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论假设与模型建立

理论假设与模型建立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理论假设与模型建立1.基本概念及其检验方法纽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由以下的几个假设构成:社会运用孤立恐惧来对付偏离的个体。在修正理论模型中,“面子”因素作为另一个影响因素被引入,主要是检验它对个人“表达意见的意愿”和“意见的公开表达”的影响。

二、理论假设与模型建立

1.基本概念及其检验方法

纽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由以下的几个假设构成:

(1)社会运用孤立恐惧来对付偏离的个体。

(2)个体感受到持久的孤立恐惧。

(3)由于孤立恐惧,个体不断尝试评估意见气候。

(4)评估的结果首先在公开场合影响个体的行为,尤其是透过彰显或隐藏自己意见的方式,例如:发言或沉默。

连结这四个假设并解释了民意形成、辩护及改变的状况。

检验这些假设,必须要将它们转化成可以测量的指标,转化成问卷中的问题。因此提炼出四个概念:“对孤立的恐惧”、准统计官能(感知意见气候的能力)、表达意见的意愿、意见的公开表达。对这些概念的检验方法具体为:

“孤立恐惧的检验”——量表,用来测量个人孤立恐惧的程度深浅。看看有着不同程度孤立恐惧感觉的个人在发表个人意见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准统计官能”——在问卷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和你年龄相仿的大学生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发表意见”——“火车实验”。具体方法为:在询问完被访者对某一话题的意见和对意见气候的估计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有一次单独一人的几个小时的火车旅行,身边有人在谈论……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你愿意参加到讨论中去?”同时,在这个问题后又加上一个问题,“假如把讨论的环境设成是在你的宿舍,你加入谈话的可能性是怎样的?”

“意见的公开表达”——在研究者人为设定的情境下,被访者会采取什么样的做法,以实际的行为表现作为最终意见的公开表达。

同时,“面子”这个概念对我们并不陌生,它几乎是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交往。[6]被视为是中国人的素质或国民性的首要特征,是一把“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素质这把号码锁”的钥匙。[7]“面子”作为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在中国人的人际互动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也是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成分。”[8]可以说,选择“面子”这个概念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代表中国人的一种典型心理特征。

本文试图把面子问题作为影响个人公开发表言论的一个因素,探讨它在“沉默的螺旋”现象中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问卷中直接提出“面子”这个概念,通过一个问题和一个量表来测量个人对“面子”的重视程度深浅。如“在你的生活中,多大程度上你会考虑到‘面子’问题的影响?”接着用量表的形式来进一步测量个人在哪些方面会顾虑到“面子”问题。

2.基本理论模型

基本理论模型主要是针对“沉默的螺旋”本身的检验,并没有加入“面子”概念。综合前边提出的几个概念,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揭示的关系,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基本理论模型:

img13

相对应的假设如下:

H1:如果个人意见和优势群体的意见一致,他将倾向于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

H2:个人意见和优势群体意见的一致性越高,他表达意见的意愿就越高。

H3:个人意见和优势群体意见的一致性降低时,“对孤立的恐惧”就会提高。

H4:惧怕社会孤立的个人,更倾向于不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

H5:惧怕社会孤立的个人,更倾向于不会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的一个假设检验了发表意见的意愿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关系。

H6:越多的人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实际意见的公开表达就会越多。

3.修正理论模型

在基础理论模型中,主要是解释和检验“沉默的螺旋”现象的发生情况。在修正理论模型中,“面子”因素作为另一个影响因素被引入,主要是检验它对个人“表达意见的意愿”和“意见的公开表达”的影响。因此,“对孤立的恐惧”不再成为影响个人意见发表的绝对的常量。

修正理论模型:

img14

由于以上的变化,因此最终新加入的假设为:

H7:对“面子”的重视程度越高的个体,他表达意见的意愿越趋向于呈现极端的方向。

H8:对“面子”的重视程度越高的个体,他意见的公开表达越趋向于呈现极端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