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简论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

简论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简论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在广播电视的宣传中,播音的宣传性特征是不容置疑的。宣传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使播音艺术独树一帜,在广大听众、观众中受到普遍关注,并在审美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有欣赏层次。因此,播音艺术是不存在的,播音创作也是小题大做之谈。

简论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

在广播电视的宣传中,播音的宣传性特征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播音的艺术性特征却往往被轻视。宣传性与艺术性在播音创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构成了播音创作的两大支柱。在传递信息、传播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创造着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发挥着广播电视的优势。播音创作中的有声语言,应该给听众、观众以美感,那有声语言的包容量、高深度、美学意义,在教育和鼓舞的作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满足审美要求方面更肩负着成败优劣的艰巨使命。广大听众、观众把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认作主要信息源和重要审美对象,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臆测,人民广播电视的历史已经并正在证明这一点,我们的播音艺术正在不断成长,日趋成熟。宣传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日益紧密,播音艺术园地必将在社会实践的肥沃土壤中新枝挺秀,百花盛开。

宣传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使播音艺术独树一帜,在广大听众、观众中受到普遍关注,并在审美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有欣赏层次。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与其他艺术的欣赏层次有共通之处,但不能混淆。播音创作的丰富内涵与听众、观众的复杂心理铸造了这欣赏层次的基本网络。

观众在收看电视的时候,电视播音员的形象、仪态成为第一刺激物。观众对形象、仪态的审视既可能一瞬即逝,也可能延续下去。听众、观众在打开收音机、电视机之后,当他们决定选择新闻节目、专题节目时,播音员的声音状况是率先被感知的,紧接着必将对声音的负载加以判别。然后,对声音负载给以综合和深层的分辩。最后,对与负载物相应的声音形式进行高一级审美观照。

这样表述四个欣赏层次,可能简单了一点。

第一个欣赏层次,既然主要指声音状况,当然包括音色、吐字、语音方面的问题。这个欣赏层次的特点可以简括为直接性和过渡性。直接性,意思是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对听觉神经的直接刺激,或者是听众、观众由听觉感受器作出的直接反应。这直接性以人类的语言交际的长期积淀为前提,以同时代人们社会交往的约定俗成为条件。播音中的音质状况,在任何瞬间都是先于有声语言的具体内容而被感知的,特别是在常用语、反复用语及刚刚开始的几句话中,明显地存在着语言内容与字词的语音相对独立甚至相对脱离的情形,即先听到声音,然后才体味其中的语意,最后才完成对段落、篇章的全部含义的理解。这是语音的传播性能和表义性能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对语言规律的违反。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声音状况有时可以使听众、观众决定一次节目的取舍。音色上的哑、暗、干、尖,明显的鼻化,用声上的捏、挤、压、抻,声、韵、调的远离标准,吐字归音方面的松软、拙浊,都是欣赏过程中的干扰,从而造成这个欣赏层次的滞涩、中断或丧失。

这个层次还表现为过渡性。这原因很简单,声音失去了语义,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听其声之后,一定要进一步察其意,以获得信息。另外,对声音状况的认知应该被引导到更深刻的认识层次中,而不要仅凭最初印象就下结论。从欣赏者的素质上,也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以便过渡到高一级的欣赏层次中去。

这个欣赏层次,也有高低深浅之分,并不是人人相同的。有的人分辨不出声音状况如何,也不了解哪些是非普通话因素,语音感觉阈限十分宽松;有的人基于个人语感的偏颇,有时竟把好音色与差音色颠倒过来,把优点当做缺点,把缺点看做优点。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当然,那最低的水准一般还是一致的,如十分沙哑、干涩的音色,大概不会有人偏爱,也不会被当做特殊风格因素去欣赏;浓重的方音,在普通话播音节目中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囫囵吞枣、含糊其辞,既听不清字和词,又猜不透说的什么意思,这样的播音,谁也不会因其“自然”而赞叹。那音色优美、吐字清晰的声音状况常受青睐、不绝褒奖,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这个欣赏层次,具有直接性与过渡性,似乎浅薄,却是播音艺术欣赏的第一个阶梯,只有通过它,才能进入下一个层次。

第二个欣赏层次,主要是对词语含义的判别。比起声音状况来,词语含义更为重要。语音之所以称为语音,就因为它是话语的声音。没有思想感情的负载,这个欣赏层次便落空了。这个层次表现为明白晓畅和表情达意,也可以简括为流动性和确定性。流动性意即听来是真正的活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念字出声,它使一个一个的字转变为一层一层的意思,完整而有层次地表达出来。确定性是说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都表达确定的语意,不含混,不模糊,态度是明朗的,感情是丰满的。

这个欣赏层次,是信息的主体,大部分听众、观众专注于此,他们心理期待的主要方向也在这里。因此,信息清晰度如何,信息传递的快慢,信息容量的多少,信息的真实性怎样,就显得格外重要。

有声语言的内涵,远不是把词语变成说话就可以显露出来的,那种把播音看成只会读音念字的看法不承认有声语言再创造的艰辛,当然也就欣赏不了这个层次上的流动性与确定性。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同志,特别是一些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的同志,当他们听到有声语言的时候,总是毫不费力地、极为习惯地把有声语言转变为文字语言,然后,又按照文字语言的要求去咀嚼文字、推敲文字,看看是否文从字顺,遣词造句上有没有什么问题,一些提法是否恰当,等等。这样做,从文字语言和有声语言的共性要求上说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广播电视中发送出去的有声语言,在这些同志心目中,只是变成一张报纸,或者是一页一页的文字稿件,至于播音员播得如何,却很少去想一想,那就有欠缺了,因为这容易造成两个方面的错觉:一是广播电视传递信息,文字稿件最重要,有声语言并不重要,只要是一篇好文章,必然就会成为高质量的信息,节目的质量也就高;二是播音员只不过是把文字变为声音,凡会说话、识字多的人都可以做到这项工作,顶多再加上嗓子不错和会说普通话这两条。因此,播音艺术是不存在的,播音创作也是小题大做之谈。

对这些同志还是要做一些广播电视特点和欣赏过程诸环节不可缺少的启蒙工作,请他们对比地听一些节目,使他们感受到播音质量的高低对文字稿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能进入广播电视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中,以有声语言的规律去取代文字语言的规律,以对有声语言的尊重去克服对文字语言的偏爱,把注意的方向从把声音还原为文字的轨道上转移到捕捉有声语言的内涵及声音变化上来。

有声语言的内涵,当然是靠声音变化来显现的。不过,这声音变化绝不是字变音的简单变化。同样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可以变成多种声音形式,既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既可以同义同向,也可以反义异向。如“早晨”一词,可以从有声语言表达中感受到清新、明朗,也可以从有声语言另一种表达中感受到阴沉、压抑;“向雷锋同志学习”,由于有声语言的不同,可以是诚恳、昂扬的,也可能是违心、懈怠的。不能从有声语言中加以分辨,只从文字上看,是欣赏不了播音艺术的。

流动性,意味着内容的连贯、完整,也意味着有声语言的活脱、推进;确定性,意味着具体色彩、具体形式使文字语言的含义更明确、更可感,意味着态度、感情的恰当、丰满。

这个欣赏层次,具有普遍的欣赏意义,广大听众、观众要通过这个欣赏层次获得自己所要了解的东西,并得到基本的满足。因此,我们把第一、第二两个欣赏层次统称为基本层次。这就是说,一方面,基本欣赏层次是完成广播电视宣传任务、服务人民的基础,是不容轻视的;另一方面,基本欣赏层次并不是广播电视宣传的全部任务,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向纵深发展,达到高一级的程度,满足更高一级的欣赏要求。

播音艺术只适应基本层次的欣赏需要是不行的。因为广播电视宣传中还有更深刻的内容,广大听众、观众也有日益增长的更高的审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探讨第三、第四欣赏层次中的问题。

第三个欣赏层次,深入到了有声语言的目的性和分寸感方面,因此,提出了集中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这个欣赏层次,不是一般的有声语言所能胜任的。集中性,是指统观全篇稿件、整个节目而作出的整体构思及其表现。从广播电视播音中,不能只有单句、句群的判别,必须给人以整体感,而这整体感中,包含着集中到哪一点上,集中后给人些什么。那种有字无句、有句无章的播音就缺乏这集中性;那种东拉西扯、偏离播讲目的的播音也缺乏这集中性。准确性,是指政策、态度、语词等所具有的细微差异,在有声语言中是否准确,意即是否能从播音中听出细微差异,辨明具体的针对性、政策性和语词的确定性。.

有声语言稍纵即逝,那些不处于对比、并列环境中的细微差异更是不易捕捉、不易留下印象,这中间的难度是很大的。如果不高瞻远瞩,驾驭全篇,如果不悉心体味、明察秋毫;如果不把集中性与准确性紧密结合起来,要使广大听众、观众的欣赏进入这个层次是很困难的。即使勉强进入这个欣赏层次也不会从中受益。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听众、观众不能进入这个欣赏层次,并非播音艺术的过失,这是要分清的,不可混为一谈。造成有些听众、观众不能进入这个欣赏层次的重要原因,恐怕要归结为素质和修养的问题。有的人,对新闻性节目并不喜爱,往往抱着猎奇的心理,如果没有什么社会新闻,就不加以注意,更多的人喜欢听新闻性的节目,却只满足于什么事而不大注意新闻事实与政策、与形势之间的关系,至于为什么报道这条消息,这条消息体现了什么政策精神,几乎连想都不想。当然,不少人是注意从广播电视中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但并非能从播音的有声变化上去了解,倒是多从提法、语词上去考虑。只有那些有较深修养、较高素质的人,特别是熟悉有声语言的人,才善于辨别其中分寸感的变化,从而深入捕捉政策分寸的不同。

从播音艺术的发展看,从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看,我们都没有权利放弃对这个欣赏层次的把握,降低对播音艺术的要求,只有深入认识它,尽力丰富它,才有可能使播音艺术放出异彩。

现在有一种彻向,似乎集中性、准确性的社会要求成了影响听众、观众欣赏广播电视节目的障碍,而“向生活靠拢”、“亲切自然”才是“缩短距离”“吸引听众”的坦途。这种观点,以“听众、观众是上帝,是最高审判者”为名,主张散漫性、模糊性的自由迎合,向低层次审美趣味投其所好。这种观点,必然削弱党的喉舌的使命感,减轻了提高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责任。这种观点如果扩散开来、发展下去,就会把“教育和鼓舞”的艰巨任务置于脑后,把播音艺术降低到不问新闻素质、不讲宣传质量的油腔滑调、插科打诨的“自由言语”的水平。

现在进行的改革,是以提高广播电视的宣传质量为根本点的,任何节目取舍、时间调整、结构改善、形式改进、样式更新,都不能忽视这个根本点。离开这个根本点谈改革,大概是少有成功的希望的。

能不能引导广大听众、观众进入这三个欣赏层次,应该看做一个标志:提高广播电视宣传的标志,提高播音水平的标志,改革的标志。广大听众、观众理应从这个欣赏层次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而不应在低层次的审美情趣中满足于浅薄的愉悦和快感。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著的《传播学概论》中,在引了一张表格之后指出:“这张表格相当明确地表明,年龄和教育程度同选择电视上的新闻和政治性内容成正比,而同选择娱乐性内容成反比。”(见该书第175页)我们不能以民族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为理由,一味迎合。我们有责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欣赏层次。这才是本质意义上的服务,才符合我国广播电视的宗旨。

第四个欣赏层次,专指声音形式的美学意义。它要求播音中的有声语言富有艺术魅力,体现一定的审美理想,使广大听众、观众在审美观照中获得多方面的美感享受。

普通话具有巨大的美学优势。辅音和元音的简洁清晰,声韵结合的精妙响亮,声调变化的参差错落,语句的起伏跌宕,体裁的色彩纷呈,真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这又使播音的有声语言在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过程中,充满了韵律美,强化了意境美,体现出中国人民的作风和气派,造就了新中国的播音风格和有造诣的播音员的个人风格

这个欣赏层次,使播音语言内涵与声音形式的变化进入有机融合的深处,使广大听众、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里进入无限的空间,既获得众多的信息,又获得情操的陶冶,觉得信息是美的,信息显示的大千世界也是美的,那声音欣然走进敞开的心扉,息息相通,没有滞碍。这是一种境界,是播音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广大听众、观众欣赏的最高境界,是创作者与欣赏者达到的一种默契。

这个欣赏层次,表面上看是第一个欣赏层次的复归,实质上却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阶段。严格说,这个欣赏层次并不是欣赏过程的终结,它似乎是另一个欣赏过程的起点。这“另一个欣赏过程”,可能是本次欣赏的重复,也可能是下一次欣赏的深化。

第三、第四欣赏层次,需要相当高的政策水平、文化水平,需要相当深的语言造诣,否则,恐怕不能咀嚼个中滋味。

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作为播音美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还有诸多分支。四个欣赏层次,并非就是那样界限分明、互相割裂的,更多的情况是混合交叉、相互渗透的。欣赏作为一个过程,同欣赏者的注意方向、期待心理、素质素养、审美趣味、情绪心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欣赏对象表现出来的突出点、独特点、新异点,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欣赏过程都是一种合力,即欣赏主体与欣赏客体的相互作用力相克相生的过程。这中间产生的差异错综复杂,实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从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中,我们是否可以察觉目前广播电视播音创作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第一,播音应该是一种创作,但并非所有的播音都是创作,更不是每位播音员的每一次播音都必然属于创作的范围内。现在看,有许多播音离“创作”这一范畴还相距甚远。因此,不能用对播音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来取代对播音创作基准的客观评价。还有一部分播音,进入创作的领域,但只能达到基本层次的水平,不能给人以更高的审美情趣。因此,不能认为只要遵从了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就同时具备了四个欣赏层次的审美要求。只有播音中的少数同志,能够把广大听众、观众引导到高级欣赏层次中,稳定地给他们以各种各样的美感享受。这个情况,不能不造成播音艺术的自强不息、刻苦攀登的氛围和趋势。

第二,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要求播音员的东西比要求听众、观众的东西更多、更高。播音员在各种节目的播音中要满足不同欣赏层次的不同需要,以不变应万变是不行的,而最基本的一点,恰是目前最薄弱的一环,就是基本功不足。要想达到播稿时锦上添花,无稿时出口成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无法做到的。基本集中到、落实到语言上,是语言功底和语言功力问题,这就要多听、多练、苦学、苦钻,特别在语感上、表达上下一番功夫。播音艺术不能孤芳自赏,只有在精通圆熟之后,才有可能进入美学的殿堂。

第三,欣赏层次的高低深浅之间总是随着时代发展的,今天的高和深,到明天也许就变为中档了。因此,自满自足是美学追求的大敌。听众来信,是重要的信息反馈渠道,但对赞誉的评价不应高过对欠缺的指点,哪怕后者在数量上极少。赞扬的声音充盈于耳,必然带来美学评价的偏听。正如名人的一切并非都是精品,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也永无止境。

第四,欣赏层次中,对声音的状况似乎有所强调,但并不意味着声音决定一切。凡是有色彩的声音,一旦与语言内涵紧密结合,就会生发出引人的魅力,而只要陷入声音表面的追求,便会走到美的反面去。

第五,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也属于广播电视宣传的各个环节,领导、采编、录音、录像等部门的同志是先于听众、观众欣赏播音艺术的,是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欣赏、审核、协助的,如何通力合作,共同提高,不能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此外,在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问题上,还有不少重要的课题需要研究、论证、阐释、宣传,目的无非是督促自己认识自己,争取别人认识自己,让播音艺术更快地成长。播音美学涉及众多的播音问题、美学问题,要建立这个新学科,还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还要更多地学习其他有关学科。现在,不少同行有志于此,愿我们不断展开讨论,逐步形成播音美学的理论体系。

1986. 2

播音艺术,是一种视听艺术,为受众服务,受受众制约。从创作的角度,要研究诸种规律;从欣赏的角度,也要研究不同的层次。此文提出了四个层次,从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的根本点上,阐述了这四个层次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这些,对于播音创作,对于受众欣赏,都是有益的。播音员不应降低传播质量去一味迎合,受众也不应单纯以自己的认识去要求播音员。创作者和欣赏者都不断提高层次,广播电视的功能就可以发挥得更充分了。

夏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