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广卫星集团在中国

世广卫星集团在中国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世广卫星集团在中国1997年,世广国际有限公司打着如意算盘想进入中国市场。世广集团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广播覆盖试验。协议中还规定,任何上行广播信号均须经过世广集团与中广卫双方的共同认同。目前,世广卫星接收机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为200美元左右。

三、世广卫星集团在中国

1997年,世广国际有限公司打着如意算盘想进入中国市场。一进入中国,世广集团就开始了针对中国大陆渗透式的业务推广工作,希望能成为中国卫星广播唯一的一把交椅。以世广最初的分析,中国的广播覆盖率低、中国又在通过各种办法提高覆盖率,卫星广播是提高覆盖率的有效方法,这成为他们在中国发展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的合理理由。但八年来世广集团始终没能打开中国的市场,其原因在于中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

世广集团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广播覆盖试验。世广把卫星数字广播的覆盖试验做到了北到漠河、南到三亚、西到喀什地区,试验地点包括了黑龙江、新疆、西藏、海南等12个省、自治区、市在内的22个城市,试验形式由固定接收波及到了列车上的移动接收,合作对象也从中央级的广播单位扩展到了边防哨所。尽管其广播音质的纯净,可以达到90%区域覆盖的试验效果,以及世广独特的技术得到了中国方面鉴定单位的高度认可,但世广在中国的生意蓝图却一直没有得到中国政府在政策上的许可。中国广播电视的管理向来严格,技术引进相对宽松,但在卫星广播方面中国广电总局制定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规定中要求: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由国务院电子工业行政部门指定的企业生产,其他任何单位不得生产;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内贸易、广播电视和电子工业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销售,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在内容方面更是严格。

在经过两年努力仍打不开市场的情况下,世广集团开始在国内寻求合作伙伴,与隶属中国信息产业部的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中广卫)合作,由中广卫做世广音频广播在中国的生意。按照世广集团与中广卫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广卫作为世广在中国的唯一代理,享有世广卫星广播在中国的经营权,并负责世广业务在中国的整体运做与推广以及节目的筛选、播出和接收机的初期销售。协议中还规定,任何上行广播信号均须经过世广集团与中广卫双方的共同认同。照此看来,将卫星广播业务引入中国的世广集团在中国境内也就只有其技术和服务的产权,别无其他。(16)这是与中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不谋而合的。依现行政策,中国政府不允许外国卫星公司在中国直接经营,更不允许外国的广播业务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如果外国卫星公司一定要在中国做生意,就须承诺中国卫星公司对其业务的全权代理权,即把在中国的业务交由中国人来做。

世广集团也积极采取适应不同国家的市场策略。世广集团基于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本土文化等诸多因素在信息内容传播上有所严格要求的考虑,也出于对所在国信息主权的尊重,在系统中做了一系列特殊设计,如接收机的芯片特别设计了识别、过滤和锁定信道的功能。在中国销售的接收机,在出厂前可按中国有关部门的规定,对接收做特定信道识别功能设定,当接收机接收节目时,会自动启动解密程序,首先对广播信道的广播电台标志进行释译,若识别为中国广播电台的节目,接收机则对节目进行接收。反之,则不予接收。再如,中国国内广播电台的节目,在上行站加有中国广播电台的密码,密码格式由中国管理部门规定掌握。又如,有关管理部门还可使用世广系统的特定设备监听所有广播频道,可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直至关闭信道。(17)虽然世广集团仍在积极的努力,但在中国,如果现在要应用世广数字卫星直播系统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价格问题。目前,世广卫星接收机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为200美元左右。世广准备在国内生产这种专用卫星接收机,目标是将接收机的价格降至50美元左右。但对此项技术应用最有前景的边远地区来讲,这个价格也还是偏高。二是标准问题。到现在,国内还未制定出卫星直播系统的相关标准和卫星接收机的相关标准。三是卫星转发器租用价格。此外,还有城市接收问题和移动接收问题等。

关键术语

卫星技术、卫星数字广播

思考题目

1.卫星技术在广播领域的应用具有哪些特点?

2.在广播节目当中卫星技术具有怎样的优势?

3.卫星技术在广播应用中具有哪些发展趋势?

4.卫星技术为广播拓展了怎样的发展空间?

阅读建议

刘洪才:《广播电视卫星数字传输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刘洪才、李栋:《广播发射与卫星传输理论基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车晴:《数字卫星广播与微波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注释】

(1)车晴、张文杰、王京玲:《数字卫星广播与微波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2)陆晔等:《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3)刘洪才、李栋:《广播发射与卫星传输理论基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4)车晴、张文杰、王京玲:《数字卫星广播与微波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5)章之俭:《中国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国新闻科技》, 1997年第1期。

(6)饶立华:《电子媒介新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

(7)陈绚:《国际新技术媒介传播体系的形成对国际传播功能实现的负面影响》,《国际新闻界》, 1998年第3期。

(8)赵伯华:《世广卫星是解决广播覆盖的最佳选择——世广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专题报告(六)》,《广播与电视技术》, 1999年第7期。

(9)黄其凡:《积极采用卫星直播技术努力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科技与传播现代传播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0)江澄:《中国的卫星广播电视》,《科技与传播现代传播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11)饶立华:《电子媒介新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

(12)饶立华:《电子媒介新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

(13)陈绚:《国际新技术媒介传播体系的形成对国际传播功能实现的负面影响》,《国际新闻界》, 1998年第3期。

(14)江澄:《中国的卫星广播电视》,《科技与传播现代传播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15)张兆安:《发展卫星直播电视,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西部广播电视》, 1999年第10期。

(16)卫视传媒:《世广的中国代价——五周年特别报道》http://www.sat-radio.com/index.html

(17)闵大洪:《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叩响21世纪的大门》,中关村在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