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应对历史环境的当代反思

我国应对历史环境的当代反思

时间:2022-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上大国兴衰,无外乎两点:一是纵向上能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横向上,能否及时把握国内、外历史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把握历史机遇。中国抓住了上世纪70年代掀起的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短短的30多年就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我国从“历史环境”中寻找发展机遇意识已经确立,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公平、公正、共同富裕价值取向贯彻到我国发展模式之中才是制胜的根本。
我国应对历史环境的当代反思_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 中、印、俄发展模式比较

纵观人类历史上大国兴衰,无外乎两点:一是纵向上能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横向上,能否及时把握国内、外历史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把握历史机遇。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及时把握历史机遇的国家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历史上,中国因为不能及时把握“历史环境”变化,错失了公元15世纪末大航海历史机遇、“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方世界掀起的工业革命历史机遇、部分错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掀起的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在这一次次的历史机遇中,其他国家一个个崛起,远远地把中国抛在后面。中国抓住了上世纪70年代掀起的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短短的30多年就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当今世界充满了挑战、风险、不确定性,当今世界同样面临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为社会发展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历史条件和历史机遇,能否抓住此次战略机遇是我国能否实现大国崛起的重要历史转折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历史环境提供了发展模式变革的机遇,我国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国际环境中提供的科技发展机遇、发展转型机遇,充分利用改革开放30多年提供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机遇,仔细审视以往传统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将过去30多年增长速度偏高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破解“体制病”和宏观失衡“综合症”,建立“新常态”下的发展模式,才能赢得当下、赢得未来。

我国从“历史环境”中寻找发展机遇意识已经确立,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公平、公正、共同富裕价值取向贯彻到我国发展模式之中才是制胜的根本。

【注释】

[1]姚小林等.马克思历史环境观初探,学术研究,[J].2000:39-4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7-61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5-69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9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2.

[9]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9.

[10]列宁.列宁全集(4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8.

[11]列宁.列宁全集(4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

[12]列宁.列宁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0.

[13]王德华等.龙与象:21世纪中印崛起的比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2-23.

[14]王德华等.龙与象:21世纪中印崛起的比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2-23.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7.

[16]邓小平.邓小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313-1314.

[17]陆南泉.八十年代苏联经济增长率难以回升,世界经济,[J].1983(2):57.

[18]新民网http://news.xinmin.cn/论苏联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

[19][俄]普京.致俄罗斯选民的公开信,消息报,[N].2000-02-25.

[2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3.

[2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4.

[2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9.

[2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0.

[24]中国日报网.http://chinadaily.com.cn/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不能过于乐观

[2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8.

[26]俄塔社,莫斯科,1993年11月24日电.

[27][俄]《新时代》周刊[J],1997(48):10.

[28]萨尔帕里·高帕尔:尼赫鲁文选[C].德里,1980:313.

[29]Uma Kapila ed.,India Economy since Independence(Delhi: Academic Foundation, 1997:726.

[30]巫宁耕等.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22.

[31]巫宁耕等.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22.

[32]杨浩勇.印度能超越中国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61.

[33]杨浩勇.印度能超越中国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16.

[34]杨浩勇.印度能超越中国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73.

[35]陆梅.从文化传统的差异看中国与印度体制的选择,求索,[J].2007(11):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