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同时代学者之书籍交游

与同时代学者之书籍交游

时间:2022-05-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与同时代学者之书籍交游本节将要考述丁氏与同时代学者的书籍交游事迹。具体而言,双方的书籍往来,大致有以下几端:其一,魏氏为丁氏代购书籍。[51]可知傅以礼与当时一流藏书家、金石学家过从甚密,日夕研讨,傅氏与丁氏的书籍交游则有以下几端:其一,丁氏代傅氏校书。其二,傅氏借八千卷楼藏书校勘。

第二节 与同时代学者之书籍交游

本节将要考述丁氏与同时代学者的书籍交游事迹。所谓学者,此处是指不以藏书闻名而以学术见长的人物,虽与藏书家有所区别,但并不意味此人箧笥空如(否则就无法与丁氏进行书籍交游),书籍仍是丁氏与其发生交往的核心媒介,这是需要事先说明的。

(一)魏锡曾

魏锡曾,字稼孙,浙江仁和人,曾任福建浦南盐场大使。光绪七年卒于官。著有《绩语堂题跋》、《文存》、《诗存》及《碑录》。魏氏专攻金石篆刻之学,少时即好此道,太平天国之役后,益嗜金石,节衣缩食,罗致碑拓墨本。锐志著述,曾手校王昶《金石萃编》,并欲撰《萃编补石》。与赵之谦、谭献相切磋探研,意见不同,辄争论至面赤拂衣而去,次日相见欢好如初。入闽为盐吏,官事之余,不废读碑。校《唐石经》及易州刻石《老子》,正严可均之失[38]

魏丁相交,始于同治四年(乙丑),《绩语堂题跋·砚林印款书后》称“乙丑秋识松生”。就在当年,魏氏因欲配齐翁方纲手校《淳化秘阁法帖考正》,怂恿丁氏购买了“残破书一船”,事见该书周星诒手书题识:

稼老乙丑自闽归杭州,寓丁松生丙家,尝从书摊杂书中检得此册。阅数日,卖者载残破书一船,凡千数百册,寻稼老求售。冀翁评上册或在其中,因怂恿松生毕门买之。[39]

丁氏因锡曾所请,慨然作购买整船残书的豪举,由此可见两人订交后,极为相得。后丁申之子立诚又娶锡曾女为妻,结秦晋之好,由此过从益密。

具体而言,双方的书籍往来,大致有以下几端:

其一,魏氏为丁氏代购书籍。锡曾在福建任官时,曾受丁氏之托在闽购书。蒋凤藻曾向叶昌炽言及此事:“前见汪刊初印竹纸《咸淳临安志》二十四本,实价八千,亦因已有未购。然精印宽大,悦目可爱。盖此书丁松生曾托稼孙在闽买过一部。丁氏多藏本,特托闽中购寄浙杭,其少而罕见,必矣。”[40]

其二,魏氏向丁氏馈赠书籍。如《玉几山房听雨录》稿本,此书见《丁志》卷十九著录,称:“旧为新安项芷房、古润戴培之收藏,劫后归许信臣中丞,手跋以赠魏稼孙,转而赠八千卷楼。”

案,《玉几山房听雨录》,鄞县陈撰著。陈氏虽为鄞人,但长年寓居杭州,故而此书可视为杭州地方文献,而且此稿本“随笔行楷,风神遒逸,真可作法帖观”[41],有不凡价值。魏氏得自许信臣,因此书为乡邦文献,加之女婿丁立诚入杭州府学,丁氏又藏有杭人厉鹗《东城杂记》稿本,故而转赠丁氏。其间经过见此书丁丙手跋:“犹子立诚,稼孙聓也。上年以犹子入钱塘郡庠,且以寒家藏有厉徵君《东城杂记》手稿,因出遂翁所赠此册见赐。”[42]此跋作于同治七年戊辰,则赠书在同治六年。

光绪三年,又赠明正德刊本《金华正学编》,《丁志》卷九该书解题称:“光绪三年,魏稼孙鹾尹寄赠此帙。”

其三,魏氏为丁氏补抄书籍。如同治七年,锡曾借周星诒藏本为丁氏补录了元至正翠岩精舍刊本《注陆宣公奏议》[43],此本魏锡曾题手跋称:

丁君松生、周君季贶各得元刊郎注《宣公奏议》。其前序、表、札子七叶,丁本所缺,周本亦出后人抄补。右据周本录贻松生。……同治戊辰元夕锡曾在厦门抄毕,上巳后四日,记于福州。[44]

周约耕抄本《宋季三朝政要》亦经锡曾校勘,《丁志》卷七该书解题:“魏稼孙又以袁氏贞节堂本校字,并录陈鳣跋。”

又,旧抄本《宝刻丛编》,《丁志》卷十四该书解题:“此魏稼孙以海丰吴氏本校勘者。”

其四,魏氏向丁氏借书,以助校勘。如锡曾曾借校八千卷楼抄本《苍润轩元牍记》:“光绪丁丑三月,以往年苏州所得旧抄本及丁氏八千卷楼抄本合此汇校。及半,旋以他事中辍。戊寅九月,自福州来漳浦,复续为之。”[45]

此外,魏氏还曾受他人之托,向丁氏借书。如锡曾曾代李以烜向丁氏商借翁方纲诗文手稿:“往岁晤仁和魏稼孙鹾尹锡曾,知先生诗文手稿三十六巨册旧藏其乡孙氏,由孙入范,今为丁竹舟广文申、松生明府丙所得。以烜辄介稼孙郑重寓书,懃请借校,于今春自杭寄至。”[46]案,李氏后在福州据此稿刊成《复初堂文集》,时人吴庆坻称:“盖先生卒时,孤孙尚幼。文稿三十余册,流传数姓,后为吾乡八千卷楼丁氏所得。侯官李氏藏先生文残稿,刊而未成,乃假丁氏所藏全稿刻于福州,今所行《复初堂文集》是也。”[47]

魏氏还曾代丁氏辑校刊刻《西泠五布衣遗著》,详下编。

(二)傅以礼

傅以礼,原名以豫,字戊臣,号小石,后字节子,号节庵,又号灌园。浙江会稽人,隶籍大兴。生于道光七年,卒于光绪二十四年,年七十二。同治间署台湾海防同知,光绪间在闽中任太守[48]

傅氏嗜好明末史事,喜网罗残明史事、稗乘逸史,搜剔靡遗。尝欲撰《明史续编》,未成[49]。著有《庄氏史案本末》、《楚之杌》、《忠节故实》、《残明宰辅年表》、《残明大统历》[50]。傅氏亦长于版本目录之学,著有《华延年室题跋》。

据郑伟章《文献家通考》介绍,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傅氏《长恩阁书目》抄本,共著录书籍一千七百余种,可知其藏书虽不及丁氏,然亦颇富。《绍兴县志资料》卷十六傅氏传称:“性好聚书,并嗜金石,收藏之富,几与孙氏平津馆相埒……与丁丙、陆心源、赵之谦、李慈铭、魏锡曾、周星诒往来无虚日。每得珍椠佳本、秘籍精抄,辄彼此饷馈,互相赏析。”叶景葵《卷盫书跋》则称:“(傅氏)在闽时所得异书,每与丁氏昆仲书札往还,互相通假。”[51]可知傅以礼与当时一流藏书家、金石学家过从甚密,日夕研讨,傅氏与丁氏的书籍交游则有以下几端:

其一,丁氏代傅氏校书。这方面的实例有《元朝名臣事略》,《华延年室题跋》卷上该书解题“:素稔钱唐丁明府丙藏有影元刻旧抄,爰寓书借校。附以闽镌旧帙。明府属罗茂才榘勘补五千余言。”

其二,傅氏借八千卷楼藏书校勘。如《傅忠肃公文集》,《华延年室题跋》卷中该书条称:“戊辰冬,赴官三山,获交杨雪沧观察,承以残编持赠。会陆存斋观察奉檄来闽,亦出吴兔床藏书相视。复寓书丁松生大令,借得两种:一为吴州来校本,一则蓝格旧抄。”[52]又如《唐史论断》,同卷该书解题:“又从丁松生明府丙假得旧抄参互雠对,择善而从。”

其三,丁氏为傅氏传录书籍。如《鲁春秋》,《华延年室题跋》卷上该书解题:“吾友丁松生大令从海昌人士得其手稿,录副邮寄。”又如《弘光实录抄》,同卷该书解题:“此本从丁松生大令所藏虎林瞿颍山良清吟阁写本传抄。”

其四,丁氏向傅氏馈赠书籍。如丁丙曾赠以自刻《临安旬制记》(收入《丛编》),事见《华延年室题跋》卷上该书解题:“今秋丁松生大令以新刻寄赠,后增佚事十六则,乃罗榘臣茂才补辑。”

其五,傅氏向丁氏借阅书籍。如以礼曾借阅八千卷楼藏写本《张忠烈全集》(见《丁志》卷三七),并为丁丙补抄阙文。是书傅以礼手跋称:

是编从松生明府借读,暇日手校数过,是正颇多。惜所载祗《奇零草》(《采薇吟》即散附《奇零草》中)、《北征录》、《乡荐经义》暨全氏所撰《年谱》,而《冰槎集》全阙。爰据湖郡李氏旧抄潘文慎《乾坤正气集》,补所未备,汇抄一帙以赠。较之昔人还书一瓻之事,意似少厚,附识以博松老一笑。光绪甲申仲冬下浣,大兴傅以礼识于临漳行馆。[53]

此外,傅氏似曾在福建为丁氏购书。同治九年,傅氏曾向丁丙寄书两箧,可能即为所代购者,事见《闲居录》丁丙跋:“今秋越中傅节子托魏性之寄书两箧于闽中,有此书,为竹素后人雕本。”[54]

综上所述,傅氏与丁氏的书籍交往,处处体现出傅氏专攻晚明史的学术旨趣,所通假传录的书籍,基本均为关涉晚明史事者。《鲁春秋》与《弘光实录抄》,自不待言《;张忠烈全集》是南明忠臣张煌言的别集,而《临安旬制记》则记述了清兵入关后,明潞王在杭州称制至降清的史事。

(三)王棻

王棻字子庄,别字耘轩,黄岩人。先世自县南之赵奥迁东乡柔桥,称柔桥王氏。生于道光八年,卒于光绪二十五年,年七十二。同治初拔优贡,六年中举,春官不利,遂不复试。历主九峰精舍、清献、文达、宗文、经训等诸书院讲席。光绪二十三年,学使徐致祥以其学行举荐于清廷,赏加内阁中书衔[55]

棻著作极夥,广涉四部。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称:“其甥喻长霖,尝综计棻所著《玩芳草堂丛书》,凡经类五部,史类十五部,子类四部,集类五部,都二十九部,七百三十四卷(见喻氏所撰是集序)。述造之富,罕可比伦。”[56]

《清儒学案小传》称其论学不立门户,其说经以经证经,不偏于汉宋,为文不事雕琢,而持论明通。于乡邦文献尤所究心,晚年成《台学统》一百卷,裒录乡先哲自晋以来三百三十余人[57]。又辑刻乡邦文献,如《杜清献集》、车若水《脚气集》、方孝孺《逊志斋集》等[58]。王氏还曾多次预修地方志,《黄岩县志》、《青田县志》、《永嘉县志》、《仙居县志》等均出自其手,光绪二十一年,杭州方面亦延请王棻修志。

棻、丙相识甚早,同治初年即曾晤面[59],因而王氏修杭志之前,双方即有书籍往来。光绪十七年,王棻曾为丁氏抄录《王静学先生文集》,襄助丁氏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柔桥文抄》卷十三有《与丁松生书》三通,其一云:

近偶于友人案头见阁下所刻《四库图书待访目》,内有《湖山集》、《静学文集》二种,舍间偶有藏本,辄以奉贡,伏维詧入。

据此函,王棻将己藏《王静学先生文集》提供给丁丙补抄《四库》,第二函称“重订《王静学文集》二册,迻书后乞掷还”,第三函又称“十一日接读上月廿五日手教,并领《静学文集》二册”。可知丁丙录副后将原本交还王棻。南图藏八千卷楼旧藏《王静学先生文集》,定为光绪十七年王棻抄本,未知此本真系王棻手录,抑或如书札所证,为丁氏过录王棻藏本?

王棻也多次请求丁丙代为传录文澜阁本,如上一函即称:

近年以来搜集吾台文献,而《四库》所有敝庐所无者,尚有数种。如《周易爻变义蕴》、《阆风集》、《桧亭集》,其最要者也。今阅访目,知此三种阁中皆有藏本。欲恳阁下为雇写官迻书副本,交原友夏子英茂才带归。所需纸墨薪资,当交妥友寄奉。

光绪十九年,又托丁丙自文澜阁《四库全书》补抄《赤城集》阙叶,事见王棻《补刻赤城集阙叶书后》:

光绪癸巳,函托虎林丁松生丙,雇抄文澜阁书数种。因思阁本《赤城集》必尚完,续函托访。果蒙写寄,为之狂喜。[60]

除传录文澜阁本外,王棻还曾经丁丙中介,过录天一阁藏书《定轩存稿》,王棻称:

右黄文毅公《定轩存稿》十七卷,计二百四十三页内目录十九页,五万七千九百七十一字外加金存庵序九百五十七字,为天一阁藏本。由钱塘丁松生大令属余杭孙补翁广文用洋蚨六枚,雇范氏所抄每页十八行行十六字,凡诗九卷五七古、五律、七绝各一卷,七律二卷,唐县稿、江西湖北稿、邓州稿、池州稿各一卷,奏稿、杂文、行状、表志、祭文、书启各一卷,《读通鉴续编》一卷,第十七卷为附录,则祭文、传状、碑志、哀词、像赞之属也。公与谢文肃公齐名,而著述流传不及文肃之多,想天壤间惟有范氏此本,是以不惜重资购而存之,以备乡邦文献之一云。光绪丁酉七月乞巧日,装订既竟,因书于其后。[61]

更多的情形,则是王棻因所藏不足,求丁氏代为过录抄补,并就书籍内容时加研讨,如《与丁松生书》第二函称:

又刘仁本《羽庭集》六卷,其文二卷,已由杨定夫侍御从京都抄来,却分四卷而无诗。敬乞饬写官迻书惠寄,不胜感激之至。

……

再舍间所有《徐始丰稿》仅六卷,前三卷题曰“前稿”,盖元时所作,又三卷题曰“后稿”,则入明以后作也。传云,洪武十六年,帝以灵谷寺初建,敕一夔自杭州撰碑文以进。称旨,赐蟒衣采币,则《剪胜野闻》称以表文忤旨,收捕斩之,其不足信亦明矣。《灵谷寺碑》,六卷本无之,未知十四卷本有之否耶?

函中所谓十四卷本《始丰稿》,八千卷楼有藏,著录于《丁志》卷三五,为“明初刊本 黄荛圃藏书”,今存南图。

王棻抄录这些书籍,目的在于搜罗乡邦文献,以刊行之。《答顾云衢芹书》称:

其《赤城集》卷十二所阙尤多,《恩爱庵记》阙三百六十字,《重建青青堂记》阙六十九字,《与清堂记》首阙九十八字。上年函托杭城丁松生先生从文澜本抄补。岁杪函致宋常甫,已将丛书板片补刊完好矣。鄙人又托松翁抄得《周易爻变义蕴》四册、《阆风集》二册、《桧亭集》一册、《羽庭文集》一册,此皆续丛书所宜刻者也。[62]

案,清道光间浙江临海人宋世荦曾辑刻《台州丛书》,内收《赤城集》,函中所谓“函致宋常甫,已将丛书板片补刊完好”云云,宜指修补《台州丛书》书版,宋常甫疑为世荦后人。“续丛书”当指台州人杨晨所辑《续台州丛书》,此丛书刊于光绪二十四年,其中收入《周易爻变义蕴》,可能即因王氏之建言。

王棻还曾委托丁丙办理乡先贤遗书如方孝孺《逊志斋集》、车若水《脚气集》之书版,《与丁松生书》第三函称:

据示,《逊志》、《求古》两部书板需洋二百元,颇为不多,如可酌减一二成更妙。倘不肯减,即依此数订定。拟俟明年学院按台时,属其书板带至台州,过付交割可也。订定之后,再求示悉。至《脚气集》之板,当有着落,可否再恳一查为感。

双方还屡屡互赠书籍,以坚情谊,如《与丁松生书》第二函所述:

收到《阆风集》下半部一册,又承惠赠钱小庐先生《方言笺疏》六册。此书张香涛先生《书目答问》注云未见,今获刊成见赠,诚罕觏之秘笈也。又惠凌夫人《翠螺阁诗词稿》二册,夫人夙慧天成,清言如玉,同人见者咸以为工。未知能再惠一二部否?九月初五日夏价回,接到《阆风集》上半部一册,十七日由雨旸差送到《周易爻变义蕴》四册、《丁桧亭集》一册,甚感盛情,无以为报。谨奉上重校《杜清献公文集》六册、《姜北山先生诗文抄》二册、《黄岩志集校议续录》一册、《梅庵遗集》一册、《灵越赓春集》一册,谨以奉赠。

丙、棻交游,与前述杭州方面聘请王氏修志也有很大关系。光绪年间,杭州曾三度修志,延请王棻主持的乃是第三次。王氏于光绪二十一年来杭,其事大略见王棻《光绪杭州府志自序》:

光绪己卯,知杭州府事龚公嘉儁谋于应公宝时、丁君丙等,延李公榕重修《杭州府志》。其后秦公缃业、冯君一梅、濮君子潼、张君预、吴君庆坻、张君景云等继之。至丙戌而志稿成,览者以为美,犹有憾。岁甲午,知杭州府事陈公璚与仁和宰伍君桂生谋于丁君丙,属棻重纂订焉。……乃以乙未莫春,强勉赴杭,馆丁氏,翻阅志稿百数十册。条分件系,博引繁称,鲜可议者……[63]

如引文所述,王棻到杭之后,寓居丁家,获观八千卷楼藏书。事后谈及印象,王棻大有目不暇接之感:“今岁以杭州修志之役,下榻其家。见其聚书一万五千余种,计三十万卷。其富逾于四库三倍,则范氏之天一阁、鲍氏之知不足斋不能专美于前矣。”[64]

目前所知王棻获观的八千卷楼善本有:宋庆元刊本《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宋淳祐刊本《昌黎集》、宋本《韩文考异》、黄丕烈旧藏抄配明初刻本《始丰稿》、稿本《位西先生所见书目》、《刘念台先生抄稿》等[65]。观览之余,王棻还为以上诸书题写书跋,兴叹感慨,如宋庆元刊本《五百家注昌黎文集》王棻手跋称:

右《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序传碑记》一卷《韩文类谱》十卷。首载评论训诂音释诸儒名氏,唐十一家,宋一百三十七家,其余新添集注补注广注释事补音协音正误考异凡二百三十家,皆无姓氏,亦止三百七十八家耳,而曰总计五百余家,夸已。此本为宋建安魏仲举所编,庆元六年刊,见《天禄琳琅书目》。凡宋讳皆缺笔。每叶二十行,每行十八字,小注则二十三字。有山阴祁氏及朱竹垞、惠定宇名字印。其首一叶印文云:“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末署“旷翁铭”三字。旷翁者,山阴祁参政承囗也,万历甲辰进士,官江西参政。盖藏书之家,皆愿子孙世守,而至今已三易主矣。然自祁氏、朱氏、惠氏及今钱塘丁氏,皆宇内名家,珍重庋藏,不啻拱璧。则此书之遭,诚不偶矣。既为此书贺,复以贺丁氏之克继三家而兴也。光绪二十有二年岁在丙申五月九日黄岩王棻识。

借寓居丁氏之机,王棻又抄录八千卷楼藏书,补己未备,如《书白云稿后》中称:

光绪甲午,钱塘丁松生丙以新刊《徐始丰稿》见赠。其附录中有朱右《知学斋记》,为五卷本所未有。乙未客杭,寓丁氏求己斋中。问所从得,则松生所藏《白云稿》自六卷至十一卷灿然完备,《知学斋记》则卷六第一篇也。亟假其书,属友人录副以归。[66]

光绪二十二年,杭城修志告一段落,王棻临行之际,丁丙赠诗饯别,高度评价了其修志成就:“虎林文献属先生,百卷图经幸有成。不愧绛人开绛帐,待刊青史映青檠。湖山载酒资游兴,祠庙题碑振道情。杖策春风先有约,重来安稳越江行。”[67]足见两人交谊契合。

如上所述,王棻与丁氏的书籍交游以传录书籍为主,文澜阁《四库全书》为其核心。丁氏刻“待访目”以征求补抄《四库全书》所需底本,王棻遂以自藏报命;而王棻也通过丁氏从文澜阁传录所需书籍。至于王氏所求抄的书籍,多是其乡贤著述,这又与他喜搜罗刊布乡邦文献直接相关。

乾隆时兴建南三阁,允许士人入阁抄书。至同光年间,文宗、文汇两阁已毁于战火,仅文澜阁岿然独存,成为普通学人抄录《四库全书》的唯一途径。那么经由抢救补抄文澜阁书的丁氏介绍或代抄,显然是一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捷径。可以想见,在丁氏的书籍交游中,补抄与代人过录文澜阁《四库全书》,应当是相当频繁且重要的一端。王棻与丁氏的书籍交游,恰可以反映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魏锡曾、傅以礼、王棻均为晚清学者,与丁氏的书籍交游不外乎传录校勘、通假互赠,似乎与前述藏书家之交游相类似,但若仔细考察,则不尽然。

具体而言,这三位学者与丁氏的书籍交游,与其治学旨趣密切相关,各具鲜明特色。傅以礼研治晚明史事,因此与丁氏交流书籍时以明季史乘为主;魏锡曾专注于金石碑版之学,与丁氏交往的接点是金石类著作;王棻不治专门之学,取径颇广,他与丁氏交游,关注点在于乡邦文献与《四库全书》。可见三人在与丁氏的交游中,均保持有固定不移的兴趣点,换言之,即专注于某一门类的书籍,这与藏书家广搜博采、遍及四部的做法大相径庭。而丁氏能与这些术业有专攻的学者保持往来,正可说明其书籍交游之广泛与丰富多彩。

【注释】

[1]见旧抄本《合皁山志》丁丙手跋,《馆藏善本书题跋辑录》,16页,载《第二年刊》。

[2]两函俱见《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705页。

[3]《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623页。

[4]《馆藏善本书题跋辑录》,4页,载《第二年刊》。此《后汉书》著录于《丁志》卷六,为“明人重刊元大德宁国路学本”。

[5]同上,26页,载《第四年刊》。

[6]《影宋易通变跋》,《仪顾堂续跋》卷九。

[7]《松轩书录》,130页,载《第四年刊》。

[8]《馆藏善本书题跋辑录》,11页,载《第四年刊》。

[9]《所安遗集跋》,收入《仪顾堂题跋》卷十三。

[10]《武林藏书录》卷下“孙氏寿松堂”条称:“孙宗濂,字栗忱,号隐谷,仁和人。乾隆甲子举于乡,一试春官,即息辙乡里。构堂曰‘寿松’,藏书数万卷,以枕葄为荣。子仰曾,字虚白,号景高,岁贡生,候选盐运司运同。胚胎家学,赓续绪余,宋椠元雕,充牣几架,鼎彝碑版,罗列文厨。梁山舟学士、王梦楼太守相与题评考跋。乾隆癸巳,应诏进书数百种,内《乾道临安志》三卷仰邀御题,并赐《佩文韵府》全部。”丁立诚《小槐簃吟稿》卷二《题孙景高先生遗像》中称:“家承孝友为通儒,书香万卷读在口,桂香一枝折在手。《佩文韵府》拜恩赏,临安宋志邀题奖。为好古欢天语嘉,褒以世守陈编家。”可见寿松堂孙氏是乾嘉时期颇具规模的藏书家,尤以所藏《乾道临安志》进呈御览,得乾隆帝题诗,而为士林艳羡。

[11]《八千卷楼书目》孙峻序。

[12]《题寿松堂读书图为仁甫丈寿》,《小槐簃吟稿》卷六。

[13]此本一卷,今藏浙图,浙图著录为“清孙氏寿松堂抄本”。红格,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半叶八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原封题“嘉庆丙寅二月朔花海录于无梦庵□□□□”(此四字无法辨认),并钤两印,模糊不清。首无序。正文首页有“华海”白文长方印、“丁”朱文圆印、“钱唐丁氏正修堂藏书”朱文方印、“□孙读过”朱文方印、“寿松堂书画记”朱文长方印、“赐书堂藏阅书”朱文方印、“仁和孙氏寿松堂藏书”朱文方印。后附《妇人集补》。卷末有丁丙、孙峻手跋各一。

[14]孙峻《世丈丁松存先生哀辞》,《宜堂类编》卷五。

[15]1934年11月,孙氏将此宋刊本转让与浙江省立图书馆,转让始末见《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2卷5期《馆讯鳞爪》。此本今仍藏浙江图书馆,著录于《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16]陈豪生平略见《民国杭州府志》卷一三七。

[17]1935年,浙江省立图书馆举办立馆三十周年展览会,孙氏将此图送展。图中题咏录刊于《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3卷1期。

[18]《松梦寮诗稿》卷五。

[19]《跋涪翁书开堂疏》,《松梦寮文集》卷二。

[20]此本今藏浙图,有“孙康侯”、“赐书堂孙氏藏”、“仁和孙氏寿松堂藏书”等印。

[21]吴启寿《〈武林坊巷志〉及其编纂者》(《文献》1985年3期)对此事有详细考述,可参阅。

[22]《馆藏善本书题跋辑录》,3页,载《第三年刊》。

[23]《馆藏善本书题跋辑录》,4页,载《第四年刊》。

[24]此本收入《丁志》卷三三,今藏南京图书馆。

[25]《松轩书录》,63页,载《第二年刊》。

[26]《丁志》卷首。

[27]《民国杭州府志》卷一一三。

[28]《日记》:“(光绪甲午)三月廿一日,丁修甫送书来。”(633页)

[29]缪函见《章氏四当斋藏书目》卷七《士礼居藏书题跋续记》条过录。

[30]《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潘序称:“又从平斋、存斋录寄跋若干条,柳门侍读、筱珊太史、茀卿太史助我搜辑若干条。”(327页)

[31]参见杨洪升《缪荃孙集外题跋辑考》,《文献》2007年2期,165页。

[32]见《常州先哲遗书》卷前目录。

[33]《艺风堂文集》卷七。

[34]《艺风堂文续集》卷六。

[35]《艺风堂文续集》卷七。

[36]又《书札》第七函称:“浙江书局尚延一线,《汉书疏证》已成过半。”可知该函作于《两汉书疏证》刊刻过程中,即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间。

[37]《北郭集跋》,《艺风文续集》卷七。

[38]魏锡曾生平及学术旨趣见谭献《亡友传》,《复堂文续》卷四。

[39]《古刻名抄经眼录》,109页,清翁方纲手校本《淳化秘阁法帖考正》条引。

[40]《心矩斋尺牍》,24页。

[41]《丁志》卷十九本书条。

[42]《馆藏善本书题跋辑录》,24~25页,载《第三年刊》。

[43]此本著录于《丁志》卷八。

[44]《馆藏善本书题跋辑录》,10页,载《第二年刊》。

[45]《苍润轩元牍记》,收入《绩语堂题跋》。

[46]《代侯官李太守以烜跋重校复初斋文集后》,收入《绩语堂题跋》。

[47]《跋翁覃溪学士书册序》,《补松庐文稿》卷二。

[48]傅氏生平见《文献家通考》,973~975页。

[49]以上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残明宰辅年表》条,《续修四库全书总目》30册,689页。

[50]以上各书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51]《卷盫书跋》,26页。

[52]此书《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三著录有一旧写本,其上有傅以礼手跋。跋中亦言及借丁氏藏本校勘之事:“此本乃同治癸酉杨雪沧观察所赠,藏之垂二十年矣。嗣从陆存斋观察、丁松存明府假得吴兔床、吴州来两家旧抄暨一蓝格写本,遂合家藏本命子眉侄详列异同,标著脱衍,又经魏稼孙大令反覆互勘,是正良多。”

[53]《馆藏善本书题跋辑录》,18页,载《第四年刊》。

[54]见《丛编》本卷后。

[55]王棻生平见王舟瑶所撰传,收入《碑传集补》卷三八。

[56]《清人文集别录》,548页。

[57]《清儒学案小传》卷二一。

[58]见王舟瑶所撰棻传。

[59]《柔桥文抄》卷十六《赠丁松生先生序》:“钱塘丁松生大令丙,余三十年前已识其面。……光绪乙未(二十一年)黄岩王棻。”

[60]《柔桥文抄》卷十一。

[61]《书定轩存稿后》,《柔桥文抄》卷十一。

[62]《柔桥文抄》卷十三。

[63]《柔桥文抄》卷九。

[64]《赠丁松生先生序》,《柔桥文抄》卷十六。

[65]以上《五百家注昌黎文集》、《昌黎集》、《韩文考异》王棻手跋见《馆藏善本书题跋辑录》,1~2页,载《第四年刊》;《始丰稿》王棻跋语见南图藏原本;《位西先生所见书目》王棻手跋见《松轩书录》,36~37页,载《第二年刊》;《题刘念台先生钞稿》,见《柔桥文抄》卷十一。所有题跋的落款均署光绪丙申(二十二年),即王棻来杭修志的当年。

[66]《柔桥文抄》卷九。

[67]《黄岩王子庄棻寓寒家修杭州府志临别送之》,《松梦寮诗稿》卷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