂点仅生产1100辆。

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汽车行业经过“关、停、并、转”的结构性整顿,1963年全国共有汽车制造厂18家、改装车厂45家,当年共生产汽车约2万辆,形成了南京、上海、北京、济南四个较有实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南京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南京汽车制配厂,仿制苏联嘎斯51型2.5t载货汽车于1958年开始试制生产命名为“跃进牌”的载货汽车(图1-16),1966年基本形成年产5000辆的综合能力。

图1-15 CA10B型解放牌汽车

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1958年起先后试制出“井冈山牌”(图1-17)轿车和“北京牌”轿车,后因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停止试制,1960年又参照苏联伏尔加轿车图纸试制出“东方红牌”轿车,并拟建设年产5000辆的能力,后来按照中央军委要求,安排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军用轻型越野汽车即“北京牌”越野车(图1-18)。

图1-16 “跃进牌”汽车

图1-17 “井冈山牌”轿车图

图1-18 “北京牌”越野车

济南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济南汽车修配厂,1958年起先后试制出“黄河牌”越野汽车(图1-19)、“红旗牌”5t载货汽车和“黄河牌”2.5t载货汽车。1959年参照斯柯达车型试制8t载货汽车,1960年定名为“黄河牌”8t载货汽车,1963年通过产品鉴定,1966年生产650辆。

1969年9月,广大建设者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湖北十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经过近6年的艰苦奋斗,到1975年6月第一个基本车型EQ240 2t越野车(图1-20)的生产能力基本形成,后又经过3年努力,1978年7月形成了东风5t民用载货车的生产能力。

图1-19 “黄河牌”越野汽车

图1-20 东风EQ240越野车

1985年年底国家对二汽全面验收,确认其正式建成1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1986-1992年,二汽又形成了年产1.5万辆重型载货车生产能力,并将中型车能力扩大到17万辆;1993-2002年,重点开展轻轿两个15万辆能力建设并付诸实现。在2002年之后,东风先后与标致雪铁龙PSA集团提升合作、与日产集团全面合资,开始了自己“融入国际化”的步伐。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汽车行业出访考察的项目增多,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外资和引进管理,加速汽车工业的现代化。引进技术有购买方式的,也有技贸结合方式的,1981-1990年全国引进技术约170余种,建立三资企业39个,其中5个是轿车合资项目。在这期间,通过对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解决“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局面打下有利基础。

1983年,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合同,引进总质量16~40t的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图1-21),组织济汽、川汽、陕汽分工生产整车,建设规模年产重型汽车1万辆、商品发动机5000台,1986年技改项目开工,1995年验收。

1985年,南汽引进意大利依维柯S系列轻型汽车设计制造技术(共有33个车型品种)着手建设,设计纲领为整车6万辆、发动机7.5万台,1991年竣工验收。

图1-21 斯太尔汽车

1985年,国家批准以技贸结合方式,在购买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4万辆汽车的同时,引进该公司1984年投产的N系列轻型汽车动态技术;当时确定北京汽车工业公司为引进技术接受单位,用于北京二汽老产品换型。之后,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三省一市联合组建西南轻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共享引进的五十铃车型技术分工合作生产,年产为6万辆轻型汽车。另有江西、福建、武汉二省一市也共享引进的五十铃汽车技术。1986年重庆汽车制造厂与五十铃汽车公司合资成立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五十铃轻型载货汽车;江西汽车制造厂从进口五十铃汽车散件组装开始,1985年和1987年实施二期技术改造形成年产3万辆能力,1993年江西汽车制造厂与五十铃汽车公司合资组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生产2万辆。

一汽为适应产品结构调整,1983年开始研制1~2t轻型载货汽车,1984年通过技贸结合方式引进日本日产汽车驾驶室技术,开发1t和2t载货汽车系列产品,安排在吉林轻型车厂和长春东风汽车厂改扩建生产。二汽则利用已有的生产能力,发展3t轻型载货汽车,1987年通过鉴定,安排在郑州汽车制造厂扩建生产。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微型汽车进入中国市场,1983年,国家计委确定天津是全国微型汽车大批量生产基地;柳州微型汽车厂为生产点,车型向天津靠拢;吉林微型汽车厂为微型汽车改装点。由于微型汽车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加上军工企业贯彻“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方针,看好微型汽车的市场需求,原来隶属于兵器工业部的“长安”和隶属于航空工业部的“哈飞”“昌河”都先后投入试制生产微型汽车。后来,除了吉林微型车厂进入一汽集团转产“小解放”轻型汽车外,其他5个厂逐步发展为国内微型汽车的主要生产阵地,成为20世纪90年代生产微型汽车的主力军。

一汽于1980年提出老解放牌载货汽车换型,1983年9月通过国家鉴定,结束了30年一贯制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